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采集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欧阳忠南 唐军 +2 位作者 何建军 鲁晓贺 荀燕萍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 评价旋转采集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3DDS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了 5 3例分别施行过常规二维 (2DDSA)和旋转采集 3D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 ,其中男 3 2例 ,女2 1例 ,年龄 19~ 72岁 ,平均 46 3岁。常规 2DDSA为正位及侧... 目的 评价旋转采集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3DDS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了 5 3例分别施行过常规二维 (2DDSA)和旋转采集 3D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 ,其中男 3 2例 ,女2 1例 ,年龄 19~ 72岁 ,平均 46 3岁。常规 2DDSA为正位及侧位影像。三维影像重建方法采用遮盖表面显示 (shadedsurfacedisplay ,SSD)。结果 本组 5 3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中 5例为动静脉畸形 ,2DDSA及 3DDSA均能正确地做出诊断 ;其余 48例患者中 41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另 7例常规2DDSA疑为动脉瘤 ,经 3DDSA检查确定是血管扭曲。在确诊的 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 3 6例2DDSA及 3DDSA均能正确地做出诊断 ,5例患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疑为颅内动脉瘤破裂 ,常规正、侧位 2DDSA未显示确切异常 ,经 3DDSA进一步检查 ,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经介入放射学治疗的2 9例颅内动脉瘤中 2 6例常规正、侧位 2DDSA不能使瘤颈部得到最佳显示 ,3DDSA使其显示最佳。统计学分析表明 :3DDSA与 2D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总符合率为 77 4% (41/5 3 ) ,一致性检验 ,χ2 =5 2 67,P <0 0 5。结论 旋转采集 3DDSA对血管病变的误诊和漏诊率低于常规 2DDSA ,能够形象、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采集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B超判断上肢高压电烧伤患者的血管损伤情况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利根 柴家科 +6 位作者 郭振荣 陈越秀 欧阳忠南 杨红明 贾晓明 鲁晓贺 胡晓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与B超在判断上肢高压电烧伤血管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 19例上肢高压电烧伤患者的尺、桡动脉作为烧伤组 ,术前应用DSA及B超检测技术 ,观察患肢腕部创面及创面近端 5、10、15cm处尺、桡动脉的内膜...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与B超在判断上肢高压电烧伤血管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 19例上肢高压电烧伤患者的尺、桡动脉作为烧伤组 ,术前应用DSA及B超检测技术 ,观察患肢腕部创面及创面近端 5、10、15cm处尺、桡动脉的内膜、管壁厚度、管腔内径、血流量以及血栓形成等情况 ;以 12位正常人的尺、桡动脉作为对照组。术中 :结合DSA和B超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并判断尺、桡动脉损伤程度 ,出现栓塞或管壁坏死者予以切除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DSA检测显示烧伤组患者 14条尺动脉、11条桡动脉出现异常 ,主要变化有栓塞形成、管腔狭窄、血流缓慢等 ,尺动脉损伤程度重于桡动脉。B超显示烧伤组 19条尺动脉和 16条桡动脉出现异常 ,主要表现为血管内膜粗糙不平、水肿或脱落 ,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或串珠样改变 ,血流量减少 (P <0.0 5~ 0.0 1)其中创缘近端 5cm的尺动脉血流量 (31.6 0± 13.90 )ml/min,明显低于对照组 (47.70± 9.6 0 )ml/min(P <0.0 5)。术中探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DSA、B超诊断相符。 结论 判断上肢高压电烧伤后的血管损伤情况可采用B超为主、DSA为辅的方法 ,以提高手术探查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B超 高压电 烧伤 血管损伤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段健康成人肾脏表观扩散系数值的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唐业欢 潘晶晶 +3 位作者 王海屹 王鑫坤 李璐 叶慧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 对不同年龄段健康成人进行肾脏MR扩散加权成像,探讨年龄因素对健康成人肾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MRI检测100例健康成人,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5个组(18~29岁,30~ 39岁,40~49岁,50~59岁和60~6... 