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的中远期疗效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希全 王义平 +3 位作者 朱亮 潘晶晶 郝斌 任可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总结机械性血栓抽吸或配合球囊取栓与血管成形术及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068例LEDVT患... 目的总结机械性血栓抽吸或配合球囊取栓与血管成形术及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068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介入取栓271例,介入取栓加动脉留置导管溶栓537例,介入取栓加足背静脉顺流溶栓260例;492例合并髂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行血管成形治疗。结果l068例术后均随访36个月,水肿、色素沉着和慢性溃疡发生率10.26%、7.28%和1.55%;通畅无反流、通畅有反流、残余附壁血栓及闭塞率为84.25%、8.95%、4.3%、2.5%;胭静脉通畅率、残余血栓及闭塞率为93.32%、5.49%、1.19%。髂静脉支架植入36个月通畅率92.28%。结论LEDVT腔内治疗中、远期疗效显著,能最大程度保护静脉瓣膜功能,显著降低血栓后遗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支架 机械性血栓抽吸
原文传递
双侧股静脉入路介入治疗左髂静脉闭塞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义平 于伟娜 张希全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38-639,共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疾病[1]。为提高DVT介入手术成功率,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自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对13例左髂静脉闭塞并DVT的患者,采用经患侧股静脉穿刺,使用自制圈套器建立健一患侧股...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疾病[1]。为提高DVT介入手术成功率,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自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对13例左髂静脉闭塞并DVT的患者,采用经患侧股静脉穿刺,使用自制圈套器建立健一患侧股静脉工作导丝通路,行Fogarty取栓导管拉栓,14F鞘管取栓的方法,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闭塞 股静脉入路 介入治疗 FOGARTY 双侧 取栓导管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多种介入技术个体化联合治疗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临床护理
3
作者 潘晓琳 张希全 +3 位作者 陈丽燕 刘伟伟 刘雪梅 刘莹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7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94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接受介入治疗的846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在介入术前及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精心护理,患... 目的探讨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94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接受介入治疗的846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在介入术前及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精心护理,患者术前能积极配合手术准备,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护理在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周围动脉急、慢性闭塞疾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介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腔内治疗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希全 崔佳佳 +4 位作者 王义平 朱亮 潘晓琳 公斌 张建欣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5-790,共6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0月—2012年10月,315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左侧277例,右侧38例。均行局麻下患侧股静脉穿刺,并在导丝引导下... 目的:探讨综合性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0月—2012年10月,315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左侧277例,右侧38例。均行局麻下患侧股静脉穿刺,并在导丝引导下,采用12~14 F鞘管机械性血栓抽吸或配合Fogarty球囊取栓,对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后根据血栓清除情况,行抗凝或置管溶栓治疗。结果:患肢肿胀、疼痛均于术后1~2 d内开始消退或减轻。血栓清除III级(清除率>95%)80.32%、II级(清除率50%~95%)18.09%、I级(清除率<50%)1.59%。支架植入后,治愈86.03%、显效10.79%、好转2.54%、无效0.64%。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均小于入院时(均P<0.05)。随访通畅率分别为3~6个月95.87%,7~12个月95.53%,13~24个月94.25%,25~36个月92.33%。结论:综合性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恢复时间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外科学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血管腔内疗法
原文传递
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对策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长海 张希全 +3 位作者 朱伟 董戈 张清 郭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5-709,共5页
