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器官功能衰竭的特点与预后 被引量:32
1
作者 吴娟 贾琳 +6 位作者 李元元 李娟 于红卫 朱跃科 胡中杰 孟庆华 王福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37-743,共7页
目的应用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功能评估(CLIF-SOFA)评分评估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器官衰竭的发生率、器官衰竭的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2015年2月至2... 目的应用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功能评估(CLIF-SOFA)评分评估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器官衰竭的发生率、器官衰竭的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住院期间诊断为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LIF-SOFA评分评估患者有无肝内和肝外器官衰竭,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连续性变量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H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比较应用x2或Fisher精确检验,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和z检验比较各种预后评分的预测效能。结果316例HBV-ACLF患者的年龄为(45±11)岁,男性占87.3%。78.8%的患者基础肝病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d、90d和180d无肝移植病死率分别为20.5%(63/307)、36.7%(110/300)和39.2%(116/296)。根据CLIF-SOFA评分,89.9%的患者(284例)在基线时有器官衰竭,其中97.5%的患者有肝脏衰竭(总胆红素≥12mg/d1),只有2.5%患者在无肝脏衰竭的情况下出现了凝血、肾脏、循环或呼吸衰竭。除肝脏器官衰竭外,肝外器官衰竭的发生率依次是凝血(23.1%)、肾脏(5.7%)、脑(3.8%)、循环(1.3%)和呼吸(0.3%)。随着器官衰竭数量的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也逐渐增加,2个和3个及3个以上器官衰竭患者90d病死率分别为69.6%和69.2%,显著高于单个器官衰竭和无器官衰竭的患者(分别为27%和6.9%,P〈0.001)。肝脏衰竭合并凝血衰竭(国际标准化比值≥2.5或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患者预后最差,90d病死率高达75%。结论根据CLIF-SOFA评分,我国HBV-ACLF患者主要的器官功能衰竭是肝脏衰竭,2个及以上器官衰竭的患者3个月病死率高达70%,需及时考虑肝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慢加急性 肝炎病毒 乙型 慢眭肝衰竭-序贯器官功能评估
原文传递
2012年新版《肝衰竭诊治指南》诊断进展的解读与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宇明 汤勃 《肝脏》 2013年第4期241-244,共4页
肝衰竭(1iver failure)作为一种临床危重症候群,多年来各国学者对其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的意见书(position paper),意见书实... 肝衰竭(1iver failure)作为一种临床危重症候群,多年来各国学者对其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的意见书(position paper),意见书实际上是对这一国际上首部急性肝衰竭指南的弱化提法;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从定义、诱因、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肝衰竭进行了系统而精要的阐述,既与国际接轨,又具中国特色,诊断分型突出实用性,指导和规范我国肝衰竭的临床诊疗;因其内容涵盖了各型肝衰竭,因而实际上是国内外首部完整的肝衰竭指南。2009年,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PASL)推出了《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2011年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指南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诊断分型 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美国肝病学会 解读 临床诊疗 2009年
下载PDF
2012版美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简介 被引量:4
3
作者 汤勃 陈玉琪 王宇明 《肝脏》 2012年第9期649-651,共3页
美国肝病学会(AASLD)、美国胃肠病学院(ACG)和美国胃肠病协会(AGA)在今年6月的Hepatology杂志上发布了最新一版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与治疗实践指南》(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美国肝病学会(AASLD)、美国胃肠病学院(ACG)和美国胃肠病协会(AGA)在今年6月的Hepatology杂志上发布了最新一版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与治疗实践指南》(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Practice Guideline),提出了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共45条推荐意见,并简要介绍了NAFLD人群发生率和自然史,以及儿童患者相关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美国肝病学会 治疗指南 肝病诊断 HEPATOLOGY Diagnosis LIVER NAFLD
下载PDF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感染留观中心62例患者就诊时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闫涛 牟劲松 +7 位作者 秦恩强 王冶 刘丽英 吴丹 李志伟 贾红军 郭桐生 李进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了解埃博拉病毒病(EVD)患者就诊时临床特征,为医务人员提供对该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记录解放军医疗队首批援非医疗队在塞拉利昂塞中友好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EVD患者接诊时患者信息、病史和症状.采用反转录(RT)-PCR检测明确或排... 目的 了解埃博拉病毒病(EVD)患者就诊时临床特征,为医务人员提供对该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记录解放军医疗队首批援非医疗队在塞拉利昂塞中友好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EVD患者接诊时患者信息、病史和症状.采用反转录(RT)-PCR检测明确或排除诊断,分析埃博拉病毒(EBOV)阳性和EBOV阴性患者在就诊时症状的差异.两组间患者年龄、发病至住院时间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62例留观者中,男35例,女27例,平均年龄(27.3±15.4)岁.EBOV阳性组40例,EBOV阴性组22例.EBOV阳性组患者潜伏期2~24 d,平均(8.8±5.7)d,且入院时发热、恶心或呕吐、腹泻、乏力、纳差、咽痛阳性率均高于EBOV阴性组患者(均P<0.05);虽然眼痛、呃逆、失眠发生率在EBOV阳性组较低,但均未在EBOV阴性组出现.EBOV阳性组有1例患者入院时有血便.EBOV阳性组入院时平均出现(8±5)个症状,EBOV阴性组平均出现(4±3)个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P=0.001).