目的 对不同年龄段健康成人进行肾脏MR扩散加权成像,探讨年龄因素对健康成人肾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MRI检测100例健康成人,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5个组(18~29岁,30~ 39岁,40~49岁,50~59岁和60~69岁),在3.0T磁共振扫描仪上行肾脏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采用800 s/mm2),测量各年龄段肾实质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实质ADC值有减小的趋势,5个年龄段肾实质ADC值依次为(2.07±0.10)×10-3 mm2/s、(2.06±0.12) ×10-3 mm2/s、(2.03±0.10)×10-3 mm2/s、(1.98±0.17)×10-3 mm2/s和(1.94±0.12)×10-3mm2/s,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75,P<0.05).结论 (1)健康成人肾脏ADC值受年龄的影响,伴随年龄的增长,健康成人肾实质ADC值呈减小的趋势,尤其是40岁以上中老人ADC值的减小趋势更为明显;(2)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年龄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所得数据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正常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 年龄因素
原文传递
床旁X线机遥控曝光控制器的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晁勇 张永敏 +1 位作者 薛丽波 欧阳忠南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8-549,共2页
关键词 床旁X线机遥控曝光控制器 设计 医用辐射防护 X线成像设备 操作人员 有害照射 防护
原文传递
结肠毛霉菌病一例
5
作者 唐军 欧阳忠南 陆江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2-473,共2页
关键词 X线诊断 CT 诊断 病例报告 结肠毛霉菌病
原文传递
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社论 袁群 +4 位作者 朱彩虹 王秀兰 张丽芬 王宗烨 费军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0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介绍内镜下注射 A型肉毒毒素( BTXA)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AC)的方法,探讨其近期疗效。方法原发性 AC患者 13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周做症状计分和食管造影(测量贲门开口、 5分钟食管存留造影剂的高度和平均宽度)。内镜下于贲门... 目的介绍内镜下注射 A型肉毒毒素( BTXA)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AC)的方法,探讨其近期疗效。方法原发性 AC患者 13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周做症状计分和食管造影(测量贲门开口、 5分钟食管存留造影剂的高度和平均宽度)。内镜下于贲门齿状线上 0.5cm分 4点各注射 BTXA 20U至下食管括约肌。结果治疗次日症状即明显缓解,咽下困难频度、咽下困难程度、反食频度、胸骨后疼痛频度计分均明显减少;贲门开口由治疗前的 (1.5± 1.8)mm增大至 (4.4± 2.4)mm, P< 0.001; 5分钟食管碘柱高度和平均宽度分别由治疗前的 (89.5± 37.4)mm和 (31.9± 11.3)mm降至治疗后的 (14.4± 22.0)mm和 (8.4± 9.4)mm, P< 0.001。结论内镜下注射 BTXA治疗 AC安全、经济、简便易行,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A型肉毒毒素 内窥镜 注射治疗
原文传递
肝动脉注入羟基喜树碱明胶微球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董生 肖湘生 +1 位作者 陈庆华 陆伟根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为了观察羟基喜树碱明胶微球(OPT-ms)的疗效,我们建立了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材料与方法:以肝动脉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比较了肝动脉注射常规型OPT(1mg/kg),空白明胶微球(10mg/kg)和OPT-ms... 目的:为了观察羟基喜树碱明胶微球(OPT-ms)的疗效,我们建立了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材料与方法:以肝动脉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比较了肝动脉注射常规型OPT(1mg/kg),空白明胶微球(10mg/kg)和OPT-ms[10mg(含药1mg)/kg]治疗大鼠肝癌的作用。结果:接受常规OPT、空白明胶微球治疗的大鼠,其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肿瘤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坏死,但与对照组相比动物的生存期未显著延长(P>0.05),而接受OPT-ms治疗的大鼠,其肿瘤的坏死更彻底、更广泛,且动物的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结论:OPT-ms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型OPT单纯肝动脉化疗和空白明胶微球的单纯肝动脉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瘤 羟基喜树碱 微球体 肝动脉注入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椎骨的CT值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考 王萍 +1 位作者 闫如意 宋淑军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 通过测量胸腰椎体CT值并与双能X线胸片(DXA)检查结果比较,分析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86例,其中男57例,女29例,年龄37~92岁,平均(74 ±10)岁.所有患者入... 目的 通过测量胸腰椎体CT值并与双能X线胸片(DXA)检查结果比较,分析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86例,其中男57例,女29例,年龄37~92岁,平均(74 ±10)岁.所有患者入院1个月内均接受胸部螺旋CT以及DXA骨密度检查.