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诊断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辉 谭耀驹 +4 位作者 李洪敏 马晓光 邢进 郝宝林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 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检测临床标本诊断结核病和耐利福平结核病的效能.方法 2011年1-5月从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家单位,连续收集门诊就诊的1... 目的 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检测临床标本诊断结核病和耐利福平结核病的效能.方法 2011年1-5月从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家单位,连续收集门诊就诊的1971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进行涂片、金标准培养和金标准比例法传统药敏试验和GeneXpert Mtb/RIF检测.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GeneXpert Mtb/RIF与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涂片及培养比较,GeneXpert Mtb/RIF检测1968例(1971例中有3例污染排除)痰标本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7%(748/802)、91.93%(797/867)和91.60%(1068/1166)、95.55%(1052/1101);与临床诊断比较,GeneXpert Mtb/RIF检测1945例(1971例中有26例无法定诊)痰标本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6%(822/1045)、98.67%(888/900);与金标准传统药敏试验比较,GeneXpert Mtb/RIF检测797例标本诊断耐利福平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92%(188/192)、100.00%(595/595).结论 GeneXpert Mtb/RIF是一种检测痰标本诊断结核病及耐利福平结核病的快速简便、自动化、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适用于结核病和耐利福平结核病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诊断 利福平 抗药性 细菌 核酸扩增技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CFP10/ESAT6融合蛋白-ELISPOT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峤珂 吴雪琼 +9 位作者 阳幼荣 梁艳 张俊仙 李楠 叶丽萍 梁建琴 王安生 张广宇 张涛 王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建立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 ,评价CFP10/ESAT6融合蛋白抗原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的实验条件确定ELIS-PO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目的建立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 ,评价CFP10/ESAT6融合蛋白抗原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的实验条件确定ELIS-PO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方法的最佳细胞浓度、孵育时间、蛋白抗原浓度等,建立ELISPOT方法。以PPD皮肤试验作对照。结果 ELISPOT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每孔细胞浓度2×105,CFP10/ESAT6融合蛋白抗原浓度20~40μg/mL,细胞孵育时间20h。应用PPD皮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38例非结核疾病患者和40例结核病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40.0%、0%、72.5%,而ELISPOT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0.0%、10.5%、92.5%。应用ELISPOT检测40例结核病痰菌阳性组和阴性组的灵敏度分别为94.4%、90.9%。结论应用CFP10/ESAT6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建立的ELISPOT方法可初步应用于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辅助结核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 CFP10/ESAT6融合蛋白 结核病 Γ-干扰素 诊断
下载PDF
羧酸酯酶基因1多态性鉴定及其与抗结核药物肝毒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吴雪琼 朱冬林 +5 位作者 张俊仙 钟逾 席云 安慧茹 梁艳 阳幼荣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4-530,共7页
目的研究羧酸酯酶(CES)基因1多态性及其与抗结核药物肝毒性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一时间飞行质谱技术(PCR.MassArray)分析473例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害(200例)和未发生肝损害(273例)结核病患者的CES1基因多态性,并通... 目的研究羧酸酯酶(CES)基因1多态性及其与抗结核药物肝毒性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一时间飞行质谱技术(PCR.MassArray)分析473例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害(200例)和未发生肝损害(273例)结核病患者的CES1基因多态性,并通过统计学分析CESl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因型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筛选出的4个CESl标签SNP位点中,rs1968753的等位基因频率在肝损害和无肝损害组间存在分布差异(P=0.0236)。SNP1rs8192950(P=0.044,OR=0.649,95%CI=0.426—0.989,AC/AA)和SNP2rs1968753(P=0.048,OR:0.556,95%CI=0.311~0.995,GG/AA)与抗肝毒特性有显著关联。由‘CGC’参与构成的双单体型,在1份拷贝时表现出显著的肝毒保护性(P=0.048,OR=0.654,95%CI=0.430—0.996)。