目的:探讨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综合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间采用综合介入治疗的488例急性或亚急性混合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再行机械性血栓碎吸、导管溶栓、抗凝... 目的:探讨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综合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间采用综合介入治疗的488例急性或亚急性混合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再行机械性血栓碎吸、导管溶栓、抗凝等治疗;如合并症状性肺栓塞,则行肺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如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同时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或支架植入治疗。结果:症状性肺栓塞发生率为7.58%(37/488),2例(2/37)抢救无效死亡。综合介入治疗中血管损伤发生率为9.22%(45/488),滤器拦截大块血栓的发生率为16.60%(81/488)。术后抗凝过程中发生异常出血率5.53%(27/488),2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451例患者获随访4-94(平均41)个月,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11.53%(52/451);PTA后出现静脉再堵塞发生率为40.19%(43/107);支架植入后静脉再堵塞发生率为6.6%(7/106)。结论:综合介入疗法治疗混合型下LEDVT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应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 并发症 肺栓塞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原文传递
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义平 张希全 +3 位作者 石萌萌 潘晶晶 朱亮 朱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2期310-313,321,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09年1月236例急性中央型LEDVT病例的临床资料。经健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09年1月236例急性中央型LEDVT病例的临床资料。经健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F鞘管手动抽吸髂股段静脉血栓。112例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PTA和支架置入术;术后辅以肝素抗凝治疗。结果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降为(1.34±0.57)cm和(0.93±0.42)cm,与入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7和23.99,P=0.00);随访16~48个月,中位随访35个月,随访率97.88%。术后36个月,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12.99%(30/231)、8.23%(19/231)、0%;静脉通畅率98.27%;随访疗效:优92.21%。支架置入术后12、24、36个月通畅率均100%。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能够明显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性血栓抽吸 支架置入 介入性
下载PDF
支架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3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郭锋 张希全 +2 位作者 朱伟 董戈 张清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评价支架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经股静脉造影确诊32例肿瘤患者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然后在上腔静脉、无名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治疗。结果:32例造影均显示静脉血流恢复,术后患者上腔静脉梗阻症状缓解。结论:支架植入治疗上... 目的:评价支架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经股静脉造影确诊32例肿瘤患者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然后在上腔静脉、无名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治疗。结果:32例造影均显示静脉血流恢复,术后患者上腔静脉梗阻症状缓解。结论:支架植入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支架
下载PDF
导丝捕获技术在左髂静脉闭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义平 张希全 +3 位作者 潘晶晶 朱亮 朱伟 刘焕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1535-1538,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导丝捕获技术建立工作导丝通路,介入治疗左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2009年9月~2012年9月,37例左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从右侧股静脉入路行左髂股静脉插管失败的情况下... 目的 探讨采用导丝捕获技术建立工作导丝通路,介入治疗左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2009年9月~2012年9月,37例左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从右侧股静脉入路行左髂股静脉插管失败的情况下,采用左侧股静脉顺行穿刺成功后将导丝插入至下腔静脉,从右侧引入自制抓捕器将导丝拉出后建立工作导丝通路,沿导丝插入翻山鞘管至左侧髂股静脉内,行Fogarty球囊拉栓,大腔鞘管取栓.结果 37例患者均导丝捕获成功,建立了左、右股静脉工作导丝通路.血栓完全清除34例,部分清除3例.出院时膝上、下15cm处健、患肢周径差降为(1.34±0.47)和(0.94±0.31)cm,与入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t=7.09,均P=0.00).结论 对于经右股静脉入路插管失败的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双侧股静脉入路建立导丝轨道后再插入翻山鞘的方法,技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丝捕获技术 血栓抽吸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解剖分布对机械性血栓碎吸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希全 王义平 +3 位作者 潘晶晶 朱伟 李长海 郭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5-100,104,共7页
