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晓飞 李鹏程 +4 位作者 何宝明 欧阳晓辉 苏家贵 王志忠 周晓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230-1234,共5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间的95例孤立性肺结节(SPN)病例,所有结节均行18F-FDG PET/CT扫描及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间的95例孤立性肺结节(SPN)病例,所有结节均行18F-FDG PET/CT扫描及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检测,所有检测在10天内完成,分别计算18F-FDG PET/CT显像、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18F-FDG PET/CT联合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3种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PPV、NPV,并分析病理类型对糖代谢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在95例病例中,67例确诊为肺癌,28例为良性病变。单项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分别为88.1%、85.7%、87.4%,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诊断分别为35.8%、82.1%和49.5%,联合诊断分别为91.0%、82.1%和88.4%。联合诊断、单项18F-FDG PET/CT诊断SPN灵敏性、精确度显著高于单项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检测(P<0.05),而联合诊断与单独18F-FDG PET/CT诊断相比,特异性低,而灵敏性、精确度高于18F-FDG PET/CT。结论:与单纯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比较,单纯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诊断对SPN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前者,肺癌肿瘤标志物四项组合可以作为18F-FDG PET/CT对SPN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补充,可为无法获得病理结果的患者提供理想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偶发性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晓飞 苏家贵 +3 位作者 周晓红 张婷 王志忠 何宝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偶发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6年7月间的CT扫描偶然发现的106例SPN病例,汇总其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结果在106例患者中,71例确诊为肺癌,3... 目的探讨偶发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6年7月间的CT扫描偶然发现的106例SPN病例,汇总其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结果在106例患者中,71例确诊为肺癌,35例为良性病变,男44例,女62例,平均年龄(57.5±17.1)岁,结节最大标准化摄取值(3.62±3.50)(SUVmax值),均经病理学诊断或者随访3年以上;^(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6%、62.9%、82.1%,肺癌结节中,年龄≥55岁较年龄<55岁的明显多,SPN是否具有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在良恶性结节诊断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G糖代谢SUVmax值良恶性数据无差异。结论^(18)F-FDG PET/CT对偶发性SPN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资料能够明显提高诊断效能,并能够初步评估肺腺癌的分化程度,可为无法通过穿刺获得病理结果患者提供无创性的诊断手段,同时PET/CT能够修正SPN的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肺单纯磨玻璃影^(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晓飞 姚昊 +3 位作者 王志忠 欧阳晓辉 苏家贵 何宝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5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肺单纯性磨玻璃影(pGGO)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6例肺pGG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腺癌11例,支气管肺泡癌2例,腺癌并支气管肺泡癌2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炎症3例,其他15例病灶经360天~7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肺单纯性磨玻璃影(pGGO)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6例肺pGG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腺癌11例,支气管肺泡癌2例,腺癌并支气管肺泡癌2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炎症3例,其他15例病灶经360天~720天随访无变化或消失诊断为良性病变;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构成、吸烟状况、病灶FDG代谢情况及形态学特点。结果①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非吸烟者明显多于吸烟者;②按病灶大小分为三组(<10mm组、10~15mm组、>15mm组),腺癌大小多为10~15mm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均小于15mm;③比较具有空泡征的恶性病灶与良性病灶,两者有显著差异(2=9.56,P<0.05),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多具有毛刺、分叶、空泡征;④根据病灶FDG摄取值(SUVmax)分为两组(≤0.5组、>0.5组),≤0.5组主要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及其他良性病灶,>0.5组主要是恶性肿瘤,包括腺癌及细支气管肺泡癌;⑤本组15例肺癌,PET/CT正确诊断13例,准确性86.7%。