结论CES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密切相关,SNPrs8192950的AC基因型和rs1968753的GG基因型可能成为抗结核药物肝毒性风险预测的候选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肝损害 羧酸酯酶基因1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结核分枝杆菌12种抗原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阳幼荣 王全立 +2 位作者 吴雪琼 梁艳 张俊仙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486-491,共6页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11种重组蛋白和1种脂阿拉伯甘露糖(LAM)的抗原性,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2种抗原包被于酶标板,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70例血清中抗结核抗体IgG水平,分析不同抗原组合对结核检出的灵...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11种重组蛋白和1种脂阿拉伯甘露糖(LAM)的抗原性,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2种抗原包被于酶标板,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70例血清中抗结核抗体IgG水平,分析不同抗原组合对结核检出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单个抗原检测抗结核抗体的灵敏度介于13.3%(28/210)与40.5%(85/210)之间,特异度介于96.4%(185/192)与99.5%(191/192)之间,4种抗原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65.2%(137/210)和92.2%(177/192)。结论多种抗原联合应用可提高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助于结核病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诊断 分枝杆菌 结核 抗原 细菌 血清学试验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肺曲霉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蓉蓉 张广宇 陈志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曲霉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确诊的67例肺结核合并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患者均合并其他基础疾病...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曲霉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确诊的67例肺结核合并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患者均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糖尿病等。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肺结核合并肺曲霉病患者可呈现出实变、结节、空洞、"新月征"等影像学表现,其中"新月征"是肺曲霉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曲霉菌培养法为标准,对患者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检测,敏感度为78.3%(36/46),准确率为65.7%(44/67);通过病理活检方法可明确肺曲霉病具体类型,经支气管镜钳夹活检病理诊断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CCPA)15例,曲菌球17例,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CNPA)13例,曲霉菌结节2例;经外科手术病理确诊CCPA 5例,曲菌球10例,CNPA 2例,曲霉菌结节3例。67例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且不少于6个月,方式分为口服和支气管镜下灌注两种,兼以支气管镜介入术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所有患者在随访复检中未再次出现曲霉菌感染,无病情恶化现象,基本处于稳定。结论肺结核合并肺曲霉菌感染有多种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缺乏特异性,病原菌培养或病理活检仍是诊断金标准。对于肺结核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保证患者机体一定的免疫力,对预防曲霉菌感染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曲霉菌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结核分枝杆菌RD1区编码蛋白ELISPOT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杜凤娇 傅瑜 +3 位作者 吴雪琼 李亮 高静韬 张宗德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2期264-266,共3页
目的比较E/C联合Rv3879c蛋白作为抗原的ELISPOT和T-SPOT.TB试剂盒,探讨其在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初治结核病患者106例作为结核组4,3例肺部其它疾病患者做为疾病对照组和48例健康者做为健康对照组,应用T-SPOT.TB和ELIS... 目的比较E/C联合Rv3879c蛋白作为抗原的ELISPOT和T-SPOT.TB试剂盒,探讨其在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初治结核病患者106例作为结核组4,3例肺部其它疾病患者做为疾病对照组和48例健康者做为健康对照组,应用T-SPOT.TB和ELISPOT检测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斑点形成细胞数量,同时对受试者行TST。结果 T-SPOT.TB和ELISPOT在结核病组中的敏感度分别为92.5%和93.4%,TST阴性对照组中的特异度均为91.5%,在健康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8.8%和16.7%,且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C联合Rv3879c蛋白作为抗原的ELISPOT能够诊断活动性结核病,并为结核感染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辅助诊断
下载PDF
对比研究ELISPOT与QFT-GIT对于结核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娟 印璞 +4 位作者 孙炳奇 李莹 张俊仙 马静红 孙秀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10期1839-1842,共4页
