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与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联合应用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的价值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蕾 张彦 +3 位作者 梁会泽 李成林 吴继华 倪晓霞 《中国医药》 2015年第2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UE)3种超声检查方法对乳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IRADS、超声造影、UE 3种超声诊断方法对139例患者获病理证实的156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对3...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UE)3种超声检查方法对乳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IRADS、超声造影、UE 3种超声诊断方法对139例患者获病理证实的156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对3种方法单独使用、任意2种方法联合使用、3种方法联合使用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病理检查结果:156个乳腺病灶中良性68例共80个病灶,恶性71例共76个病灶,1BIRADS评分:良性82个,恶性74个。超声造影检查:良性80个,恶性76个。UE检查:良性82个,恶性74个。单独以及任意2种方法联合使用诊断乳腺癌良恶性与病理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方法单独以及任意2种方法联合使用两两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联合应用3种方法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98.8%、准确性为96.1%,与单独以及任意2种方法联合使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多种方法综合诊断乳腺肿瘤将明显提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有望成为乳腺超声诊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 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下载PDF
腹部外科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代谢特点及分阶段营养支持治疗 被引量:16
2
作者 岳茂兴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治疗腹部外科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有效性。方法 :1994 2 0 0 0年 11月收治的 6 6例 MODS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 ,32例采用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 ;34例采用常规治疗。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 目的 :探讨用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治疗腹部外科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有效性。方法 :1994 2 0 0 0年 11月收治的 6 6例 MODS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 ,32例采用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 ;34例采用常规治疗。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治疗方法为 :第一阶段即患者的高度应激状态得到初步处理、但胃肠功能仍处在明显障碍时 ,应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第二阶段即病情有缓解 ,可肠内、肠外营养同时进行 ;第三阶段即病情得到完全控制、胃肠道功能完全恢复时 ,逐步过渡直至全部应用肠内营养。结果 :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治疗组 2 3例抢救成功 ,9例死亡 ,病死率 2 8.12 % ;常规治疗组 19例救治成功 ,15例死亡 ,病死率为4 4 .11%。结论 :腹部外科疾病并发 MODS时的代谢特点主要是 :一方面机体处在代谢紊乱及营养素利用障碍状态 ,急需给予补充 ;另一方面由于多器官功能障碍时 ,不能有效地利用营养素及排出代谢产物。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治疗是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如急于求成 ,势必要加重病情。完全的代谢营养支持治疗确能保护和支持器官的功能 ,这对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腹部外科疾病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代谢特点 分阶段营养支持治疗
下载PDF
内毒素休克大鼠肝线粒体H^+-ATP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鹤鸣 岳茂兴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9期535-537,共3页
目的:研究内毒素休克时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变化及其与 H+ A T P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测定内毒素休克大鼠肝线粒体呼吸控制率( R C R)、磷氧比( P/ O)和 H+ A T P酶活性的变化;并通过体外孵育实验研究离体情... 目的:研究内毒素休克时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变化及其与 H+ A T P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测定内毒素休克大鼠肝线粒体呼吸控制率( R C R)、磷氧比( P/ O)和 H+ A T P酶活性的变化;并通过体外孵育实验研究离体情况下不同浓度梯度细菌内毒素( L P S)对线粒体 R C R、 P/ O 和 H+ A T 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内毒素休克早期,大鼠肝线粒体 R C R、 P/ O 及 H+ A T P酶活性显著增强,晚期则显著减弱。而 L P S与线粒体共同孵育导致线粒体 R C R、 P/ O 和 H+ A T P酶活性下降。线粒体 H+ A T P酶活性的变化和 R C R、 P/ O 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H+ A T P酶活性的变化可能是内毒素休克线粒体功能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出了内毒素休克时线粒体功能早期增强晚期减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 线粒体 H^+-ATP酶活性