结论 18F-FDG PET/CT能够有效诊断及鉴别诊断肺pG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磨玻璃影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孤立性肺癌与肺结核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晓飞 欧阳晓辉 +4 位作者 苏家贵 王志忠 周晓红 王仲元 何宝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4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孤立性肺癌及肺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经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CT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孤立性肺癌26例、肺结核瘤20例。对其^(18)F-FDG PET/C...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孤立性肺癌及肺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经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CT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孤立性肺癌26例、肺结核瘤20例。对其^(18)F-FDG PET/CT的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孤立性肺癌组(n=26)和肺结核瘤组(n=20),比较分析两组结节的FDG摄取值(SUV)、病灶分布、形态学特征等。结果孤立性肺癌组及肺结核瘤组最大SUV值范围分别为1.3~7.7、1.4~6.5,两组SUV均值比较[(4.18±2.58)比(4.0±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均可发生在双肺各叶,两组病灶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叶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征比较,孤立性肺癌组明显高于肺结核瘤组(P<0.01);两组病灶大小、毛刺征、空洞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孤立性肺癌与肺结核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结核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131I治疗难治性重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被引量:13
5
作者 邢家骝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184,共3页
1942年,Hamilton等首先报道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现已证明^131I治疗甲亢安全有效,没有增加病人甲状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没有降低病人的生育能力,对后代无不良影响。现在,美国等国家多数医生对成人甲亢首选^131I... 1942年,Hamilton等首先报道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现已证明^131I治疗甲亢安全有效,没有增加病人甲状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没有降低病人的生育能力,对后代无不良影响。现在,美国等国家多数医生对成人甲亢首选^131I治疗,^131I治疗甲亢的适用范围已经扩大;但对老年甲亢、重度甲亢、甲亢性心脏病等的治疗认识还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难治性 HAMILTON 老年甲亢 甲亢性心脏病 甲状腺癌 生育能力
原文传递
北京6~19岁学生全身骨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加昌 欧阳巧洪 +2 位作者 张瑾 刘青 滕小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3-435,共3页
目的 了解 6~ 19岁男女学生全身骨密度 (BMD)的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 1139例健康男女学生行全身扫描 ,按性别不同 ,每 1岁分 1个组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6~ 10岁男女之间身高、体重、BMD、骨矿含量 (BMC)等... 目的 了解 6~ 19岁男女学生全身骨密度 (BMD)的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 1139例健康男女学生行全身扫描 ,按性别不同 ,每 1岁分 1个组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6~ 10岁男女之间身高、体重、BMD、骨矿含量 (BMC)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6~ 14岁女孩和6~ 16男孩其身高、BMD和BMC年增长较明显 ,其后男女孩的身高、BMD和BMC年增长均不明显。在BMD的增长过程中有 2次突增期 :女孩出现在 11和 14岁时 ,男孩出现在 12和 15岁时。 12岁以前的女孩和 14岁以前的男孩其身高与全身总的BMD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r=0 40 2~ 0 814) ,之后男女孩的身高与全身总的BMD无相关性。男女孩的体重与BMD始终呈显著性正相关 (P <0 0 0 1,r =0 6 5 4~ 0 86 4)。结论 男女孩的身高和BMD生长发育各有特点和规律 ,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为 ,女孩在 14岁以前 ,男孩在 16岁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学生 骨密度 双能X线骨密度仪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对磨玻璃结节样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晓飞 姚昊 +3 位作者 王志忠 欧阳晓辉 苏家贵 何宝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探讨磨玻璃结节样肺癌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7例表现为"磨玻璃结节样"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其中,肺腺癌1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腺癌并支气管肺泡癌2例。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磨玻璃结节样肺癌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7例表现为"磨玻璃结节样"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其中,肺腺癌1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腺癌并支气管肺泡癌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构成、吸烟状况、病灶18F-FDG代谢情况及形态学特点。结果: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非吸烟者明显多于吸烟者。按病灶大小分为三组(<10mm组,10-15mm组及>15mm组),但本组所有病灶大小均>10mm,且>15mm组明显多于≤15mm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P<0.05)。分叶征及空泡征是肺磨玻璃结节中重要的恶性征象。根据病灶18F-FDG摄取值(SUVmax)分为两组,<0.5组(n=6)及≥0.5组(n=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P<0.05)。本组17例肺癌,PET/CT正确诊断15例,准确性为88.2%,误诊率11.8%。结论:18F-FDG PET/CT对磨玻璃结节样肺癌有一定的临床诊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结节 发射型计算机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胸腺肽对肺结核患者免疫细胞活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叶一秀 王巍 +6 位作者 王安生 姚昊 夏汀宣 陈红兵 林明安 李净 孙海光 《临床肺科杂志》 1999年第4期241-242,共2页
