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IgA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雪光 师锁柱 +2 位作者 陈香美 尹忠 李建军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不同病变程度IgA肾病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IgA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不同病变程度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内MIF和人巨噬细胞标记抗原CD68的表达。肾组织病理...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不同病变程度IgA肾病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IgA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不同病变程度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内MIF和人巨噬细胞标记抗原CD68的表达。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常规病理学方法观察。详细收集每例患者肾活检时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TUP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与免疫病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和IgA肾病轻度组仅有少量MIF和CD68表达。中、重度病变组较对照组及轻度病变组MIF和CD68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MIF和CD68的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肾组织内MIF、CD68及MIF+/CD68+表达与TUPr及CCr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肾组织内MIF表达上调所导致的巨噬细胞浸润增加是IgA肾病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IGA肾病 炎症
下载PDF
小剂量环孢霉素A抑制大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竭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运 被引量:1
2
作者 乔晞 陈香美 +4 位作者 丁瑞 吴镝 师锁柱 洪权 尹忠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11期613-617,共5页
目的研究小剂最环孢霉素A(CsA)对大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竭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运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双侧肾动脉夹闭30min诱导缺血性急性肾衰竭。再灌注18h后留取肾组织及血液... 目的研究小剂最环孢霉素A(CsA)对大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竭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运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双侧肾动脉夹闭30min诱导缺血性急性肾衰竭。再灌注18h后留取肾组织及血液标本。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酐(SCr)浓度,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测定肾组织中胞浆细胞色素C、caspase-3、9蛋白质表达。结果肾脏缺血30min/再灌注18h后大鼠SCr明显升高[(106.9±19.4)μmol/Lvs(56.5±7.1)μmol/L,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增加[(20.14±3.70)%vs(0.99±0.17)%,P<0.05],肾组织胞浆细胞色素c、caspase-3、9表达增加(P<0.05);CsA能显著降低SCr[(87.5±18.5)μmol/L],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14.61±3.39)%],下调胞浆细胞色素C、caspase-3、9表达(P<0.05)。结论小剂量CsA能抑制大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竭引起的线粒体通透性转运,从而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霉素A 肾脏 急性肾衰竭 线粒体 通透性转运
下载PDF
人高亲和力钠依赖二羧酸转运蛋白3对人成纤维细胞衰老进程的影响
3
作者 袁莉 陈香美 +4 位作者 崔世维 傅博 李志辉 冯哲 王建中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14-717,共4页
目的 探讨人高亲和力钠依赖二羧酸转运蛋白 3(hNaDC3)在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WI 38)衰老中的作用。 方法 通过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 ,使用含有hNaDC3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液将hNaDC3基因导入WI 38中 ,并获得表达 ,观察其对WI 38细胞衰... 目的 探讨人高亲和力钠依赖二羧酸转运蛋白 3(hNaDC3)在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WI 38)衰老中的作用。 方法 通过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 ,使用含有hNaDC3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液将hNaDC3基因导入WI 38中 ,并获得表达 ,观察其对WI 38细胞衰老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细胞相比 ,hNaDC3基因导入后 ,WI 38细胞传代数减少 10~ 13代 ,生长速率降低 4 0 % ,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 ,细胞形态呈衰老细胞样变化 ,衰老相关 β 半乳糖苷酶 (SA β gal)染色阳性率上升 ,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结论 hNaDC3可能促进人W 1 38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 DC 转运蛋白 衰老进程 人成纤维细胞 依赖 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亲和力 代数 结论
原文传递
细胞复制衰老过程中STAT3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Ⅱ对STAT3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小丹 陈香美 +5 位作者 周峰 傅博 洪权 冯哲 王建中 樊代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 研究细胞复制衰老过程中 JAK/STAT信号转导系统中 STAT3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对STAT3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用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WI-38细胞株,通过β-半乳精苷酶(β-gal)染色并测定其活性来鉴定衰老细胞;采用凝胶阻... 目的 研究细胞复制衰老过程中 JAK/STAT信号转导系统中 STAT3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对STAT3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用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WI-38细胞株,通过β-半乳精苷酶(β-gal)染色并测定其活性来鉴定衰老细胞;采用凝胶阻滞电泳(EMSA)和Western印迹观察细胞复制衰老过程中STAT3的变化及Ang Ⅱ对STAT3活性的影响。结果 细胞复制衰老过程中STAT3蛋白合成增多,磷酸化的STAT3转位入核减少,近而与DNA结合活性下降;Ang Ⅱ通过其AT_1受体诱导年轻和衰老细胞STAT3的活化,年轻和衰老细胞STAT3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p-STAT3均有增加,但年轻细胞 p-STAT3增加速率高于衰老细胞,衰老细胞对 Ang Ⅱ的反应性弱于年轻细胞。结论细胞复制衰老过程中STAT3活性降低,阻滞部位可能发生在核转位;Ang Ⅱ能够诱导年轻和衰老 WI-38细胞STAT3的活化,但衰老细胞对Ang Ⅱ诱导STAT3活化明显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复制衰老 STAT3 血管紧张素Ⅱ 衰老