下载PDF
乳腺NK/T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瑞萍 周立艳 +5 位作者 高云阁 张诗琳 肖敏 王社论 张建中 李成林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4年第7期424-427,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NK/T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报道1例35岁女性乳腺NK/T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者,分析其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以乳腺包块为首发症状,后出现发热,按乳腺炎抗感染治疗2个... 目的 探讨乳腺NK/T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报道1例35岁女性乳腺NK/T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者,分析其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以乳腺包块为首发症状,后出现发热,按乳腺炎抗感染治疗2个月余,无效,逐渐出现白细胞减低进而全血细胞减低,出现高三酰甘油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中可见吞噬红细胞现象,铁蛋白、乳酸脱氢酶异常升高,白细胞内EB病毒拷贝数异常升高,肝功能异常等.经腋下淋巴结及乳腺包块活组织检查最终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给予激素及依托泊苷化疗,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凝血功能好转,铁蛋白、各种酶学指标降低,患者最终死于肺部感染.结论 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漏诊,且病情进展凶险,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感染防治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邓群 吴承堂 +4 位作者 黎沾良 熊德鑫 梁延杰 陆连荣 孙小庆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625-629,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并发感染的防治效果。 方法 用胰管逆行注入法复制犬和大鼠ANP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和中药、微生态、导泻、选择性肠道脱污染 (SDD)和生长抑素 5个治疗组 ,观察胰、肠组织学、肠...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并发感染的防治效果。 方法 用胰管逆行注入法复制犬和大鼠ANP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和中药、微生态、导泻、选择性肠道脱污染 (SDD)和生长抑素 5个治疗组 ,观察胰、肠组织学、肠上皮细胞间连接结构、肠通透性、肠道菌群、脏器细菌移位率和病死率的变化。 结果 中药清胰汤、双歧杆菌合剂和SDD能明显改善肠道屏障的变化 ,维护肠通透性 ,减轻细菌移位 ,降低病死率。单纯导泻效果不佳。生长抑素从多方面显示出其有益的作用 ,但主要发挥于ANP的早期。 结论 中药清胰汤、微生态调理、SDD和生长抑素是防治ANP并发感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感染 并发症 防治 ANP
原文传递
下肢静脉曲张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6
作者 商之涵 卢岳青 +2 位作者 刘文飞 董翼 方勇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期93-97,共5页
下肢静脉曲张已成为一项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以腿部沉重、肿胀感和疼痛为主要特征。目前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有研究显示,遗传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先天因素;年龄是重要的生理因素;体质指数与发病有密切关系,身高也... 下肢静脉曲张已成为一项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以腿部沉重、肿胀感和疼痛为主要特征。目前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有研究显示,遗传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先天因素;年龄是重要的生理因素;体质指数与发病有密切关系,身高也可能相关;女性的发病率普遍高于男性;不同职业人群发病率有所不同;地理环境、基础疾病等因素也与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下肢静脉曲张是一项慢性渐进性疾病,希望通过对该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与控制,为该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遗传 身高与体重 性别 地理环境
下载PDF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33
7
作者 何建苗 蒲永东 +1 位作者 曹志宇 邢海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回顾性分析术后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76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首次手术后病理检查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58例 ,甲状腺腺瘤样改变 1 8例。首次手术行单纯结节切除 1 6例 ,腺叶部分切除 34例 ,一侧次全切除加对侧结节摘除 1 8例 ,双侧腺叶次全切... 回顾性分析术后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76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首次手术后病理检查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58例 ,甲状腺腺瘤样改变 1 8例。首次手术行单纯结节切除 1 6例 ,腺叶部分切除 34例 ,一侧次全切除加对侧结节摘除 1 8例 ,双侧腺叶次全切除 8例。再次手术均行双侧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再次术后病理检查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术后给予甲状腺素片治疗。随访 2~ 1 0年 ,无 1例复发。提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与病变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 结节性/外科学 复发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8
