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动对骨折端微循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32
1
作者
乔林
侯树勋
+2 位作者
李文峰
高亚兵
宋占春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研究外固定架微动对骨折端微循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微动组与固定组,利用微循环检测仪、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固定组和微动组动物骨折端血流量、VEGF蛋白表达。结果微动组骨折端血流...
目的研究外固定架微动对骨折端微循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微动组与固定组,利用微循环检测仪、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固定组和微动组动物骨折端血流量、VEGF蛋白表达。结果微动组骨折端血流量在骨折后2、3、4、5周较固定组有显著增加。骨折后3、4、5周微动组骨折端软骨细胞、成骨细胞中VEGF蛋白表达均较固定组增强。结论微动可以增加VEGF表达,使毛细血管再生增加,促进骨痂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
骨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循环
外固定器
原文传递
严重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
14
2
作者
陈步俊
李桓毅
+3 位作者
王俊
李晓春
陶伟
徐步靖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664-667,共4页
目的总结严重Pilon骨折的不同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2004年进行手术治疗的123例严重Pilon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开放性损伤24例,闭合性损伤99例;均为Rüedi-Allgwer分型Ⅲ型。根据骨折的不同形态和软组织...
目的总结严重Pilon骨折的不同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2004年进行手术治疗的123例严重Pilon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开放性损伤24例,闭合性损伤99例;均为Rüedi-Allgwer分型Ⅲ型。根据骨折的不同形态和软组织损伤情况分别采用胫骨三叶草钢板+腓骨1/3管形板固定,胫骨三叶草钢板+胫骨克氏针固定,腓骨1/3管形板或克氏针固定+胫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多枚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8~36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骨愈合时间12~36周,平均13.4周。应用Tenny评分系统评估治疗效果,优22例,良64例,可27例,差10例;优良率为69.9%。术后5例出现皮肤坏死;4例感染;6例过下胫腓联合的螺丝钉断裂;3例骨延迟愈合;1例过早负重,出现骨折端畸形愈合。结论严重Pilon骨折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及医疗条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内
原文传递
糖尿病运动疗法的健康教育
被引量:
4
3
作者
吴正和
张丽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S1期412-414,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运动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现状
被引量:
4
4
作者
陈秉耀
侯树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90-694,共5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修复
实验研究
现状
原文传递
脊柱外固定支具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庆梅
史亚民
孙彦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6期3643-3643,共1页
为满足脊柱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更好的保持脊柱稳定,采用聚乙烯塑料自行研制各种脊柱外固定支具应用于各种脊柱疾病术后患者675例,术后5~8个月去除支具,随访577例,除1例发生意外,均获得了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脊柱外固定支具
聚乙烯塑料
护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弹力袜预防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
11
6
作者
乔敏
成翠香
《现代护理》
2004年第4期386-386,共1页
关键词
弹力袜
预防措施
全髋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并发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骨延长术治疗火器伤骨缺损的病理学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
9
7
作者
章亚东
侯树勋
+3 位作者
孙大铭
张伟佳
欧阳巧红
陆江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观察对火器伤造成的骨缺损行一期原位骨延长术治疗的病理学和影像学变化,分析在骨膜损伤条件下行骨延长术治疗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基础。方法成年犬38只,随机分成两组,制造犬股骨火器伤骨缺损模型,对两组动物分别采用外固定器...
目的观察对火器伤造成的骨缺损行一期原位骨延长术治疗的病理学和影像学变化,分析在骨膜损伤条件下行骨延长术治疗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基础。方法成年犬38只,随机分成两组,制造犬股骨火器伤骨缺损模型,对两组动物分别采用外固定器行一期原位骨延长术和单纯骨折固定术治疗,治疗全程行X线检查、病理学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析。结果骨延长组动物8周内骨延长长度为(2.82±0.94)cm,平均为伤前股骨全长的19.3%(15.8%~21.4%)。骨延长组动物骨缺损区的延迟相放射性计数逐渐增加。两组动物骨折端的延迟相和血池相变化趋势一致,其放射性计数无统计学差异。骨延长主要的成骨方式是软骨化骨。残存骨碎片可能具有成骨能力。结论残存骨膜和骨碎片在骨延长的成骨过程中有明显作用。但在骨膜损伤的条件下,骨延长技术仍可用于其骨缺损的治疗,骨折端周围组织新生血管不仅为骨愈合提供了血供,而且为其提供了骨细胞的来源。操作正确的骨延长术对骨折端血供和骨代谢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治疗
骨延长术
火器伤
病理
学
放射性核素显像
原文传递
新型套筒式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相关研究