测量胸6椎体至腰1椎体的CT值,每一椎体CT值与DXA测得的T-score评分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骨质疏松组胸6椎体至腰1椎体的CT均值明显低于骨密度正常组椎体的CT均值(P〈0.05).胸6椎体至腰1椎体CT值与DXA测得的T-score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01).胸6至腰1椎体CT值的ROC曲线分析,发现L1椎体的CT值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骨质疏松的准确性较好,因此,本文采用L1椎体CT值下降至100 HU以下高度提示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结论 通过慢阻肺患者的胸部CT检查,观察胸6椎体至腰1椎体CT值,对于预测慢阻肺患者可能伴有的骨质疏松,及临床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改善预后,减少射线照射和节约开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原文传递
耳部瘢痕疙瘩的个性化治疗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春梅 张继 +1 位作者 归来 周振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23-25,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耳部瘢痕疙瘩多种外科手术方法结合辅助疗法的治疗效果,摸索一套以外科手术为主的个性化的综合治疗体系。方法:选择2002-01/2004-07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瘢痕中心收治耳部瘢痕疙瘩患者40例56耳,男9例,女31例;年龄8~60... 目的:探讨耳部瘢痕疙瘩多种外科手术方法结合辅助疗法的治疗效果,摸索一套以外科手术为主的个性化的综合治疗体系。方法:选择2002-01/2004-07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瘢痕中心收治耳部瘢痕疙瘩患者40例56耳,男9例,女31例;年龄8~60岁,平均30.17岁;发病时间1~15年;单耳24例,双耳16例;发病原因:穿耳孔28例,创伤4例,耳部手术5例,局部破溃感染2例,无诱因1例;瘢痕疙瘩0.7cm×0.7cm×0.5cm~10cm×5cm×3cm;球形、哑铃状或葫芦状等形状不一,边界清楚,部分伴有疼痛、瘙痒。根据耳部瘢痕疙瘩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与耳郭及周围器官的关系,实施不同的手术方案,手术方法遵循无张力缝合,局部无继发畸形以及保持良好的耳郭形态的原则。①直径<1cm的瘢痕疙瘩,采用完全切除,直接拉拢缝合。②直径>1cm的瘢痕疙瘩,切除后直接缝合后张力较大,多采用局部旋转皮瓣或推进皮瓣修复。③巨大瘢痕疙瘩,采用瘢痕疙瘩部分切除或保留瘢痕表皮的瘢痕组织摘除法。④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电子线照射,连续3d,1次/d,5Gy/次,总剂量为15Gy。伤口拆线后2周局部外用瘢痕敌(施乐辉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38)持续贴敷,维持3~6个月,适度加压。⑤长期随访,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并对有复发倾向者及时治疗。局部注射激素类抗瘢痕药物,曲安奈德+透明质酸酶+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瘢痕内注射,混合液具体配方及用法:曲安奈德40mg,透明质酸酶500U,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1mL瘢痕内均匀注射,每次用量视瘢痕疙瘩体积适当调整,1次/周,4周后将混合液用利多卡因稀释1倍,1次/2周注射,以后视瘢痕疙瘩消退情况逐渐撤药。结果:纳入患者4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随访1年以上,除1例复发,3例有复发倾向者(及时采用局部激素注射等非手术方法治疗后有效),其余均未见复发,且无明显的瘢痕增生,耳郭和耳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癜痕疙瘩 修复外科手术 外耳
下载PDF
螺旋CT表面覆盖法成像对肺孤立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10
作者 许国宇 由昆 +7 位作者 何宝明 白国刚 常宏伟 余德友 许银伍 姚光大 祁彦君 谭幼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9-50,共2页
螺旋CT表面覆盖法成像对肺孤立结节的诊断价值许国宇由昆何宝明白国刚常宏伟余德友许银伍姚光大祁彦君谭幼军表1不同病种所致肺孤立结节的三维图像特点病种例数外表形态肺错构瘤(图1)4圆形或椭圆形,光滑,无分叶,无毛刺肺结核... 螺旋CT表面覆盖法成像对肺孤立结节的诊断价值许国宇由昆何宝明白国刚常宏伟余德友许银伍姚光大祁彦君谭幼军表1不同病种所致肺孤立结节的三维图像特点病种例数外表形态肺错构瘤(图1)4圆形或椭圆形,光滑,无分叶,无毛刺肺结核瘤(图2)7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较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孤立结节 诊断 CT 螺旋CT SSD
原文传递
2003至2012年间76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文鹏 郑冬 +5 位作者 黄家明 闫如意 方伟武 崔绍杰 杨志峰 黄豪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12年10年间在解放军第三〇六医院神经外科首诊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例767例,并对其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12年10年间在解放军第三〇六医院神经外科首诊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例767例,并对其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该组病例中,男性499例,女性268例,男女比例为1.9∶1,两性病例数呈增多趋势。男性死亡71例,死亡率14.2%,女性死亡49例,死亡率18.3%,男女死亡率比为0.8∶1。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死亡率18.79%(56/298),略高于中青年患者。从发病时间看,下午、上午、晨起较多;而凌晨、中午发病者的死亡率较高。从发病时生活状态看,劳累、睡眠时发病较多;而睡眠、如厕时发病者死亡率较高。从既往病史看,患高血压病死亡率为12.63%(49/388);死亡率最高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为34.7%(8/22),其余病人死亡率较低。结论自发性脑出血病例逐渐增多,多见于男性,中青年病例明显增多,日间发病率较高,而睡眠中发病者死亡率较高,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较常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死亡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流行病学 死亡率