免疫治疗是结核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重症、难治结核病患者因其免疫功能低下,常规的抗结核药物常难以奏效,需用免疫制剂来调整,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达到增强治疗效果的目的,胸腺肽是众多免疫制剂中应用较广的一种。为了观... 免疫治疗是结核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重症、难治结核病患者因其免疫功能低下,常规的抗结核药物常难以奏效,需用免疫制剂来调整,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达到增强治疗效果的目的,胸腺肽是众多免疫制剂中应用较广的一种。为了观察胸腺肽对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 免疫细胞 肺结核患者 免疫化疗 临床研 淋巴细胞转化率 活性影响 单纯化疗 免疫制剂 细胞亚群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CA125和CEA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苏琴 刘青 +1 位作者 杨清明 彭朝津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4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 研究CA12 5和CEA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NSCLC患者 112例 ,男 6 4例 ,女 4 8例。其中腺癌 5 6例 ,鳞癌 32例 ,大细胞或其他类型 2 4例。以CA12 5 >35U/ml,CEA >15ng/ml为阳性结果。结果 C... 目的 研究CA12 5和CEA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NSCLC患者 112例 ,男 6 4例 ,女 4 8例。其中腺癌 5 6例 ,鳞癌 32例 ,大细胞或其他类型 2 4例。以CA12 5 >35U/ml,CEA >15ng/ml为阳性结果。结果 CA12 5和CEA水平随着病情程度分级的增加而增加 ,化疗后CA12 5和CEA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 CA12 5和CEA是疾病程度的预测指标 ,CEA、CA12 5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治中有互相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癌胚抗原 糖链抗原125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筛查淋巴瘤的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贾问樱 王红 +5 位作者 任爱民 王超 张淑文 丁勇 于亚彬 汪伟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7期1472-1476,共5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18F-FDG PET/CT)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中筛查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及18F-FDG PET/CT影像结果。结果 41例FUO患者中有13例PET/C...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18F-FDG PET/CT)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中筛查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及18F-FDG PET/CT影像结果。结果 41例FUO患者中有13例PET/CT显像示淋巴瘤可能,经病理检查12例确诊为淋巴瘤。PET/CT结果对FUO病因淋巴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2/12)、96.2%(25/26)、97.4%(37/38)、92.3%(12/13)、100%(25/25);淋巴瘤组和非淋巴瘤组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放射性增高例数比均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瘤患者脾脏增大比率、放射性增高例数比率和SUVmax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全身多中心骨髓放射性增高例数比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SUVmax值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 PET/CT可通过淋巴结、脾脏及全身多中心骨髓的SUVmax值为在FUO中筛查淋巴瘤患者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淋巴瘤 ^18F-FDG PET/CT SUVMAX
下载PDF
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后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尹健 张婷 +4 位作者 张学慧 李海欣 肖春花 曹旭晨 张天浩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864-1867,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皮瓣乳房重建的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年5月至2008年10月接受腹部皮瓣乳房重建的115例患者的资料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观察指标包括:皮瓣全部坏死、皮瓣部分坏死、脂肪坏死、腹壁疝、腹... 目的探讨腹部皮瓣乳房重建的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年5月至2008年10月接受腹部皮瓣乳房重建的115例患者的资料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观察指标包括:皮瓣全部坏死、皮瓣部分坏死、脂肪坏死、腹壁疝、腹壁膨出、脂肪液化、感染。并对其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7.4%(20/115),未出现皮瓣全部坏死、腹壁疝、腹壁膨出等严重并发症。皮瓣并发症为脂肪坏死6例(5.2%)、皮瓣部分坏死5例(4.3%)和感染1例(0.9%),供区并发症为脂肪液化8例(7.0%)和感染3例(2.6%)。年龄、肥胖和手术时机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影响。吸烟者、既往有放疗史者、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的情况下,实施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更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术前有吸烟或放疗史的患者应慎重考虑做腹部皮瓣乳房重建,而年龄、肥胖等因素不应成为腹部皮瓣乳房重建的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皮瓣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慕荣臻 《生物化工》 2018年第3期125-127,共3页
