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MP-HA人工听骨在显微外科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龙城 宋为明 +4 位作者 唐增福 门晓光 全超坤 钟海林 刘国石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多孔羟基磷灰石(HA)人工听骨在鼓室成形术的应用效果,以寻找较理想的听骨链重建材料。 方法 回顾分析1999至2001年间采用BMP复合HA人工听骨行鼓室成形术 63 例(69 耳),其中 45 耳用部分听骨赝复物(P...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多孔羟基磷灰石(HA)人工听骨在鼓室成形术的应用效果,以寻找较理想的听骨链重建材料。 方法 回顾分析1999至2001年间采用BMP复合HA人工听骨行鼓室成形术 63 例(69 耳),其中 45 耳用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24 耳用全听骨赝复物(TORP)。 结果 术后听力提高超过15 dB HL者65耳(94. 2%),气骨导差小于 20 dB HL者 48 耳(69 .6%),听力达应用水平者 55 耳(79 .7%),无排斥反应,无听骨脱出,无中耳炎复发。 结论 BMP/HA人工听骨生物相容好,是一种理想的中耳传音结构重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HA 鼓室成形术 BMP 赝复物 显微外科 术中 复合 HL 多孔羟基磷灰石
原文传递
三种通气方式在老年患者纤支镜检查术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钟军 蓝飞燕 门晓光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3期20-24,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种通气管理方式用于老年患者纤支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 120例麻醉风险评估(ASA)为Ⅰ~Ⅲ级的老年患者,按分层抽样原则分为3组:局麻自主呼吸组(S组);全麻内镜面罩通气组(E组);全麻三通喉罩(TLMA)通气组(T组),每组... 目的 探讨三种通气管理方式用于老年患者纤支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 120例麻醉风险评估(ASA)为Ⅰ~Ⅲ级的老年患者,按分层抽样原则分为3组:局麻自主呼吸组(S组);全麻内镜面罩通气组(E组);全麻三通喉罩(TLMA)通气组(T组),每组各40例患者.3组均采用超声雾化器吸入2%利多卡因15 min进行表面麻醉;E组和T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 μg/kg、异丙酚1.5 mg/kg,微泵连续输注异丙酚5.0 mg·kg^-1·h^-1,T组另加微泵连续输注瑞芬太尼0.2 μg·kg^-1·min^-1维持麻醉.E组通过内镜面罩供氧,T组插入TLMA行控制呼吸.记录患者基础值(T0)以及纤支镜入声门前(T1)、入声门时(T2)、入声门后5 min时(T3)、活检或涮检时(T4)、出声门时(T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T0、T1、T2、T3、T4、T5时的静脉血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水平.结果 S组完成手术33例(82.5%),7例(17.5%)患者放弃手术;E组全部病例完成手术,9例(22.5%)发生呼吸抑制,10例(25.0%)发生呼吸道梗阻;T组全部手术顺利完成,无明显并发症.S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在T2、T3、T4、T5时均显著高于T0(P <0.05),也显著高于E组和T组(P<0.05).S组的E、NE和DA在T2、T3、T4、T5时显著高于E组和T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纤支镜检查术时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并应用内镜面罩或TLMA行气道管理较单纯表面麻醉更加安全有效,TLMA通气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术 通气方式 比较 通气效果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微波治疗咽部血管瘤 被引量:2
3
作者 全超坤 门晓光 唐增福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咽肿瘤/治疗 血管瘤/治疗 微波/治疗应用
下载PDF
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移植一期修复上颌骨缺损
4
作者 张龙城 杨华 +5 位作者 全超坤 钟海林 刘国石 韦干观 林文彪 石建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评价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上颌骨恶性肿瘤切除术的病例,切取自体带监测皮岛、以腓动脉为蒂的腓骨瓣,Ⅰ期移植修复上颌骨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在手术显微镜下吻合腓动静脉与受区... 目的评价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上颌骨恶性肿瘤切除术的病例,切取自体带监测皮岛、以腓动脉为蒂的腓骨瓣,Ⅰ期移植修复上颌骨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在手术显微镜下吻合腓动静脉与受区的动静脉,通过观察监测皮岛的血供变化,及时了解移植腓骨的血供情况。结果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修复9例Ⅱ类上颌骨缺损和3例Ⅲ类上颌骨缺损,12例移植瓣全部存活。术后外形和功能短期内均基本恢复。结论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Ⅰ期修复颌面部切除术后大范围组织缺损成功率高,有利于尽早改善患者术后的功能和外形,是修复重度颌面畸形的良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腓骨瓣 移植
原文传递