作者 刘艳华 魏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8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术前教育、优化麻醉方式、疼痛控制、减少手术应激反应、术后康复等新的护理理念贯穿于患者手术前后的整个护理过程。结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术前教育、优化麻醉方式、疼痛控制、减少手术应激反应、术后康复等新的护理理念贯穿于患者手术前后的整个护理过程。结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普外科 围手术期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免疫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邓群 黎沾良 +4 位作者 姚咏明 陆连荣 梁延杰 于燕 孙小庆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病理生理改变的关系,探讨进行免疫干预的可行性。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抗TNF单抗(TNFMcAb)干预组和白细胞介素1...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病理生理改变的关系,探讨进行免疫干预的可行性。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抗TNF单抗(TNFMcAb)干预组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干预组。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病理、血淀粉酶、TNFα、IL1β、肠通透性和内毒素的变化。结果:ANP后8小时,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升高〔(56.16±17.75)ng/L和(155.14±93.83)ng/L,P<0.01〕,IL1ra使TNFα水平明显下降〔(21.73±4.86)ng/L,P<0.01〕。伴随血浆D乳酸在ANP早期升高,血浆内毒素浓度增加〔8小时时(449±164)EU/L,P<0.01〕,TNFMcAb和IL1ra干预使D乳酸和内毒素的升高得到了抑制〔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274±110)EU/L和(229±76)EU/L,P<0.05和P<0.01〕,胰腺炎组织学评分降低。结论:TNFα和IL1β是ANP时炎性介质级联反应中的核心因子,在ANP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干预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坏死性 急性 细胞因子 免疫干预
下载PDF
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肠造口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安丹 王春菊 《华西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肠造口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改善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肠造口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肠造口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改善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肠造口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分别在术后造口开放前、术后第7天和第14天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和健康行为测定量表评价并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状况,同时就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接受健康教育路径干预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明显提高肠造口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对患者康复及改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肠造口术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双泵化疗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何建苗 蒲永东 +3 位作者 朱志东 曹志宇 杨波 董立国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 (双泵化疗 )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3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 2周开始接受灌注化疗。其中采用双泵化疗 (Ⅰ组 ) 12例 ,肝动脉灌注化疗(Ⅱ组 ) 10例 ,门静脉灌注化疗 (Ⅲ组 ) 8例。 3组化疗... 目的 探讨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 (双泵化疗 )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3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 2周开始接受灌注化疗。其中采用双泵化疗 (Ⅰ组 ) 12例 ,肝动脉灌注化疗(Ⅱ组 ) 10例 ,门静脉灌注化疗 (Ⅲ组 ) 8例。 3组化疗方案的剂量频次均相同。结果 肝转移灶治疗有效率 (CR +PR)Ⅰ组为 6 6 .7% ,Ⅱ组为 6 0 .0 % ,Ⅲ组为 37.5 %。 0 .5 ,1,2年生存率Ⅰ组分别为 10 0 .0 %、75 .0 %、4 1.7% ;Ⅱ组为 90 .0 %、6 0 .0 %、30 .0 % ;Ⅲ组为 87.5 %、5 0 .0 %、2 5 .0 %。结论 双泵灌注化疗是大肠癌肝转移治疗和预防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肝转移 双泵化疗 药物疗法 治疗
