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坐骨结节压力性损伤的分型及修复策略 被引量:8
1
作者 冯光 郝岱峰 +3 位作者 张新健 赵帆 姚丹 杨义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分析归纳坐骨结节压力性损伤临床分型,总结各型的修复方法,探讨其修复重建效果,为坐骨结节压力性损伤的修复提供新治疗方案。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暨创面修复中心共收治坐骨结节压力性损伤患... 目的分析归纳坐骨结节压力性损伤临床分型,总结各型的修复方法,探讨其修复重建效果,为坐骨结节压力性损伤的修复提供新治疗方案。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暨创面修复中心共收治坐骨结节压力性损伤患者92例,共109个创面,其中手术修复86例,共101个创面,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31~79岁,根据2016版国际压疮指南分期术语修订版将其分为Ⅲ类创面68个,Ⅳ类创面33个,创口面积1 cm×9 cm^11 cm×16 cm,深度1~6 cm,创基面积2 cm×8 cm^8 cm×14 cm,深部腔隙容积(盐水测定法)3~60 mL;根据彻底清创后组织缺损程度,分为4型,每种分型按相对应的方案修复:Ⅰ型采用直接清创缝合,Ⅱ型采用臀下动脉穿支皮瓣局部转移修复,Ⅲ型采用股薄肌肌瓣或臀大肌肌瓣填充修复,Ⅳ型采用股薄肌肌瓣或臀大肌肌瓣合并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后观察愈合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组86例患者101个创面中,Ⅰ型创面36个,一期愈合32个创面,翻修4个创面二期愈合;Ⅱ型创面29个,一期愈合23个创面,翻修6个,二期愈合4个;Ⅲ型创面30个,一期愈合28个创面,翻修2个创面二期愈合;Ⅳ型创面6个,一期愈合4个创面,翻修1个创面二期愈合。71例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7.2个月,复发11例,新发6例。结论坐骨结节部位特殊,发生压力性损伤后修复比较棘手,根据临床病例的总结归纳,将其分为4型,对不同分型创面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修复,可得到满意的修复效果,避免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 压力性溃疡 伤口愈合 穿支皮瓣 深部软组织修复
原文传递
2017年度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创面修复专科住院病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义 郝岱峰 +2 位作者 褚万立 冯光 张海军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5期344-349,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区三甲医院创面修复专科皮肤软组织损伤住院病例,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相关诊疗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暨创面修复中心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全部住院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区三甲医院创面修复专科皮肤软组织损伤住院病例,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相关诊疗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暨创面修复中心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全部住院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创面的类型、部位与创面微生物培养结果,治疗方式和结果,以及卫生经济学信息。描述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别比较性别、病程、类型、治疗方式因素对创面细菌感染、疗效、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影响。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与H检验。结果最终纳入研究639例患者,男420例,女219例。(1)患者平均年龄为57.00(43.00~67.00)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大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5,P<0.05);(2)290例患者合并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最常见的疾病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慢性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数量多于急性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4)最常见的创面类型依次为术后难愈性伤口、糖尿病足部溃疡、压力性损伤与皮肤软组织感染,最常见的创面部位依次为足部、下肢及胸部;(5)创面细菌学检查显示革兰氏阴性菌构成比最高(57.61%),常见细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6)136例患者行单纯换药治疗,118例行单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38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30例行多次手术治疗。治愈282例,好转313例,未愈39例,死亡5例;(7)人均花费34 354.15(16 449.72~75 018.24)元;人均住院时间21.00(11.00~40.00)d。按创面类型分类,免疫疾病性皮肤溃疡患者的住院费用和时间最高,肥厚性瘢痕患者的住院费用和时间最低。按费用类型划分,工伤保险患者的住院费用和时间最高,自费医疗患者的住院费用和时间最低。结论患者多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感染 伤口愈合 流行病学 住院患者 分析
原文传递
异体富血小板血浆免疫原性的小型猪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姚丹 赵帆 +3 位作者 郝岱峰 冯光 褚万立 陈泽群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6期439-443,共5页
