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伐沙班治疗老年血栓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3
1
作者 孙沙沙 曹剑 +7 位作者 刘宏斌 洛佳坤 徐伟豪 刘璐 狄艳琪 邹晓 李建华 范利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2012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服用利伐沙班的老年住院患者301例,年龄60~102岁(86.5±8.4)岁。根据患者适应证、肌酐清除率、缺...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2012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服用利伐沙班的老年住院患者301例,年龄60~102岁(86.5±8.4)岁。根据患者适应证、肌酐清除率、缺血和出血风险等综合评估制定抗凝方案,分为利伐沙班2.5~5.0 mg/d组72例、10.0 mg/d组205例、15.0~20.0 mg/d组24例。检测应用利伐沙班前后的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记录观察期间的致死性出血、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出血和缺血事件。结果纳入患者利伐沙班剂量(9.3±3.0)mg/d,最小剂量2.5 mg/d。随访(14.9±13.9)个月,最长随访48个月。利伐沙班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1例、心源性死亡3例(1.0%)、全因死亡20例(6.6%)。累积发生率为25.2%,其中55.0%(11例)因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非致死性出血事件40例(13.3%),累积发生率为42.4%;缺血事件7例(2.3%),累积发生率为16.0%,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脑梗死3例,下肢静脉血栓栓塞2例。与用药前比较,凝血指标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升高,D-二聚体降低(P<0.05)。结论与既往文献报道比较,高龄老年血栓性疾病患者应用偏低剂量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但需综合评估患者出血缺血风险,选择合适剂量的利伐沙班,个体化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血栓栓塞 出血
原文传递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沙沙 陈薇 +1 位作者 胡家宾 曹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4-665,共2页
新型口服抗凝药又称为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是指作用机制不同于华法林等传统抗凝药,能够直接作用于凝血瀑布Ⅹa和Ⅱa因子的口服抗凝药,Ⅹa因子抑制剂主要包括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Ⅱa因子抑制剂的代表药物为达比加群酯。当前,DOAC 已... 新型口服抗凝药又称为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是指作用机制不同于华法林等传统抗凝药,能够直接作用于凝血瀑布Ⅹa和Ⅱa因子的口服抗凝药,Ⅹa因子抑制剂主要包括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Ⅱa因子抑制剂的代表药物为达比加群酯。当前,DOAC 已经广泛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脑卒中预防、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血栓性疾病的治疗中。我们对当前DOAC在冠心病以及冠心病合并NVAF患者中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抗凝药 心房颤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7
3
作者 孙沙沙 洛佳坤 +7 位作者 徐伟豪 邹晓 李建华 黄鑫 马宇飞 张杰 范利 曹剑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了解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利伐沙班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方法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于2012年10月至2017年11月使用利伐沙班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159例,检测... 目的了解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利伐沙班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方法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于2012年10月至2017年11月使用利伐沙班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159例,检测应用利伐沙班前后的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最长随访48月,记录观察期间的致死性出血、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出血和缺血事件。结果纳入患者平均年龄(85.9±8.3)岁,最大年龄102岁。利伐沙班平均剂量(9.4±0.2)mg/d,最小剂量2.5 mg/d。平均随访(20.2±14.4)月,最长随访48月。利伐沙班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1例(0.6%)、心源性死亡2例(1.3%)、全因死亡10例(6.3%,累计发生率11.3%),其中6例(60.0%)因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非致死性出血事件19例(11.9%);缺血事件5例(3.1%,累计发生率13.6%),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1.3%),脑梗死3例(1.9%)。结论本文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符合指南要求,但仍需综合评估患者出血缺血风险,选择合适剂量的利伐沙班,个体化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下载PDF
超声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总应变及左心室重构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邓玉姣 陈薇 +6 位作者 黄鑫 洛佳坤 马宇飞 于焱 王一茹 李越 罗渝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技术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心肌总应变,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患者10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左回旋支(LCX)和(或)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组(LCX/RCA组)31例、单纯左前降支(LAD)...