原文传递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767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文鹏 郑冬 +5 位作者 黄家明 崔绍杰 方伟武 邢士玲 张春梅 黄豪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筛查其危险因素,分析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三O六医院10年间首诊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例767例,对其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筛查其危险因素。结果(1)性别因素:...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筛查其危险因素,分析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三O六医院10年间首诊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例767例,对其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筛查其危险因素。结果(1)性别因素:该组病例中男性(499例)与女性(268例)病例数之比为1,9:1,男女病死率比为0.8:1;女性略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因素:65岁以上老年病例为298例,占38.9%,其病死率为19.8%(59/298),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的11.3%(53/469)(x2=10.553,P=0.02)。(3)时间因素:凌晨、上午、下午、傍晚和夜间各时段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632,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凌晨的病死率与上午、下午、傍晚和夜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发病生活状态:病死率最高的是睡眠中发病者,其次是如厕时,最少的是Et常活动者(x。=25.526,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睡眠时病死率明显高于日常活动者病死率(P〈0.05)。(5)既往病史和服药情况: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病死率明显高于高血压、脑出血、糖尿病及其他病史的病死率(x2=26.264,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病例多见于男性,中青年病例增多,但老年病例病死率较高。睡眠中发病者病死率较高,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较常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病死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流行病学 病死率
原文传递
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华明 赵景民 +4 位作者 李勇武 孙燕玲 张效东 高磊 张军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4718-4720,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结果:CT:肝内巨大单发肿块。光镜:肿瘤细胞呈梭形及卵圆形,细胞间界限不清。免疫组化:部分肿瘤细胞CD 21(+)和CD 35(+)。结论:肝... 目的: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结果:CT:肝内巨大单发肿块。光镜:肿瘤细胞呈梭形及卵圆形,细胞间界限不清。免疫组化:部分肿瘤细胞CD 21(+)和CD 35(+)。结论: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罕见,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病理学 肉瘤/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放射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其防范 被引量:11
14
作者 叶平 陈默 +4 位作者 张军华 高原智 张贞利 马威 王华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4895-4896,共2页
关键词 护士病人关系 医疗差错/预防和控制 放射科 医院/组织和管理
下载PDF
肾盂旁囊肿的CT诊断及分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全昌斌 张娅丽 +4 位作者 敖国昆 袁小东 骆吉鸿 李利佳 秦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7-530,共4页