应用症状数量判断EVD的阈值为6,其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86.4%,阳性预测值为87.0%,阴性预测值为48.7%.62例留观者中,36例有明确与EVD疑似或确诊者接触史,其中EBOV阳性组22例(55.0%),EBOV阴性组14例(6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4,P=0.596).在有明确接触史的36例留观者中,EBOV阳性组发热19例(86.4%)、乏力20例(90.9%),EBOV阴性组发热6例(42.9%)、乏力5例(3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EVD疑似患者中,EBOV阳性患者较EBOV阴性患者在入院时阳性症状更多,主要为发热、恶心或呕吐、腹泻、乏力、纳差、咽痛等,虽然症状并非特异性诊断指标,但仍有助于医务人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 埃博拉 留观中心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 被引量:40
5
作者 周志平 陈威巍 +1 位作者 汤勃 赵敏 《传染病信息》 2013年第1期57-60,共4页
EB病毒可在B淋巴细胞中潜伏感染,干扰机体免疫功能,刺激细胞增生和转化,并致癌。EB病毒感染非常普遍,与其相关的疾病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综合征、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鼻咽癌及淋巴瘤等。EB病... EB病毒可在B淋巴细胞中潜伏感染,干扰机体免疫功能,刺激细胞增生和转化,并致癌。EB病毒感染非常普遍,与其相关的疾病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综合征、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鼻咽癌及淋巴瘤等。EB病毒感染最常见及预后最好的疾病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病毒性疾病 感染 B-淋巴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下载PDF
80例成人腺病毒B组55型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谢杨新 涂波 +6 位作者 陈威巍 周志平 聂为民 王传力 秦恩强 李文刚 赵敏 《传染病信息》 2013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对80例成人腺病毒B组55型感染者的资料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多为18~29岁的青年,呈人群聚集分布,有接触史,主要症状包括发热(100%)、咳嗽(92.5%)... 目的对80例成人腺病毒B组55型感染者的资料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多为18~29岁的青年,呈人群聚集分布,有接触史,主要症状包括发热(100%)、咳嗽(92.5%)、咽痛(88.8%)、咳痰(85.0%)和畏寒(78.8%)。最常见体征为咽部充血(88.8%)。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多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结论成人腺病毒B组55型感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以发热、咳嗽、咽痛和咳痰为主要表现,临床症状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科感染 传染病 流感 诊断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晏泽辉 王宇明 +4 位作者 何登明 王小红 毛青 汤勃 于乐成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根据现有临床研究资料及结果评价异甘草酸镁联合核苷类似物渝宁陵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1995至2013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监索异甘草酸镁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文献,并对相关研... 目的根据现有临床研究资料及结果评价异甘草酸镁联合核苷类似物渝宁陵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1995至2013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监索异甘草酸镁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文献,并对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计量资料选用加权均数差值(WMD),计数资料采用Peto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6项随机对照试验(RCT)704例患者^选。Meta分析结果显示:ALIT:WMD=-12.98,其9蹴可信区间为-18.24~-7.71,尸〈0.01IAST:WMD=-9.49,其95%可信区间为-14.53~-4.45,P=0.0002IHBeAg:RR=1.79,其95%可信区间为1.17~2.76,P=0.008lHBVDNA:RR=1.35,其95%可信区间为1.05~1.74,P=0.02;异甘草酸镁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J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核苷类似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0.01)。结论异甘草酸镁与核苷类似物联合治疗可促进肝功能恢复和提高抗病毒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异甘草酸镁 核苷类似物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我国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秀 孙玉梅 +6 位作者 林可可 刘丽英 吴丹 陈茜 苑红 张玉敏 谭文辉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12期87-89,共3页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从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定义、计算方法、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高依从性的干预措施及效果等方面对我国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继续开展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治疗 服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21例成人55型腺病毒肺炎胸部CT影像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涂波 谢杨新 +5 位作者 张昕 陈威巍 周志平 秦恩强 聂为民 赵敏 《传染病信息》 2014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121例成人55型腺病毒肺炎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为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总结2012年2月某单位暴发的55型腺病毒感染疫情,选择其中121例经肺部CT确诊的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胸部CT特点。