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技术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心肌总应变,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患者10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左回旋支(LCX)和(或)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组(LCX/RCA组)31例、单纯左前降支(LAD)病变组(LAD单支组)34例、包含LAD的2支或3支病变组(多支组)39例,另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测算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及整体总应变矢量(ε)及其与左心室短轴平面间的角度(θ),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算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CX/RCA组左心室前壁ε,LAD单支组下侧壁、下壁ε未见明显减低(P>0.05),LCX/RCA组、LAD单支组、LAD多支组其余不同心肌节段ε明显减低(P<0.05),且LCX/RCA组下侧壁、下壁θ,LAD单支组前间隔、前壁θ及多支组各部位θ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LCX/RCA组、LAD单支组和LAD多支组整体ε、LVRI均显著降低,整体θ显著升高(P<0.05)。LCX/RCA组、LAD单支组和多支组整体ε(r=-0.815,P=0.014;r=-0.747,P=0.031;r=-0.768,P=0.024)、θ(r=-0.719,P=0.043;r=-0.763,P=0.021;r=-0.753,P=0.029)均与LVRI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老年AMI患者左心室心肌ε大小及θ能反映局部及整体的心肌应变能力,整体ε、θ与LVRI均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肌
下载PDF
肥胖悖论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纪欣强 王凡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7期615-618,共4页
肥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随着肥胖的全球流行趋势进一步加剧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于肥胖与PCI预后相关性的研究更加深入。既往研究发现,肥胖对PCI预... 肥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随着肥胖的全球流行趋势进一步加剧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于肥胖与PCI预后相关性的研究更加深入。既往研究发现,肥胖对PCI预后的影响是一种与传统流行病学相违背的关系,称为肥胖悖论。现对肥胖对PCI预后影响的研究结果、原理探究以及临床应用探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肥胖悖论 身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焱 陈薇 +1 位作者 刘涛 曹剑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636-637,640,共3页
心力衰竭(心衰)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1]。因此,发掘新疗法治疗和预防心衰至关重要。恩格列净降糖治疗试验(EMPA-REG)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显著降低了高危心血管危险因素T2DM患者... 心力衰竭(心衰)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1]。因此,发掘新疗法治疗和预防心衰至关重要。恩格列净降糖治疗试验(EMPA-REG)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显著降低了高危心血管危险因素T2DM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和心衰住院率[2]。另有卡格列净心血管结局试验(Canvas)[3]、卡格列净肾脏结局试验(CREDITS)[4]、达格列净心血管结局试验(Declare-TIMI 58)[5]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患者中也证实了SGLT2抑制剂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保护作用 心血管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 住院率 心血管疾病 降糖治疗 死亡原因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强化降压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及心血管和肾脏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宇飞 陈薇 +2 位作者 徐伟豪 杨雯伊 曹剑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0-14,18,共6页
目的探讨强化降压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及心血管和肾脏预后的影响,并阐明其疗效。方法通过搜索PubMed、EMBASE、科学引文索引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以确定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两名调查人员独立提取并汇总纳入... 目的探讨强化降压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及心血管和肾脏预后的影响,并阐明其疗效。方法通过搜索PubMed、EMBASE、科学引文索引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以确定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两名调查人员独立提取并汇总纳入试验的相关数据,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所有效应指标的估计值。结果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强化降压治疗与非强化降压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相对危险度(RR),0.82;95%CI,0.70~0.96]、主要心血管事件(RR,0.82;95%CI,0.73~0.92,心肌梗死(RR,0.86;95%CI,0.77~0.96)、卒中(RR,0.72;95%CI,0.60~0.88,心血管死亡事件(RR,0.73;95%CI,0.58~0.92)和蛋白尿进展(RR,0.91,95%CI,0.84~0.98)。然而,强化降压治疗对非心血管死亡(RR,0.97;95%CI,0.79~1.20)、心力衰竭(HF)(RR,0.88;95%CI,0.71~1.08)和终末期肾病(ESKD)(RR,1.00;95%CI,0.75~1.33)没有明显影响。亚组分析显示,在大多数患者组中,全因病死率的降低都是一致的,即使在收缩压低于140 mmHg的患者中,强化降压治疗也有明显益处。结论对2型糖尿病而言,强化降压治疗好处较多,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评估低于目前推荐的强化降压治疗血压值的益处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降压治疗 Meta分析 2型糖尿病 死亡率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识别中的价值
8
作者 辛然 窦冠华 +7 位作者 李超 荆晶 陈韬 穆洋 王晶 杨俊杰 郭军 陈韵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8-455,共8页
