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血管血流联合LumiFlow成像技术获取早中孕期胎儿心脏标准切面中的应用
1
作者 左妮娜 王一茹 +1 位作者 罗渝昆 徐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血流(MV-Flow)联合LumiFlow成像技术在获取11~17^(+6)周胎儿心脏标准切面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7月-2023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正常早中孕期孕妇63例,行胎儿超声... 目的探讨微血管血流(MV-Flow)联合LumiFlow成像技术在获取11~17^(+6)周胎儿心脏标准切面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7月-2023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正常早中孕期孕妇63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MV-Flow联合LumiFlow检查,分别获取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推荐的8个诊断切面,对不同模式下各标准切面图的血流要素进行评分,比较CDFI及MV-Flow联合LumiFlow在各诊断切面的显示成功率及评分。结果63例孕妇共进行66次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MV-Flow联合LumiFlow在上腹横切面、四腔心切面、主动脉弓切面显示成功率分别为98.48%、98.48%、96.97%,高于CDFI(χ^(2)=5.143、8.100、6.125,P<0.05),在三血管气管切面和左心室流出道切面显示成功率分别为39.40%和43.94%,显著低于CDFI(χ^(2)=13.885、7.579,P<0.05)。MV-Flow联合LumiFlow及CDFI两者在动脉导管弓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及所有切面总体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t=-1.56、-1.77、-0.41,P>0.05);在上腹横切面、四腔心切面及主弓脉弓切面,MV-Flow联合LumiFlow评分显著高于传统CDFI(t=-5.14、-6.08、-6.63,P<0.001),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CDFI评分显著高于MV-Flow联合LumiFlow(Z=-4.00、-2.93、-4.61,P<0.05)。结论MV-Flow联合LumiFlow在上腹横切面、四腔心切面与主弓脉弓切面的显示较CDFI更具优势,可以作为早期胎心筛查中血流显像技术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 超声检查 产前 妊娠初期 微血流成像
下载PDF
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和人工智能算法的两种预测血压模式准确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燕 汪奇 +6 位作者 赛晓勇 汪晶晶 史纯纯 曹君 李瑞莱 张洪盼 韩宝石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5期34-38,共5页
目的: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血压监测设备预测血压的两种模式准确性比较。方法:使用智能血压监测设备(O2Ring指环)采集患者PPG信号后上传至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系统,用于提取患者PPG信号的自身特征,并... 目的: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血压监测设备预测血压的两种模式准确性比较。方法:使用智能血压监测设备(O2Ring指环)采集患者PPG信号后上传至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系统,用于提取患者PPG信号的自身特征,并构建回归网络连接其特征,通过不断采集临床数据和机器学习来优化算法。O2Ring指环预测血压有直接预测和标定预测两种算法模式,采集41例临床高血压患者446个时间点的血压数据,将两种模式的预测血压值与动态血压计实测的血压值进行比较,对比两种预测血压模式的准确性。结果:41例患者的收缩压O2Ring指环的直接预测值和标定预测值与动态血压计的实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7,t=1.738;P>0.05);舒张压的O2Ring指环的直接预测值与动态血压计的实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2,P<0.001),舒张压的O2Ring指环的标定预测值与动态血压计的实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1,P>0.05)。Pearson相关分析,收缩压的实测值与直接预测值和标定预测值均有显著相关性(r=0.5195,r=0.8828;P<0.001);舒张压的实测值与直接预测值和标定预测值亦都有显著相关性(r=0.4333,r=0.7544;P<0.001)。标定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亦好于直接预测。结论:基于PPG信号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标定预测模式与直接预测模式相比,能够更准确预测血压,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血压
下载PDF
利尿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于立恒 陈煦 董蔚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47-352,共6页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传统利尿剂在心衰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型利尿药物不断涌现。本文对利尿剂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利尿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剂量选择、使用策略、局限性及解决方案等进行综述, 以期为...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传统利尿剂在心衰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型利尿药物不断涌现。本文对利尿剂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利尿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剂量选择、使用策略、局限性及解决方案等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更好地使用利尿剂治疗心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利尿剂 体液潴留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无创血糖检测仪的临床准确性研究
4
