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肾上腺非霍奇金性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
作者 叶进冬 章方莉 +5 位作者 段留新 许小亚 卢昊 郭栋 孙万军 刘全达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29-230,共2页
淋巴瘤在病理学上分为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性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两类,其中NHL占淋巴瘤的90%左右,其发展迅速、易发生早期远处转移。肾上腺淋巴瘤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p... 淋巴瘤在病理学上分为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性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两类,其中NHL占淋巴瘤的90%左右,其发展迅速、易发生早期远处转移。肾上腺淋巴瘤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非常罕见,仅占结外恶性淋巴瘤的3%[1]。PLA是指淋巴瘤仅局限于肾上腺(单侧或双侧)而全身无其他部位的淋巴瘤病灶。因其发病率低、相对罕见,因此目前PAL在国内外均为个案报道。本文旨在提供PAL详实的影像、病理等临床资料,为积累PAL的病例资料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非霍奇急性淋巴瘤 淋巴瘤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胆囊癌肝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严重并发症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段伟宏 来运钢 +4 位作者 刘军桂 杨硕 刘翔 金奎 雷磊 《腹部外科》 2016年第5期339-342,316,共4页
目的探索肝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hepatopancreatoduodenectomy,HPD)术对胆囊癌(NevinⅣ)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9例胆囊癌病人行HPD术,术前酌情行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 目的探索肝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hepatopancreatoduodenectomy,HPD)术对胆囊癌(NevinⅣ)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9例胆囊癌病人行HPD术,术前酌情行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ic drainage,PTCD)减黄;观察术中、术后有无严重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时间。结果19例HPD病人未出现术中大出血、死亡等并发症,但1例病人术后出现肺栓塞猝死,1例肝衰竭,1例术后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死亡,其余病人不同程度出现胆瘘及胰瘘等并发症。结论HPD手术对胆囊癌达到R0切除有较大价值,能明显提高病人生存时间,但术后有严重的并发症及较高的病死率,需谨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黄疸 肝衰竭
下载PDF
微透析技术在监测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郇传胜 王丹 +2 位作者 王进 周丁华 周静超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7期667-669,共3页
微透析技术是一项可以连续监测某物质在特定组织器官中代谢水平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对移植肝进行一系列物质监测,尤其是葡萄糖、乳酸、甘油、丙酮酸及部分氨基酸的监测。通过这些物质的变化,对移植术后移植肝的并发症及缺血再灌注损伤... 微透析技术是一项可以连续监测某物质在特定组织器官中代谢水平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对移植肝进行一系列物质监测,尤其是葡萄糖、乳酸、甘油、丙酮酸及部分氨基酸的监测。通过这些物质的变化,对移植术后移植肝的并发症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作提前预知。本文主要综述了微透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监测肝移植术后机体并发症及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应用,并指出当前该技术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 肝移植 缺血再灌注
原文传递
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国涛 朱玉翠 +4 位作者 张涛 王进 闫涛 吕伟 周丁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5期1382-1388,共7页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肝脂肪变性、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衰竭.许多因素被认为能促进ALD的发展,特别是氧化应激,在酒精代谢期间活性氧物质的产生,来自内脏脂肪组织的脂肪...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肝脂肪变性、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衰竭.许多因素被认为能促进ALD的发展,特别是氧化应激,在酒精代谢期间活性氧物质的产生,来自内脏脂肪组织的脂肪因子和来自肠道的内毒素等.目前,ALD的发病机制已被广泛研究,精确的机制尚待阐明.在我国随着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中的嗜酒者的比率逐年上升,乙醇也已成为导致肝脏损害的第二大原因.因此,ALD相关治疗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本文中,我们就ALD的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血清VEGF对肝癌TACE治疗疗效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梁宇 段留新 +2 位作者 郝法涛 叶进冬 许小亚 《肿瘤药学》 CAS 2017年第3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VEGF对肝癌TACE治疗的疗效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上半年我院进行TACE介入治疗的40例肝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ELISA法和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 目的探讨血清VEGF对肝癌TACE治疗的疗效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上半年我院进行TACE介入治疗的40例肝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ELISA法和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在疗效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TACE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上升,但在一定时间内又重新回到原来的水平;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合并门脉癌栓、动门脉瘘以及有无远处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术前血清VEGF水平的高低预示术后治疗效果的优劣,其作为预后评价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86.67%。