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70 nm激光治疗高龄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明月 曾晶 +6 位作者 王春喜 疏丹 刘庆 王晓玲 孙长江 雷永红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微创治疗方法,总结高龄患者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4例,年龄80~91岁,平均83.3岁。局部麻醉下行血管内激光光凝术,包括大隐静脉主干、浅静脉和溃疡周围的交通支血管。激光波长1 ...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微创治疗方法,总结高龄患者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4例,年龄80~91岁,平均83.3岁。局部麻醉下行血管内激光光凝术,包括大隐静脉主干、浅静脉和溃疡周围的交通支血管。激光波长1 470 nm,治疗功率5~6 W。术后1、6、12、18和24个月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切口,术后疼痛轻微,6例患者见轻微皮下瘀斑,术后10d消失,足踝部小溃疡逐渐缩小,术后3~4周完全愈合。随访6~24个月,术后1年治愈率100%,术后1年后死于心脑肺严重疾病3例;术后2年临床治愈88.2%,随访期间所有存活患者随访时均未见复发。结论 1 470 nm半导体激光可用于80岁以上高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该方法安全、有效、创伤小,无手术切口、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治疗 大隐静脉曲张 高龄
原文传递
1470nm激光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明月 曾晶 +6 位作者 王春喜 疏丹 刘庆 王庆玉 闻巍 雷永红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40-43,共4页
随着激光医学的发展,半导体激光器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新型激光1470 nm半导体激光的能量即可被血红蛋白吸收也可被水吸收,与绿激光、YAG激光、CO2激光、940 nm激光等传统激光比较,具有较强的组织吸收率、较高的切割效率和较低的能量... 随着激光医学的发展,半导体激光器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新型激光1470 nm半导体激光的能量即可被血红蛋白吸收也可被水吸收,与绿激光、YAG激光、CO2激光、940 nm激光等传统激光比较,具有较强的组织吸收率、较高的切割效率和较低的能量消耗,目前在肿瘤切除、美容医学、微创手术中应用广泛。本文就波长1470 nm激光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70nm激光 治疗 应用
原文传递
激光焊接修复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新技术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春喜 徐明月 +4 位作者 刘庆 疏丹 曾晶 顾瑛 杜毅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21-125,共5页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激光焊接修复的可行性,比较激光焊接修复和传统手术修复的优劣。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下肢深静脉瓣膜不全患者40例,均采用血管内激光光凝闭塞治疗。根据不同瓣膜修复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激光焊接...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激光焊接修复的可行性,比较激光焊接修复和传统手术修复的优劣。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下肢深静脉瓣膜不全患者40例,均采用血管内激光光凝闭塞治疗。根据不同瓣膜修复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激光焊接组和传统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激光焊接组,采用股部3 cm微切口,暴露股浅静脉瓣环,利用波长1 470 nm激光折叠焊接瓣膜环,治疗功率6 W,缩窄管腔,进行瓣膜外修复。传统对照组,采用股部6 cm切口,显露并充分游离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以上的深静脉,利用自体静脉片包裹瓣环,修复瓣膜。记录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下床活动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记录切口疼痛程度,观察切口肿胀和皮下瘀斑情况。手术后连续随访1~3年,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结果 20例激光焊接组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均明显小于传统对照组(P<0. 01);手术出血量、手术后引流液少于传统对照组(P<0. 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激光焊接组无淋巴漏发生,传统对照组3例淋巴漏。术后疼痛较轻,主动下床活动时间较早(P<0. 05)。两组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随访1~3年均无复发病例,临床治愈率和随访结果无区别。结论 瓣膜外激光焊接纠正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明显优于传统外科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激光焊接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激光根治性切除直肠癌的初步探讨(附9例报告)
4
作者 王春喜 曾晶 +7 位作者 徐明月 雷永红 薛娜娜 刘庆 刘志为 疏丹 顾瑛 赵允杉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利用接触性激光根治性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方法。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直肠癌患者9例,采用腹腔镜辅助下接触性激光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激光功率10 W。术后6~19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利用接触性激光根治性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方法。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直肠癌患者9例,采用腹腔镜辅助下接触性激光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激光功率10 W。术后6~19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盆腔引流量、肠功能恢复时间,观察治疗疗效。结果 9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80~150 min,平均(108.9±24.3) min;术中出血10~30 ml,平均(20±6.1) ml;术后2~4d排气,平均排气时间(3.11±0.8) d;手术清扫淋巴结数13~50枚,平均(24.2±14.9)枚。术后恢复正常,无切口红肿等感染征象,术后3~5 d拔除引流管,7 d拆线,术后7~9 d出院,随访6~19个月无复发,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无异常。结论在腹腔镜辅助下,可利用接触性激光刀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微创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系统给药光动力疗法与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乔嘉璐 邱海霞 +5 位作者 陈琦 谭一舟 李瑞珍 吴瑞芳 刘昱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81-188,236,共9页