目的评价异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在小型猪体内产生的免疫原性反应。方法无菌条件下经颈动脉取1只雄性巴马小型猪全血,第1次以1 000×g力离心15 min分离红细胞,第2次以3 000×g力离心10 min获取PRP;剩余9只雄性巴马小型猪,抽签法... 目的评价异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在小型猪体内产生的免疫原性反应。方法无菌条件下经颈动脉取1只雄性巴马小型猪全血,第1次以1 000×g力离心15 min分离红细胞,第2次以3 000×g力离心10 min获取PRP;剩余9只雄性巴马小型猪,抽签法选取3只,取其耳缘静脉血各1. 0 m L。后9只小型猪双侧股部分别注射激活的异体PRP 0. 5 m L,按抽签法分为1、2、4周组,每组3只,于异体PRP注射后1、2、4周分别取对应组各小型猪耳缘静脉血1. 0 m L,之后处死该小型猪,取注射部位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生物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局部组织免疫原性反应。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t检验。结果小型猪肌肉注射异体PRP前,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为0. 75±0. 04,异体PRP注射后1、2、4周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别为0. 96±0. 02、0. 85±0. 02、0. 79±0. 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 970,P <0. 001)。异体PRP注射后1、2周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0. 004);异体PRP注射后4周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201)。病理检查可见,异体PRP注射部位的局部组织于注射后1周有轻微炎性细胞浸润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注射后2、4周炎性细胞浸润逐渐消失,IL-2表达转为阴性。结论异体PRP注射仅在小型猪体内产生轻微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原性反应,且在注射后4周该免疫原性反应基本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移植 同种 雏型 动物实验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2997例皮肤软组织损伤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义 褚万立 +2 位作者 冯光 张海军 郝岱峰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1-829,共9页
目的分析皮肤软组织损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相关诊疗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下称笔者单位)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如下指标:性别、... 目的分析皮肤软组织损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相关诊疗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下称笔者单位)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如下指标:性别、年龄、创面病程、基础性疾病,创面类型、部位和创面微生物培养结果,治疗方式和结局,医疗费用支付类型、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结果(1)笔者单位5年间共收治299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男1803例(60.16%)、女1194例(39.84%),本组患者5年间性别分布差异明显(χ2=13.203,P<0.05),女性患者年龄明显高于男性患者(Z=-6.387,P<0.01)。急性创面患者882例(29.43%),慢性创面患者2115例(70.57%),本组患者5年间急慢性创面分布差异明显(χ2=66.806,P<0.01)。慢性创面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急性创面患者(Z=-12.582,P<0.01)。共计1910例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共3847例次,常见基础性疾病依次为糖尿病1151例次(29.92%)、高血压884例次(22.9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14例次(10.76%)、陈旧性脑梗死258例次(6.71%)、截瘫258例次(6.71%)。慢性创面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例数明显多于急性创面患者(χ2=130.649,P<0.01)。(2)本组患者常见创面类型依次为术后难愈性创面、烧伤创面、糖尿病足溃疡、压疮、皮肤软组织感染。本组患者5年间创面类型分布差异明显(χ2=342.265,P<0.01)。本组患者共3957处创面。常见创面部位依次为足部、腿部、胸部等。976例患者行创面微生物培养,719例(73.67%)患者结果为阳性,257例(26.33%)患者结果为阴性。慢性创面患者的创面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创面患者(χ2=33.981,P<0.01)。急性创面患者中单纯感染111例(72.08%)、混合感染43例(27.92%),慢性创面患者中单纯感染364例(64.42%)、混合感染201例(35.58%)。719例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感染 伤口愈合 住院患者
原文传递
背部皮肤软组织放线菌病一例并文献回顾
5
作者 陈泽群 郝岱峰 +5 位作者 张海军 褚万立 冯光 李善友 赵景峰 赵帆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448-453,共6页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高创面外科医师对皮肤软组织放线菌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背部皮肤软组织放线菌病的诊治经过,分别以“放线菌、放线菌感染、皮肤、软组织”及“actinomycosis,cutaneous,...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高创面外科医师对皮肤软组织放线菌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背部皮肤软组织放线菌病的诊治经过,分别以“放线菌、放线菌感染、皮肤、软组织”及“actinomycosis,cutaneous,soft tissue”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所检索20篇文献相比,本例皮肤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既典型又具自身特点。本例患者入院时并未表现出明显皮肤肿物,但皮下感染组织内多个窦道,伴较多土褐色脓液流出较为典型。本例患者入院第9天才培养出放线菌,但无论是术中肉眼观察、细菌培养还是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典型“硫磺颗粒”。本例患者查体、术中所见及辅助检查结果和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高度相似,因此最初曾高度怀疑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但多次细菌培养及涂片均未提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治疗主要包括全身状态的调整、手术清创及抗生素的应用。结论原发于皮肤软组织的放线菌病较少见,临床表现多样,即便有相对典型特征,也并无特异性,诊断需综合考虑并鉴别诊断。皮肤软组织放线菌感染发病率低,不易诊断,需引起创面外科医师的注意,及早对本病作出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病 软组织感染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