目的比较ELISPOT和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试剂盒,探讨ELISPOT方法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POT和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对105份活动性结核患者(A组)和60份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对照组(B... 目的比较ELISPOT和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试剂盒,探讨ELISPOT方法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POT和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对105份活动性结核患者(A组)和60份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对照组(B组)进行检测。结果 ELISPOT与QFT-GIT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86.67%、91.84%及77.61%和83.81%、76.67%、86.27%及73.02%,且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于ESAT-6/CFP-10融合蛋白技术的ELISPOT检测方法能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并对结核感染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酶联免疫斑点实验 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
下载PDF
应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鉴定脊柱结核分枝杆菌菌种 被引量:4
8
作者 梁建琴 吴雪琼 +3 位作者 张西峰 王金河 陈志 冯士生 《传染病信息》 2010年第1期17-19,42,共4页
目的探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在脊柱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16S rDNA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分析鉴定37例脊柱结核术后患者病... 目的探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在脊柱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16S rDNA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分析鉴定37例脊柱结核术后患者病理组织或脓液抗酸染色阳性标本的分枝杆菌菌种;设计与合成用于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16S rDNA寡核苷酸探针,制作硝酸纤维膜微阵列,与待鉴定菌株生物素标记的 16S rDNA基因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结果 37例脊柱结核标本中,经16S rDNA PCR-SSCP初步鉴定,36株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经杂交分析,34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株鉴定为偶发分枝杆菌,分别与相应的特异探针杂交,2株与分析探针杂交阴性。结论 16S rDNA 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可用于快速鉴定脊柱结核分枝杆菌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现象 单链构象 核酸杂交 结核 脊柱 分枝杆菌属
下载PDF
全国结核病诊治与防控暨第二届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防治新进展研讨会会议纪要 被引量:3
9
作者 凌彦博 吴雪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77-78,共2页
由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全军结核病重点实验室、解放军总参医学科委会基础医学与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主办,安徽省胸科医院协办的“全国结核病诊治与防控暨第二届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防治新进展研... 由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全军结核病重点实验室、解放军总参医学科委会基础医学与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主办,安徽省胸科医院协办的“全国结核病诊治与防控暨第二届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防治新进展研讨会会议纪要”(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于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安徽省青阳县成功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结核病 抗结核 会议 防治 防控 诊治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下载PDF
胸膜腔内骨外骨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巍 全昌斌 +4 位作者 李宁 王心静 宋晶莹 贾树林 林明贵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报道1例胸膜腔内骨外骨肉瘤病。方法2009年3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的胸膜腔骨外骨肉瘤1例,并结合文献报道的6例胸膜腔内骨外骨肉瘤病例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47岁,因胸闷、气短1月余入院... 目的报道1例胸膜腔内骨外骨肉瘤病。方法2009年3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的胸膜腔骨外骨肉瘤1例,并结合文献报道的6例胸膜腔内骨外骨肉瘤病例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47岁,因胸闷、气短1月余入院。左侧胸腔后下部有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影,自左后肋膈角区向上延升至左肺门后方,形态不规则,体积约为10.9cm×9.2cm×17.7cm,密度不均匀,有坏死囊变区和多发钙化灶,钙化灶成团聚集在肿块中央区,以肿块下部为著。手术切除肿瘤组织,镜下可见肿瘤性骨样组织,诊断为骨外骨肉瘤。结论胸膜腔内骨外骨肉瘤是罕见的软组织高度恶性肿瘤,起病隐袭。主要表现为胸腔内巨大软组织影伴广泛钙化灶,钙化灶呈棉絮状或光芒状的高密度影。本病须与发生在胸腔和纵隔的胸膜结核、恶性间皮瘤伴钙化和胸骨骨肉瘤等其他疾病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胸腔
原文传递
2010年驻京部队入伍新兵结核潜伏感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艳 吴雪琼 +4 位作者 王兰 王志耘 张翠英 阳幼荣 张俊仙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2年第2期-,共3页