目的评价手动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不同类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长期疗效。资料与方法 745例急性、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中央型258例(A组),混合型487例(B组),均经健侧股静脉安置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 目的评价手动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不同类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长期疗效。资料与方法 745例急性、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中央型258例(A组),混合型487例(B组),均经健侧股静脉安置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F鞘管手动机械性碎吸血栓。287例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采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处理。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中、长期疗效。结果 A组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B组溶栓过程中2例因严重出血危及生命。出院时所有患者健患肢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均较术前明显减小(t=19.37、23.99、21.98、24.06,P<0.01)。末次随访发现,A组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27.91%、13.18%、0,明显低于B组的35.11%、22.59%、2.46%(χ2=3.98、9.58、5.00,P<0.05);A组静脉通畅率及瓣膜功能正常率分别为96.51%、78.68%,明显高于B组的75.36%、55.03%(χ2=52.71、40.57,P<0.01);A组疗效优良率为99.22%,高于B组的82.75%(χ2=96.10,P<0.01)。结论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长期疗效好,对于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应采用血栓碎吸配合系统溶栓以提高疗效,根据血栓解剖分布类型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机械性血栓碎吸
下载PDF
微创腔内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和髂静脉严重狭窄及闭塞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希全 王义平 +4 位作者 朱伟 李长海 郭锋 董戈 张清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和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了273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左侧235例,右侧38例。局麻下经皮穿刺患... 目的探讨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和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了273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左侧235例,右侧38例。局麻下经皮穿刺患侧股静脉入路,对髂、股静脉血栓,在导丝引导下插入8~14F鞘管行机械性抽吸,其中53例插入18~24F特大鞘管行机械性抽吸大块机化性血栓。对股、腘静脉血栓,经健侧股静脉在导丝抓捕技术辅助下,置入翻山鞘管至患侧,在鞘管支撑下导丝轻柔地越过瓣膜插至患侧腘静脉处,沿导丝置入Fogarty球囊导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顺应静脉瓣膜方向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进行机械性抽吸血栓。在髂静脉血栓机械性清除后,对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段,再进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植入。结果血栓完全清除(Ⅲ级)219例(80.22%),部分清除(Ⅱ级)49例(17.95%),清除最少(Ⅰ级)5例(1.83%)。支架植入后,治愈235例(86.08%),显效29例(10.62%),好转7例(2.57%),无效2例(0.73%)。总有效率为99.27%(271/273),平均住院时间7.5 d,患肢肿胀和疼痛均于介入治疗后1~2 d内开始消退或减轻。随访疗效:3~6个月血流通畅259例(94.87%);7~12个月血流通畅254例(93.73%),13~24个月血流通畅236例(87.08%),25~36个月血流通畅228例(84.13%)。结论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髂静脉闭塞,疗效显著、病程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狭窄 闭塞 机械性血栓抽吸 支架植入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大腔导管取栓与单纯溶栓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希全 王义平 +4 位作者 朱伟 李长海 郭锋 董戈 张清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05-1509,共5页
目的:比较大腔导管取栓与单纯溶栓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年间收治的458例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327例(A组)接受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另131例(B组)接受尿激酶系统... 目的:比较大腔导管取栓与单纯溶栓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年间收治的458例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327例(A组)接受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另131例(B组)接受尿激酶系统溶栓治疗。结果:A组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B组治疗中2例因出血而危及生命。平均住院时间A组6.5 d,B组9.5 d(P〈0.05);治愈率A组94.8%,B组37.4%(P〈0.05)。术后36~48个月,双下肢膝下15 cm处周径差A组为(0.53±0.42)cm,B组为(1.42±1.35)cm(P〈0.05);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发生率,A组分别为27.83%,13.15%和0,B组分别为55.73%,83.97%和9.16%(均P〈0.05);A组静脉通畅率为90.83%,瓣膜功能正常率为73.09%,均明显高于B组(37.41%和15.27%)(均P〈0.05);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1.76%(P〈0.05)。结论:大腔导管取栓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优于单纯溶栓,尤其在保护静脉瓣膜功能方面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外科学 大腔导管抽吸 血栓溶解疗法
原文传递
