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官英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22期3044-304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方法,并研究相关护理对策,以促进患者预后。方法对本医院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所接收治疗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58例,其中包括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方法,并研究相关护理对策,以促进患者预后。方法对本医院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所接收治疗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58例,其中包括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下肢静脉血栓与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并发症、意识障碍与否、偏瘫与否、体重指数正常与否,总结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年龄显著高于未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 P〈0.05);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较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P〈0.05);偏瘫、意识障碍、肥胖也是造成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形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病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神经外科 手术治疗 形成原因 护理对策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神经内镜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蕾 马官英 陈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7期783-785,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神经内镜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鼻窦镜下行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的1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神经内镜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鼻窦镜下行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的1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肠道准备方法对患者心理状况、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镇痛效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营养状态及术后住院天数等多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改变传统肠道准备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使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缩短了术后平均住院时间(P〈0.01)。结论运用FTS理念指导神经内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增加其舒适度,改善营养状态,促进术后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切除术 快速康复外科 神经内镜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
原文传递
路径管理护理在垂体腺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官英 陈蕾 候远征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路径管理护理在垂体腺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76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护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77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路径管理护理。比... 目的探讨路径管理护理在垂体腺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76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护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77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路径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经济效果、护理质量和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住院时间为(14.80±2.21)d,对照组为(19.12+1.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14,P<0.001)。研究组住院费用为(20534.8±10.12)元,对照组为(22213.7±12.0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1,P=0.007)。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97.9%,对照组分别为88.2%和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有患者均治愈,但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和再手术率分别为2.6%、0和0,对照组分别为21.1%、3.9%和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路径管理护理在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术患者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并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管理 常规护理 垂体腺瘤
原文传递
音乐节拍按摩法对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麻痹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蕾 陈俊 王立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18期2162-2164,共3页
目的探讨音乐节拍按摩法对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麻痹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麻痹患者提供简便易学、便于操作的手法按摩方法,提高患者训练的依从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行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 目的探讨音乐节拍按摩法对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麻痹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麻痹患者提供简便易学、便于操作的手法按摩方法,提高患者训练的依从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行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的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从术后24h开始进行手法按摩,每日3次,每次15min。对照组仅采用手法按摩,观察组在采用手法按摩时配以音乐节拍。两组患者于术后24h及术后1个月均采用House—Braekmann面神经功能评定法进行面神经麻痹等级评定,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于术后1个月进行依从性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好者18例,部分依从者22例,依从性差者5例;对照组依从性好者11例;部分依从者20例,依从性差者16例,观察组康复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5069,P〈0.05)。在面神经麻痹康复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痊愈12例,显效23例,好转7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4例,好转16例,无效8例,经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372,P〈0.05)。结论音乐节拍按摩法可以规范按摩手法,在音乐节拍的引导下使康复训练定时、定量、定位,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准确性,确保康复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面神经麻痹 按摩 音乐疗法 治疗依从性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5
5
作者 韩微 夏义容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9期2958-296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肢体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外伤性脑梗塞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肢体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外伤性脑梗塞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康复护理后,干预组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60.67%,对照组为4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7,P<0.05);干预组MBI评分为(70.21±7.15)分,对照组为(36.75±17.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5);干预组语言功能评分为(176.34±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66±7.6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7,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语言 生活能力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住院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葛爱莉 周皎娟 王晓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0期13-15,71,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全脑血管造影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3-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全脑血管造影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全脑血管造影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3-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全脑血管造影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按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遵照医嘱给予术前检查、常规准备,通知禁食、水,术后严格按照股动脉穿刺点护理要求,术肢制动,严密观察造影剂反应及穿刺点情况等护理。通过大量文献检索,采用116篇文献作为依据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包括术前禁食时间、排便训练、术后卧床时间、饮水时间等方面。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的住院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造影后48h内发生并发症5例,占5.5%,低于对照组的28例(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有积极作用,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 术后并发症 住院满意度