结果 121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121例成人55型腺病毒肺炎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为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总结2012年2月某单位暴发的55型腺病毒感染疫情,选择其中121例经肺部CT确诊的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胸部CT特点。结果 121例体温为(39.22±0.77)℃,热程为(7.12±2.23)d,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咽痛及咽充血,其中87.60%扁桃体肿大,64.46%颈部淋巴结肿大。90例表现为肺部单叶或多叶段少许渗出性病变,22例为多叶段片状团簇状影,8例为肺部单叶条索状影,1例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单肺叶病变组热程短于多肺叶病变组(P<0.05),但2组间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55型腺病毒感染与普通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类似,胸部CT提示多数患者存在肺部影像学异常,肺外表现较少;多肺叶受累者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重症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科感染 肺炎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成人腺病毒B组7型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乃春 李文刚 +4 位作者 陈勇 涂波 谢杨新 陈威巍 赵敏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 通过对成人腺病毒B组7型感染者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以期总结规律,提高诊治水平,便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控制疫情.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01例成人腺病毒B组7型感染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记录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 目的 通过对成人腺病毒B组7型感染者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以期总结规律,提高诊治水平,便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控制疫情.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01例成人腺病毒B组7型感染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记录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影像学表现等临床资料,并采集咽拭子,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查找病原体.结果 疫情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份.301例患者中,男277例,女24例,年龄15~29岁,平均年龄为(19.1±1.9)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均有居住于同一宿舍或同一餐厅就餐等密切接触史.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100.0%)、咳嗽(70.4%)、咳痰(48.2%)、咽痛(47.8%),部分病例伴头痛、头晕、畏寒、乏力等.主要体征为咽部充血(62.5%),其次为扁桃体增大(43.5%)、咽部淋巴滤泡增生(26.6%),部分患者扁桃体表面被覆白色分泌物.75例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异常,以轻症肺炎为主,伴或不伴周围渗出性病变和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显示,99.0%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偏高或正常,54.2%患者中性粒细胞升高,80.7%单核细胞升高,67.1%淋巴细胞比例降低,42.2%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平均病程为(6.6±2.9)d.利巴韦林辅以热毒宁静脉滴注,同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结论 成人腺病毒B组7型传染性强,群体流行,冬季高发.感染者多数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和咽痛,病程短.经过及时、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7型 成人 聚合酶链反应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疾病进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元元 耿华 +4 位作者 于双杰 张政 吕飒 陈黎明 王福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基础上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CHB基础上的ACLF患者57例,CHB患...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基础上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CHB基础上的ACLF患者57例,CHB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20名。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LF患者NLR显著高于HC(P=0.025)和CHB患者(P<0.001),且在早期、中期、晚期患者中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发现,ACLF患者NLR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负相关(r=-0.812,P<0.001),与DBil和MELD分值呈正相关(r=0.594,0.718,P<0.001),而与TBil和HBV病毒载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虽然NLR与ALT呈正相关(r=0.454,P<0.05),但各个分期之间不再具有相关性。结论 NLR逐渐升高可能表示ACLF患者临床疾病呈进行性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乙型肝炎病毒 疾病进展
下载PDF
42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徐哲 崔宁 +6 位作者 陈威巍 秦恩强 聂为民 袁春 涂波 许文 赵敏 《传染病信息》 201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河南省信阳市某医院2007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42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成年农民为主,多在5—7月发病,21.80%患者有蜱叮咬史。症...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河南省信阳市某医院2007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42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成年农民为主,多在5—7月发病,21.80%患者有蜱叮咬史。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纳差、全身不适、腹泻、恶心、呕吐和头痛。体征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触痛。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WBC、PLT降低,ALT、AST、CK和LDH升高。68例死亡,病死率为16.11%。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伴有实验室检测指标明显异常。在诊疗过程中,宜采取有效的对症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发热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白蛉病毒属 病人