鼻腔鼻窦血管瘤55例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国石 全超坤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254-1255,共2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瘤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收治的5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血管瘤病例。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经复诊,除例复发外,其他患者鼻塞、鼻出血等症状均消失。结论海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瘤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收治的5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血管瘤病例。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经复诊,除例复发外,其他患者鼻塞、鼻出血等症状均消失。结论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上颌窦,毛细血管瘤好发于鼻腔。术前诊断性鼻腔肿瘤穿刺、鼻腔鼻窦CT扫描,颈总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肿瘤/外科学 血管瘤/外科学
原文传递
1例下咽癌全喉切除加颈廓清加胃代食管术的护理
6
作者 蒋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7年第33期3285-3286,共2页
  对1例下咽癌侵犯颈段食道的患者,经充分准备后为该患者施行了全喉切除加颈廓清胃代食管术.该手术在耳鼻咽喉科与心胸外科医师联合下进行,包括咽、喉、食道肿瘤根治术及上消化道重建,手术难度大,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对1例下咽癌侵犯颈段食道的患者,经充分准备后为该患者施行了全喉切除加颈廓清胃代食管术.该手术在耳鼻咽喉科与心胸外科医师联合下进行,包括咽、喉、食道肿瘤根治术及上消化道重建,手术难度大,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癌 全喉切除术 颈廓清术 胃代食管术
原文传递
Ryan指数在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探讨 被引量:18
7
作者 吴玮 王刚 +11 位作者 王磊 刘红丹 王琪 徐小杭 丁瑞英 徐冰心 韩浩伦 周莹 龚敬 王鸿南 李保卫 孙喆喆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85-889,共5页
目的 探讨以Ryan指数作为判断标准的咽喉部pH监测(Dx-pH)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第三○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有咽喉反流症状的59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电子喉镜检... 目的 探讨以Ryan指数作为判断标准的咽喉部pH监测(Dx-pH)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第三○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有咽喉反流症状的59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电子喉镜检查,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及咽部pH监测.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监测过程顺利,患者接受度良好.590例患者中Ryan指数阳性率为15.93%(94/590),其中直立位阳性70例,平卧位阳性12例,直立位、平卧位均阳性12例.Ryan指数正常、但存在症状相关pH下降事件40例(6.78%).存在pH 〈6.5、pH 〈6.0、pH〈5.5及pH 〈5.0事件的患者分别为536例(90.85%),417例(70.68%),233例(39.49%)和117例(19.83%).单纯RSI评分阳性、单纯RFS评分阳性、RSI且RFS评分阳性、RSI或RFS评分阳性的Ryan指数阳性率分别为44.24%、16.78%、7.12%、53.90%.Ryan指数阳性组患者RFS评分高于Ryan指数阴性组患者[(8.2±2.4)分比(4.0±2.9)分,u=5.424,P〈0.05].;Ryan指数阳性组患者RSI评分与Ryan指数阴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6.2)分比(12.7±5.8)分,t=1.247,P=0.167].结论 咽喉部pH监测是直接反映咽喉部反流客观、无创的检测方法,以Ryan指数作为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判断标准,可能会遗漏部分阳性病例,仍需进一步研究用于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更准确、客观的咽喉部pH统计学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咽反流 食管PH监测 体征和症状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刚 吴玮 +6 位作者 王磊 徐小杭 刘红丹 徐冰心 韩浩伦 周莹 张艺俨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11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12月在我科以睡眠打鼾、憋气为主诉就诊,同步行Dx-pH与多道睡眠图监测确诊的成年O S A H S患...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12月在我科以睡眠打鼾、憋气为主诉就诊,同步行Dx-pH与多道睡眠图监测确诊的成年O S A H 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2例OSAHS患者中轻度27例,中度33例,重度32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27.0±18.1)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81.1%±8.4%。18例(19.6%)患者伴LPRD,10例为直立位反流,2例为卧位反流,6例直立位、卧位均存在反流,其中轻度OSAHS组2例(7.4%),中度OSAHS组5例(15.2%),重度OSAHS组11例(34.4%)。