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家的生态智慧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 被引量:4
1
作者 华建宝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8-10,共3页
:生态环境问题源于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指导下的反自然的生产方式和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 ,先秦道家具有“人与天一”的天人关系观、“以天合天”的社会活动观和节俭、简朴的生活消费观 ,这些观点为当今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智慧和价... :生态环境问题源于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指导下的反自然的生产方式和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 ,先秦道家具有“人与天一”的天人关系观、“以天合天”的社会活动观和节俭、简朴的生活消费观 ,这些观点为当今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智慧和价值 :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 ;发展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反对奢侈浪费 ,提倡节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趋向及其调适 被引量:2
2
作者 蒋立松 蒋文玲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本文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是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发展最为敏感的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复杂变动趋向将表现于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矛盾;城乡二元对立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民族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小民族... 本文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是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发展最为敏感的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复杂变动趋向将表现于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矛盾;城乡二元对立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民族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小民族的发展问题;小康建设中少数民族的主体地位的进一步确立等诸方面的问题。因而民族关系的调适应当重点放在如何建立消除产生新的不平衡的机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小康 民族关系 趋向 调适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石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国亮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9-115,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启迪我们:把握规律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抓住发展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尊重主体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因素;掌握辩证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范式。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哲学思考 构建
下载PDF
老子的军事哲学思想探微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成 王伟娜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87-89,共3页
《老子》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军事哲学思想。其中,"不以兵强天下"的朴素唯物主义战争观、"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的军事认识论和"以奇用兵"、"柔弱胜刚强"的战争指导思想,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 《老子》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军事哲学思想。其中,"不以兵强天下"的朴素唯物主义战争观、"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的军事认识论和"以奇用兵"、"柔弱胜刚强"的战争指导思想,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军事哲学 战争观 战争指导
下载PDF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与老子的兵学思想渊源
5
作者 高成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52,共3页
老子兵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不以兵强天下”、“以奇用兵”、“柔弱胜刚强”等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老子兵学思想与毛泽... 老子兵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不以兵强天下”、“以奇用兵”、“柔弱胜刚强”等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老子兵学思想与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有许多相似之处,对此加以比较研究,可以凸现两者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老子 军事辩证法 兵学
下载PDF
新时期领导形象:内涵、展现和提升策略
6
作者 刘兴波 高成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第15期4-6,共3页
目前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深度反腐运动都涉及到了领导形象的问题,这说明领导干部的形象至关重要。领导形象是领导者素质的外化和表现形式,其直观展现是着装和举止,外在表现是素质和能力,内在体现是品质与道德。当... 目前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深度反腐运动都涉及到了领导形象的问题,这说明领导干部的形象至关重要。领导形象是领导者素质的外化和表现形式,其直观展现是着装和举止,外在表现是素质和能力,内在体现是品质与道德。当前的领导实践中,负面的领导形象和虚假领导魅力表现在多个方面。要提升领导形象和领导魅力,需从多方面着手,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领导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形象 内涵 魅力提升
下载PDF
浅论道德主体性与道德教育
7
作者 张明伟 《婚姻家庭研究》 2002年第3期13-15,共3页
长期忽视道德主体性内在自我激励是道德教育有效性不足的重要深层次原因。教育实践中应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理论和方法。正确处理道德主体性与规范性,内在激励和外在认同的关系,推进道德教育创新体系... 长期忽视道德主体性内在自我激励是道德教育有效性不足的重要深层次原因。教育实践中应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理论和方法。正确处理道德主体性与规范性,内在激励和外在认同的关系,推进道德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主体性 道德教育 德治 先进性 群众性 利益原则
下载PDF
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浅析
8
作者 王耕南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9-31,共3页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中,金融一体化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资金的筹措、分配、运用,金融业务的开展,金融市场的运作都需要不分国界、高效快速地进行,这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中,金融一体化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资金的筹措、分配、运用,金融业务的开展,金融市场的运作都需要不分国界、高效快速地进行,这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关键阶段,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国的金融市场能否融入到世界金融大市场中去,对今后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中国 金融业 影响
下载PDF
经济发展与婚姻家庭建设之我见
9
作者 袁金明 杜守林 《婚姻家庭研究》 2000年第1期5-8,共4页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婚姻家庭建设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下载PDF
论唯物主义主体观的演进
10
作者 苑士军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7-21,23,共6页
关于认识主体的研究,已为近年来哲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本文着重对唯物主义主体观的演进,作一些历史的考察。一、“白板”、“看客”论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系列中,最早形成关于主体认识的是唯物主义经验论。在近代思想史上,唯物主义经验... 关于认识主体的研究,已为近年来哲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本文着重对唯物主义主体观的演进,作一些历史的考察。一、“白板”、“看客”论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系列中,最早形成关于主体认识的是唯物主义经验论。在近代思想史上,唯物主义经验论一诞生就面临着两个艰巨的思想任务:一个是反对宗教神学,再一个是为正在兴起的经验科学提供哲学论证。宗教神学把精神的“生产权”交给了上帝,认为上帝是一切的主体,人的智慧、思想只不过是上帝启示的结果。伴随生产和实验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自然科学,却得出了与宗教神学完全相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认识 近代思想 上帝 马克思 唯物主义认识论 主体观 双重角色 双重建构 认知定势 经验论