原文传递
直肠癌根治术后髂内动脉加门静脉置泵化疗预防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何建苗 蒲永东 +3 位作者 朱志东 杨波 董立国 赵学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86-587,共2页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加门静脉置泵化疗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 96例直肠癌术前随机分成两组 ,门静脉加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 (治疗组 ) 4 8例与外周静脉化疗组 (对照组 ) 4 8例 ,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加门静脉置泵化疗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 96例直肠癌术前随机分成两组 ,门静脉加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 (治疗组 ) 4 8例与外周静脉化疗组 (对照组 ) 4 8例 ,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 1、3、5年生存率分别是 10 0 %、83 %、5 2 % ;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是 13 %、13 %。对照组是 88%、68%、3 2 % ,2 6%、2 8%。两组各项指标分别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置泵灌注化疗在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脏转移的治疗效果优于外周静脉全身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药物疗法 肿瘤转移 预防
原文传递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肠屏障损害及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邓群 黎沾良 +2 位作者 陆连荣 梁延杰 孙小庆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时肠粘膜屏障的改变和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假手术组 (n =30 )和ANP组(n =39)。采用人工胆汁胰管逆行灌注法制作ANP模型。观察胰腺、小肠病理改变...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时肠粘膜屏障的改变和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假手术组 (n =30 )和ANP组(n =39)。采用人工胆汁胰管逆行灌注法制作ANP模型。观察胰腺、小肠病理改变和小肠粘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 (冷冻蚀刻电镜 )变化 ,动态测定血浆D -乳酸、内毒素水平 ,以及腹腔脏器细菌移位率。结果 ANP后小肠粘膜损伤 ,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甚至消失 ,血浆D -乳酸水平上升 ,发病早期即出现内毒素血症 ;ANP发生后 72h脏器细菌移位率达到5 9 .5 %。结论 ANP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 ,导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病理生理学 肠粘膜 乳酸盐类 血液 内毒素
下载PDF
超选择靶区动脉置泵综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 被引量:17
14
作者 蒲永东 朱志东 +4 位作者 何建苗 杨波 董立国 林刚 刘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评价术中超选择靶区动脉内置泵 ,术后皮下泵内区域灌注化疗药物及免疫制剂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方法 随访观察 88例手术证实不能切除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 ,经术中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内置泵 ,术后泵内灌注化疗药物及免疫... 目的 评价术中超选择靶区动脉内置泵 ,术后皮下泵内区域灌注化疗药物及免疫制剂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方法 随访观察 88例手术证实不能切除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 ,经术中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内置泵 ,术后泵内灌注化疗药物及免疫制剂后的疗效。其中胃癌 4 5例 ,直肠癌 3 1例 ,结肠癌 12例。结果 化疗后 ,完全缓解者 2例 ;部分缓解者 77例 ,其中 11例行二次根治性癌肿切除术 ;稳定者 9例 ;无 1例恶化者。治疗有效率 89.8% ( 79/ 88)。置泵术后生存满 1、2、3年者分别为 86 4 % ( 76/ 88)、3 0 7% ( 2 7/ 88)、10 2 % ( 9/ 88) ,平均生存期为 2 1 5个月。结论 术中超选择靶区动脉置泵 ,术后泵内灌注化疗药物及免疫制剂是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有效方法 ,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导管留置 药物联合疗法
原文传递
乳腺癌围新辅助化疗期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晶 宋志武 +5 位作者 黄焰 郝晓鹏 梁峰 王世彬 进淑娟 尉承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2538-254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新辅助化疗期前哨淋巴结活检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1月252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其中新辅助化疗前组150例,新辅助化疗后组102例。比较不同腋窝淋巴结临床状态下前哨淋巴结...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新辅助化疗期前哨淋巴结活检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1月252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其中新辅助化疗前组150例,新辅助化疗后组102例。