三组LPRD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7.404,P=0.024)。伴LPRD的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35.8±17.0)次/h]明显大于不伴LPRD的OSAHS患者[(24.9±17.8)次/h](t=2.412,P=0.023),但最低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差异(79.3%±8.4%vs81.6%±8.4%)(P>0.05)。结论 OSAHS与LPRD有一定的共患率,且病情越重,LPRD发病率越高。OSAHS患者伴发的咽喉反流仍以直立位为主。伴LPRD的OSAHS患者呼吸紊乱程度更重。但两种疾病相互影响的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食管PH监测 多道睡眠描记术 咽喉反流性疾病
下载PDF
咽部生化指标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意义探讨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磊 吴玮 王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及咽部pH检测方法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至12月解放军第三〇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疑有咽喉反流的176例患者(单纯咽喉炎患者140例,咽喉占位性病变患者36例)咽部pH(Dx... 目的探讨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及咽部pH检测方法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至12月解放军第三〇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疑有咽喉反流的176例患者(单纯咽喉炎患者140例,咽喉占位性病变患者36例)咽部pH(Dx-pH)检测结果及唾液胃蛋白酶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填写反流症状指数(RSI)量表并行反流体征评分(RFS)。结果176例患者量表评分阳性率为56.8%(100/176),唾液胃蛋白酶检测阳性率40.9%(72/176)。症状发作时唾液胃蛋白酶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01)。咽喉占位性病变患者唾液胃蛋白酶阳性率(55.6%,20/36)高于单纯咽喉炎组(37.1%,52/140)(P=0.045)。咽喉占位性病变患者咽部pH检测Ryan指数阳性率[27.8%(10/36)比5.0%(7/140),P〈0.001]及pH〈6.0反流阳性率[69.4%(25/36)比50%(70/140),P=0.037]均高于单纯咽喉炎患者。结论咽部pH检测及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分别反映咽喉反流的不同物质,两者联合使用对LPRD诊断价值更大。弱酸状态及由此引发的胃蛋白酶对黏膜的损伤对咽喉占位性病变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 唾液 诊断技术和方法 咽喉反流 PH监测
原文传递
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欣然 张龙城 +2 位作者 李咏玲 唐正一 陆升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运用CZB型超声波鼻炎治疗仪,在鼻内镜下对5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治疗部位分别为下鼻甲及鼻中隔前上部。按照2009年武夷山会议"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用...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运用CZB型超声波鼻炎治疗仪,在鼻内镜下对5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治疗部位分别为下鼻甲及鼻中隔前上部。按照2009年武夷山会议"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用记分法分别评定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其中显效率36%(18/50),有效率40%(20/50),无效率24%(12/50),总有效率为76%(38/50)。结论鼻内镜下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可重复性等优点,安全性高,近期效果显著;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 鼻炎 变应性 鼻黏膜
下载PDF
替尔皮片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颈部肿瘤手术缺损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龙城 全超坤 +10 位作者 蒋静 林欣然 唐正一 林文彪 陆升 韦干观 陈昊鹰 胡丽珊 赵真 李咏铃 任毅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探讨替尔皮片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颈部巨大恶性肿瘤术后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方法:对19例侵犯皮肤的颈部巨大恶性肿瘤行肿瘤根治性手术,应用VSD覆盖创面。术后给予持续6.65~7.98mm Hg(1mm Hg=0.133kPa)负压引流72h,改... 目的:探讨替尔皮片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颈部巨大恶性肿瘤术后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方法:对19例侵犯皮肤的颈部巨大恶性肿瘤行肿瘤根治性手术,应用VSD覆盖创面。术后给予持续6.65~7.98mm Hg(1mm Hg=0.133kPa)负压引流72h,改用间歇负压机治疗:负压治疗5min,间歇2min。术后7~10d拆除VSD,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的创面取大腿替尔皮片植皮术;肉芽组织生长差、颈部重要组织未完全覆盖的创面再次VSD覆盖封闭治疗1周,创面植皮。结果:19例共接受23例次VSD创面治疗,一期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接受VSD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较快,有效覆盖颈部大血管等重要组织,拆除VSD后可直接观察术部有无感染及肿瘤复发情况。术后1~3周顺利植皮。结论:将VSD联合替尔皮片移植用于颈部巨大肿瘤术后缺损创面的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促进创面愈合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颈部巨大肿瘤术后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原文传递
