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植骨材料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忠海 刘谟震 +5 位作者 赵彦涛 衷鸿宾 李利 侯树勋 张海龙 侯铁胜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观察3种不同植骨材料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7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43例,腰椎滑脱症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32例;... 目的观察3种不同植骨材料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7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43例,腰椎滑脱症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32例;男51例,女42例;年龄39~70岁,平均52.4岁。病变节段:L_(3~4) 15例,L_(4~5) 52例,L_5~S_1 30例。手术方法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根据椎间植骨材料不同,分为同种异体冷冻干燥骨组(A组)、自体骨组(B组)和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组(C组),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行X线及CT检查评估植骨融合率、融合时间、椎间高度(disc height index,DHI)、内固定失败率。结果三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B组3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3~49个月;C组2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A组术后3例切口渗液,其余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B组和C组无感染发生,切口均I期愈合。A组植骨融合时间为(15.8±4.3)个月,4例(11.8%)出现植骨不融合,其中断钉2例。在植骨融合率、融合时间、椎间高度丢失、内固定失败率方面,A组差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6.2%和92.0%,融合时间分别为(12.7±4.8)个月和(13.5±4.5)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使用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率最低,且内固定失败发生率较高;自体骨与DBM植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小。应用DBM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促进腰椎椎间融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骨移植 脱钙骨基质 自体 同种 骨代用品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射频消融切断脊神经背内侧支后腰椎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科冉 赵宏亮 +4 位作者 秦江 商卫林 唐家广 侯树勋 李振宙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632-637,共6页
目的评价腰椎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后腰椎肌力及活动度功能的变化。方法筛选符合小关节源性腰痛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按照电脑随机数发生器随机分为经皮组(20例)和内镜组(20例)。经皮组行X线辅助下经皮穿刺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内... 目的评价腰椎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后腰椎肌力及活动度功能的变化。方法筛选符合小关节源性腰痛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按照电脑随机数发生器随机分为经皮组(20例)和内镜组(20例)。经皮组行X线辅助下经皮穿刺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内镜组行内镜辅助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共6个方向的最大等长收缩肌力和活动度,进行组内对照及组间对照对比分析。结果组内对照:两组术后腰椎肌力、前屈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腰椎后伸活动度为(21.21±0.13)°、左侧屈活动度为(31.95±1.03)°、右侧屈活动度为(34.53±1.12)°、左旋活动度为(45.95±1.19)°、右旋活动度为(45.95±1.19)°均大于术前[活动度依次为(15.05±1.58)°,(24.02±0.92)°,(22.02±1.95)°,(32.72±0.92)°,(34.02±0.31)°],经皮组术后腰椎后伸活动度为(25.25±1.41)°、左侧屈活动度为(32.01±1.01)°、右侧屈活动度为(35.01±2.21)°、左旋活动度为(38.01±1.64)°、右旋活动度(40.01±0.67)°均大于术前[活动度依次为(14.99±2.27)°,(26.38±2.10)°,(23.21±1.30)°,(33.03±1.06)°,(35.3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照:术前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6个方向肌力及活动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腰椎左右旋活动度[分别为(45.95±1.19)°和(47.37±1.21)°]大于经皮组[分别为(38.01±1.64)°,(40.0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6个方向肌力及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活动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并未对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旋和左右旋的肌力带来不良影响;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后,腰椎的腰椎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活动度得到了提升;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内窥镜 脊神经 脉冲射频术 脊神经根切断术