机械性血栓抽吸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郝斌 张希全 +3 位作者 王义平 朱亮 朱伟 张清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健侧股静脉预防性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 F大腔鞘管,50 mL...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健侧股静脉预防性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 F大腔鞘管,50 mL注射器负压抽吸髂股静脉血栓。112例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后给予肝素抗凝。结果:出院时膝上、下15 cm处健、患侧周径差分别降为(1.34±0.57)cm和(0.93±0.42)cm,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7、23.99,P均<0.05);随访36个月,随访率97.88%(231/236)。术后水肿、色素沉着和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12.99%(30/231)、8.23%(19/231)和0;随访疗效优92.21%(213/231)。支架植入患者随访均通畅。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髂股DVT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能够明显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皮血栓抽吸 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皮血栓碎吸介入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义平 张希全 +3 位作者 石萌萌 潘晶晶 朱亮 朱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0-72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栓碎吸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4月至2009年1月236例急性髂-股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健侧股静脉入路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14 F鞘管经皮碎吸髂-股段深静脉血栓。112例... 目的探讨经皮血栓碎吸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4月至2009年1月236例急性髂-股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健侧股静脉入路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14 F鞘管经皮碎吸髂-股段深静脉血栓。112例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术后辅以溶栓抗凝治疗。结果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降为(1.34±0.57)cm和(0.93±0.42)cm,与入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7和23.99,P=0.00);随访16~48个月,中位随访35个月,随访率97.88%。术后36个月,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12.99%(30/231)、8.23%(19/231)、0%;静脉通畅率98.27%;随访疗效优92.21%。支架置入术后12、24、36个月通畅率均为100%。结论经皮血栓碎吸治疗髂-股DVT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能够明显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性血栓抽吸 支架置入 介入性
原文传递
血栓碎吸术与系统静脉溶栓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对比研究
14
作者 郝斌 张希全 +2 位作者 朱亮 潘晶晶 朱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9期695-699,共5页
目的:比较血栓碎吸术与系统静脉溶栓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173例急性中央型LEDV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行血栓碎吸术,97例)和对照组(行单纯静脉溶栓,96例)。测量2组治疗前、后患... 目的:比较血栓碎吸术与系统静脉溶栓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173例急性中央型LEDV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行血栓碎吸术,97例)和对照组(行单纯静脉溶栓,96例)。测量2组治疗前、后患肢腿围,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结果:实验组出院时患肢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与入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造影静脉通畅率100%。对照组出院时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与入院比较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静脉造影通畅率91.67%(88/96)。实验组入、出院患肢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的差值较对照组更大(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减少(P<0.05),出院时静脉造影通畅率较对照组高(P<0.05)。由于实验组中18例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支架植入,实验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于急性LEDVT患者,与系统静脉溶栓治疗相比,血栓碎吸术治疗疗效显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静脉通畅率,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机械性血栓碎吸 溶栓
下载PDF
Fogarty取栓改良术在介入治疗May-Thurner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王义平 张希全 +3 位作者 潘晶晶 朱亮 朱伟 刘焕亮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93-1496,共4页
目的探讨Fogarty取栓改良术联合介入经皮血栓抽吸治疗May-Thurner综合征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May-Thurner综合征患者资料,采用左侧股静脉顺行穿刺,在导丝引导下插入14 F鞘管直接抽吸髂-股静脉内血栓,然后从右侧股静脉入路... 目的探讨Fogarty取栓改良术联合介入经皮血栓抽吸治疗May-Thurner综合征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May-Thurner综合征患者资料,采用左侧股静脉顺行穿刺,在导丝引导下插入14 F鞘管直接抽吸髂-股静脉内血栓,然后从右侧股静脉入路行左髂-股静脉插管,当遇插管困难时,将导丝从左股静脉插入至下腔静脉,从右侧引入自制抓捕器将导丝拉出后建立工作导丝轨道,沿导丝插入翻山鞘管至左侧髂-股静脉内,经皮行Fogarty球囊拉栓,14 F鞘管抽吸血栓。结果 37例技术成功率100%。血栓完全清除34例,部分清除3例。出院时膝上、下15 cm处健、患肢周径差降为(1.34±0.47)cm和(0.94±0.31)cm,与入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t=11.96,均P=0.000)。结论采用双侧股静脉入路建立工作导丝轨道,Fogarty取栓改良术联合介入经皮血栓抽吸方法,技术上可行,成功率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y—Thurner综合征 导丝捕获技术 血栓抽吸 Fogarty取栓术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