大气污染与儿童急性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就诊人数的相关性调查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驰 吴玮 +6 位作者 顾建文 韩浩伦 王刚 周丽斌 王鸿南 李保卫 丁瑞英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空气污染与解放军第306医院儿童急性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就诊人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该院所有儿童急性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的门诊与急诊病例及此期间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 目的探讨空气污染与解放军第306医院儿童急性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就诊人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该院所有儿童急性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的门诊与急诊病例及此期间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及6项大气污染物空气质量指标(由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提供),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儿童急性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与PM2.5、PM10、SO_2、CO、NO_2间具有相关性。对于全年数据分析儿童急性中耳炎相关性以SO_2、CO、NO_2较明显,对于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相关性以CO、PM10、NO_2、PM2.5较明显。结论冬春季儿童急性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日就诊人数与AQI、PM2.5、SO_2、CO、NO_2的相关性远高于夏秋季,以累积3日相关性最好,从而推测大气污染与两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儿童 急性中耳炎 急性扁桃体炎
下载PDF
三通喉罩通气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邵丽 杨鲜妮 +1 位作者 陆卫忠 全超坤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11期1224-1227,共4页
目的:评价三通喉罩(three-way laryngeal mask airway,TLMA)通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麻醉风险评估(ASA)Ⅰ-Ⅱ级的患者60例,按分层抽样原则分为3组(n=20):局部麻醉组(A组),全身... 目的:评价三通喉罩(three-way laryngeal mask airway,TLMA)通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麻醉风险评估(ASA)Ⅰ-Ⅱ级的患者60例,按分层抽样原则分为3组(n=20):局部麻醉组(A组),全身麻醉内镜面罩通气组(B组)及全身麻醉TLMA通气组(C组)。3组均采用超声雾化器吸入2%利多卡因15分钟进行表面麻醉;B组和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异丙酚1.5mg/kg,微泵连续输注异丙酚6.0mg·-1·h-1维持麻醉。B组通过内镜面罩供氧,C组插入TLMA控制呼吸。记录患者基础值(T0)、纤维支气管镜入声门前(T1)、入声门(T2)、入声门后3分钟(T3)、活组织检查(T4)、出声门(T5)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静脉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水平。结果A组SBP、DBP和HR在T2、T3、T4、T5时均显著高于T0(P〈0.01),也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A组的E、NE和DA在T2、T3、T4、T5时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时,TLMA通气效果满意,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支气管镜检查 血流动力学 三通喉罩
下载PDF