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入伍新兵结核潜伏感染情况,评价ELISPOT在检测结核潜伏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为对照,应用ELISPOT试剂盒检测128例2010年驻京... 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入伍新兵结核潜伏感染情况,评价ELISPOT在检测结核潜伏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为对照,应用ELISPOT试剂盒检测128例2010年驻京部队入伍新兵外周血中分泌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的T淋巴细胞数,对于PPD和ELISPOT均为阴性的45例入伍新兵接种卡介苗.结果 128例入伍新兵中,PPD皮肤试验和ELISPOT阳性率分别为50.00%(64/128)和28.13%(36/128).64例PPD皮肤试验阴性和64例PPD皮肤试验阳性者中,分别有19例(29.69%)和17例(26.56%)ELISPOT阳性,两者的一致率为48.44%(62/128),两者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766,P=0.0018).在有卡介苗接种者中,PPD皮肤试验阳性率为57.44%(58/101),ELISPOT阳性率为26.73%(27/101)[斑点形成细胞数(SFC):23.52±11.01];在无卡介苗接种者中,PPD皮肤试验阳性率为22.22%(6/27),ELISPOT阳性率为33.33%(9/27)(SFC:32.78±24.06).结论 ELISPOT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能够更有效地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 结核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 军事人员 敏感性与特异性
下载PDF
SARS-CoV E、M和N蛋白克隆、表达及抗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雪琼 栾翔凌 +2 位作者 熊志红 张俊仙 王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378-3381,3385,共5页
目的获得大量SARS-CoV E、M和N重组蛋白,研究其抗原性。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pGEX4T-1/SARS-CoV E、M和N大肠杆菌工程菌,表达、纯化重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其免疫反应性。结果通过PCR扩增获得SARS-CoV E、M、N片断;以原核表... 目的获得大量SARS-CoV E、M和N重组蛋白,研究其抗原性。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pGEX4T-1/SARS-CoV E、M和N大肠杆菌工程菌,表达、纯化重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其免疫反应性。结果通过PCR扩增获得SARS-CoV E、M、N片断;以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为载体,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1/E、pGEX4T-1/M和pGEX4T-1/N。重组N蛋白在大肠杆菌系统中以可溶性形式大量表达,分子量约为71.97kDa。Western blot分析证实,重组N蛋白可与pVAX1-N基因疫苗免疫的小鼠血清产生免疫反应。重组E蛋白和重组M蛋白表达量极低,分子量约为35kDa和46kDa。结论成功地构建了SARS-CoV N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能以可溶性形式高水平地表达重组N蛋白;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和抗原特异性,可能成为SARS血清学诊断的候选抗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表达 重组N蛋白 免疫原性 SARS 冠状病毒
下载PDF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PPE17蛋白原核可溶性表达纯化和血清学诊断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卫国 李邦印 +4 位作者 王倩 熊志红 张灵霞 李国利 程小星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910-913,共4页
目的利用原核系统可溶性表达结核分枝杆菌PPE17蛋白并进行纯化,研究其免疫学特性,并评价该重组蛋白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中利用PCR扩增PPE17核酸序列然后克隆至融合表达载体pET-DsbC中,转入大... 目的利用原核系统可溶性表达结核分枝杆菌PPE17蛋白并进行纯化,研究其免疫学特性,并评价该重组蛋白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中利用PCR扩增PPE17核酸序列然后克隆至融合表达载体pET-DsbC中,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用Western Blot和EL ISA方法进行抗原性初步评价。结果融合蛋白Ds-bC-PPE17在原核系统内经IPTG诱导表达后,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存在,经镍柱层析获得了纯的重组蛋白,纯度达95%以上。Western Blot和EL ISA方法结果证明重组DsbC-PPE17蛋白具有较强的抗原活性。用纯化的PPE17蛋白做抗原,临床诊断结核病人血清,阳性率达60%。结论融合蛋白DsbC-PPE17在大肠埃希菌中以可溶性表达形式存在,高纯度的重组融合蛋白有可能成为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PPE17蛋白 可溶性表达 血清学诊断
原文传递
643例老年肺结核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4
14
作者 苏锐 王仲元 +4 位作者 陈红兵 刘琳 张韬 安慧茹 王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近年来老年肺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老年肺结核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的643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肺结核分型、合并疾病、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抗酸杆菌(AFB)、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 目的探讨近年来老年肺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老年肺结核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的643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肺结核分型、合并疾病、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抗酸杆菌(AFB)、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结果及抗结核化疗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643例患者中,继发性肺结核占93.9%(604/643),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占6.1%(39/643),原发性肺结核0例;总AFB阳性率为31.9%(205/643)。症状以咳嗽(514/643,79.9%)、发热(369/643,57.4%)为主,AFB阳性者咳嗽率(87.8%,180/205)高于AFB阴性者(76.3%,334/438)(χ2=11.614,P=0.001),AFB阴性者盗汗率(32.9%,144/438)高于AFB阳性者(24.4%,50/205)(χ2=4.774,P=0.029)。