原文传递
美式整脊手法结合脊柱脉冲诊疗仪治疗小儿寰枢椎旋转半脱位 被引量:4
3
作者 于红 吴闻文 +5 位作者 侯树勋 周中华 何建军 王强 Shawn He Christopher Colloca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605-611,共7页
目的探讨美式整脊手法(Chiropractic)配合脊柱脉冲诊疗仪治疗小儿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门诊骨科就诊的37例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患儿,其中男27例,女10例,年龄3.5-12岁,平均7.9岁。发病前... 目的探讨美式整脊手法(Chiropractic)配合脊柱脉冲诊疗仪治疗小儿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门诊骨科就诊的37例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患儿,其中男27例,女10例,年龄3.5-12岁,平均7.9岁。发病前有明确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的患儿占21.6%(8/37),有明确头颈部外伤史的占35.1%(13/37)。就诊时间为发病后当天至3个月不等。所有患儿均接受颈部活动范围检查,部分(年龄较大的患儿)接受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同时接受颈椎正、侧、张口位X线检查,部分患儿加做寰枢椎螺旋CT扫描及图像三维重建检查。三维CT检查重点测量寰枢椎在纵轴和矢状轴上旋转畸形的角度。所有患儿均接受本研究第一作者给予的Chiropractic治疗和脊柱脉冲诊疗仪(Sigma公司,Neuromechinical Innovation公司,美国)的治疗。患儿在伤后2-3天内连续接受1次/天的治疗,随后改为2-3次/周,并佩戴颈托2周。治疗结束后给予影像学复查,治疗前后的VAS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后多数患儿的疼痛症状获得明显改善。本组11例在治疗前后接受VAS测试,治疗前VAS评分7.2-10分,平均8.68分,治疗后VAS评分0-3分,平均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在治疗后接受影像学复查的病例共13例,但接受影像学复查的时间相差甚远(1.5小时至7年)。绝大多数患者影像学有明显好转,仅2例在复查X线片时对位不佳,尚需继续治疗和观察。结论Chiropractic是治疗小儿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有效方法之一,脊柱脉冲诊疗仪对小儿而言更具有依从性和安全性,两者配合使用可以增加疗效。三维螺旋CT能对寰枢椎在纵轴和矢状轴上旋转畸形的角度进行精确的测量,并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2-5) 儿童(6-12) 寰枢关节 脱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整脊疗法
原文传递
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兵 杨枭雄 +3 位作者 宋科冉 闫润民 任东风 唐家广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90-296,共7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的SCI患者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3-61岁,平均(38.56±10.77)岁;随访...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的SCI患者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3-61岁,平均(38.56±10.77)岁;随访3-24个月,平均(18.44±10.06)个月,损伤程度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分级。所有患者均纵行切开硬膜显露脊髓,探查确定脊髓浅表软化区或瘢痕区,纵切,清创,髓内减压。配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采用ASIA评分、Barthel指数及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ment,FIM)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SCI患者的ASIA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Barthel指数术后评分(45.00±29.72)分较术前(30.31±24.25)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M术后评分(79.69±16.42)分较术前(61.13±14.21)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CI患者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外科手术 减压术 外科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Pellet培养与纤维蛋白凝胶支架体外成软骨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亮节 翁土军 +3 位作者 张春丽 刘彦 钱隆 侯树勋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比较Pellet培养和纤维蛋白凝胶支架两种培养方式诱导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差异。方法人脂肪组织酶消化分离脂肪干细胞,培养基为DMEM含10%胎牛血清,利用Pellet培养和纤维蛋白凝胶支架两种培养体系将P3代脂肪... 目的比较Pellet培养和纤维蛋白凝胶支架两种培养方式诱导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差异。