三通喉罩在患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全超坤 钟军 +1 位作者 范新民 曾帅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介绍三通喉罩在患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2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患儿在快速诱导麻醉下实施三通喉罩插入。三通喉罩的标准端口连接呼吸机(或麻醉机)进行机械或人工控制通气,从另一带有密封胶帽端口置入带取物钳的窥镜,... 目的介绍三通喉罩在患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2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患儿在快速诱导麻醉下实施三通喉罩插入。三通喉罩的标准端口连接呼吸机(或麻醉机)进行机械或人工控制通气,从另一带有密封胶帽端口置入带取物钳的窥镜,经声门进入气管、支气管,实施异物取出术。术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气道压力(AWP)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12例顺利完成手术,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SpO2在麻醉诱导开始后有明显改善,术中无明显下降;全部病例术中气道压力小幅升高,11例仍属于正常压力范围,1例气道压力较正常值高;手术时间3~23min,平均6.5min;麻醉时间34~62min,平均43min。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三通喉罩用于患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具有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机器控制呼吸下实施手术,解决了既往手术和麻醉共用一个通道,呼吸管理困难的难题,保证了良好的通气和氧供,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喉罩 异物 呼吸道 儿童
下载PDF
咽鼓管功能障碍与球囊咽鼓管扩张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新星 张龙城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83-86,共4页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导致中耳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对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判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很多,球囊咽鼓管扩张技术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一项简便、微创、疗效好的新方法。
关键词 咽鼓管功能障碍 球囊咽鼓管扩张技术 临床运用
原文传递
职业噪声暴露与神经衰弱症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丽斌 吴玮 +4 位作者 王刚 丁瑞英 李保卫 韩浩伦 王鸿南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对国内1979-2014年10月公开发表的职业噪声对暴露人群神经衰弱症发病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用不同强度的噪声暴露与神经衰弱症的关系作剂量-效应分析,探讨噪声导致神经衰弱症的规律。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目的对国内1979-2014年10月公开发表的职业噪声对暴露人群神经衰弱症发病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用不同强度的噪声暴露与神经衰弱症的关系作剂量-效应分析,探讨噪声导致神经衰弱症的规律。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查文献,提取数据进行分析,用meta分析方法合并不同噪声暴露所致神经衰弱症的患病率,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检索筛选后获得职业噪声相关的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文献17篇,meta分析结果表明,接触职业噪声(平均声压级>80 d B(A))后神经衰弱症发病相对危险度(RR值)为2.65,提示噪声接触与神经衰弱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以噪声声压级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暴露在声压级越高的噪声环境中,患神经衰弱症的相对危险度越高;以工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暴露时间越长患神经衰弱症的相对危险度越高,但是工龄20年之后的相对危险度反而有所回落。结论接触声压级80 d B(A)以上的噪声可以导致神经衰弱症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因而,80 d B(A)以上的噪声暴露可被认为是神经衰弱症的一种危险因素,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噪声 神经衰弱 META分析
下载PDF
EB病毒BRLF1基因及EB病毒Rta/IgG抗体在鼻咽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新星 张龙城 +3 位作者 全超坤 韦干观 桂源 杨志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6年第4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EB病毒BRLF1基因(EBV-BRLF1)表达量及血清EB病毒Rta/IgG(EBV-Rta/IgG)抗体浓度在鼻咽癌(NPC)早期诊断、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量89例NPC组织的EBV-BRLF1基因表达量,采用EBV-Rta/IgG定量抗体... 目的探讨EB病毒BRLF1基因(EBV-BRLF1)表达量及血清EB病毒Rta/IgG(EBV-Rta/IgG)抗体浓度在鼻咽癌(NPC)早期诊断、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量89例NPC组织的EBV-BRLF1基因表达量,采用EBV-Rta/IgG定量抗体试剂盒检测228例血清的Rta/IgG抗体浓度,分析它们与NPC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的相关性。228例血清包括NPC组89例、鼻咽部慢性黏膜炎病例(高危组)19例和同期健康人群120例。结果 89例NPC组血清的EBV-Rta/IgG抗体浓度为(111.81±76.77)U/mL,灵敏度为75.3%(67/89),特异度为94.2%(131/139),诊断符合率为86.8%(198/228);19例高危组血清的EBV-Rta/IgG抗体浓度为(15.14±33.04)U/mL,120例健康体检组血清的EBV-Rta/IgG抗体浓度为(6.63±11.26)U/mL;各组间比较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BRLF1基因在NP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3.51%(47/74),中位表达量为8.53。