原文传递
健康大鼠血管衰老性重塑与血管衰老相关基因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单海燕 白小涓 +2 位作者 韩璐璐 张伟光 陈香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09-81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健康大鼠血管衰老性重塑形态学变化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探讨血管衰老性重塑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为临床有效干预血管衰老提供分子靶点。方法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及内皮细胞显微结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4、10、16月... 目的通过研究健康大鼠血管衰老性重塑形态学变化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探讨血管衰老性重塑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为临床有效干预血管衰老提供分子靶点。方法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及内皮细胞显微结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4、10、16月和24月龄大鼠血管重塑p16INK4a和p21cip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随增龄,大鼠主动脉管壁增厚,纤维化程度增高,内皮细胞形态呈现衰老改变,p16INK4a和p21cip1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结论血管衰老性重塑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与上调细胞周期蛋白p16INK4a和p21cip1的表达有关。进一步阐明其调控机制可为延缓血管衰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血管衰老 动脉硬化 细胞周期 基因调控 P16INK4A p21cipl
下载PDF
携带SV40T/HSV-tk基因永生化正常成人肝细胞的构建
6
作者 姚文芳 崔忻 +3 位作者 田磊 高宇红 洪权 薛毅珑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构建永生化正常成人肝细胞为生物型人工肝提供安全有效的人肝细胞源。方法转染包装细胞,获得逆转录病毒;将该病毒感染正常成人肝细胞HL-7702;更昔洛韦毒性实验检测转染后肝细胞内HSV-tk基因;RT-PCR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内SV40T的mRNA;We... 目的构建永生化正常成人肝细胞为生物型人工肝提供安全有效的人肝细胞源。方法转染包装细胞,获得逆转录病毒;将该病毒感染正常成人肝细胞HL-7702;更昔洛韦毒性实验检测转染后肝细胞内HSV-tk基因;RT-PCR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内SV40T的mRNA;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转染后细胞内SV40T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更昔洛韦检测转染后的肝细胞存活良好,而转染前的肝细胞死亡。RT-PCR法显示转染后的肝细胞内存在SV40T mRNA;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转染后肝细胞内存在SV40T蛋白。结论转染后的正常成人肝细胞中含有SV40T和HSV-tk基因,并表达相关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化 正常成人肝细胞 逆转录病毒 自杀基因
下载PDF
衰老大鼠动脉顺应性与凋亡相关指标变化及缬纱坦对其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单海燕 白小涓 +2 位作者 宗志红 孟小娜 陈香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衰老大鼠动脉顺应性与凋亡相关指标变化及缬纱坦对其影响,为阐明血管衰老对动脉硬化诊治的重要意义。方法Wistar大鼠分为青年组、衰老组及缬纱坦组,测定血浆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同时采用恒速注入流体方法测定大鼠颈动... 目的探讨衰老大鼠动脉顺应性与凋亡相关指标变化及缬纱坦对其影响,为阐明血管衰老对动脉硬化诊治的重要意义。方法Wistar大鼠分为青年组、衰老组及缬纱坦组,测定血浆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同时采用恒速注入流体方法测定大鼠颈动脉血管的顺应性,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各组凋亡相关基因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变化水平。结果与衰老组相比,缬纱坦组血浆丙二醛浓度明显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浓度明显升高(P<0.05);颈动脉血管的顺应性增高,其中弹性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动脉血管Bcl-2阳性内皮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降低(P<0.05);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水平降低(P<0.01)。结论血管衰老有其特征性生理改变,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下调、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增高可能是血管衰老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缬纱坦对血管衰老有一定保护作用,为延缓血管衰老以及防治动脉硬化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管衰老 细胞凋亡 动脉硬化 Bcl-2 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 缬纱坦
下载PDF
高糖对肾小球系膜细胞间通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晓洁 陈香美 +3 位作者 冯哲 傅博 刘维萍 蔡广研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43-447,共5页
目的研究高糖对肾小球系膜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表达和细胞间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调整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以下3组:正常葡萄糖组(5.5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和渗透压对照组(5.5mmol/... 目的研究高糖对肾小球系膜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表达和细胞间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调整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以下3组:正常葡萄糖组(5.5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和渗透压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加24.5mmol/L甘露醇),于37℃5%CO2条件下培养24、48h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检测细胞间通讯功能,并应用Northern印迹和细胞免疫化学、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connexin43mRNA和蛋白质表达,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正常葡萄糖浓度培养下系膜细胞表达丰富的connexin43,细胞间通讯功能良好。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细胞间通讯功能下降,荧光淬灭后的恢复比例和速度显著低于正常糖组(P<0.05)。同时高糖环境下培养的系膜细胞connexin.43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较正常糖组显著下降(P<0.05)。渗透压对照组与正常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可抑制connexin43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及细胞间通讯功能,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表型和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症 信号转导 系膜细胞 糖尿病肾病