方法人脂肪组织酶消化分离脂肪干细胞,培养基为DMEM含10%胎牛血清,利用Pellet培养和纤维蛋白凝胶支架两种培养体系将P3代脂肪干细胞诱导成软骨后21天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番红O染色,DMMB法测定胞外基质中GAG含量,荧光定量PCR测定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与番红-O染色显示,纤维蛋白凝胶实验组软骨细胞外基质大量分泌,并融合成片,说明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可更好促进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维持软骨细胞表型。GAG/DNA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凝胶组促GAG分泌的能力优于其余各组(P<0.05),其Ⅱ型胶原m RNA表达的能力也最强(P<0.05)。结论利用纤维蛋白凝胶支架诱导人脂肪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能力优于无支架的Pellet三维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干细胞 组织工程 软骨 Pellet培养 脂肪源干细胞
原文传递
施万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钱隆 张小雷 +2 位作者 黄亮节 刘彦 唐家广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57-361,共5页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已经成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且不可逆[1-2],造成截瘫或四肢瘫,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其并发症的发生也会是致命的威胁并大...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已经成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且不可逆[1-2],造成截瘫或四肢瘫,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其并发症的发生也会是致命的威胁并大大加重患者的家庭负担,例如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障碍[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细胞 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干细胞 遗传工程
原文传递
经皮射频和内镜下射频切断脊神经背内侧支治疗小关节源性腰痛的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宋科冉 曹峥 +4 位作者 赵宏亮 秦江 商卫林 侯树勋 李振宙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29-436,共8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符合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经皮组(20例)和内镜组(20例)。经皮组行X线辅助下经皮穿刺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 目的评价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符合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经皮组(20例)和内镜组(20例)。经皮组行X线辅助下经皮穿刺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neurotomy,RN),内镜组行内镜辅助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间(3周、6个月、1年、2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SF-36生活质量指数,进行组内对照和组间对照。结果 (1)经皮组3周时VAS评分、ODI评分和SF-36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15±0.81,76.75±7.07,79.01±13.81改变为2.60±0.75,28.00±3.84,92.67±11.13,改善率(63.04±12.49)%,优良率100%,6个月时疗效开始下降,VAS评分、ODI评分和SF-36评分分别为3.85±0.88,32.50±4.44,87.32±17.20,改善率(45.68±13.18)%,优良率60%,2年时已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内镜组疗效优秀且维持时间较长,6个月时VAS评分、ODI评分和SF-36评分为3.15±0.57,27.50±2.96,87.89±14.49,改善率(55.45±9.01)%,优良率90%,术后1年疗效开始减低,VAS评分、ODI评分和SF-36评分分别为3.40±0.68,35.70±5.81,81.53±12.02,改善率(51.49±12.83)%,优良率仍高达80%,术后2年时疗效下降明显,VAS评分、ODI评分和SF-36评分分别为3.93±0.75,44.35±3.99,77.86±10.75,改善率降至(44.17±11.33)%,优良率降至45%,但是各项评分仍明显优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对照方面,3周时两组间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及以后各个随访时间点的各观察指标,内镜组均优于经皮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方面,经皮穿刺脊神经背内侧支RN和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均能获得优秀的短期疗效,但内镜技术疗效更佳且更持久;内镜辅助下脊神经背内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内窥镜 脊神经 脉冲射频术 脊神经根切断术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技术要点及2年随访结果 被引量:88
8
作者 李振宙 侯树勋 +3 位作者 商卫林 曹峥 赵宏亮 宋科冉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33-338,共6页