NPC组中EBV-BRLF1基因表达量与N分期、M分期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T分期差异有关(P=0.061),接近临界范围。血清EBV-Rta/IgG抗体浓度与N分期、M分期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在T分期组间比较中发现,T3期呈一定上升趋势,T2与T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 EBV-BRLF1基因在NPC组织中高度表达;EBV-Rta/IgG定量抗体试剂盒检测可以作为早期筛查NPC的临床指标之一;EBV-BRLF1基因表达量及血清EBV-Rta/IgG抗体浓度与NPC的N分期、M分期及临床分期无关,与T分期局部组织浸润呈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病毒BRLF1基因 EB病毒Rta/Ig G抗体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赛 张龙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77-181,共5页
下颌骨是全身形态最为复杂的骨骼之一,不仅参与咀嚼、吞咽、发声、语言等功能,还是维持颌面部外形的骨性基础。先天畸形、肿瘤、创伤、炎症等,都会引起下颌骨不同程度的缺损,从而影响其相应的功能。出现颌面部畸形,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 下颌骨是全身形态最为复杂的骨骼之一,不仅参与咀嚼、吞咽、发声、语言等功能,还是维持颌面部外形的骨性基础。先天畸形、肿瘤、创伤、炎症等,都会引起下颌骨不同程度的缺损,从而影响其相应的功能。出现颌面部畸形,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社交以及正常生活。下颌骨缺损修复应重建下颌骨结构完整性,以恢复下颌骨功能及修复颌面部畸形,达到外形美观。因此,对下颌骨缺损修复一直是颌面外科医生所关注的问题。目前,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牵张成骨、钛板修复等,这些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点和优势,同时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缺损 修复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快速成型技术在临床医学外科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万青 张龙城 《医学综述》 2013年第4期647-649,共3页
快速成型(RP)技术体现了机械工程、数控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及材料技术等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应用。它以材料的逐层堆积为实现手段,有快速性、精确性、自动化以及适于制造复杂形状实体等优点。随着医学数据... 快速成型(RP)技术体现了机械工程、数控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及材料技术等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应用。它以材料的逐层堆积为实现手段,有快速性、精确性、自动化以及适于制造复杂形状实体等优点。随着医学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RP技术在临床医学外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就RP技术原理、分类及在临床医学外科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技术 临床医学 外科应用
下载PDF
95例医务人员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后特异性抗体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梦颖 梁雪梅 +6 位作者 林虎 华翔 江继平 蒋知新 曾刚 祝丙华 张金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497-3501,共5页
目的分析95例医务工作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灭活疫苗后,血液中免疫抗体结果,探讨新冠灭活疫苗接种后抗体的产生规律和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7月解放军第305医院完成两剂新冠灭活疫苗注射后第30、65、91天、6个月、9... 目的分析95例医务工作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灭活疫苗后,血液中免疫抗体结果,探讨新冠灭活疫苗接种后抗体的产生规律和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7月解放军第305医院完成两剂新冠灭活疫苗注射后第30、65、91天、6个月、9个月时95例医务工作者的静脉血样本,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新冠病毒免疫球蛋白(Ig)M、IgG、中和抗体和总抗体滴度,动态分析抗体检测结果,确定抗体免疫持久性及影响因素、相关性等。结果在注射两针新冠灭活疫苗后第30天几乎全部受试者均产生了IgG、中和抗体和总抗体,部分受试者仍保留较高水平的IgM抗体;其中,吸烟可影响总抗体的产生,而低体质量组可产生更多的IgG抗体,当超过60 kg后,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接下来的检测时间点,四种抗体的滴度均有下降,至9个月时,除IgG外其他抗体阳性率已不足50%。结论注射两针新冠灭活疫苗后可产生相应的特异性IgM、IgG、中和抗体和总抗体,但随着时间进展,抗体滴度明显降低,抗体阳性率下降,机体保护作用下降。因此,建议接种过两剂新冠灭活疫苗6个月后再次接种加强针疫苗,以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自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灭活疫苗 抗体 免疫持久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