目的:探究基于CT的影像组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检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先后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364例,以TEE诊断左心耳血... 目的:探究基于CT的影像组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检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先后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364例,以TEE诊断左心耳血栓为金标准分为血栓组(n=33)和非血栓组(n=331)。分别测量左心耳感兴趣区(ROI)内最低CT密度值(LAAmin)与同一轴面的升主动脉根部ROI内最低CT密度值(AAmin),并计算二者比值(LAAmin/AAmin)。自动提取左心耳ROI影像组学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利用RMS包构建影像组学评分。基于CHA_(2)DS_(2)-VASc评分、CT参数和影像组学评分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模型、影像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复合模型。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进行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净获益等效能评价。结果:两组间左心耳开口直径、左心耳长径、LAAmin和LAAmin/AAmin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提取1232个影像组学特征,并运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23个特征。模型效能评价方面,复合模型的AUC高于临床模型和影像学模型(0.922 vs.0.742,P<0.001;0.922 vs.0.8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影像组学模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22 vs.0.905,P>0.05)。与其余三个模型相比,复合模型的准确度(ACC)、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PLR)、阳性预测值(PPV)和Kappa值更高(ACC:89.0%;SPE:88.8%;PLR:8.133;PPV:44.8%;Kappa值:0.545)。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提示复合模型具有更高的校准度和临床净获益。结论:影像组学技术可以提高CCTA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计算机体层摄影 左心耳血栓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影像组学
下载PDF
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内膜炎管理指南的解读
9
作者 房之沂 曹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78-1281,共4页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在2023年8月的荷兰年会上发布了《2023 ESC心内膜炎管理指南》,在2015年指南的基础上新增了近年来在心内膜炎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更新了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疾病风险分层及预防、药物治疗方案和手术时机等新的推荐...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在2023年8月的荷兰年会上发布了《2023 ESC心内膜炎管理指南》,在2015年指南的基础上新增了近年来在心内膜炎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更新了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疾病风险分层及预防、药物治疗方案和手术时机等新的推荐。该文主要就新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诊断 预防 外科策略
原文传递
MYBPC3和RYR2双基因突变致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1例
10
作者 房之沂 王浩 +3 位作者 王亚斌 孙婷 曹丰 白永怿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87-1089,共3页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多数无临床症状,部分以心原性猝死为首发表现。该文报道1例家族性HCM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老年患者,基因测序发现该患者携带HCM4型的明确致病突变MYBPC3基因c.1504C>T杂...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多数无临床症状,部分以心原性猝死为首发表现。该文报道1例家族性HCM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老年患者,基因测序发现该患者携带HCM4型的明确致病突变MYBPC3基因c.1504C>T杂合错义变异,以及可能与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发育不良相关的RYR2基因c.6298C>T杂合错义变异,探讨了其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强调了HCM早期筛查、早期诊断、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基因检测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血管衰老分子靶点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唯薇 曹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4-1108,共5页
血管衰老是血管壁结构和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退化损伤的过程,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文系统回顾了血管衰老的分子机制,从DNA损伤应答、细胞周期阻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代谢紊乱等方面,介绍了血管衰老分子干预靶... 血管衰老是血管壁结构和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退化损伤的过程,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文系统回顾了血管衰老的分子机制,从DNA损伤应答、细胞周期阻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代谢紊乱等方面,介绍了血管衰老分子干预靶点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延缓血管衰老的潜在策略,旨在为血管衰老的防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细胞周期阻滞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血管衰老
原文传递
老年社区人群脂蛋白(a)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帖茹萍 王晓娜 +3 位作者 叶平 肖文凯 盛岩 盛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北京社区老年人群脂蛋白(a)[Lp(a)]水平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07年9月至2009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海淀、大兴多个社区当地常住老年健康体检居民833例,末次随访时间2017年至2018年,中位随访时间9.5(8.... 目的探讨北京社区老年人群脂蛋白(a)[Lp(a)]水平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07年9月至2009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海淀、大兴多个社区当地常住老年健康体检居民833例,末次随访时间2017年至2018年,中位随访时间9.5(8.7,10.5)年,失访188例,最终纳入645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130例,非MACE组515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p(a)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Lp(a)与MACE的相关性。