原文传递
低亲和力钠依赖二羧基转运蛋白随增龄表达变化的研究
9
作者 彭丽霞 陈香美 +3 位作者 洪权 何娅妮 李建军 王兆霞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0-243,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及人类肾脏低亲和力钠依赖(Na^+/)二羧基转运蛋白(NaDC1)随增龄的表达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肾脏衰老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Northern杂交、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大鼠出生后1d、7d、1个月、3个月、12个月、24个月... 目的 研究大鼠及人类肾脏低亲和力钠依赖(Na^+/)二羧基转运蛋白(NaDC1)随增龄的表达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肾脏衰老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Northern杂交、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大鼠出生后1d、7d、1个月、3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少年、中青年、老年正常人肾脏 NaDC1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NaDC1 mRNA表达呈现随肾组织发育成熟表达逐渐增强,1个月达高峰,后随增龄表达下降的趋势(P<0.05)。Western印迹显示NaDC1蛋白随鼠龄增高表达逐渐增强,3个月达高峰,后表达渐降的趋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鼠及人类肾组织NaDC1分别表达于近端小管刷状缘,大鼠生后1d表达最弱,后表达渐强,到3个月达高峰(5.30±1.52比1.40±0.43,P<0.01),后呈现渐降的趋势(P<0.05)。人类肾组织NaDC1表达呈现随增龄渐降的趋势。结论 大鼠及人肾组织进入衰老时,NaDC1 mRNA及蛋白表达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可作为对肾脏衰老观察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亲和力钠依赖二羧基转运蛋白 肾脏 衰老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动态检测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STAT3信号核转位及其与衰老的关系
10
作者 冯哲 陈香美 +2 位作者 王建中 吕杨 洪权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80,共5页
为了动态观察复制性衰老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激活人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hSTAT3)信号转导途径的核转位情况及该途径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的变化。将载体pMS1-hSTAT3上的目的基因STAT3序列亚克隆到pEGFP-C3报告载体中,构建出pEGFP... 为了动态观察复制性衰老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激活人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hSTAT3)信号转导途径的核转位情况及该途径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的变化。将载体pMS1-hSTAT3上的目的基因STAT3序列亚克隆到pEGFP-C3报告载体中,构建出pEGFP-hSTAT3质粒;选择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WI-38细胞株进行细胞培养,通过脂质体(Effectene)转染的方法,将pEGFP-STAT3质粒分别转染至19代,42代WI-38细胞中;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血管紧张素Ⅱ激活STAT3的核转位的变化及不同代数的差别.结果显示AngⅡ刺激细胞后,出现活化的STAT3在胞核内聚集现象,并且在19代细胞中15分钟开始出现,30—45分钟左右时达到高峰;42代细胞中30分钟左右开始出现,50—60分钟左右达到高峰。因此我们认为Ang Ⅱ刺激WI-38细胞,能出现hSTAT3信号转导的核内集聚现象;并且随着WI-38细胞传代数的增加,STAT3信号转导入核时间延迟。说明随着细胞的复制性衰老,通过STAT3通路转导的信号活性逐渐降低,最终影响细胞的增殖,可能是促进细胞衰老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II 衰老细胞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基因打靶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白雪源 陈香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3-405,共3页
关键词 基因打靶 生物医学 应用 基因敲除
原文传递
人钠/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3基因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根阳 陈香美 +4 位作者 洪权 冯哲 付博 白雪源 朱晗玉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9-354,共6页
目的 观察人钠/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3(hNaDC3)对人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C)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及其对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应用亚克隆技术构建正义pcDNA3-hNaDC3和反义pcDNA3-AhNaDC3两个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p... 目的 观察人钠/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3(hNaDC3)对人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C)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及其对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应用亚克隆技术构建正义pcDNA3-hNaDC3和反义pcDNA3-AhNaDC3两个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pcDNA3-hNaDC3及pcDNA3-AhNaDC3转染至HKC细胞。克隆筛选后,用RT-PCR、Northern印迹及Western印迹鉴定外源基因的整合和表达。荧光探针JC-1观察各细胞系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外源hNaDC3基因稳定整合到HKC细胞基因组中,并获得高、低表达。转染正义hNaDC3 cDNA的HKC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JC-1在线粒体内形成单体,发出绿色荧光;而转染反义hNaDC3 cDNA的HKC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略微升高,JC-1形成聚合体,发出红色荧光。结论 hNaDC3过表达引起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反义hNaDC3则使线粒体膜电位略微升高。提示NaDC3可能通过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参与了细胞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钠/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3 基因调控 肾小管上皮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衰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