比较不同腋窝淋巴结临床状态下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结果新辅助化疗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无论腋窝淋巴结临床阴性或阳性,其哨兵淋巴结检出率(98.5%比92.8%)、假阴性率(6.7%比7.9%)、准确度(98.4比%91.9%)、阴性敏感度(97.9%比88.O%)无统计学差异,但阳性组前哨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阴性组(28.8%比67.5%,P=0.000)。与新辅助化疗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相比,新辅助化疗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其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明显升高(7.5%比23.9%,P=0.024);准确度和阴性敏感度显著降低(95.1%比83.5%,P=0.005;94.4%比75.O%,P=0.003);初诊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其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假阴性率、准确度、阴性敏感度与新辅助化疗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诊腋窝淋巴结病理证实转移阳性新辅助化疗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较新辅助化疗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其前哨淋巴结准确度(98.4%比83.7%,P=0.010);SLN转移率(28.8%比53.7%,P=0.005);阴性敏感度(97.9%比68.O%,P:0.007);初诊腋窝淋巴结病理证实转移阳性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阴者。较新辅助化疗前前哨淋巴结活检,其SLN转移率(28.8%比65.0%,P:0.003),阴性敏感度显著降低(94.4%比57.1%,P=0.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前前哨淋巴结可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初诊腋窝淋巴结阴性,新辅助化疗后前后哨淋巴结活检相同;初诊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无论新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新辅助化疗
原文传递
全民普遍食盐加碘后广西地区甲状腺疾病谱的变迁 被引量:9
16
作者 韦丽宁 张嘉越 +10 位作者 李松明 陈佑江 浦涧 李金明 李瑞 冷津立 庞飞雄 岑延增 农江 何红艳 叶艳妮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374-1380,共7页
目的分析实行全民普遍食盐加碘前后广西沿海、山区等不同碘环境下甲状腺疾病谱变迁的特点,探讨普遍食盐加碘对甲状腺疾病谱的影响。方法收集广西南宁、桂林、百色及北海4城市的解放军三○三医院、解放军一八一医院、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 目的分析实行全民普遍食盐加碘前后广西沿海、山区等不同碘环境下甲状腺疾病谱变迁的特点,探讨普遍食盐加碘对甲状腺疾病谱的影响。方法收集广西南宁、桂林、百色及北海4城市的解放军三○三医院、解放军一八一医院、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北海市人民医院1991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共5 998例,所有病例均有病理诊断并检测了尿碘水平;另检测同期1 000位甲状腺正常人群的尿碘水平作对照。分析普遍食盐加碘前后碘环境的改变与甲状腺疾病谱变迁的关系。结果普遍食盐加碘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构成比较加碘前下降(P<0.05),而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及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构成比较加碘前增高(P<0.05);同时,结节性甲状腺肿、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及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尿碘水平较加碘前明显增高(P<0.05),并且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尿碘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甲状腺疾病患者及对照组的尿碘水平均较加碘前增高(P<0.05)。结论全民普遍食盐加碘10年来,广西所调查地区平均尿碘水平及甲状腺疾病谱均发生了明显变化,碘过量可能是导致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及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增高的环境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盐加碘 甲状腺疾病谱 碘营养过剩
原文传递
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遍食盐加碘对甲状腺疾病谱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嘉越 李松明 +11 位作者 冷津立 陈佑江 浦涧 李金明 庞飞雄 黄永鸿 农江 岑延增 何辉 李瑞 韦丽宁 何红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70-974,共5页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全民普遍食盐加碘(USI)前后不同碘环境下甲状腺疾病谱变迁的特点。方法按地理分布特点选取南宁、桂林、百色、北海4城市医院1991--2006年经手术后病理确诊599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尿碘水平,并检测1000例甲...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全民普遍食盐加碘(USI)前后不同碘环境下甲状腺疾病谱变迁的特点。方法按地理分布特点选取南宁、桂林、百色、北海4城市医院1991--2006年经手术后病理确诊599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尿碘水平,并检测1000例甲状腺正常人群尿碘水平作对照,分析USI前后碘环境的改变与甲状腺病谱变迁的相关性。结果USI后,甲状腺患者及对照组的尿碘水平均较USI前增高,且甲状腺疾病患者尿碘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4.3μg/L、238.5μg/L,P〈0.05),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尿碘水平较USI前明显增高(分别为263.8μg/L vs 69.75μg/L、289.7μg/L vs 228.3μg/L、346.8μg/L vs.268.4μg/L、350.3μg/L vs316.2μg/L、378.5μg/L vs 305.8μg/L),而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构成比(%)较USI前增高(分别为7.59 vs.4.80、5.85 vs 4.02、3.88 vs 2.46),但结节性甲状腺肿较USI前下降(63.56 vs.69.75)。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USI后甲状腺疾病谱发生明显变化,碘摄入过量可能是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碘营养 疾病谱