所有患者中89.6%(576/643)的患者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其中78.1%(450/576)合并2种及2种以上疾病,所有患者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达51.2%(329/643);菌阳者肺部感染率(57.1%,117/205)高于菌阴者(48.4%,212/438)(χ2=4.202,P=0.040),女性患者(19.7%,37/188)较男性更多合并高血压(13.2%,60/455)(χ2=4.380,P=0.036)。604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肺部病灶以浸润、坏死为主,无空洞患者病灶分布以多肺区为主(41.4%,250/604)。AFB阳性者住院期间痰菌阴转率为59.5%(122/205),治疗总有效率为87.1%(560/643),住院病死率5.1%(33/643)。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以肝损害为主,占6.4%(41/643)。结论643例老年肺结核症状以咳嗽、发热为主;病灶以多肺区为主;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几率高,并以肺部感染为首;老年肺结核的治疗应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诊断 结核 肺/药物疗法 老年人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俊仙 吴雪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8,共6页
直接面视下督导化疗(DOTS)是目前结核病控制的有效策略,它主要应用4个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和吡嗪酰胺(PZA)联合治疗6个月或更长时间。然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INH、RFP和PZA引发... 直接面视下督导化疗(DOTS)是目前结核病控制的有效策略,它主要应用4个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和吡嗪酰胺(PZA)联合治疗6个月或更长时间。然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INH、RFP和PZA引发的肝损伤是化疗中最常见的,联合用药时肝毒性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增加,给结核病的化疗带来了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肝损伤 直接面视下督导化疗 分子机制 药物所 结核病控制 药物不良反应 联合治疗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临床应用的价值、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22
16
作者 吴雪琼 梁艳 王国治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22-727,共6页
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和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情况都相当严重。潜伏结核感染(latenttubercu-losisinfection,LTBI)是宿主感染Mtb后、没有结核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的一种带菌状态。
关键词 临床应用 释放试验 Γ干扰素 结核病疫情 价值 结核分枝杆菌 潜伏结核感染 影像学改变
下载PDF
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1
17
作者 吴雪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目前结核病依然是全球感染性疾病的第一"杀手",Mtb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艾滋病、移民和贫困等社会问题使得结核病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回升。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和耐药情况都较严重,2011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结... 目前结核病依然是全球感染性疾病的第一"杀手",Mtb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艾滋病、移民和贫困等社会问题使得结核病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回升。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和耐药情况都较严重,2011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疫苗 耐药情况 感染性疾病 结核病疫情 发达国家 社会问题 发病人数 调查结果
下载PDF
N-乙酰基转移酶2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M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安慧茹 吴雪琼 王仲元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 研究药物代谢酶NAT2、GSTM1、GSTT1的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关系,阐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ATDILI)的分子机制.方法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结核科2008-2009年度住院初治结核病... 目的 研究药物代谢酶NAT2、GSTM1、GSTT1的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关系,阐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ATDILI)的分子机制.方法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结核科2008-2009年度住院初治结核病患者208例,具有明确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患者为肝损伤组(共101例),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患者为对照组(共107例),通过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两组的NA T2基因多态性并分型.通过多重PCR方法检测两组患者GSTM1、GSTT1是否存在基因型缺失.以SPSS12.0软件进行x2检验处理,比较两组之间各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并计算各基因型风险系数(odds ratio,OR值)及95%可信区间(95% CI),分析疾病与基因的关联强度.结果 (1)肝损伤组患者中,39.6% (40/101)为NAT2慢乙酰化基因型;对照组中,12.2%(13/107)为NA T2慢乙酰化基因型.NA T2慢乙酰化基因型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系数(OR值)为4.74(95%CI=2.42~9.28;x2 =20.62,P<0.05).(2)肝损伤组中,GSTM1缺失基因型占63.4%(64/101),对照组GSTM1缺失基因型占51.4%(55/107);两组比较GSTM1缺失基因型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OR值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为1.64(95%CI=0.94~2.84,x2=3.038,P>0.05).肝损伤组中,GSTT1缺失基因型占47.5%(48/101),对照组GSTT1缺失基因型占45.8%(49/107),两组比较OR值接近,为1.07(95%CI=0.62~1.85,x2=0.063,P>0.05).(3)肝损伤组中同时具有NA T2慢乙酰化基因型及GSTM1缺失基因型的患者29例,对照组5例,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系数OR值高达10.21(95%CI=3.87~26.96,x2=20.62,P<0.005).结论 NAT2基因的慢乙酰化基因型及GSTM1缺失基因型可能与ATDIL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肝炎 中毒性 芳基胺N-乙酰转移酶 谷胱甘肽转移酶 多态现象 遗传