下载PDF
探讨神经外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因素与预防干预措施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官英 赵德龙 喻陆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11期42-45,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对神经外科患者留置导尿管所引发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原因,以及临床预防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 2014年3月笔者医院神经外科留置导尿管的患者126例,依据双盲随机分组将样本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3例,两组... 目的 探讨针对神经外科患者留置导尿管所引发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原因,以及临床预防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 2014年3月笔者医院神经外科留置导尿管的患者126例,依据双盲随机分组将样本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增加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两组中尿路感染发生率集中于高龄、女性、意识障碍与导尿管时间>10天的患者中,其发生率均高于自身指标中的其他情况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干预组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为4.36±1.12天,尿路感染发生率为3.2%,护理总满意率为96.8%,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意识、性别以及留管时间均为神经外科患者引发导尿管相关性尿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开展针对并发症预防的相关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导尿管 尿路感染 护理干预
下载PDF
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官英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中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神经外科科室患者护理问题存在的缺陷,并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神经外科患者108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中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神经外科科室患者护理问题存在的缺陷,并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神经外科患者108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细节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病情变化、情绪状况、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变化、肢体感觉功能变化正常比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情绪状态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护理工作者需要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细节护理 病情变化 情绪状态 满意程度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5
9
作者 宋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1期236-237,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给予降低血液凝滞、健康宣教等预防措施,抗凝、溶栓护理和功能锻炼等护理方式,观察对DVT的预防效果及护理...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给予降低血液凝滞、健康宣教等预防措施,抗凝、溶栓护理和功能锻炼等护理方式,观察对DVT的预防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7月共行神经外手术700余例,DVT仅发生8例,经积极的预防和相应的护理全部痊愈出院;结论:神经外科手术病人是DVT的高发人群,积极的预防和精心全面的护理可有效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口服乳果糖溶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便秘的预防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阿兰 《现代护理》 2008年第4期441-442,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便秘的预防。方法将200例首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患者75例。对照组未服乳果糖口服液患者125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便秘的预防。方法将200例首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患者75例。对照组未服乳果糖口服液患者125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入院后即口服乳果糖口服液10ml,2次/d,连续口服10d。记录患者每天的排便情况。结果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便秘的发生率为40.8%,实验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便秘的发生率为25.3%,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便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且口服方便,易于被患者和家属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便秘 预防
下载PDF
心理干预在脑膜瘤切除术后康复观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彩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后观察中应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1-01—2013-08在我院接受脑膜瘤切除术治疗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分成2组,对照组行术后常规观察,观察组在行常规观察干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后观察中应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1-01—2013-08在我院接受脑膜瘤切除术治疗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分成2组,对照组行术后常规观察,观察组在行常规观察干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变化情况及术后康复治疗的中断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中断康复治疗者明显较对照组少,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脑膜瘤切除术者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症状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切除术 心理干预 康复
下载PDF
应用覆膜支架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动脉损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义容 王兰英 陈蕾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27,共2页
颈动脉损伤多由于头颈部钝性外伤、锐器穿通伤、手术损伤、炎性反应或肿瘤侵蚀等因素所致,可引起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和/或假性动脉瘤鼻出血及颈部大出血,危害患者的健康或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损伤... 颈动脉损伤多由于头颈部钝性外伤、锐器穿通伤、手术损伤、炎性反应或肿瘤侵蚀等因素所致,可引起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和/或假性动脉瘤鼻出血及颈部大出血,危害患者的健康或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损伤创伤小,可立即封闭颈动脉破口而达到止血、消除局部异常循环的目的。我科2005年9月-2007年10月为11例颈动脉损伤患者行介入治疗,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颈动脉损伤 伤患者 覆膜支架 颈动脉海绵窦瘘 护理 颈部大出血 假性动脉瘤
原文传递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体位管理对患者恢复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1期121-122,共2页