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MACE为20.2%。MACE组年龄、男性、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收缩压明显高于非MACE组,他汀类药物、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p(a)水平与男性(β=-0.188,95%CI:-0.335~-0.051,P=0.017)、TG(β=-0.235,95%CI:-0.379~-0.091,P=0.002)、eGFR(β=-0.456,95%CI:-0.897~-0.011,P=0.039)呈负相关,与TC(β=0.213,95%CI:0.057~0.352,P=0.006)呈正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相关因素后,Lp(a)水平与MACE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Lp(a)对老年人群MACE的预测价值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类 数据相关性 线性模型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血浆NT-proBNP对≥80岁老年冠心病病人预后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启伟 高鹏 +3 位作者 王浩 付士辉 骆雷鸣 叶平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高龄老年CHD和非CHD病人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人群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住院或查体,病情稳定的高龄(≥80岁)老年CHD和非...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高龄老年CHD和非CHD病人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人群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住院或查体,病情稳定的高龄(≥80岁)老年CHD和非CHD病人。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完成基线数据采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完成随访,记录死亡和MACE,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T-proBNP对2组病人死亡和MACE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基线时纳入高龄老年病人712例,CHD组576例,NT-proBNP为(854.5±917.1)pg/mL;非CHD组136例,NT-proBNP为(392.1±343.2)pg/m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位随访时间为5.3年,CHD组死亡284例(49.3%),发生MACE 171例(29.7%),非CHD组死亡65例(47.8%),发生MACE 27例(19.9%),2组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是CHD(HR=2.577,95%CI:1.911~3.476)和非CHD(HR=2.666,95%CI:1.193~5.954)病人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但NT-proBNP对2组病人死亡的预测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9)。NT-proBNP是CHD病人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HR=1.869,95%CI:1.251~2.792),但不是非CHD病人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P=0.17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能独立预测病情稳定的高龄老年CHD病人死亡和MACE的风险,也能预测非CHD病人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冠状动脉粥样性心脏病
下载PDF
老年人肥胖和体脂肪率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守原 刘贯中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542-544,共3页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超重和肥胖人数明显上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肥胖是指与体重有关的脂肪含量百分比过多,带来诸多健康问题,比如心血管病、癌症等,加重医疗负担[1-2]。年龄是影响肥胖的重要因素,随...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超重和肥胖人数明显上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肥胖是指与体重有关的脂肪含量百分比过多,带来诸多健康问题,比如心血管病、癌症等,加重医疗负担[1-2]。年龄是影响肥胖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发生一系列生理改变,人体成分出现变化,比如肌肉丢失、脂肪增多等,导致脂肪堆积,体脂分布呈向心化趋势[3]。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肥胖发生率增加,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肥胖相关性疾病的患病率高。因此,老年人肥胖是重要的干预方向,肥胖的评估是一切临床的基础,选取一种快捷、准确、无创的肥胖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体脂肪率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下载PDF
血脂康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瑾 叶平 +1 位作者 肖铁卉 吴红梅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S02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1例,随机分为血脂康组(41例)与安慰剂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血脂康组给予血脂康胶囊600 mg,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胶囊2粒。两组均每日给药2...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1例,随机分为血脂康组(41例)与安慰剂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血脂康组给予血脂康胶囊600 mg,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胶囊2粒。两组均每日给药2次,治疗24周。结果治疗24周后,血脂康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动脉僵硬度参数(β,Ep,PWVβ)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基线状态下,81例患者的Ep(r=0.247,P=0.023),AI(r=0.219,P=0.038),PWVβ(r=0.274,P=0.009)分别与PP呈正相关;AC(r=-0.261,P=0.013)与PP呈负相关。治疗24周后,血脂康组ΔPWVβ与ΔSBP呈正相关(r=0.205,P=0.014);ΔEp(r=0.191,P=0.015),ΔPWVβ(r=0.243,P=0.005)分别与ΔPP呈正相关。结论血脂康治疗24周可协同降压、减小脉压差,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僵硬度。不同动脉僵硬度参数水平变化与ΔSBP和ΔPP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脂康 动脉僵硬度 脉搏波传导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