被引量:
10
8
作者
韦兴
侯树勋
+3 位作者
赵卫东
宋占春
张伟佳
李文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889-893,898,共6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套筒式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性能以及不同骨断端间距(g)和骨-外固定杆间距(b-r)对骨-外固定器复合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7具新鲜成人尸体胫骨标本,制作骨折模型。使用新型套筒式外固定器固定骨折模型,根据骨折断端间...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套筒式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性能以及不同骨断端间距(g)和骨-外固定杆间距(b-r)对骨-外固定器复合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7具新鲜成人尸体胫骨标本,制作骨折模型。使用新型套筒式外固定器固定骨折模型,根据骨折断端间距(0、1mm),骨-外固定杆间距(10、25、40、55mm)的不同组合,将实验共分为9组(包括无骨折对照组)。应用MTS实验机(美国产)对每一标本进行轴向压、扭转、前/后、内/外侧弯等四种负荷下的力学测试。计算其刚度值,以此反映不同情况下外固定器的稳定性。对骨断端间距(g)与固定器与骨间距(b-r)进行2×4的析因分析。结果骨断端间距(g)的差异对抗压、抗前后弯、抗侧弯三种刚度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为0);骨与外固定杆间距(b-r)的差异对上述三种刚度也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于抗扭转刚度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四种刚度来说,两处理因素间均无交互效应(P>0.05)。结论骨断端间距(g)和骨-杆间距(b-r)对骨-外固定器复合体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新型套筒式外固定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筒式外固定器
生物力学
刚度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实验性髓核突出诱致神经根性疼痛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
9
9
作者
唐家广
侯树勋
+1 位作者
张伟佳
梁红英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 探索单纯自体髓核组织放置于神经根邻近 ,并与神经根接触后对大鼠后爪机械刺激痛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自体尾椎髓核组织无压迫下置于腰 4和腰 5神经根旁并与神经根相接触 ,术后不同的时间点观察大鼠双侧后爪机械刺激敏感...
目的 探索单纯自体髓核组织放置于神经根邻近 ,并与神经根接触后对大鼠后爪机械刺激痛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自体尾椎髓核组织无压迫下置于腰 4和腰 5神经根旁并与神经根相接触 ,术后不同的时间点观察大鼠双侧后爪机械刺激敏感性的变化 ;同时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髓核组织和神经根的变化。结果 无明显机械压迫情况下 ,自体髓核组织与神经根接触后可诱导大鼠术侧后爪出现明显的机械性痛觉敏感性的升高 ;HE染色显示髓核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炎性改变 ,邻近神经根出现空泡变性。结论 髓核组织自身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机械性痛觉敏感性的发生。除机械因素外 ,突出髓核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也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髓核突出
神经根性疼痛
坐骨神经疼痛
炎症
原文传递
外固定针结构与远侧皮质骨折的关系
10
作者
韦兴
侯树勋
+1 位作者
赵卫东
宋占春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分析外固定针结构与其拧入骨干时引起远侧皮质骨折间的关系。方法成人新鲜尸体胫骨11根,取包埋后胫骨中段为针拧入测试区,确定进针点和方向。按针尖、针杆直径及螺纹的不同,将固定针分为4组(A、B、C、D)。通过MTS机动力轴,在扳手上...
目的分析外固定针结构与其拧入骨干时引起远侧皮质骨折间的关系。方法成人新鲜尸体胫骨11根,取包埋后胫骨中段为针拧入测试区,确定进针点和方向。按针尖、针杆直径及螺纹的不同,将固定针分为4组(A、B、C、D)。通过MTS机动力轴,在扳手上施以持续纵向压力100N,操作者以≤3Nm的扭矩顺时针以25~30圈/min拧入固定针。观察胫骨近、远侧皮质的骨折情况。结果①A组(直径6mm)与B组(直径5mm)非自攻型固定针间所致骨折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螺距和直径相同前提下(C组与B组),自攻型较非自攻型针更易造成骨折(P<0.05);③对于自攻型固定针,D组(螺距1mm)固定针较C组(螺距2mm)骨折几率显著性降低(P<0.05);④远侧骨皮质较近侧骨皮质更易发生骨折(P<0.05)。结论自攻型外固定针拧入时易导致远侧骨皮质骨折,减少螺距和牙深可降低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针
自攻
远侧皮质
原文传递
题名
微动对骨折端微循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32
1
作者
乔林
侯树勋
李文峰
高亚兵
宋占春
机构
解放军
第三
○
四
医院
骨科
研究所
二炮总
医院
骨科
军
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
研究所
出处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2-54,共3页
基金
全军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五"计划指令性课题(01L080)
文摘
目的研究外固定架微动对骨折端微循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微动组与固定组,利用微循环检测仪、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固定组和微动组动物骨折端血流量、VEGF蛋白表达。结果微动组骨折端血流量在骨折后2、3、4、5周较固定组有显著增加。骨折后3、4、5周微动组骨折端软骨细胞、成骨细胞中VEGF蛋白表达均较固定组增强。结论微动可以增加VEGF表达,使毛细血管再生增加,促进骨痂生长。
关键词
微动
骨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循环
外固定器
Keywords
Micromovement
Bone heal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Micro-circulation
External fixator
分类号