作者 史纯纯 吴燕 +2 位作者 靳志涛 廖翔 韩宝石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9期28-3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人工智能(AI)算法的NeoGlu01无创血糖仪与有创血糖仪检测末梢血糖的准确性。方法:招募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北京地区社区的96名糖尿病患者,采用德国罗氏智航有创血糖仪对患者末梢血糖进行检测,同时用NeoGlu01无创血...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人工智能(AI)算法的NeoGlu01无创血糖仪与有创血糖仪检测末梢血糖的准确性。方法:招募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北京地区社区的96名糖尿病患者,采用德国罗氏智航有创血糖仪对患者末梢血糖进行检测,同时用NeoGlu01无创血糖仪采集手指生物信号,获得AI计算血糖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种仪器所测血糖值。结果:有创血糖仪检测96名糖尿病患者末梢血糖值和NeoGlu01无创血糖仪AI计算值与标定的AI计算值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2)=0.978、0.882,P<0.05);有创血糖仪检测糖尿病患者末梢血糖值与NeoGlu01无创血糖仪的AI计算值均在6.2~16.7 mmol/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末梢血糖值为参照的Parkes误差网格分析的2次结果显示,无创血糖仪的AI计算值总体准确性指标平均绝对相对误差(MARD)值分别为11.05%和11.44%,准确率及可重复性良好。结论:NeoGlu01无创血糖仪预测血糖值结果与有创血糖仪检测末梢血糖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糖监测 末梢血糖 人工智能(AI) 准确性
下载PDF
血脂水平与载脂蛋白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强 侯春霞 +5 位作者 杨菲菲 张春红 熊敏俊 刘璐琳 马永江 张丽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晚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与无ISR患者的临床特点、血脂水平、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以及SLCO1B1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影响晚期ISR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行冠状动脉... 目的对比分析晚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与无ISR患者的临床特点、血脂水平、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以及SLCO1B1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影响晚期ISR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晚期ISR的患者共61例,另外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晚期ISR的患者共11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血脂水平以及ApoE以及SLCO1B1基因的多态性。所有患者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分为<1.4 mmol/L组,1.4~1.8 mmol/L组以及>1.8 mmol/L组,=比较不同组别晚期ISR的发生率。结果晚期ISR组与无ISR组患者ApoE、SLCO1B1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进行组内两两对比,结果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ApoB/ApoA比值以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HDL-C)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晚期ISR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偏高(P<0.05)。3.<1.4 mmol/L组的ISR发生率为17.9%,1.4~1.8 mmol/L组的ISR发生率为31.3%,>1.8 mmol/L组的ISR发生率为39.4%。不同LDL-C水平的组间总体ISR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行组间两两对比,小于<1.4 mmol/L组的ISR发生率为与>1.8 mmol/L组的ISR发生率有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其ApoE或SLCO1B1的基因多态性与晚期ISR的发生率无明确关系。晚期ISR患者血脂水平较无ISR患者升高明显,将LDL-C降至1.4mmol/L以下可能有助于减少晚期IS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血脂障碍 多态现象 遗传学
下载PDF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常见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张辉 李泱 刘传斌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624-627,共4页
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有多病共存现象,而合并心血管疾病(CVD)最为常见,是其致残、致死的首要原因。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其心血管保护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在老年T2DM与CVD共病的治疗上展现出良好... 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有多病共存现象,而合并心血管疾病(CVD)最为常见,是其致残、致死的首要原因。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其心血管保护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在老年T2DM与CVD共病的治疗上展现出良好的前景。本文就SGLT2i在T2DM合并心力衰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常见CVD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老年共病 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
下载PDF
5G技术远程操控R-One^(TM)机器人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动物实验研究
7
作者 余小林 马玲 +6 位作者 郭自同 刘永国 林蕾 孙洪军 李国庆 陈韵岱 杨毅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147-153,共7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5G技术远程操控血管介入机器人(R-One^(TM))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实验猪3头,平均体质量(32±1)kg。每头实验猪各选取两支冠状动脉血管,分别设为实验组(5G网络下R-OneTM远...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5G技术远程操控血管介入机器人(R-One^(TM))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实验猪3头,平均体质量(32±1)kg。每头实验猪各选取两支冠状动脉血管,分别设为实验组(5G网络下R-OneTM远程辅助PCI)和对照组(R-One^(TM)本地辅助PCI)完成猪的PCI手术。记录手术时长、对比剂用量、围术期手术安全性等,手术结束当天处死动物(安乐死),进行解剖取样,分离靶血管进行病理分析。同时记录网络延时、数据包丢失及术者远程操作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PCI成功率均100%,无围术期不良事件,PCI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血流分级Ⅲ级,无分支丢失及冠状动脉穿孔。实验组未发生中途切换本地操作。手术期间5G远程乌鲁木齐-上海网络信号往返时间(RTT)延时平均106.66 ms(87.94~1927.12 ms),数据包丢失率0.8256%、断网后网络恢复时间<10 s;北京-上海网络信号RTT延时平均60.43 ms(40.61~377.77 ms),数据包丢失率0.0550%、断网后网络恢复时间<10 s。远程主-从端术者操作评价几乎无延时;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质量非常清晰,传输几乎无延时;术中远程音视频传输几乎无延时,传输稳定且质量高;从端器械操控非常灵活。整个实验过程中R-OneTM机器人系统未出现任何软件及硬件故障,所有动物术中及术后未出现相应的介入并发症,术后动物解剖未发现冠状动脉夹层及穿孔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本研究验证了5G技术远程操控R-OneTM行PCI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今后临床应用这一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远程手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微创手术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的困境与未来