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预示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可作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判断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清VEGF TACE治疗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胰腺系膜(被膜)的临床解剖学解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杜美玲 来运钢 +3 位作者 王润景 周环宇 段伟宏 付元山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4-317,共4页
随着精细解剖工作的开展,胰腺系膜的概念被提出。目前,胰腺全系膜切除术已成为胰头癌的最佳手术方式。但因胰腺器官和系膜位置深,周围毗邻器官多和结构复杂等因素,国内外的很多专家对胰腺系膜的存在与否各执一词,临床手术切除范围和结... 随着精细解剖工作的开展,胰腺系膜的概念被提出。目前,胰腺全系膜切除术已成为胰头癌的最佳手术方式。但因胰腺器官和系膜位置深,周围毗邻器官多和结构复杂等因素,国内外的很多专家对胰腺系膜的存在与否各执一词,临床手术切除范围和结构保留等也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胰腺系膜的胚胎发育以及其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并结合腔隙解剖学的理念进行分析,以期为日后胰腺系膜更精细的解剖学结构的研究和胰腺疾病的精准手术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胰腺系膜 胰腺全系膜切除术 腔隙解剖学 膜外科学
原文传递
FXYD6在肝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雄飞 周宁新 张红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344-1347,共4页
目的 检测FXYD6蛋白在肝门胆管癌及相应癌旁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58例肝门胆管癌和30例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FXYD6蛋白的表达,分析FXYD6蛋... 目的 检测FXYD6蛋白在肝门胆管癌及相应癌旁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58例肝门胆管癌和30例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FXYD6蛋白的表达,分析FXYD6蛋白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XYD6蛋白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癌旁远端正常肝门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9%(44/58)比33.3%(10/30),χ^2=15.084,P=0.000〕。FXYD6蛋白在高、中分化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低分化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5.4%(35/41)比52.9%(9/17),χ^2=5.243,P=0.022〕,而FXYD6蛋白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患者的性别(χ^2=0.000,P=1.000)、年龄(χ^2=1.248,P=0.264)、T分期(χ^2=0.466,P=0.495)、淋巴结转移(χ^2=0.357,P=0.550)、病理分期(χ^2=0.005,P=0.944)及神经浸润(χ^2=3.016,P=0.082)均无关。结论 FXYD6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有关,其可能作为肝门胆管癌的一种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XYD6蛋白 肝门胆管癌 生物标志物 分化程度
原文传递
胰腺系膜的解剖认识、胚胎发生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周环宇 杜彬 +5 位作者 曲美景 孟超 杜美玲 王润景 段伟宏 付元山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71-73,共3页
临床上胰头癌预后极差,研究发现胰头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主要发生在胰后组织区域,即目前所定义的胰腺系膜区[1]。最初Gockel等研究认为胰的胰头部存在一种类似于结直肠系膜的膜样结构。该结构覆盖于胰头背面,故定义为胰腺系膜[2]。但后来... 临床上胰头癌预后极差,研究发现胰头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主要发生在胰后组织区域,即目前所定义的胰腺系膜区[1]。最初Gockel等研究认为胰的胰头部存在一种类似于结直肠系膜的膜样结构。该结构覆盖于胰头背面,故定义为胰腺系膜[2]。但后来Agrawal、Bouassida等对胰后是否存在胰腺系膜提出了质疑,他们指出虽然胰与腹后膜之间有大量血管、神经及淋巴分布,但并没有明显的纤维鞘和筋膜的存在,认为并不符合“系膜”的概念[3-4],甚至有学者认为“mesopancreas”是个误称[5]。胰腺系膜存在争议并没有阻止临床基于此理念开展的胰腺系膜全切除术(Total mesopancreasexcision,TMpE)的不断实施,并且引导了胰腺癌的手术治疗层面选择的方向,现从解剖学认识、局部重要结构与胰腺系膜的毗邻关系等临床关键点出发,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系膜 临床意义 胰腺癌 解剖学 胚胎发生 术后局部复发 胰头癌 全切除术
下载PDF
胰腺全系膜切除技术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涛 李爱民 +3 位作者 陈道媛 刘翔 金奎 刘军桂 《腹部外科》 2018年第5期322-325,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pancreas excision,TMpE)技术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行TMpE的PD胰头癌病例56例,... 目的探讨胰腺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pancreas excision,TMpE)技术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行TMpE的PD胰头癌病例56例,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56例胰头癌病例均行TMpE的PD,其中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PD 9例,保留幽门的PD 7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5h(3.3~8.0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30ml(220~2 000ml),平均住院时间为16d(13~47d)。术后胰瘘7例,发生率为12.5%(7/56),其中A级胰瘘2例,B级胰瘘4例,C级胰瘘1例。术后重度并发症2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胰腺系膜切缘48例(85.7%)达到R0切除,8例(14.3%)证实为R1切除,无R2切除病例。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23个(14~26个)。结论 TMpE技术在不增加PD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基础上,可以提高胰腺系膜切缘的R0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全系膜切除 胰腺系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下载PDF