目的:研究高领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不同体位管理对患者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取临床对照试验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经颅脑CT证实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1例。两组患者均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术后患... 目的:研究高领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不同体位管理对患者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取临床对照试验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经颅脑CT证实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1例。两组患者均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术后患者体位试验组为平卧位,对照组为头低脚高位。根据术后CT结果由高年资高级职称主任决定适时拔除引流管。观察两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情况,根据以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拔除引流管时间:对照组平均拔出外引流管时间为4.5天,试验组平均拔除外引流管时间为4.8天,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脑组织复位情况:术后一月复查时两组患者中线移位最大距离均小于3mm。两组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术区新发出血的发生:由颅脑CT复查证实,对照组例数6例,试验组例数0例。其中6例出血患者中保守治疗4例,再次手术2例,无死亡病例。肺部感染:试验组住院期间肺部感染例数:2例,对照组肺部感染例数:10例,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试验组例数0例,对照组例数4例。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积极强心、利尿、限制液体量,调整体位等治疗心衰逐渐控制。结论:与头低脚高位相比,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采用平卧位可以在保证患者颅内情况同样好转的情况下,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体位管理 护理
下载PDF
老年人脑外伤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义容 陈蕾 程艳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4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脑外伤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至2004年在我院定点就医的一组老年人群中210例颅脑外伤患者和其他人群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高龄组老年人的脑外伤发病率明显高于早老年组;摔伤是超高龄组老...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脑外伤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至2004年在我院定点就医的一组老年人群中210例颅脑外伤患者和其他人群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高龄组老年人的脑外伤发病率明显高于早老年组;摔伤是超高龄组老年人的主要致伤原因;老年人群受伤时各脏器、伤后表现等方面与其他人群不同。结论老年人脑外伤有其独特的规律,有必要在护理中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外伤 原因
下载PDF
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义容 陈蕾 孙彩红 《现代护理》 2006年第27期2609-261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等相关问题。方法21例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后,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应用自膨式支架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 目的探讨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等相关问题。方法21例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后,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应用自膨式支架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结果21例(次)支架置放均获成功。DSA显示狭窄段的颈动脉直径明显扩大。仅1例出现部分运动性失语。随访2~24个月,全部患者均未再发生脑缺血,其中2例行DSA复查,6例行多普勒超声复查,均无再狭窄发生。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安全性高,效果可靠,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 老年人 血管成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促进脊髓拴系切口愈合的护理方法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立艳 赵珺燕 +1 位作者 陶本章 赵博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造成神经外科脊髓拴系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可能因素,针对性地改进护理措施。方法将对本院神经外科2015年6月~2015年10收治的50例脊髓拴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另给予改进后的护理措... 目的分析造成神经外科脊髓拴系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可能因素,针对性地改进护理措施。方法将对本院神经外科2015年6月~2015年10收治的50例脊髓拴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另给予改进后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日及愈合不良率。结果实验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例,切口愈合不良率为4%,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3例,切口愈合不良率为1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04±4.55)d,低于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68±7.7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务人员及病区管理,做好患者术前护理、心理疏导,患者术后伤口护理以及增加红外线烤灯理疗可有效促进脊髓拴系手术切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手术 切口愈合 护理
下载PDF
动脉鞘管处采血检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的可行性研究
17
作者 夏义容 史凤霞 葛爱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122-1122,1124,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治疗后动脉鞘管处抽血检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科行介入治疗后未拔除动脉鞘管的患者37例,分别从动脉鞘管和肘正中静脉处抽血0.1ml行快速ACT检测,并对两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数值差异显...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治疗后动脉鞘管处抽血检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科行介入治疗后未拔除动脉鞘管的患者37例,分别从动脉鞘管和肘正中静脉处抽血0.1ml行快速ACT检测,并对两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数值差异显著(P<0.01),静脉组(120.21±11.963)s,动脉组(124.86±12.669)s,二者之间呈直线相关。结论动脉鞘管处抽动脉血快速检测ACT值可作为拔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动脉鞘 实验室技术方法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的护理
18
作者 夏义容 陈蕾 石瑞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年第8期963-964,共2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6月—2006年7月共27例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的护理。结果25例患者均支架置放成功,取得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术前做好危险因素评估、血压监测,术后严...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6月—2006年7月共27例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的护理。结果25例患者均支架置放成功,取得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术前做好危险因素评估、血压监测,术后严密观察血压、神经系统的变化,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狭窄 支架 护理
原文传递
不同卧位对枕颈部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56例对比分析
19
作者 夏义容 陈春利 《医药与保健》 2014年第2期27-27,33,共2页
目的 探讨枕颈部手术后有利于切口愈合的最佳体位.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56例枕颈后入路手术患者采取不同的卧位的切口愈合情况,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0度侧卧位可有效减轻水肿,缩短住院日,两组数值之间差异显著(P<0.01),有... 目的 探讨枕颈部手术后有利于切口愈合的最佳体位.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56例枕颈后入路手术患者采取不同的卧位的切口愈合情况,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0度侧卧位可有效减轻水肿,缩短住院日,两组数值之间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90度侧卧位更利于枕颈部手术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位 切口愈合 枕颈部手术
下载PDF
气囊自动回缩拔除尿管法在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季衍丽 刘芳 +1 位作者 马官英 张雅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22期74-76,共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在围术期患者中应用气囊自动回缩拔除尿管法,寻找能够减轻尿道黏膜损伤的新拔管方法。方法2015年3-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110例留置导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数字随机分组... 目的本研究通过在围术期患者中应用气囊自动回缩拔除尿管法,寻找能够减轻尿道黏膜损伤的新拔管方法。方法2015年3-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110例留置导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除尿管的方法,观察组采用气囊自动回缩拔除尿管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时的尿道疼痛评分、首次排尿尿道疼痛评分、首次排尿前段尿液的红细胞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除尿管时尿道疼痛、首次排尿尿道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首次排尿前段尿液红细胞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气囊自动回缩拔除尿管法能够减轻围术期留置导尿患者的尿道黏膜损伤,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围术期患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 导尿管拔除 围术期 应用研究 气囊 回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