8
作者 邓见青 杨明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4期722-726,共5页
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为代表的机器人辅助手术在中国已有近二十年的应用历史。心脏外科是国内第一个应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的领域,但受到包括心血管微创技术发展、心脏手术特点、医疗费用昂贵、国外手术机器人技术垄断等多重因素的影... 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为代表的机器人辅助手术在中国已有近二十年的应用历史。心脏外科是国内第一个应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的领域,但受到包括心血管微创技术发展、心脏手术特点、医疗费用昂贵、国外手术机器人技术垄断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心脏外科中的普及和应用与其他学科相比相差甚远。本研究旨在分析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的应用现状,并简要讨论国内心脏手术中机器人辅助手术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机器人辅助手术 国产手术机器人
下载PDF
逆转录酶基因过表达或沉默对HL-1细胞钠电流的作用
9
作者 但晴 陈雅婷 +5 位作者 庄文娟 刘传斌 白婧 董颖 林琨 李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研究逆转录酶(TERT)基因过表达或沉默对HL-1细胞钠电流(INa)的作用。方法构建TERT基因过表达或沉默慢病毒载体,感染HL-1细胞,分为过表达慢病毒载体(TERT)组、对照载体(Vector)组、TERT RNA干扰慢病毒载体(shTERT)组、对照载体(shNC... 目的研究逆转录酶(TERT)基因过表达或沉默对HL-1细胞钠电流(INa)的作用。方法构建TERT基因过表达或沉默慢病毒载体,感染HL-1细胞,分为过表达慢病毒载体(TERT)组、对照载体(Vector)组、TERT RNA干扰慢病毒载体(shTERT)组、对照载体(shNC)组。应用定量荧光原位杂交(Q-Fish)方法测定端粒长度,应用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Na。结果TERT组HL-1细胞端粒长度明显延长,从3.33±1.01延长至4.03±0.94(n=5,P<0.01),且增殖能力明显增强;-35 mV去极化时,与Vector组比较,TERT组HL-1细胞INa电流密度从(-149.5±12.6)pA/pF增至(-213.3±17.2)pA/pF(n=10,P<0.01)。而与shNC组比较,shTERT组INa电流密度从(-141.3±13.5)pA/pF降至(-87.3±9.8)pA/pF(n=10,P<0.01)。TERT组钠通道稳态失活曲线右移,通道关闭态失活时间延长,失活后恢复加速,shTERT组的效应恰好相反。而TERT组、shTERT组钠通道稳态激活和中间态失活变化不大。结论TERT基因对HL-1细胞INa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这可能是其改变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逆转录酶基因 HL-1细胞系 钠电流 膜片钳
原文传递
免体外循环免开胸机器人辅助下腔静脉Ⅳa级癌栓切除术经验总结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侃 黄庆波 +12 位作者 彭程 喻垚 杜松良 俞鸿凯 赵国栋 刘荣 肖苍松 李双磊 李秋洋 王海屹 王保军 马鑫 张旭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02-506,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治疗下腔静脉Ⅳa级癌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例接受机器人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治疗肾癌伴Ⅳa级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治疗下腔静脉Ⅳa级癌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例接受机器人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治疗肾癌伴Ⅳa级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中位年龄53.5(53~70)岁;平均体质指数23.25(20.7~26.3)kg/m^(2)。4例因腰痛和(或)血尿就诊。肿瘤位于右侧2例,左侧2例;肿瘤平均最大径8.1(3.6~11.2)cm。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三维重建和(或)MRI检查,明确癌栓分级均为Ⅳa级(膈肌以上,心房以下)。术前平均腔静脉癌栓长度12.3(11.8~18.0)cm。4例手术均在泌尿外科、肝胆外科、心血管外科、超声科及麻醉科医生团队配合下完成。手术方法:机器人辅助翻肝暴露肝后段下腔静脉;在术中超声引导下,解剖膈肌中心腱和心包,直至暴露膈上心包内下腔静脉和右心房;依次阻断第一肝门和下腔静脉;行腔静脉切开取栓及下腔静脉重建。观察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值553.5(338~642)min,第一肝门阻断时间中位值18.1(14~32)min;失血量中位值1900(1000~2600)ml。所有患者术后均转入重症监护室(ICU),ICU住院时间中位值7(4~8)d,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为8(4~1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11~20)d。术后并发症Clavien分级Ⅱ级1例,Ⅲ级3例;其中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淋巴瘘,1例胸腔积液伴肺不张,1例肝肾功能不全及淋巴瘘。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机器人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是治疗肾肿瘤伴Ⅳa级下腔静脉癌栓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该术式可免体外循环、免开胸,手术并发症在可控范围内,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该术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机器人 腹腔镜 下腔静脉癌栓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晚期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远期预后分析
11
