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ICCO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滕玥
潘淑敏
+5 位作者
侯明晓
王旭
葛凤
王静
姜滕轩
高燕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PICCO在指导创伤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液体容量管理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为创伤性ARDS治疗提供新的监测手段。方法: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对已诊断创伤性ARDS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PICCO在指导创伤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液体容量管理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为创伤性ARDS治疗提供新的监测手段。方法: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对已诊断创伤性ARDS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监护及一般治疗。实验组应用PiCCO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监测并进行早期积极的液体容量管理,对照组给予经验性液体治疗管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APPACHⅡ评分在24h和72h时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变化72h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EICU时间明显缩短(P<0.01)。但对创伤性ARDS患者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影响(P>0.05)。PICCO组中,EVLWI在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结论:应用PICCO监测指导创伤性ARDS早期液体治疗,能有效缩短创伤性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EICU时间,EVLWI可有效评估创伤性ARDS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症
急性肺损伤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原文传递
应用三腔营养管对重症创伤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滕玥
潘淑敏
+2 位作者
杨惠文
柳云恩
高燕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对重症创伤患者应用三腔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的治疗疗效。方法:将87例重症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三腔管组和鼻胃管组。三腔管组由床旁纤维胃镜置入三腔空肠营养管,可行鼻肠途径肠内营养;鼻胃管组置入普通鼻...
目的:探讨对重症创伤患者应用三腔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的治疗疗效。方法:将87例重症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三腔管组和鼻胃管组。三腔管组由床旁纤维胃镜置入三腔空肠营养管,可行鼻肠途径肠内营养;鼻胃管组置入普通鼻胃管,可行鼻胃途径肠内营养。对2组患者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APACHEⅡ)、营养状况、肠内营养后胃肠不耐受发生情况,ICU治疗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三腔管组总的发生胃肠道不耐受情况低于鼻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腔管组启动肠内营养时间早于鼻胃管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升高值高于鼻胃管组,EICU住院时间短于鼻胃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创伤患者应用三腔营养管能更早启动肠内营养支持,对促进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缩短ICU入住时间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腔营养管
重症创伤
肠内营养
原文传递
题名
PICCO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滕玥
潘淑敏
侯明晓
王旭
葛凤
王静
姜滕轩
高燕
机构
解放军
沈阳军区总医院
急诊
科
全
军
重症战创伤救治中心
解放军
沈阳军区总医院
输血
科
解放军
沈阳军区总医院
医学实验
科
出处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514-517,共4页
基金
全军"十二五"后勤科研项目(No:CSY12J002)
文摘
目的:探讨PICCO在指导创伤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液体容量管理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为创伤性ARDS治疗提供新的监测手段。方法: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对已诊断创伤性ARDS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监护及一般治疗。实验组应用PiCCO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监测并进行早期积极的液体容量管理,对照组给予经验性液体治疗管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APPACHⅡ评分在24h和72h时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变化72h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EICU时间明显缩短(P<0.01)。但对创伤性ARDS患者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影响(P>0.05)。PICCO组中,EVLWI在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结论:应用PICCO监测指导创伤性ARDS早期液体治疗,能有效缩短创伤性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EICU时间,EVLWI可有效评估创伤性ARDS患者预后。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症
急性肺损伤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Keywords
ARDS
ALI
PICCO
分类号
R563.8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原文传递
题名
应用三腔营养管对重症创伤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滕玥
潘淑敏
杨惠文
柳云恩
高燕
机构
解放军
沈阳军区总医院
急诊
科
全
军
重症战创伤救治中心
解放军
沈阳军区总医院
输血
科
出处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660-663,共4页
基金
全军"十二五"后勤科研项目(No:CSY12J002)
文摘
目的:探讨对重症创伤患者应用三腔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的治疗疗效。方法:将87例重症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三腔管组和鼻胃管组。三腔管组由床旁纤维胃镜置入三腔空肠营养管,可行鼻肠途径肠内营养;鼻胃管组置入普通鼻胃管,可行鼻胃途径肠内营养。对2组患者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APACHEⅡ)、营养状况、肠内营养后胃肠不耐受发生情况,ICU治疗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三腔管组总的发生胃肠道不耐受情况低于鼻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腔管组启动肠内营养时间早于鼻胃管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升高值高于鼻胃管组,EICU住院时间短于鼻胃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创伤患者应用三腔营养管能更早启动肠内营养支持,对促进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缩短ICU入住时间有益。
关键词
三腔营养管
重症创伤
肠内营养
Keywords
three-luminal nasojejunal tube
severe trauma
enteral nutrition
分类号
R459.3 [医药卫生—治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ICCO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滕玥
潘淑敏
侯明晓
王旭
葛凤
王静
姜滕轩
高燕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3
6
原文传递
2
应用三腔营养管对重症创伤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滕玥
潘淑敏
杨惠文
柳云恩
高燕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