下载PDF
对异烟肼与丙硫异烟胺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检测及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银萍 王杰 +3 位作者 张俊仙 梁艳 李洪敏 吴雪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718-721,共4页
【摘要】目的研究MTB对异烟肼(INH)和丙硫异烟胺(Pto)的耐药情况,及从临床标本中的MTB临床分离株直接检测katG和inhA基因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住院确诊,并经抗结核药... 【摘要】目的研究MTB对异烟肼(INH)和丙硫异烟胺(Pto)的耐药情况,及从临床标本中的MTB临床分离株直接检测katG和inhA基因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住院确诊,并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的结核病患者,共104例。患者临床标本经培养鉴定为MTB,然后通过绝对浓度法同时进行INH和Pto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并用基因芯片检测MTBkatG和inhA基因型。结果104例患者的MTB临床分离株经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检测显示:20例(19.2%)对INH耐药,其中3例高度耐药、17例低度耐药;5例(4.8%)对Pro耐药,其中1例高度耐药、4例低度耐药;INH与Pto的交叉耐药率20.0%(4/20)。以传统药敏试验为对照,20例对INH耐药患者中,基因芯片检测10例(50.0%)发生katG基因315位点突变,3例(15.0%)发生inhA基因一15位点突变,1例(5.0%)发生双基因突变;84例INH敏感患者中,7例(8.3%)发生katG基因315位点突变,5例(6.0%)发生inhA基因-15位点突变。基因芯片检测katG基因315位点突变预示MTB对INH耐药的敏感度为55.0%(11/20),特异度为91.7%(77/84);inhA基因-15位点突变预示MTB对INH和Pto耐药的敏感度分别为20.0%(4/20)和60.0%(3/5),特异度分别为94.0Y00(79/84)和93.9%(93/99)。结论大多数结核病患者的MTB临床分离株对INH和Pto耐药水平低,对Pto的耐药率低,katG315和inhA-15基因突变与MTB对INH耐药密切相关,intui-15基因突变与MTB对Pro耐药密切相关,应用基因芯片可快速检测临床标本中MTB的INH和Pto耐药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异烟肼 丙硫异烟胺 抗药性 细菌 芯片分析技术
下载PDF
两种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及PPD试验结果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18
20
作者 梁艳 王兰 +6 位作者 张翠英 王志耘 侯英 阳幼荣 张俊仙 赵文娟 吴雪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40-747,共8页
目的研究2种γ干扰素(IFN7)释放试验(interferon-γ releaseassays,IGRA)和PPD试验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78名驻京部队河南籍入伍新兵进行PPD试验,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重组培养滤液蛋白10(culturef... 目的研究2种γ干扰素(IFN7)释放试验(interferon-γ releaseassays,IGRA)和PPD试验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78名驻京部队河南籍入伍新兵进行PPD试验,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重组培养滤液蛋白10(culturefiltrateprotein10,CFP10)-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arlysecretoryantigenictarget6,ESAT6)融合蛋白(重组CFPl0-ESAT6融合蛋白)-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potassay,EUSPOT)检测新兵外周血释放IFN-γ的效应T淋巴细胞,并用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重组蛋白-化学发光酶免疫法(chemiluminescenceenzymeimmunoassay,CLEIA)检测其全血中IFN-γ水平。结果178名入伍新兵中,PPD试验、ELISPOT和CLEIA的阳性率分别为39.89%(71/178)、31.46%(56/178)和21.35%(38/178)。前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后二者(χ^2=14.3663,P〈0.01),ELISPOT法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LEIA法(χ^2=4.6834,P〈0.05)。在107名PPD试验阴性者中,ELISPOT、CLEIA法检测阳性者分别为33例(30.84%)、14例(13.08%),前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χ^2=9.8425,P〈0.01)。在71例PPD阳性者中,ELISPOT、CLEIA法检测阳性者分别为23例(32.39%)、24例(33.8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18,P〉0.05)。ELISPOT法和PPD试验的一致率为54.49%(97/178,U=0.218,P〉0.05);CLEIA法和PPD试验的一致率为65.73%(117/178,U=3.227,P〈0.01),ELISPOT和CLEIA法的一致率为66.29%(118/178,U=1.885,P〉0.05);PPD试验、ELISPOT和CLEIA检测方法的一致率为42.70%(76/178)。ELISPOT法检测的斑点数与PPD试验反应的硬结平均直径之间缺乏相关性(r=0.13851,P〉0.05);CLEIA法检测的IFN-γ水平与PPD试验反应的硬结平均直径之间有低的相关性(r=0.25244,P〈0.01);ELISPOT检测的斑点数与CLEIA检测的IFN-γ水平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诊断 干扰素γ释放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 酶联免疫斑点测定 免疫酶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