作者 熊敏俊 侯春霞 +5 位作者 杨菲菲 孙红岩 张众申 郭马特 张丽伟 陈强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246-1249,1252,共5页
目的对发生晚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进行长期临床随访,分析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发生不良事件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分析影响晚期ISR患者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6月至2020年... 目的对发生晚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进行长期临床随访,分析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发生不良事件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分析影响晚期ISR患者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因冠心病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晚期ISR并进行相应治疗的患者共185例,对其进行长期临床随访。根据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与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ox回归探讨影响晚期ISR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85例患者中179例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6.8%;6例失访,失访率为3.2%。随访期间有60例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4%。两组间高龄(>75岁)比例以及高血压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血肌钙蛋白I(TnI)峰值水平以及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峰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统计表明,高龄(>75岁)以及住院期间血NT-proBNP峰值水平高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晚期ISR患者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偏高。事件组高龄(>75岁)及高血压的比例更高,血TnI及血NT-proBNP水平更高;高龄(>75岁)以及NT-proBNP峰值水平升高,为晚期ISR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预后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8
12
作者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陈韵岱 +2 位作者 孙宁玲 薛浩 李丽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17-728,共12页
心血管疾病死亡已成为我国首位死因,高血压和冠心病既具相同的危险因素,两种疾病又常常并存。两种疾病并存时心血管死亡风险明显增加。高血压和冠心病共病患者的降压问题有其特殊性,共病患者适宜的降压目标及优化的降压策略是预防心血... 心血管疾病死亡已成为我国首位死因,高血压和冠心病既具相同的危险因素,两种疾病又常常并存。两种疾病并存时心血管死亡风险明显增加。高血压和冠心病共病患者的降压问题有其特殊性,共病患者适宜的降压目标及优化的降压策略是预防心血管事件再发的关键。该共识从临床实践出发,制定了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评估体系及管理流程,内容包含了风险评估、降压目标、药物选择原则及院外血压管理及随访,以指导心内科医生优化冠心病患者规范血压管理,最大程度减少共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改善其心血管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心病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王海明 邵钧捷 +4 位作者 周晶晶 田峰 孙志军 陈韵岱 张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探究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模式,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2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20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模式,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2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20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结局等数据,比较分析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率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BMI)以及肥胖、一级亲属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和熬夜占比分别为(27.27±4.29)kg/m^(2)、40.83%、42.50%、68.33%、3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同时合并2种以上代谢紊乱性疾病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M%)、血小板计数(PLT)、白介素6(IL-6)、甘油三酯(TG)水平分别为(149.07±17.10)g/L、(4.88±0.55)×10^(9)/L、(9.67±3.84)×10^(9)/L、(0.24±0.11)%、(244.73±78.01)×10^(9)/L、(12.94±5.42)pg/m L及(1.99±1.18)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为(0.96±0.23)mmol/L,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左主干病变、三支血管病变、血管钙化病变及支架置入数分别为5.00%、27.50%、1.67%及(1.38±1.16)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熬夜是观察组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数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LVEF≤35%患者数、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植入数及院内死亡率分别为5.83%、0.00%及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除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外,肥胖、熬夜及冠心病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流体剪切力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苏慧 张颖倩 +3 位作者 惠辉 王威 佟伟 陈韵岱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2-417,共6页