目的分析肾盂旁囊肿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增强多期扫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71例肾盂旁囊肿的CT表现,其中男39例,女32例,年龄31~86岁,平均63岁。71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肾盂旁囊肿单、双侧肾盂分布以及并发积... 目的分析肾盂旁囊肿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增强多期扫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71例肾盂旁囊肿的CT表现,其中男39例,女32例,年龄31~86岁,平均63岁。71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肾盂旁囊肿单、双侧肾盂分布以及并发积水、结石情况在两种分型间的差异行χ2检验,统计学软件为SPSS 13.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将其CT表现分为Ⅰ、Ⅱ两型:Ⅰ型(单发类圆形)囊肿41例,多呈位于单侧肾窦内或由肾窦外侵入肾窦、膨胀性生长的单发圆形或类圆形囊样低密度影;Ⅱ型(多发"蔓藤"状)囊肿30例,多为位于双侧肾窦内、围绕肾盂"匍匐"状延伸的多发"蔓藤"状或不规则形囊样低密度影。Ⅱ型双侧发病率明显高于Ⅰ型(χ2=46.49,P<0.001);Ⅰ型较Ⅱ型更易伴发肾盂积水(χ2=8.52,P<0.001);两者伴肾结石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χ2=0.02,P=0.901)。在CT平扫时,肾盂旁囊肿常因紧邻肾盂,缺乏密度对比以及无明显肾窦脂肪衬托或分隔,易误诊为肾盂积水,故CT增强多期扫描尤其是延迟期必不可少。结论 CT分型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肾盂旁囊肿的CT表现。CT增强多期扫描对确诊及指导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旁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分型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全昌斌 袁小东 +3 位作者 时文伟 董莘 敖国昆 李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42-124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肾上腺结核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5例肾上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31例有明确的其他部位活动性结核或结核病史。35例均行CT平扫,26例加做CT增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肾上腺结核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5例肾上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31例有明确的其他部位活动性结核或结核病史。35例均行CT平扫,26例加做CT增强扫描。结果 35病例中,双侧受累28例(80%),单侧受累7例(20%)。病变形态呈普大型17例,结节型4例,肿块型14例。病灶直径5~86 mm不等。病灶边缘模糊者25例(71.4%),边缘清晰者10例(28.6%)。病灶中有钙化密度者21例(60%),无钙化密度者14例(40%)。35例中26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呈周边环形强化14例(53.8%),不均匀轻度强化5例(19.2%),无强化7例(26.9%)。CT误诊6例,其中误诊为肾上腺腺瘤3例,误诊为肾上腺增生2例,误诊为转移瘤1例。35例CT扫描图像所及范围有20例同时显示合并有其他部位结核。10例在抗结核治疗后行CT扫描复查:6例病灶有好转缩小,其中有2例新出现钙化灶;3例无变化;1例病灶增多增大。结论肾上腺结核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且与临床病程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CT灌注成像对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蔡艺灵 杜娟 +2 位作者 郑冬 崔永强 吴樵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581-585,591,共6页
目的使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前瞻生纳入31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将其分为3组:无症状组,7例;脑梗死组,11例;TIA组,13例。均经DSA确诊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无症状组一侧狭窄率>70%... 目的使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前瞻生纳入31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将其分为3组:无症状组,7例;脑梗死组,11例;TIA组,13例。均经DSA确诊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无症状组一侧狭窄率>70%,另一侧狭窄率<30%,脑梗死、TIA组患侧狭窄率均>50%)。对全部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共置入支架33枚。对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7d,行脑CTP检查。分别比较3组术前、术后7 d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及相对达峰时间(rTTP)。结果①同组术前、术后比较:无症状组术后rTTP(1.01±0.02)缩短,其余灌注指标变化不显著;TIA组的rTTP(1.10±0.06)、rMTT(1.06±0.04)较术前缩短,rCBF(0.96±0.02)增加;脑梗死组的rTTP(1.11±0.05)、rMTT(1.06±0.04)较术前缩短,rCBF(0.96±0.02)增加。均P<0.05;rCBV均无明显变化。②3组比较:术前3组rTTP、rMTT、rCB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组r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rMTT、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P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可成为头颈部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性评价方法。rTTP是评价早期缺血以及侧支循环代偿能力非常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动力学 灌注
下载PDF