目的评价采用安全环锯技术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共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85例获2年随... 目的评价采用安全环锯技术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共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85例获2年随访,其中男36例,女49例;年龄46~78岁,平均56.7岁;14例L3~4单侧,1例L3~4双侧,49例L4~5单侧,3例L4~5双侧,12例L5~S1单侧,1例L5~S1双侧,3例L3~5单侧和2例L4~S1单侧,共减压95个狭窄侧隐窝;56例合并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42例脱出型,14例游离型。术后第2天复查腰椎MRI及CT以评估减压的充分性。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随访,评估症状的缓解结果。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功能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评分。结果术前受累神经根功能障碍包括皮节感觉障碍56例(65.9%)、肌节肌力减弱25例(29.4%)和腱反射减弱14例(16.5%)。所有患者术后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明显缓解。3例L5~S1节段患者术后出现L5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减退,经中频脉冲理疗后1~2周缓解。术后MRI/CT显示减压充分。无术后感染、医源性神经根损伤和腰椎不稳定等并发症。2例术后突出椎间盘复发,但体质虚弱,未进一步翻修手术。85例全部获得完整随访数据,术后腰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年随访Mac Nab评分29例优,48例良,6例因术后腰痛加重判定为可,2例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判定为差。术后受累神经根感觉功能及肌力明显恢复(P〈0.01),但腱反射无明显改善(P=0.832)。结论采用安全环锯技术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微创、高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减压术 外科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原文传递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马超 侯树勋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26-429,共4页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指成年后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不对称性退变引起的椎体侧方滑移、旋转以及半脱位,形成冠状面Cobb’s角〉10°的脊柱畸形[1]。其好发于〉50岁的中老年人群[2],其多合并心脏...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指成年后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不对称性退变引起的椎体侧方滑移、旋转以及半脱位,形成冠状面Cobb’s角〉10°的脊柱畸形[1]。其好发于〉50岁的中老年人群[2],其多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患,围手术期风险增加。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3],可能与停经后骨质疏松和女性腰背部肌肉力量薄弱有关。ADS的临床表现以腰背痛、下肢神经根性痛及间歇性跛行为主,患者常因疼痛、站立或行走困难等症状而就诊,这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不同,后者常为求改善畸形外观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γ射线终末辐照对同种异体肌腱病毒灭活效果及生物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彦涛 刘思扬 +5 位作者 尹惠琼 白玉龙 韩丽伟 胡先同 朱加亮 衷鸿宾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研究γ射线终末辐照灭菌对同种异体肌腱病毒灭活的效果及对肌腱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检测γ射线辐照(照射剂量25 kGy)灭活PRV、VSV、PPV、EMCV、HIV-1病毒的效果。取正常供体手部肌腱12根,直径4~5 mm,随机分为... 目的研究γ射线终末辐照灭菌对同种异体肌腱病毒灭活的效果及对肌腱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检测γ射线辐照(照射剂量25 kGy)灭活PRV、VSV、PPV、EMCV、HIV-1病毒的效果。取正常供体手部肌腱12根,直径4~5 mm,随机分为实验组(辐照组)和对照组(新鲜不处理),进行病毒滴度检测,MTS力学试验机检测两组极限拉伸载荷。结果经过γ射线辐照可使污染在同种异体肌腱上的病毒滴度下降超过4 Log值,且盲传3代无病毒检出。辐照前后,同种异体肌腱极限拉伸载荷和组织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辐照灭菌(照射剂量25 kGy)是同种异体肌腱病毒灭活的有效方法,可避免引入其它化学试剂,且该工艺不会影响肌腱的极限拉伸载荷和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移植物 病毒灭活 灭菌 生物力学现象
原文传递
深入理解腰椎滑脱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华东 侯树勋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01-406,共6页
腰椎滑脱与骨盆矢状位参数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研究表明,成年人中腰椎滑脱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的发病率约为6%,主要以峡部裂性和退变性两种类型最为常见。许多研究结果显示骨盆的矢状面形态在腰椎滑脱的发生和... 腰椎滑脱与骨盆矢状位参数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研究表明,成年人中腰椎滑脱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的发病率约为6%,主要以峡部裂性和退变性两种类型最为常见。许多研究结果显示骨盆的矢状面形态在腰椎滑脱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正常人群与腰椎滑脱患者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对比,进一步发现了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腰椎滑脱 骨盆参数 矢状面平衡