流体剪切应力的机械力学刺激在生物体内转化为生物化学信号,该信号可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如招募单核细胞、影响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细胞极化方向等,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本文对近年研究进展中流体剪切力作用于单核巨噬... 流体剪切应力的机械力学刺激在生物体内转化为生物化学信号,该信号可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如招募单核细胞、影响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细胞极化方向等,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本文对近年研究进展中流体剪切力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的影响和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剪切应力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最大面积狭窄率联合冠周脂肪CT衰减指数可预测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 被引量:12
15
作者 单冬凯 王更新 +3 位作者 王玺 丁熠璞 陈韵岱 杨俊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88-994,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CTA)指标与冠周脂肪CT衰减指数(FAI)在预测冠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方面的联合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2019年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CCTA检查,并于1月内行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患者。从血管水平检...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CTA)指标与冠周脂肪CT衰减指数(FAI)在预测冠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方面的联合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2019年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CCTA检查,并于1月内行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患者。从血管水平检测CCTA指标,包括斑块分布、冠脉血管钙化积分、病变长度、最大直径狭窄率、最大面积狭窄率(MAS)、总斑块负荷,并测量冠周FAI和基于机器学习的CT-FFR。有创FFR≤0.8被认为存在病变特异性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结果回顾性入组99例患者,共计血管124支。从血管水平,FFR≤0.8组的冠脉血管钙化积分,最大直径狭窄率、MAS和总斑块负荷均显著高于FFR>0.8组,冠周FAI(P<0.01)和CT-FFR(P<0.01)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诊断试验显示,MAS联合冠周FAI的AUC达到0.818,与CT-FF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结论MAS与冠周FAI联合应用对鉴别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CT-FFR技术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最大面积狭窄率 CT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脂肪组织 脂肪CT衰减指数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相关非卒中性疾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
16
作者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结构性心脏病专委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 张玉顺 +4 位作者 于生元 董钊 何璐 朱航 白元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5-134,共10页
随着近年来对卵圆孔未闭(PFO)研究的不断深入,PFO相关卒中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其处理策略已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相继制定了PFO相关共识或指南。目前,临床上除对PFO相关卒中患者进行介入封堵PFO外,PFO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接受PFO封堵的数... 随着近年来对卵圆孔未闭(PFO)研究的不断深入,PFO相关卒中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其处理策略已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相继制定了PFO相关共识或指南。目前,临床上除对PFO相关卒中患者进行介入封堵PFO外,PFO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接受PFO封堵的数量也快速增长,但PFO相关非卒中性疾病的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充分,国内外尚缺乏指导性文件。为了规范PFO介入治疗,结合国内外PFO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结构性心脏病专委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经多次讨论形成了《卵圆孔未闭相关非卒中性疾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偏头痛 减压病 系统性栓塞 封堵
下载PDF
智能可穿戴十二导联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远程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清松 陈韬 +9 位作者 韩宝石 王泓森 沈娟 石亚君 李丹丹 王晶 颜勇 王进亮 郭军 陈韵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8-744,共7页
目的:研究智能可穿戴十二导联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远程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托中国胸痛中心“全国心电一张网”平台,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使用智能可穿戴十二导联心电图采集并成功上传至心电云平台的使用者心电图资料,... 目的:研究智能可穿戴十二导联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远程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托中国胸痛中心“全国心电一张网”平台,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使用智能可穿戴十二导联心电图采集并成功上传至心电云平台的使用者心电图资料,对使用者的症状、心电图诊断情况、心电危急值检出情况、疾病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66 735例使用者的有效心电图资料,其平均年龄(55.8±16.2)岁,男性36 961例(55.38%),女性29 774例(44.62%)。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11 686例(17.51%),窦性心动过缓7 907例(11.85%),窦性心动过速3 102例(4.65%),房性早搏2 092例(3.13%),室性早搏2 631例(3.94%)。ST段/ST-T改变11 558例(17.32%),急性心肌缺血101例(0.15%),陈旧性心肌梗死16例(0.02%),急性心肌梗死12例(0.02%)。共检出危急值心电图340例(0.51%),死亡8例(0.01%),29例(0.04%)无法取得联系,预警后250例(0.37%)去医院就诊,其中155例(0.23%)就诊后接受药物治疗,57例(0.09%)接受手术治疗。结论:智能可穿戴十二导联心电图可远程监测心电状态,从而进行早期诊断和风险预测,有利于使用者及时接受针对心血管急症的医疗干预,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可穿戴式心电图 心血管疾病 远程诊疗