针对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简要阐述了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的内涵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的合成及应用,旨在进一步丰富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的相关理论研究。
关键词 正电子放射性药物 合成 核素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PET/CT的孤立性肺结节多模式影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晓飞 欧阳晓辉 +3 位作者 王仲元 王志忠 苏家贵 何宝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3期440-444,共5页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胸部薄层CT及^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联合胸部薄层CT检查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7月~2014年7月的40例孤立性肺结节(SPN)病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7~84岁,平均(59...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胸部薄层CT及^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联合胸部薄层CT检查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7月~2014年7月的40例孤立性肺结节(SPN)病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7~84岁,平均(59.2±12.4)岁。所有病例行18F-FDG PET/CT检查及胸部薄层CT扫描,37例患者最后由手术病理或穿刺病理确诊,3例经抗炎、抗结核治疗后复查,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 40例SPN患者^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诊断灵敏度、特异性、PPV、NPV、准确性分别为75.9%、72.7%、88.0%、53.3%、75.0%;胸部薄层CT诊断SPN灵敏度、特异性、PPV、NPV、准确性分别为75.9%、63.6%、84.6%、50.0%、86.1%。^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联合胸部薄层CT诊断SPN灵敏度、特异性、PPV、NPV、准确性分别为93.1%、72.7%、90.0%、80.0%、87.5%。^18F-FDG PET/CT融合图像及胸部薄层CT与^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联合胸部薄层CT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联合应用胸部薄层CT对SPN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肺结节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应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评价合并大脑后动脉病变的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莉 段炼 +4 位作者 杨伟中 龙亚红 暴向阳 赵峰 咸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78-181,共4页
目的分析合并大脑后动脉(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方法共纳入27例合并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根据DSA检查结果,判定27例患者54侧的半球的铃木分期,及54支PCA的病变程度。27例患者均接受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SPECT)检查... 目的分析合并大脑后动脉(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方法共纳入27例合并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根据DSA检查结果,判定27例患者54侧的半球的铃木分期,及54支PCA的病变程度。27例患者均接受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SPECT)检查,记录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3~4个感兴趣区的平均局部脑血流量(rCBF),用各个脑区rCBF与小脑的rCBF的比值作为各个脑区rCBF的相对值。判定PCA病变程度、不同铃木分期对各脑叶rCBF相对值的影响。结果①随着PCA病变程度的加重,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的rCBF相对值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顶叶轻度PCA病变的rCBF相对值(74±6)高于中度(63±9)、重度病变(60±17)PCA的rCBF相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枕叶轻度PCA病变的rCBF相对值(72±7)高于中度(65±9)、重度病变(60±15)PCA的rCBF相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不同铃木分期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rCBF相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脑叶的rCBF相对值随着PCA病变程度加重而下降,但与铃木分期的病变程度无关。脑血管后循环病变可能是影响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水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脑血流灌注 后循环
下载PDF
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重建围手术期皮瓣血氧状况分析
15
作者 尹健 张婷 +7 位作者 张学慧 李岳 孟扬 李海欣 丁芳媛 曹旭晨 丁海曙 张天浩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26,共2页
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我们应用近红外组织血氧监测仪对19例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TRAM)围手术期血氧状况进行监测,并总结分析其变化规律.