下载PDF
368例发热原因待查患者诊断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文刚 聂为民 +3 位作者 范荣 秦恩强 涂波 赵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04-607,共4页
目的分析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感染科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总结临床诊断思路,为诊断发热患者提供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由门诊初诊为“发热原因待查”收住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的368例患者的... 目的分析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感染科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总结临床诊断思路,为诊断发热患者提供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由门诊初诊为“发热原因待查”收住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的368例患者的最终病因诊断,诊断手段以及其病因与性别、年龄及热程之间的关系。结果368例患者中112例(30.4%)因热程短或热度低,在2周内明确诊断或痊愈,其中107例(95.5%)经检查明确诊断,5例(4.5%)获痊愈而病因不明。明确诊断者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104例(92.9%),血液病2例,药物热1例,无肿瘤及恶性疾病。其余256例符合FUO,其中241例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4.1%。其病因中感染性疾病193例(79.38%),风湿免疫病32例(13.40%),血液病或肿瘤16例(9.28%),未能明确病因的15例(17.09%)。FUO患者中男性124例,其中感染性疾病95例(76.6%),风湿免疫病10例(8.1%),血液病及肿瘤10例(8.1%),病因不明9例(7.3%)。女性132例,其中感染性疾病98例(74.2%),风湿免疫病22例(16.6%),血液病及肿瘤6例(4.6%),病因不明6例(4.6%)。年龄分布:≤14岁10例,15~20岁37例,21~50岁110例,51—60岁48例,61以上51例;热程〈4周者83例,其中感染性疾病74例,〉8周者63例,其中感染性疾病21例,风湿免疫病20例。结论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感染科的发热患者有部分经询问病史、查体和常规检查短期内可确诊,其病因以感染为主。约70%符合FUO,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病及肿瘤性疾病是主要病因。临床诊断时应综合考虑性别、年龄、热程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原因不明 诊断 感染
原文传递
2014—2015年我国新发传染病临床诊治与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昕 徐哲 +2 位作者 陈威巍 姜天俊 王福生 《传染病信息》 2016年第1期24-29,共6页
新发传染病具有疫情发生突然、传播速度快、人群易感率高等特点,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大影响。国家近年来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建设投入初见成效,2014—2015年我国境内发生的新发传染病中,人感染禽流感和手足口病等总体... 新发传染病具有疫情发生突然、传播速度快、人群易感率高等特点,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大影响。国家近年来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建设投入初见成效,2014—2015年我国境内发生的新发传染病中,人感染禽流感和手足口病等总体得到较好控制,中东呼吸综合征和埃博拉病毒病等境外疫情构成了潜在威胁。本文对近2年我国新发传染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新出现 手足口病 出血热 埃博拉 诊断
下载PDF
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介入途径给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玉 李文刚 张素静 《上海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并总结重组人5型腺病毒通过介入给药后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入选82例实体肿瘤患者,包括原发性肝癌、肺癌、前列腺癌、喉癌、食管癌等。随机分成3组,观察组在介入化疗同时通过导管注入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对照组... 目的:观察并总结重组人5型腺病毒通过介入给药后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入选82例实体肿瘤患者,包括原发性肝癌、肺癌、前列腺癌、喉癌、食管癌等。随机分成3组,观察组在介入化疗同时通过导管注入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对照组在介入化疗同时瘤内注射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空白对照组为单纯介入化疗。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发热的发生比例为100%,持续时间(5.2±1.2)d,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畏寒、寒战发生比例为31.4%,持续时间(0.52±0.1)h,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食欲减退的发生比例为85.7%,持续时间(8.3±2.1)d,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的发生比例为71.4%,持续时间(0.8±1.2)d天,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5型腺病毒通过介入及局部注射途径给药均可出现发热、寒战、恶心等不良反应,但持续时间短,经对症处理后均可消失,治疗肿瘤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 给药途径 肿瘤 安全性
下载PDF
麻疹的中医论治及现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丰衣 聂为民 +4 位作者 涂波 陈威巍 秦恩强 谢杨新 赵敏 《传染病信息》 2014年第1期59-62,共4页