原文传递
西米替丁对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君 蒲永东 +1 位作者 范志忠 刘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西米替丁对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全身及局部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40 )和对照组 (n =40 )。实验组术前 1周开始至术后第 14天使用西米替丁 1 2g/d ;对照组不使...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西米替丁对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全身及局部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40 )和对照组 (n =40 )。实验组术前 1周开始至术后第 14天使用西米替丁 1 2g/d ;对照组不使用西米替丁或类似药物。两组患者均于术前第 3天、术后第 7天及第 14天采血 ,检测T细胞亚群及白介素 2 (interleukin 2 ,IL 2 )、γ 干扰素 (interferon γ ,IFN γ)活性的变化 ,并于切除标本中检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umor infiltratinglympho cyte ,TIL)反应。结果实验组术后第 7天各项指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第 14天辅助性T细胞(CD4 ) /抑制性T细胞 (CD8)比值、IL 2及IFN γ活性比对照组及本组术前水平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且TIL反应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术后 3年、5年生存率较高 (P <0 0 5 )。结论西米替丁可明显减轻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抑制程度 ,缩短其术后免疫抑制周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药物疗法 淋巴细胞 西米替丁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猪内毒素休克外周与内脏微循环灌注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平初 陆家齐 +3 位作者 孙大铭 陆连荣 焦华波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718-720,共3页
目的:通过对脓毒性休克时全身血流动力学及内脏微循环改变的研究,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小型猪20只,随机分为4 组:①正常对照组(C组):仅给生理盐水;②内毒素组(L组):单纯持续泵入内毒素;③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 目的:通过对脓毒性休克时全身血流动力学及内脏微循环改变的研究,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小型猪20只,随机分为4 组:①正常对照组(C组):仅给生理盐水;②内毒素组(L组):单纯持续泵入内毒素;③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 NAME)治疗组(LN 组):泵入内毒素后1 小时持续泵入L NAME;④L NAME对照组(N 组):仅给L NAME。结果:内毒素持续泵入后1小时,外周(骨骼肌)微循环灌注增高,至4小时末上升约70% ;肝、胃、肠等内脏器官微循环灌注急剧下降,至4 小时末下降约60% (P< 0.05);门静脉血流量也相应下降。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 NAME后,血浆一氧化氮(NO)明显下降,NOS活性明显减弱,内脏微循环灌注进一步下降。结论:内毒素休克时外周与内脏微循环灌注是不平衡的,内脏微循环灌注急剧下降,血流淤滞为其重要特征。NOS抑制剂L NAME能提高血压,但不能改善内脏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 微循环 血流动力学 一氧化氮
下载PDF
晚期乳腺癌术前局部灌注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何建苗 蒲永东 +3 位作者 曹志宇 杨波 董立国 朱志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2 2例术前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治疗组 ) ,3 0例术前未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灌注化疗...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2 2例术前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治疗组 ) ,3 0例术前未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灌注化疗后 ,症状减轻 ,肿瘤缩小 ,有效率 (CR +PR )为 86.4%。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癌细胞核固缩、碎裂 ,胞浆凝固、坏死 ;细胞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血管出现内膜增生 ,血栓形成。对照组癌细胞改变不明显。随访时间 2~ 7年。局部复发率治疗组 13 .6% ,对照组 3 3 .3 % (P <0 .0 1)。治疗组 5年生存率 5 9.1% ,对照组 2 6.7%(P <0 .0 5 )。结论 晚期乳腺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以缩小肿瘤 ,降低肿瘤分期 ,改变癌细胞的组织学形态 ,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输注 动脉内 乳腺肿瘤/病理学 导管/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