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均势体系与战国时代大国战略行为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亚平 《滨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9-26,共8页
在战国体系里,均势体系的阶段性演变和存亡都是由大国决定的。这对我们有如下启示:一、要抓住均势营造发展机遇;二、既要有战略发展目标,又要配之以实施战略的灵活战术;三、要发展经济,发展军事;四、要着眼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五、既要... 在战国体系里,均势体系的阶段性演变和存亡都是由大国决定的。这对我们有如下启示:一、要抓住均势营造发展机遇;二、既要有战略发展目标,又要配之以实施战略的灵活战术;三、要发展经济,发展军事;四、要着眼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五、既要仿效更要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六、要把握战略主动权,以正确的战略指导来"致人而不致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势体系 战国 大国 战略行为
下载PDF
永恒的旋律 时代的画卷——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军事题材作品评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翔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0-22,共3页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是对我国军事题材美术创作成果的一次检阅。参展作品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等艺术种类,集中表现了革命历史题材和现代军营生活。表现手法既有传统手法,也有现代性实验、装置等,多元发展格局...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是对我国军事题材美术创作成果的一次检阅。参展作品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等艺术种类,集中表现了革命历史题材和现代军营生活。表现手法既有传统手法,也有现代性实验、装置等,多元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中国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军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军事题材 多元格局
原文传递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寻根小说——读郭文斌的长篇小说《农历》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守德 《扬子江(评论)》 2011年第3期24-25,共2页
文斌的长篇小说《农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堪称是一部奇特而富于魅力的乡村文化小说。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难得看到写得如此干净纯粹而富于诗意、弥漫着浓郁自然的和谐气韵的作品。曾生长于宁夏乡村的作者,乡村生活或许曾给过他... 文斌的长篇小说《农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堪称是一部奇特而富于魅力的乡村文化小说。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难得看到写得如此干净纯粹而富于诗意、弥漫着浓郁自然的和谐气韵的作品。曾生长于宁夏乡村的作者,乡村生活或许曾给过他许多的苦难和快乐,并且留下十分深刻而清晰的影像。当他告别乡村进入城市并经历城市文化的长久浸染之后,是文学的缘由使其情不自禁地以现代目光回视乡村生活,那些对于乡村的生活记忆和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文化小说 寻根小说 农历 上海文艺出版社 郭文斌 乡村生活 意义
下载PDF
从高原走出的兵画家
4
作者 李翔 《东方艺术》 2005年第15期46-51,共6页
胜利是位军旅画家,他与众多画家有着不同的经历和独特的画风.在相当长的时间远离美术群体,不参加美展、不热衷于获奖,不迎合世俗,默默地沉思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他不止一次地讲到"我从来不把绘画当成职业,也从不曾以为世上有什么‘... 胜利是位军旅画家,他与众多画家有着不同的经历和独特的画风.在相当长的时间远离美术群体,不参加美展、不热衷于获奖,不迎合世俗,默默地沉思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他不止一次地讲到"我从来不把绘画当成职业,也从不曾以为世上有什么‘家’存在,这个‘家’只是标识的外套,今生我只是找到了一个用色彩宣泄情感的途径而非职业.这就是我区别于众多职业艺术家的不同之处."一个不在乎掌声,却在乎耕耘;一个不为世俗,却专注情感的倾诉,在世俗的时潮中显得多么可贵.读了胜利的画后你不仅感到身临其境,而且让你有一种震撼和悲情体验.沉郁辽阔的画风,写实、自然抒情的手法展现给观众一幅幅独有的具有浓烈西部色彩的高原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家 美术家 胜利 新疆艺术学院 高原
原文传递
学书感悟
5
作者 郑小成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0-172,共3页
在漫长的书法学习过程中,要悟人生、明事理、知担当。要以“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执著精神来学习,
关键词 感悟 学习过程 执著精神
原文传递
真情谱赞歌——评《抗洪精神赞全军美展》
6
作者 李翔 许向群 《美术观察》 1999年第3期30-30,共1页
这次展览产生了一批幅面宏伟、场景壮阔的黄钟大吕之作,深刻地再现了广大军民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英勇壮举。这是许多亲历堤坝的画家们的共同感受。 不少作品采用了直接对抗——凶残肆虐的洪峰与无所畏惧的脊梁之间的猛烈碰撞... 这次展览产生了一批幅面宏伟、场景壮阔的黄钟大吕之作,深刻地再现了广大军民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英勇壮举。这是许多亲历堤坝的画家们的共同感受。 不少作品采用了直接对抗——凶残肆虐的洪峰与无所畏惧的脊梁之间的猛烈碰撞的方式,来展开画面。人物形象的塑造饱满而不夸张,场景的选择典型而不矫饰,因为任何的夸张和矫饰不仅不能强化作品的感染力,而且对将士们的壮举只能构成伤害。视觉上的冲撞,斜线方块的相互吞并、泼彩飞墨的侵恣交融,也只能表达出那气吞山河的烙印的只鳞片爪。唯有真情,像一首激昂的旋律,将那些散落的音符串联起来,使这些画作大而不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洪精神 第三代领导集体 中华民族凝聚力 赞歌 形象的塑造 直接对抗 总政治部 革命浪漫主义 形象塑造 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