肿瘤微创消融新技术——不可逆性电穿孔 被引量:4
10
作者 来龙祥 宿娟 +2 位作者 陈军周 卢昊 周宁新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65-368,共4页
目的总结肿瘤微创消融新技术——不可逆性电穿孔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不可逆性电穿孔与传统消融技术相比,具有界限清晰、组织选择性好、不受血流热/冷吸除作用影响、消融时间短等优点,在合并其他疾病无... 目的总结肿瘤微创消融新技术——不可逆性电穿孔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不可逆性电穿孔与传统消融技术相比,具有界限清晰、组织选择性好、不受血流热/冷吸除作用影响、消融时间短等优点,在合并其他疾病无法耐受手术、晚期不适合行手术切除及直径在3 cm以下的实质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不可逆性电穿孔作为一种肿瘤微创消融新技术,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逆性电穿孔 肿瘤 消融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组织AEG-1/MTDH表达Meta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维民 徐小永 +4 位作者 杨捷 周昆明 李春民 王进 周丁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37-543,共7页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瘤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具有调控细胞转化、抑制凋亡和促进侵袭转移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编码的蛋白质又叫异黏蛋白(Metadherin,MTDH),但是国内外研究者对AEG-1/MTDH与结肠癌及其病理特征和...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瘤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具有调控细胞转化、抑制凋亡和促进侵袭转移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编码的蛋白质又叫异黏蛋白(Metadherin,MTDH),但是国内外研究者对AEG-1/MTDH与结肠癌及其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尚存争议,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AEG-1/MTDH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检索CNKI、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收集2001-01-2015-07的国内外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文献、学位论文及学术会议的相关文献,根据结直肠癌标本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以及AEG-1/MTDH蛋白的检测和评价结果,采用NOS量表作为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应用RevMan 5.3软件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合并OR、RR及95%CI,同时绘制Meta分析森林图和漏斗图。并应用StataSE 12.0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有11篇文献纳入系统评价,对原始数据AEG-1/MTDH蛋白阳性表达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AEG-1/MTDH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OR=13.55,95%CI为6.06~30.30,P〈0.01;Ⅲ+Ⅳ期低于Ⅰ+Ⅱ期,OR=3.66,95%CI为2.55~5.24,P〈0.01;高、中分化组低于低分化组,OR=1.44,95%CI为1.11~1.85,P〈0.01;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OR=3.32,95%CI为2.44~4.52,P〈0.01;AEG-1/MTDH为结直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RR=1.57,95%CI为1.08~2.29,P=0.02。结论 AEG-1/MTDH蛋白表达升高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AEG-1/MTDH蛋白对指导结直肠的临床诊治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 异黏蛋白 结直肠癌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胆胰分离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C级胰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军桂 刘翔 +5 位作者 刘全达 金奎 张涛 李华丽 白芳 段伟宏 《腹部外科》 2019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胆胰分离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7月外科处理的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均为术后胰瘘(C级)。结果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病例均... 目的探讨胆胰分离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7月外科处理的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均为术后胰瘘(C级)。结果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病例均经手术证实为胰肠吻合口瘘(C级),所有病例均拆除原胰肠吻合口,关闭胰肠吻合空肠残端,其中14例胰管内支架管置入,并绞锁缝合胰腺断端,12例行经空肠胰管外引流,2例行直接胰管外引流;1例行残留胰腺切除术;所有病例术后均给予持续腹腔冲洗低负压引流;手术时间205~450 min,平均290 min;术中出血500~7500 ml,平均2200 ml;住院时间为21~67 d,平均33 d;14例治愈出院,1例术后再次腹腔出血死亡。结论胆胰分离术能有效地解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及其并发的腹腔出血、感染,可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C级)的外科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胰分离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胰瘘
下载PDF