下载PDF
经济发展与婚姻家庭建设之我见
11
作者 袁金明 灶守林 《婚姻家庭研究》 2000年第2期5-8,共4页
“东方风来满眼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经济的大变革、大发展也带来了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包括婚姻家庭关系在内的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前... “东方风来满眼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经济的大变革、大发展也带来了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包括婚姻家庭关系在内的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嬗变与易动,关注这一深刻变化对新时期婚姻家庭建设所带来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调整婚姻家庭建设的方向,走出社会转型时期婚姻家庭建设所面临的种种困惑,解决婚姻家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家庭建设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体制转轨 计划经济体制 婚姻家庭关系 社会转型时期 经济建设 社会关系 大发展 新时期 市场
下载PDF
邓小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特色初探
12
作者 潘绍龙 蒋鸿芳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5,共3页
邓小平同志在设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方法,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一是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确定思想政治工作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保证加强和改善党... 邓小平同志在设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方法,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一是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确定思想政治工作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保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保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要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二是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特点,强调要抓好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理想、纪律教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三是按照人的思想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理论特色 党的基本路线 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载PDF
西方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做法及其启示
13
作者 高成 闫明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85-86,共2页
国外在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管理体系、公共权力、电子政务等方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经验,对我国建立服务型政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西方国家 服务型政府 公共服务 绩效评估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意识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增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36-41,共6页
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程度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在旧的经济体制下,人的主体意识受到了局限与抑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将会极大地唤醒和提升人的主体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破除了人们对自然力、神和天然首长... 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程度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在旧的经济体制下,人的主体意识受到了局限与抑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将会极大地唤醒和提升人的主体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破除了人们对自然力、神和天然首长的迷信、依赖,激发主体的自我意识,产生为个人、团体和国家利益奋取的动力。商品交涣的平等原则,为人们效关系提供了一个客观化统一尺度,超越了主奴模式,解除了人身的依驸关系,强化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机制打破了安贫乐道的惰性,在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重建中强化了主体的开拓创造进取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唤醒和提升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过程,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批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因素,保证主体意识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主体意识的觉醒 个人利益 思想政治工作 人的主体意识 自主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利益 个人主义 平等和自由
下载PDF
我国税费负担现状浅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耕南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0-102,共3页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税收负担考察,第二部分为税外负担考察,第三部分为消费立税、体制改革是改善现状的唯一有效途径,也就是针对不合理的税费负担现状提出治理对策。
关键词 税费负担 国税 税外负担 税收负担 消费 中国
下载PDF
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交往压力及应对策略
16
作者 陆晓丹 高巍奇 《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97-99,共3页
调查结果显示:人际交往压力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个普遍存的问题,年级差异显著;大学生人际交往应对策略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为积极转移和认知调整,使用最少的策略是攻击抵触;应对策略的总体使用频率越高,相应的人际交往压力等级也越高。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交往压力 应对策略
下载PDF
近年来我国人口素质的几个变化及应注意的几种倾向
17
作者 牟显明 《人口学刊》 1988年第6期25-27,共3页
近年来,由于改革和开放的不断深入展开,使我国人口素质发生了较快的变化。特别是在对外开放中,西学东渐,东与西、新与旧的观念相互碰击,人们在这种震颤中思索、扬弃、筛选、吸取,从而使我国人口素质发生了较快的变化。可以从政治、文化... 近年来,由于改革和开放的不断深入展开,使我国人口素质发生了较快的变化。特别是在对外开放中,西学东渐,东与西、新与旧的观念相互碰击,人们在这种震颤中思索、扬弃、筛选、吸取,从而使我国人口素质发生了较快的变化。可以从政治、文化、经济等几个方面来观察这种变化。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增强。我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历史的国家,在政治上一直是实行官僚政治。这种政治的特点之一,就是重人治、轻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经济 封建统治 政治生活 人口素质 传统文化 人身依附 竞争观念 民主与法制 官僚政治 西学东渐
下载PDF
守法方能夕阳红——对三起老年人性罪错案件的剖析与思考
18
作者 金明 《婚姻家庭研究》 2001年第3期38-39,共2页
在我国,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2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标志着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权益的保障随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颁行,已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尊老、爱老、敬老、护老成为社会共识,并蔚然成风,真可谓“四... 在我国,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2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标志着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权益的保障随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颁行,已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尊老、爱老、敬老、护老成为社会共识,并蔚然成风,真可谓“四季秋最美,人间老来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极少数男性老年人却不自尊自爱,发生了性罪错等违法犯罪行为,以致晚节不保。值得引起世人的关注和警醒。下面,笔者撷取三例以资剖析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案 守法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少数 案件 违法犯罪行为 中国 性罪错 法制化 老龄化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