原文传递
一种高效制备工艺对脱钙骨基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春丽 赵彦涛 +2 位作者 白玉龙 韩丽伟 侯树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目前脱钙骨基质生产工艺耗时长效率低,浪费资源和成本。本研究在保存骨诱导活性的前提下,显著缩短了脱钙骨基质的工艺时间。方法采用动态脱钙和二次换酸工艺制备脱钙骨基质,对pH值、钙含量进行评价。用裸鼠体内植入实验评价这种脱... 目的目前脱钙骨基质生产工艺耗时长效率低,浪费资源和成本。本研究在保存骨诱导活性的前提下,显著缩短了脱钙骨基质的工艺时间。方法采用动态脱钙和二次换酸工艺制备脱钙骨基质,对pH值、钙含量进行评价。用裸鼠体内植入实验评价这种脱钙骨基质骨诱导活性。结果材料的pH值为6.2±0.3,呈弱酸性。钙含量为(0.6±0.2)%,符合<6%的标准。裸鼠体内植入后创面一期愈合,无不良反应发生。其骨诱导活性阳性,4周时可见大量的新生骨组织、骨髓样组织和软骨化成骨现象。结论该工艺可以提高脱钙骨基质生产效率,不影响材料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钙骨基质 二次换酸 动态脱钙 骨诱导活性
原文传递
骨粉和脱钙液比例与脱钙时间对脱钙骨基质诱导成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衷鸿宾 韩丽伟 +2 位作者 白玉龙 赵彦涛 李忠海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索骨粉和脱钙液比例和脱钙时间对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诱导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深低温冷冻的供体骨为原材料,剔除软组织、脱脂、清洗、干燥、粉碎等过程制备骨粉;调整脱钙时间以及骨粉和脱钙液的比例,利... 目的探索骨粉和脱钙液比例和脱钙时间对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诱导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深低温冷冻的供体骨为原材料,剔除软组织、脱脂、清洗、干燥、粉碎等过程制备骨粉;调整脱钙时间以及骨粉和脱钙液的比例,利用0.5 mol/L盐酸动态脱钙;清洗、冷冻干燥、辐照灭菌,得到DBM样品。对样品进行p H值和钙含量测定,从影像学观察显影效果,对其成骨活性进行体内骨诱导验证。结果测得DBM-15-2 h、DBM-20-2 h、DBM-25-2 h、DBM-20-0.5 h、DBM-20-1 h、DBM-20-1.5 h的钙含量依次为1.86±0.84、0.60±0.22、0.42±0.12、6.84±0.45、2.90±0.32、1.59±0.26;影像学结果显示DBM-20-0.5 h材料的显影密度相对最高;裸鼠体内骨诱导组织学观察发现,不同参数制备的DBM样品均具有骨诱导活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粉和脱钙液比例为1 g/20 ml,脱钙0.5 h,即可制得具有稳定的骨诱导活性与一定显影能力的D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基质 矿物质 骨再生 移植 同种 脱钙骨
原文传递
快速成型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宇哲 朱加亮 +1 位作者 杨林 杨润功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945-949,共5页
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一种快速生成模型或者零件的制造技术。在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下,依靠已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数据,采用材料精确堆积的方式,即由点堆积成面,由面堆积成... 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一种快速生成模型或者零件的制造技术。在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下,依靠已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数据,采用材料精确堆积的方式,即由点堆积成面,由面堆积成三维,最终生成实体Ⅲ。依靠此技术可以生成非常复杂的实体,而且成型的过程中不需要模具的辅助^[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快速成型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综述
原文传递
丝素蛋白复合物在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硕 韦兴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由于创伤、肿瘤或先天发育不足等原因导致人体的骨组织缺损较常见。这将导致骨骼的外形和功能出现缺陷,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外科临床中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对于较大范围的骨缺损,采用人工材料... 由于创伤、肿瘤或先天发育不足等原因导致人体的骨组织缺损较常见。这将导致骨骼的外形和功能出现缺陷,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外科临床中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对于较大范围的骨缺损,采用人工材料填充骨缺损的手术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它几乎可以避免自体骨及同种或异体骨移植的大多数问题。而对于人_丁材料的主要问题仍是探求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骨缺损 复合生物材料 骨重建
原文传递
磁共振测温用于椎体肿瘤热疗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硕 宋光泽 +4 位作者 陈飞宇 史欣未 陈秉耀 韦兴 应葵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875-879,共5页
