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肺脏间质树突状细胞形态学分布与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宏伟 陆江阳 +3 位作者 王晓虹 田光 杨毅 李玲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47-351,共5页
目的认识小鼠肺脏间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方法运用光镜、电镜观察与免疫组化标记(CD11c、CD205、CD80、CD86及MHC-II类分子I-Ab)方法,观察研究C57BL/6小鼠肺脏间质树突状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 目的认识小鼠肺脏间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方法运用光镜、电镜观察与免疫组化标记(CD11c、CD205、CD80、CD86及MHC-II类分子I-Ab)方法,观察研究C57BL/6小鼠肺脏间质树突状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结果小鼠肺脏间质树突状细胞具有与免疫器官及外周血中DC相同的超微形态特征;CD11c阳性DC含量约占肺脏总细胞数的8.5‰,广泛分布于肺间质中;表达CD205、CD80、CD86及I-Ab的成熟DC含量稀少,多位于间质血管周围。结论肺脏间质树突状细胞是一种脏器免疫前哨细胞,是肺脏免疫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D205 CD11C 共刺激分子 MHC-Ⅱ类分子
下载PDF
脾脏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9
2
作者 陆江阳 李志宏 +2 位作者 王晓虹 杨毅 李玲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7,T0002,共5页
目的 探讨脾脏树突状细胞(DCs)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外周免疫器官损伤中的病理过程和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小鼠MODS动物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CD205、CD86)与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 目的 探讨脾脏树突状细胞(DCs)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外周免疫器官损伤中的病理过程和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小鼠MODS动物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CD205、CD86)与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等方法观察脾脏病理学及其DCs在MODS病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 实验早期(3h),DCs显著增生且功能活跃,伴大量淋巴细胞凋亡,外周血CD4^+/CD8^+比值下降;晚期(10~12d)大量DCs失活,脾脏各种免疫细胞退变、凋亡,外周血CD4^+/CD8^+比值显著下降。结论 脾脏DCs数量和活性的变化在MODS小鼠建立外周免疫应答和维持机体免疫平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树突状细胞 脾脏 免疫组化方法 病理学观察 脾脏病理学 CD4^+/CD8^+比值 免疫器官损伤 淋巴细胞凋亡 MODS
下载PDF
卡巴胆碱对脓毒症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田光 陆江阳 +3 位作者 胡森 吕艺 王宏伟 杨毅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84-686,F0003,共4页
目的从调节脾脏树突状细胞(DC)活性的角度探讨卡巴胆碱在防治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和卡巴胆碱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 目的从调节脾脏树突状细胞(DC)活性的角度探讨卡巴胆碱在防治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和卡巴胆碱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CD11c、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标记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IL12p70的阳性细胞率。结果注射LPS后,脾脏DC数量增加,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DC表面分子MHC和CD86表达以及IL1β和IL12p70阳性细胞率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与脓毒症组比较,卡巴胆碱组脾脏DC的数量没有明显变化,但表面分子MHC和CD86表达及IL1β和IL12p70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卡巴胆碱能降低DC活性,有助于减轻脓毒症早期过度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巴胆碱 脓毒症 树突状细胞 脾脏
下载PDF
Flt3配体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及细胞免疫功能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田光 陆江阳 +2 位作者 王宏伟 刘茜 杨毅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Flt3配体(FL)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晚期免疫失衡的修复作用与意义。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实验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ODS组和FL治疗组,每组30只。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脾脏树突状细胞(D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目的探讨Flt3配体(FL)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晚期免疫失衡的修复作用与意义。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实验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ODS组和FL治疗组,每组30只。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脾脏树突状细胞(D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I—A^b)表达变化及T细胞亚群变化,光、电镜下观察脾脏组织结构和DC变化。结果MODS组脾脏中未成熟DC明显增加(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A^b表达及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1和P〈0.05);脾脏白髓消散,脾小体明显减少,DC多呈凋亡与退变崩解改变,周围淋巴细胞大量凋亡;活杀前动物死亡率为18%。治疗组小鼠脾脏中成熟DC数量明显增加(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A^b表达接近正常水平,CD4/CD8比值较MODS组明显上调;脾脏组织形态与DC的病理改变较MODS组明显减轻;实验鼠死亡率(7%)也明显降低。结论FL可以通过促进DC增生和活化,有效改善MODS晚期细胞免疫功能,进而缓解MODS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T3配体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树突状细胞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脾脏
原文传递
黑头粉刺痣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敏 陆江阳 +2 位作者 邹先彪 刘茜 杨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7-507,共1页
关键词 痤疮 黑头粉刺痣 毛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