关键词 横行腹直肌肌皮瓣 血氧监测仪 围手术期 氧状况 乳房重建 带蒂 近红外
原文传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动态观察
16
作者 叶一秀 王巍 +9 位作者 李洪敏 王仲元 孙立群 王安生 李楠 郭晓青 姚昊 陈红兵 林明贵 王金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观察SARS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2 9例SARS患者血清SOD含量 ,与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 患者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重型SARS患者SOD含量明显低于普通型。恢复期不同阶段患者血清SOD... 目的 观察SARS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2 9例SARS患者血清SOD含量 ,与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 患者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重型SARS患者SOD含量明显低于普通型。恢复期不同阶段患者血清SOD含量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 SARS患者体内产生过量的自由基分子 ,使SOD过度消耗。SOD含量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程度 ,检测血清SOD水平有助于病情的观察。加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能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含量 动态观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原文传递
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及影像特征
17
作者 王志忠 姚昊 +2 位作者 欧阳小辉 何宝明 张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5期6014-6018,共5页
为研究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和影像学改变,建立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在自然状态下和阿朴吗啡诱导中出现的异常行为学改变,M icro-PET模型大鼠神经系统功能改变。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行为学上表... 为研究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和影像学改变,建立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在自然状态下和阿朴吗啡诱导中出现的异常行为学改变,M icro-PET模型大鼠神经系统功能改变。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行为学上表现了在自发状态下的患肢运动感觉能力降低。在阿朴吗啡诱导下出现对侧旋转及异常不自主运动。影像学上表现为损毁侧纹状体内多巴胺转运蛋白缺失及毁损侧纹状体、皮层及丘脑的功能活性降低。说明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表现为单侧肢体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和损毁侧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神经末梢的缺失及相应区域的脑功能降低,类似于人类严重的帕金森末期阶段强直运动功能障碍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大鼠模型 异常不自主运动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与组织病理学对肺部肿物的诊断一致性
18
作者 苏毅 刘大鹏 《医疗装备》 2018年第21期52-53,共2页
目的分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与组织病理学对肺部肿物的诊断一致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肺部肿物患者,观察患者术前PET-CT诊断及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一致性。结果以术后... 目的分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与组织病理学对肺部肿物的诊断一致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肺部肿物患者,观察患者术前PET-CT诊断及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一致性。结果以术后组织病理学为诊断金标准,术前PET-CT诊断肺部肿物性质、纵隔淋巴结转移、肺门及肺内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分别为88.6%、87.1%、78.5%,两种方法具有中等的一致性(Kappa=0.403、0.705、0.525,P<0.05)。结论在肺部肿物的诊断中,PET-CT与组织病理学具有中等一致性,能够为肿物性质判断、术式选择、预后等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组织病理学 肺部肿物 诊断
下载PDF
肝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发转移一例
19
作者 龙亚红 丁勇 方毅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0-241,共2页
患者男,60岁,2012年3月出现乏力、味觉减退,偶有腹痛。体格检查示:有侧颈静脉怒张,上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由上而下;CT水:肺癌肝转移。同年7月行依托泊苷+卡铂化疗1个周期,同步行纵隔放疗;2个月后胸部CT示:双肺多发斑片状... 患者男,60岁,2012年3月出现乏力、味觉减退,偶有腹痛。体格检查示:有侧颈静脉怒张,上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由上而下;CT水:肺癌肝转移。同年7月行依托泊苷+卡铂化疗1个周期,同步行纵隔放疗;2个月后胸部CT示:双肺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考虑放化疗后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肝转移 多发 腹壁静脉曲张 胸部CT 放化疗后 颈静脉怒张 味觉减退
原文传递
^131Ⅰ治疗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方毅 王晓红 +2 位作者 张林 郭庆玲 刘剑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8期56-57,共2页
目的评价^131Ⅰ治疗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131Ⅰ治疗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患者25例,其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0~4.0)×10^9/L者16例,(2.0-2.9)×10^9/L者8例,〈2.0×10^9... 目的评价^131Ⅰ治疗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131Ⅰ治疗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患者25例,其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0~4.0)×10^9/L者16例,(2.0-2.9)×10^9/L者8例,〈2.0×10^9/L者1例。服^131Ⅰ前根据白细胞下降程度,给予利可君(利血生)、维生素B4、氨肽素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惠尔血),150~300μg/d注射。根据甲状腺质量、24h甲状腺最高摄^131Ⅰ率、患者病程及年龄等确定^131Ⅰ治疗剂量。25例患者服^131Ⅰ平均剂量为2.35×10^8 Bq(1.41×10^8-2.96×10^8 Bq)。^131Ⅰ治疗后3、6及12个月门诊随访,复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外周血象。结果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1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6例,未缓解5例。25例患者^131Ⅰ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回升,白细胞计数〉4.0×10^9/L者13例,(3.0-4.0)×10^9/L者9例,(2.0~2.9)×10^9/L者3例;^131Ⅰ治疗前白细胞计数平均为(2.99±0.51)×10^9/L,^131Ⅰ治疗后为(4.36±0.76)×10^9/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Ⅰ可作为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患者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Ⅰ GRAVES病 白细胞减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