R68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320.28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严重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
14
2
作者
陈步俊
李桓毅
王俊
李晓春
陶伟
徐步靖
机构
解放军
第三
五九
医院
骨科
研究所
出处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664-667,共4页
文摘
目的总结严重Pilon骨折的不同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2004年进行手术治疗的123例严重Pilon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开放性损伤24例,闭合性损伤99例;均为Rüedi-Allgwer分型Ⅲ型。根据骨折的不同形态和软组织损伤情况分别采用胫骨三叶草钢板+腓骨1/3管形板固定,胫骨三叶草钢板+胫骨克氏针固定,腓骨1/3管形板或克氏针固定+胫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多枚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8~36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骨愈合时间12~36周,平均13.4周。应用Tenny评分系统评估治疗效果,优22例,良64例,可27例,差10例;优良率为69.9%。术后5例出现皮肤坏死;4例感染;6例过下胫腓联合的螺丝钉断裂;3例骨延迟愈合;1例过早负重,出现骨折端畸形愈合。结论严重Pilon骨折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及医疗条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PILON骨折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内
Keywords
Pilon fracture
Fracture, comminuted
Fracture fixation, internal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糖尿病运动疗法的健康教育
被引量:
4
3
作者
吴正和
张丽
机构
解放军
第三
五九
医院
内分泌科
解放军
第三
五九
医院
骨科
研究所
出处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S1期412-414,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运动
健康教育
分类号
R587.1 [医药卫生—内分泌]
原文传递
题名
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现状
被引量:
4
4
作者
陈秉耀
侯树勋
机构
解放军
第三
○
四
医院
全
军
骨科
研究所
出处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90-694,共5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修复
实验研究
现状
分类号
R65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脊柱外固定支具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庆梅
史亚民
孙彦
机构
解放军
第三
○
四
医院
骨科
研究所
出处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6期3643-3643,共1页
文摘
为满足脊柱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更好的保持脊柱稳定,采用聚乙烯塑料自行研制各种脊柱外固定支具应用于各种脊柱疾病术后患者675例,术后5~8个月去除支具,随访577例,除1例发生意外,均获得了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脊柱外固定支具
聚乙烯塑料
护理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473.6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弹力袜预防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
11
6
作者
乔敏
成翠香
机构
中国人民
解放军
第三
O
四
医院
骨科
研究所
出处
《现代护理》
2004年第4期386-386,共1页
关键词
弹力袜
预防措施
全髋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并发症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R687.4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骨延长术治疗火器伤骨缺损的病理学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
9
7
作者
章亚东
侯树勋
孙大铭
张伟佳
欧阳巧红
陆江阳
机构
解放军
第三
四
医院
全
军
骨科
研究所
解放军
第三
四
医院
核医学科
解放军
第三
四
医院
病理科
出处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2,共5页
文摘
目的观察对火器伤造成的骨缺损行一期原位骨延长术治疗的病理学和影像学变化,分析在骨膜损伤条件下行骨延长术治疗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基础。方法成年犬38只,随机分成两组,制造犬股骨火器伤骨缺损模型,对两组动物分别采用外固定器行一期原位骨延长术和单纯骨折固定术治疗,治疗全程行X线检查、病理学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析。结果骨延长组动物8周内骨延长长度为(2.82±0.94)cm,平均为伤前股骨全长的19.3%(15.8%~21.4%)。骨延长组动物骨缺损区的延迟相放射性计数逐渐增加。两组动物骨折端的延迟相和血池相变化趋势一致,其放射性计数无统计学差异。骨延长主要的成骨方式是软骨化骨。残存骨碎片可能具有成骨能力。结论残存骨膜和骨碎片在骨延长的成骨过程中有明显作用。但在骨膜损伤的条件下,骨延长技术仍可用于其骨缺损的治疗,骨折端周围组织新生血管不仅为骨愈合提供了血供,而且为其提供了骨细胞的来源。操作正确的骨延长术对骨折端血供和骨代谢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骨缺损
治疗
骨延长术
火器伤
病理
学
放射性核素显像
Keywords
Bone lengthening
Wounds,gunshot
Pathology,clinical
Radionuclide imaging
分类号
R826.5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R826.6
原文传递
题名
新型套筒式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相关研究
被引量:
10
8
作者
韦兴
侯树勋
赵卫东
宋占春
张伟佳
李文峰
机构
解放军
第三
四
医院
全
军
骨科
研究所
第一
军
医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
出处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889-893,898,共6页
基金
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01L079)