3T磁共振高分辨动态增强诊断小乳癌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明霞 唐志全 +2 位作者 张艺军 张蕾 韩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9期1349-1351,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高分辨动态增强检查对小乳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20例(21个病灶)小乳腺癌(最大径≤2cm)的MRI高分辨动态增强检查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小乳腺癌的特征性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分叶... 目的:探讨磁共振高分辨动态增强检查对小乳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20例(21个病灶)小乳腺癌(最大径≤2cm)的MRI高分辨动态增强检查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小乳腺癌的特征性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分叶、边缘不规则或者毛刺、不均匀环形强化的肿块样病变以及局灶、不均匀或簇集样强化的非肿块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平台型7例(33.3%),流出型14例(66.7%)。对侧对称部位正常乳腺为逐渐轻度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为持续型。结果显示小乳腺癌灶与正常乳腺组织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显著差异。结论:3T磁共振高分辨动态增强检查能够提供清晰、丰富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信息,对小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动态
下载PDF
脑卒中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左智炜 李功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72-274,共3页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最广泛应用于研究大脑功能的无创性神经成像技术之一。近年来,fMRI越来越多被用以评估人类大脑激活与感觉、运动及认知活动的关系;在神经功能性损伤的相关因素及康复过程的神经可塑性等研究中,fMRI也是必不可...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最广泛应用于研究大脑功能的无创性神经成像技术之一。近年来,fMRI越来越多被用以评估人类大脑激活与感觉、运动及认知活动的关系;在神经功能性损伤的相关因素及康复过程的神经可塑性等研究中,fMRI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脑卒中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导致永久性残疾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脑梗死后多数患者均遗留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有超过一半的患者日常生活均需依赖于护理人员的帮助[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320层CT双入口灌注技术观察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灌注特点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利佳 王迪 +3 位作者 刘倩颖 敖国昆 董莘 崔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运用320层CT双入口灌注成像技术,观察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的灌注特点,研究病灶血液循环与结核病复治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在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确诊的54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结核球6例,浸润性病灶21例,... 目的运用320层CT双入口灌注成像技术,观察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的灌注特点,研究病灶血液循环与结核病复治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在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确诊的54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结核球6例,浸润性病灶21例,空洞型病灶8例,多形性病灶19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初治治愈组30例、复治组24例(首次复治10例、多次复治14例)。对初治治愈患者的灌注值与复治涂阳患者及初次复治与多次复治者的病灶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治治愈组患者的肺动脉血流量(pulmonary flow,PF)值为(46.4±9.2)ml·min^-1·(100m1),高于复治组[(25.9±7.6)ml·min^-1·(100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P=0.001);而其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ronchial flow,BF)值为(18.9±10.0)ml·min^-1·(100m1),低于初治组[(24.8±8.8)ml·min^-1·(100m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25)。多次复治组PF值为(20.7±4.6)ml·min^-1·(100ml),低于首次复治组E(32.6±5.3)ml·min。·(100m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P=0.001),而其BF值为(25.8±3.2)ml·min^-1·(100m1),高于首次复治组[(22.3±5.2)ml·min^-1·(100m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41,P=0.648)。结论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的肺动脉血供明显低于初治治愈病灶,推测局部血液循环差是结核病患者复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结核 再治疗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