目的对磁共振测温在椎体环境不同组织中测温的难点初步分析。方法在3 T Phillips磁共振仪器中,分别采集T1、T2图像,根据椎体肿瘤热疗的临床需求,结合解剖图分割出手术关心的区域;再用PRF(proton resonance frequency)和谱估计两种方... 目的对磁共振测温在椎体环境不同组织中测温的难点初步分析。方法在3 T Phillips磁共振仪器中,分别采集T1、T2图像,根据椎体肿瘤热疗的临床需求,结合解剖图分割出手术关心的区域;再用PRF(proton resonance frequency)和谱估计两种方法分别对含水较多和水脂混合的组织区域进行温度测量,并以肌肉区域的温度对其余区域作场漂修正。结果在重点关注区域中,分别选取80-300个像素点,对于PRF方法,脊髓和椎间盘的温度误差平均值均〈0.2℃,温度标准差〈1.5℃;主动脉和上下腔静脉的温度误差平均值在0.9℃-1.8℃,标准差〈1.7℃;椎体部分的温度误差平均值约0.9℃,但标准差接近12℃;对于谱估计方法,在水脂混合的椎体部分,温度标准差仍〉12℃。结论磁共振测温在含水较多、均匀且流动较少的组织脊髓和椎间盘测温效果较好,在主动脉和静脉血管里的血液的温度因血液流动的干扰而难以用磁共振直接测得,椎体内由松质骨所引起的磁化率干扰会给磁共振测温带来较大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骨肿瘤 温度感应 脊柱肿瘤 透热疗法 高温 诱发
原文传递
腓骨远端巨细胞瘤合并同侧胫骨血管脂肪瘤一例报告
17
作者 张增亮 陈秉耀 +2 位作者 李南 宋光泽 韦兴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799-801,共3页
患儿,男,15岁,右踝部间断疼痛2年,加重伴右踝部肿胀1周。查体:右外踝上6 cm处略肿胀,局部皮温正常,未触及包块,局部压痛明显,右踝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右胫腓骨正侧位平片(图1):右腓骨远端干骺端膨胀性骨破坏,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 患儿,男,15岁,右踝部间断疼痛2年,加重伴右踝部肿胀1周。查体:右外踝上6 cm处略肿胀,局部皮温正常,未触及包块,局部压痛明显,右踝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右胫腓骨正侧位平片(图1):右腓骨远端干骺端膨胀性骨破坏,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病灶内有分房,未见骨膜反应及周围软组织影。胫骨中下段髓腔内可见类圆形影,边界清楚,骨皮质无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骨骺 骨巨细胞瘤 脂肪瘤骨肿瘤
原文传递
单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原椎体引起背痛复发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叶 卜国云 +3 位作者 卢祥 商卫林 孙玉鹏 侯树勋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oneous kyphoplasty,PKP)后,责任椎体引起背部疼痛复发的原因,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笔者所在单位同一组医生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因骨质疏松引起单节...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oneous kyphoplasty,PKP)后,责任椎体引起背部疼痛复发的原因,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笔者所在单位同一组医生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因骨质疏松引起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而行PKP的患者共52例,其中28例术后随访〉12个月,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68~86岁,平均(74.13±4.18)岁。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18.50±7.26)个月。按照是否复发背部疼痛分为A、B组:术后未复发背部疼痛为A组(n=20),术后复发背部疼痛为B组(n=8)。所有患者均记录年龄、性别、症状出现的时间,采用相同手术方法 (PKP),记录骨水泥注入量(filling PMMP volume,FPV)。手术前、后及复查时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通过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时BMD的T评分;通过X线、MRI检查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时骨折椎体的压缩率(compression rate,CR)、压缩的恢复率或丢失率,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时骨折椎体的后凸角度(kyphotic angle,KA)和后凸角度恢复率或丢失率;比较术后及随访时骨水泥(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椎体上下终板间距离(postoperation PMMP to endplate distance,PPED)的改变。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背部疼痛复发患者原手术椎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再骨折或塌陷。A、B组FPV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A、B组CR术后均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B组CR恢复率为(17.4±9.3)%,A组为(24.1±1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呈现同样的改变。A、B两组手术前VAS评分分别为(8.8±0.6)分、(8.6±0.5)分;术后分别为(2.1±0.6)分、(2.2±0.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7.5±1.2)分,与B组术后及A组末次随访(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 压缩性 椎体后凸成形术 背痛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