下载PDF
急救绿色通道智能支持系统在胸痛中心一体化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继航 田进文 +8 位作者 王建 郭毅 金荣杰 周星儿 郭宇婷 王岩岩 付振虹 沈明志 刘亮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0期937-940,共4页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已进入普及阶段,但是院外、院内流程优化主要使用纸质版表格收集关键数据,工作量大且繁琐,而且面临二次录入。因此,设计基于院前急救的胸痛中心一体化信息系统,在胸痛救治过程实现院前、院中,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机...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已进入普及阶段,但是院外、院内流程优化主要使用纸质版表格收集关键数据,工作量大且繁琐,而且面临二次录入。因此,设计基于院前急救的胸痛中心一体化信息系统,在胸痛救治过程实现院前、院中,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共同联动,从而有效缩减胸痛患者救治流程,减轻工作量,对提高救治效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绿色通道 信息共享 胸痛中心 一体化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润涛 窦冠华 +4 位作者 王凡 王凯 单冬凯 王思聪 杨俊杰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9-534,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人工智能的动态CT心肌灌注(CTP)半自动分析软件Myocardiac Kit(MK)测量心肌血流参数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负荷动态CTP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87例疑似冠心病病人,男67例,女20例,平均(60.98±0.... 目的评价基于人工智能的动态CT心肌灌注(CTP)半自动分析软件Myocardiac Kit(MK)测量心肌血流参数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负荷动态CTP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87例疑似冠心病病人,男67例,女20例,平均(60.98±0.78)岁。所有病人均在1周内接受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并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由2名医师独立采用MK软件和CCTA工作站分析数据,计算心肌血流量(MBF)等动态CTP参数以及CCTA直径狭窄率,并记录软件分析数据所需时间。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间在心肌节段和冠状动脉水平上参数测量的一致性。以在ICA检查中狭窄程度≥90%或FFR≤0.80作为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缺血心肌和非缺血心肌MBF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采用约登指数计算MBF判断心肌缺血的最佳临界值,分别计算CCTA上直径狭窄率≥50%、MBF以及两者联合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研究共纳入261支冠状动脉和1479个心肌节段。在心肌节段水平和血管水平上,2名医师对各参数测量较为一致(ICC≥0.60)。缺血心肌节段平均MBF低于对应非缺血节段的[(123.14±41.83)mL·100 mL^(-1)·min^(-1)和(147.47±43.98)mL·100 mL^(-1)·min^(-1),P<0.05],而缺血冠状动脉供血心肌节段的平均MBF亦低于非缺血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节段[(124.34±42.86)mL·100 mL^(-1)·min^(-1)和148.68±44.49)mL·100 mL^(-1)·min^(-1),P<0.05]。在血管水平,MBF最佳临界值为115.0 mL·100 mL^(-1)·min^(-1),联合血管狭窄≥50%和MBF诊断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5%CI:0.87~0.95)]。MK软件平均数据处理时间为(10.51±1.95)min。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动态CTP半自动分析软件具有稳定性好、结果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 自动化分析 心肌缺血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3
20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张澄 +3 位作者 张运 陈韵岱 陈文强 黄嵩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0-492,共33页
自201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介入心脏病学组、女性心脏健康学组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发布首部关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专家共识以来,关于CMVD的国际共识文件迅速增加,主要涉及CMVD的研究进展,虽然... 自201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介入心脏病学组、女性心脏健康学组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发布首部关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专家共识以来,关于CMVD的国际共识文件迅速增加,主要涉及CMVD的研究进展,虽然部分文件对CMVD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初步建议,但没有提供建议分类和证据水平。为总结CMVD领域的最新进展,规范CMVD的诊治方法和程序,明确未来研究的科学问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介入心脏病学组、女性心脏健康学组更新了2017版CMVD中国专家共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本共识的质量。2023年版共识提出了CMVD的新分类,总结了不同类型CMVD的流行病学新发现,分析了CMVD的关键病理和分子机制,评价了经典和最新诊断技术,推荐了CMVD的诊断路径以及治疗策略和药物。对于所有推荐意见,尽可能遵循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的指南编写要求,提供推荐类别和证据级别。同时,针对目前CMVD的研究进展和知识欠缺,提出了CMVD的未来研究方向。编写组希望,该专家共识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我国CMV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中国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