全胰腺合并门静脉切除吻合治疗胰腺肿瘤6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晓勇 兰军良 +2 位作者 温江涛 李海峰 段伟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2期1812-1814,共3页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且多为隐匿性,病变发展迅速,手术切除仍为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方法。胰腺癌多发生于胰头部,目前针对胰头癌,国内外多采用胰头部领域根治术,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但是胰腺颈部肿瘤较早侵及肠...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且多为隐匿性,病变发展迅速,手术切除仍为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方法。胰腺癌多发生于胰头部,目前针对胰头癌,国内外多采用胰头部领域根治术,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但是胰腺颈部肿瘤较早侵及肠系膜上静脉及胰腺癌的多中心起源渐使外科视角转向全胰腺切除(total pancreatectomy,TP),该术式规避了PD术后胰瘘及术后残胰癌的发生,临汾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联合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肝胆外科于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行全胰腺联合门静脉切除术6例,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切除术 胰腺肿瘤 合并门静脉 胰头部 肠系膜上静脉 术后胰瘘 胰头癌 胰癌 根治术 胰岛素使用
下载PDF
可视化3D影像在发现肝右动脉变异及其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于 郑慧瑛 +2 位作者 郝法涛 王政 段伟宏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20-122,127,共4页
目的研究可视化3D影像在发现肝右动脉变异及术前规划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41例涉及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的患者腹部薄层CT,将原始资料以DICOM格式存储,进行3D转化,在3D模型中提取肝动脉,观察肝右动脉... 目的研究可视化3D影像在发现肝右动脉变异及术前规划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41例涉及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的患者腹部薄层CT,将原始资料以DICOM格式存储,进行3D转化,在3D模型中提取肝动脉,观察肝右动脉的起源、走形,了解其立体解剖关系,制定术前规划,最后将术前3D影像发现的变异情况与术中探查结果对照。结果通过可视化3D影像,本组41例中术前共发现肝右动脉变异8例,术前规划时提前预警了外科医师,术中注意肝右动脉的走形。术中探查结果发现可视化3D影像对变异肝右动脉诊断准确率为100%,避免了误判误伤肝右动脉的发生。结论可视化3D影像可在术前对变异的肝右动脉做出准确判断,对个体化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详实的术前规划,避免了术中的误判,增加了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3D影像 肝右动脉变异 术前规划
下载PDF
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总管囊肿术后癌变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昊 许小亚 +4 位作者 梁宇 郭栋 郝法涛 段留新 刘全达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68-170,共3页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继发胆管癌的发生率较低,目前关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恶变的报道较少。对于胆总管囊肿癌变,半肝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能够完整切除肿瘤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治疗方案选项。本文介绍1例57岁IVa型先天性胆总管...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继发胆管癌的发生率较低,目前关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恶变的报道较少。对于胆总管囊肿癌变,半肝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能够完整切除肿瘤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治疗方案选项。本文介绍1例57岁IVa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继发胆管癌变的患者,行扩大右半肝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门静脉切除重建术的诊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部 门静脉栓塞术 根治性手术 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下载PDF
不同强度高频方波电脉冲诱导肝癌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宇 王国经 +1 位作者 王进 周丁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4-836,共3页
目的观察电脉冲下肝癌细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损伤效应。方法按脉冲电场强度分为10组,对Hep-G2肝癌细胞脉冲放电,通过检测细胞Caspase-3活性、增殖活力、凋亡率及细胞色素C(Cyt C)、Caspase-3活化蛋白... 目的观察电脉冲下肝癌细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损伤效应。方法按脉冲电场强度分为10组,对Hep-G2肝癌细胞脉冲放电,通过检测细胞Caspase-3活性、增殖活力、凋亡率及细胞色素C(Cyt C)、Caspase-3活化蛋白(Cleaved-Caspase-3)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的DNA酶(CAD)的表达水平,判断损伤效应。结果Caspase-3在脉冲处理后的肝癌细胞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在750~1 750 V/cm随场强增加呈上升趋势(P<0.01),在1 750~2 000 V/cm时达到顶峰(P>0.05),随后场强继续上升,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电脉冲对细胞抑制能力与场强呈正相关,当处于2 250~2 750 V/cm时,增殖活力降至最低(P>0.05)。脉冲损伤包括诱导凋亡和坏死,凋亡效应于1 750~2 000 V/cm时达到峰值(P>0.05),坏死效应在高于2 000 V/cm时显著上升,并于2 750 V/cm时达峰。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提示脉冲电场可引发Cyt C、Cleaved-Caspase-3及CAD表达上调(P<0.05)。结论高频电脉冲可引发肝癌细胞Caspase-3表达增强,同时激活Cyt C信号通路诱导凋亡;当场强设定为1 750~2 000 V/cm时凋亡效应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方波 电脉冲 电场强度 损伤效应 凋亡
原文传递