文摘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套筒式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性能以及不同骨断端间距(g)和骨-外固定杆间距(b-r)对骨-外固定器复合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7具新鲜成人尸体胫骨标本,制作骨折模型。使用新型套筒式外固定器固定骨折模型,根据骨折断端间距(0、1mm),骨-外固定杆间距(10、25、40、55mm)的不同组合,将实验共分为9组(包括无骨折对照组)。应用MTS实验机(美国产)对每一标本进行轴向压、扭转、前/后、内/外侧弯等四种负荷下的力学测试。计算其刚度值,以此反映不同情况下外固定器的稳定性。对骨断端间距(g)与固定器与骨间距(b-r)进行2×4的析因分析。结果骨断端间距(g)的差异对抗压、抗前后弯、抗侧弯三种刚度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为0);骨与外固定杆间距(b-r)的差异对上述三种刚度也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于抗扭转刚度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四种刚度来说,两处理因素间均无交互效应(P>0.05)。结论骨断端间距(g)和骨-杆间距(b-r)对骨-外固定器复合体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新型套筒式外固定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
套筒式外固定器
生物力学
刚度
稳定性
Keywords
Sleeve-style external fixation
Biomechanics
Rigidity
分类号
R687.1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实验性髓核突出诱致神经根性疼痛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
9
9
作者
唐家广
侯树勋
张伟佳
梁红英
机构
解放军
第三
四
医院
全
军
骨科
研究所
出处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185-1188,共4页
文摘
目的 探索单纯自体髓核组织放置于神经根邻近 ,并与神经根接触后对大鼠后爪机械刺激痛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自体尾椎髓核组织无压迫下置于腰 4和腰 5神经根旁并与神经根相接触 ,术后不同的时间点观察大鼠双侧后爪机械刺激敏感性的变化 ;同时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髓核组织和神经根的变化。结果 无明显机械压迫情况下 ,自体髓核组织与神经根接触后可诱导大鼠术侧后爪出现明显的机械性痛觉敏感性的升高 ;HE染色显示髓核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炎性改变 ,邻近神经根出现空泡变性。结论 髓核组织自身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机械性痛觉敏感性的发生。除机械因素外 ,突出髓核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也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原因。
关键词
实验性髓核突出
神经根性疼痛
坐骨神经疼痛
炎症
Keywords
Sciatica
Spinal nerve roots
Inflammation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外固定针结构与远侧皮质骨折的关系
10
作者
韦兴
侯树勋
赵卫东
宋占春
机构
解放军
第三
四
医院
全
军
骨科
研究所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
出处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外固定针结构与其拧入骨干时引起远侧皮质骨折间的关系。方法成人新鲜尸体胫骨11根,取包埋后胫骨中段为针拧入测试区,确定进针点和方向。按针尖、针杆直径及螺纹的不同,将固定针分为4组(A、B、C、D)。通过MTS机动力轴,在扳手上施以持续纵向压力100N,操作者以≤3Nm的扭矩顺时针以25~30圈/min拧入固定针。观察胫骨近、远侧皮质的骨折情况。结果①A组(直径6mm)与B组(直径5mm)非自攻型固定针间所致骨折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螺距和直径相同前提下(C组与B组),自攻型较非自攻型针更易造成骨折(P<0.05);③对于自攻型固定针,D组(螺距1mm)固定针较C组(螺距2mm)骨折几率显著性降低(P<0.05);④远侧骨皮质较近侧骨皮质更易发生骨折(P<0.05)。结论自攻型外固定针拧入时易导致远侧骨皮质骨折,减少螺距和牙深可降低骨折发生率。
关键词
外固定针
自攻
远侧皮质
Keywords
External fixation screw
Self tapping
Distal cortex
分类号
R687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动对骨折端微循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乔林
侯树勋
李文峰
高亚兵
宋占春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
32
原文传递
2
严重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陈步俊
李桓毅
王俊
李晓春
陶伟
徐步靖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
14
原文传递
3
糖尿病运动疗法的健康教育
吴正和
张丽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
4
原文传递
4
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现状
陈秉耀
侯树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4
原文传递
5
脊柱外固定支具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李庆梅
史亚民
孙彦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应用弹力袜预防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乔敏
成翠香
《现代护理》
2004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骨延长术治疗火器伤骨缺损的病理学研究及其意义
章亚东
侯树勋
孙大铭
张伟佳
欧阳巧红
陆江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9
原文传递
8
新型套筒式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相关研究
韦兴
侯树勋
赵卫东
宋占春
张伟佳
李文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
10
原文传递
9
实验性髓核突出诱致神经根性疼痛机理的探讨
唐家广
侯树勋
张伟佳
梁红英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9
原文传递
10
外固定针结构与远侧皮质骨折的关系
韦兴
侯树勋
赵卫东
宋占春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