中医在治疗麻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中西医结合对重症麻疹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优势明显,疗效确切。在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从预防、治疗和后期恢复等多层面、多环节积极参与临床救治,为中医药防治麻疹等重... 中医在治疗麻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中西医结合对重症麻疹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优势明显,疗效确切。在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从预防、治疗和后期恢复等多层面、多环节积极参与临床救治,为中医药防治麻疹等重大传染病奠定基础。本文从麻疹的溯源、病因病机、中医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中医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强化培训对塞拉利昂军队医护人员传染病职业防护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0
17
作者 秦玉玲 宋兵 +3 位作者 张巍 吴丹 米来 郝莉燕 《传染病信息》 2018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强化培训在塞拉利昂医院及其基层医疗点医护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认知与技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塞拉利昂某大型综合医院——A医院及基层2个医疗点的医护人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认知与技能的情况;通过预... 目的探讨强化培训在塞拉利昂医院及其基层医疗点医护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认知与技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塞拉利昂某大型综合医院——A医院及基层2个医疗点的医护人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认知与技能的情况;通过预分析反馈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理论授课,实际操作演练等强化培训,然后再次针对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医护人员培训干预后职业风险认知和实践技能总体评分明显高于自身干预前的水平(P均<0.05)。但无论干预前还是干预后,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职业风险认知和实践技能总体评分均低于A医院。结论对医护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干预,整体提高了当地医护人员传染病职业防护认知与技能水平,但基层医疗点条件差、人员素质偏低,实际操作技能还须进一步强化和督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职业防护 强化培训 干预效果 塞拉利昂
下载PDF
肝硬化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谢杨新 涂波 +2 位作者 秦恩强 赵敏 徐东平 《传染病信息》 2018年第1期75-79,共5页
在肝硬化患者中,细菌感染是导致肝衰竭、多种并发症以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细菌感染,早期发现、诊断和给予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降低肝硬化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本文从肝硬化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现状、早期诊断与... 在肝硬化患者中,细菌感染是导致肝衰竭、多种并发症以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细菌感染,早期发现、诊断和给予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降低肝硬化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本文从肝硬化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现状、早期诊断与治疗以及预防策略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细菌感染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0
19
作者 史继静 常文仙 +1 位作者 李元元 王福生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4-39,共6页
病毒本身和机体免疫应答是影响HBV感染病情进展和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目前免疫学研究及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单纯的抗病毒治疗无法重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因而无法彻底治愈HBV感染。联合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根据疾病的不同... 病毒本身和机体免疫应答是影响HBV感染病情进展和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目前免疫学研究及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单纯的抗病毒治疗无法重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因而无法彻底治愈HBV感染。联合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实现HBV感染治愈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疾病进展 抗病毒治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14^(high)CD16^+单核细胞表达特点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昂 闫伟伟 +2 位作者 张纪元 王福生 邹正升 《肝脏》 2016年第10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CD14^(high)CD16^+单核细胞频率、功能特点以及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荧光抗体标记结合多色流式技术,检测CHB患者外周血CD14^(high)CD16^+单核细胞频率及表面TLR2分子的表达,用LPS刺激...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CD14^(high)CD16^+单核细胞频率、功能特点以及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荧光抗体标记结合多色流式技术,检测CHB患者外周血CD14^(high)CD16^+单核细胞频率及表面TLR2分子的表达,用LPS刺激及细胞内染色方法检测CHB患者外周血CD14^(high)CD16^+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的CD14^(high)CD16^+单核细胞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CHB患者CD14^(high)CD16^+单核细胞频率与ALT呈负相关(R=0.739,P<0.01),与HBV DNA载量成正相关(R=-0.283,P=0.008);CHB患者外周血CD14^(high)CD16^+单核细胞上TLR2的表达高于其他两个亚群;免疫活化CHB患者外周血在LPS刺激后,CD14^(high)CD16^+单核细胞亚群分泌IL-6的能力均高于CD14highCD16-和CD14lowCD16+单核细胞亚群。结论 CD14^(high)CD16^+单核细胞可能在清除肝炎病毒及肝脏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CD16 TOLL样受体2 单核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