Glisson蒂横断法切肝技术在中央型肝癌治疗中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伟宏 刘军桂 +4 位作者 来运钢 杨硕 金奎 刘翔 雷磊 《肝癌电子杂志》 2016年第4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切肝技术是否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23例明确为中肝癌的患者,并成功用Glisson蒂横断法中肝叶切除术,并做相应临床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应用Glisson蒂横断切除...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切肝技术是否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23例明确为中肝癌的患者,并成功用Glisson蒂横断法中肝叶切除术,并做相应临床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应用Glisson蒂横断切除中肝,术后恢复顺利,无术后肝衰竭、出血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安全、快捷有效的切肝技术,尤其对于中肝切除中防止肝门部保留侧肝蒂的作用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中肝占位 Glisson蒂横断法 肝功能衰竭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可逆性电穿孔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来龙祥 宿娟 +2 位作者 卢昊 陈军周 周宁新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91-695,共5页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不可逆性电穿孔对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7月至2015年9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收治的8例晚期肝癌患者(共10个病灶),对其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镜或开腹直视下不可逆性电穿孔治疗,...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不可逆性电穿孔对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7月至2015年9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收治的8例晚期肝癌患者(共10个病灶),对其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镜或开腹直视下不可逆性电穿孔治疗,分析不可逆性电穿孔对肝癌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升高〔(37.75±4.65)分比(22.25±2.87)分,P=0.000〕,总胆红素(56.37 mmol/L比150.40 mmol/L,P=0.046)、直接胆红素(58.69 mmol/L比71.60 mmol/L,P=0.012)、谷丙转氨酶〔(52.63±12.14)U/m L比(87.28±27.94)U/m L,P=0.003〕、谷草转氨酶〔(48.45±13.75)U/m L比(74.40±21.09)U/m L,P=0.000〕及甲胎蛋白(82.10 ng/m L比159.20 ng/m L,P=0.042)水平均降低。治疗后1例患者出现上腹部持续疼痛,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胆瘘、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或MRI检查示:7例肿瘤完全消融,1例肿瘤未完全消融,仍有部分残余。8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3~5个月、(4.0±0.9)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存活,1例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不可逆性电穿孔对晚期肝癌的治疗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中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逆性电穿孔 超声引导 晚期肝癌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核磁共振3D影像观察下肝脏Ⅷ段门静脉的分布情况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于 郑慧瑛 +2 位作者 孙强 王瑞玲 潘晶晶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7期516-518,共3页
目的:从核磁共振3D影像学角度探讨肝脏Ⅷ段门静脉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100例正常的健康体检肝脏影像资料进行核磁共振三维重建,采取2D和3D对应的方法,对肝脏Ⅷ段门静脉进行观察和分类。结果:100例正常活体肝移植供肝中,肝脏Ⅷ段门静脉... 目的:从核磁共振3D影像学角度探讨肝脏Ⅷ段门静脉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100例正常的健康体检肝脏影像资料进行核磁共振三维重建,采取2D和3D对应的方法,对肝脏Ⅷ段门静脉进行观察和分类。结果:100例正常活体肝移植供肝中,肝脏Ⅷ段门静脉可大致分为4种类型:单轴型、两支型、三支型、四支型,各占16.0%、72.0%、8.0%和4.0%。具有腹侧支和背侧支的共84%。背侧支都跨越了肝右静脉。结论:3D影像能够更好的直观反映肝脏Ⅷ段门静脉的立体空间分布情况,大多具有腹侧支和背侧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Ⅷ段 肝内门静脉 核磁共振 3D影像
下载PDF
胰腺癌神经浸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润景 杜美玲 +1 位作者 付元山 段伟宏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54-258,共5页
胰腺癌神经浸润是导致该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微环境主要包括肿瘤细胞、神经细胞和基质细胞及其组织和细胞间隙,它们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神经浸润发生发展的机制。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在上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胰腺癌神经浸润是导致该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微环境主要包括肿瘤细胞、神经细胞和基质细胞及其组织和细胞间隙,它们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神经浸润发生发展的机制。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在上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合腔隙解剖学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加深对其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胰腺癌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他诊疗措施的科学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神经浸润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