目的比较系统给药光动力疗法(systematic-photodynamic therapy,S-PDT)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ⅡI~IⅢ,即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 目的比较系统给药光动力疗法(systematic-photodynamic therapy,S-PDT)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ⅡI~IⅢ,即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疗效及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清除率。方法回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CINIⅡI~Ⅲ级合并HPV高危型感染患者2040例,按照纳排标准从中筛选出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接受S-PDT治疗的32例;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LEEP治疗患者168例,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进行配对,将配对后的患者分别纳入S-PDT组和LEEP组。其中,S-PDT组患者术前经静脉注射光敏药物血叶啉注射液48~72h后,采用激光照射子宫颈,照射光剂量为照射波长630nm,功率密度100mW/cm²光斑直径3~4cm,照射时间20~30min,能量密度120~180J/cm^(2)。LEEP组患者采用LEEP刀进行治疗。治疗后3~6个月,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cytologic test,TCT),如TCT结果显示存在SIL风险,再行阴道镜下活检取子宫颈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评估临床疗效。同时,对宫颈分泌物进行HPV-DNA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匹配CINⅡI~Ⅲ患者62例,分别为S-PDT组患者31例,LEEP组患者31例,两组患者年龄和HR-HPV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平衡。治疗后3~6个月,S-PDT组和LEEP组的HSIL完全缓解率均为77.4%,有效率分别为96.8%和89.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S-PDT组HR-HPV清除率(87.1%)高于LEEP组(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3~6个月S-PDT组患者未出现出血、瘢痕、子宫颈口狭窄、粘连等并发症。结论本研究结果证明,S-PDT治疗CINI~Ⅲ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环形电切术
原文传递
一种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的新方法--辐条式穿刺激光光凝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春喜 曾晶 +7 位作者 杜毅 徐明月 刘庆 王晓玲 疏丹 顾瑛 吴荣亮 雷永红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辐条式穿刺激光光凝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比较其与传统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患者31例,采用辐条式穿刺激光光凝微创治疗。同时选取同期同龄溃疡大小无差异的患者31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辐条式穿刺激光光凝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比较其与传统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患者31例,采用辐条式穿刺激光光凝微创治疗。同时选取同期同龄溃疡大小无差异的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切口疼痛情况,以及术后溃疡愈合速度,连续随访1~2年,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例手术进行顺利。辐条式穿刺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和手术出血量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对照组(P<0.01);术后辐条式穿刺激光微创手术组溃疡愈合速度明显快于传统手术组,且无皮瓣坏死病例,而传统手术组则出现3例。术后疼痛辐条式穿刺微创激光手术组较传统手术组轻微(P<0.05),术后瘢痕激光治疗组下肢股部以下无瘢痕(发生率0%),而传统手术组下肢可见多处瘢痕(发生率100%),影响美观。两组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年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辐条式穿刺激光光凝微创疗法能够较好地治疗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溃疡愈合快,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溃疡 激光光凝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1470 nm激光微创综合治疗高龄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
7
作者 黄钧新 王春喜 +4 位作者 曾晶 疏丹 刘庆 吴荣亮 杜毅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波长1470 nm激光微创综合治疗高龄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静脉淤积性溃疡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年龄70~82岁,设为激光组均行激光微创血管闭合技术治疗,治疗波长为1470 nm,治疗功率6 W;... 目的探讨波长1470 nm激光微创综合治疗高龄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静脉淤积性溃疡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年龄70~82岁,设为激光组均行激光微创血管闭合技术治疗,治疗波长为1470 nm,治疗功率6 W;同时纳入同期同龄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2、4、6、8和16周,观察两组患者溃疡大小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溃疡周围切口大小,以及术后溃疡愈合时间。术后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切口疼痛情况。并记录皮瓣坏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2年,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耗时分别为激光组(52.7±9.0)min、传统手术组(95.5±15.9)min,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激光组手术出血(5.14±2.3)ml,传统手术出血量(47.1±6.6)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24 h疼痛反应分别为:激光组(1.48±0.6)分、传统手术组(5.33±1.5)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传统手术组出现4例皮瓣坏死,激光治疗组无皮瓣坏死现象。术后溃疡愈合时间比较,激光组术后溃疡愈合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P<0.01)。两组患者随访1~2年,均无复发。结论激光微创综合治疗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的方法简便易行、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较好,适合高龄静脉性溃疡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微创 静脉溃疡 高龄
原文传递
层析光动力疗法——肿瘤靶向光动力疗法治疗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光参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顾瑛 谭一舟 宁浩勇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301-312,352-356,共17页
目的探索内镜下肿瘤靶向层析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胰管内肿瘤的激光参量和临床应用方案,分析影响肿瘤靶向PDT选择性治疗精度的要素,阐述从层析组织光学到层析光动力效应再到层析光动力疗法的新概念与新研究方向。方... 目的探索内镜下肿瘤靶向层析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胰管内肿瘤的激光参量和临床应用方案,分析影响肿瘤靶向PDT选择性治疗精度的要素,阐述从层析组织光学到层析光动力效应再到层析光动力疗法的新概念与新研究方向。方法(1)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下PDT治疗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文献中的治疗激光数据并计算其中缺少的治疗光强度和时间两个关键参量;(2)柱形光纤传输不同光强和波长时,对其发光表面进行室温下实时连续红外测温并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3)室温下红外监测新鲜离体猪胰腺动脉经激光于血管腔内照射时血管及其周边组织温度变化并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4)体外测量不同波长激光经新鲜猪胰腺动脉壁和胰腺导管的光衰减并计算组织光衰减率;(5)光镜下观察激光照射后新鲜离体猪胰腺动脉、未经处理的猪正常胰腺导管、人正常主胰管和主胰管IPMN(组织切片)的结构特点与病理变化,并分层测量组织厚度。结果(1)计算出文献中缺少的治疗激光光纤表面光强的上限值为3183 mW/cm^(2),减除10%光损耗的中间值为2865 mW/cm^(2)、减除20%光损耗的下限值为2547 mW/cm^(2),及其照射时间范围为9~71 s。(2)630 nm激光以柱形光纤表面功率密度3183 mW/cm^(2)、2865 mW/cm^(2)、2547 mW/cm^(2)发光时,光纤表面温度约在30 s到达温升的平台波动期,最高温度分别为75.4℃、69.9℃、64.9℃。630 nm、532 nm、510 nm激光以柱形光纤表面功率密度735 mW/cm^(2)发光时,温升规律同前,最高温度分别为30.4℃、32.4℃、34.6℃。630 nm、532 nm激光以柱形光纤表面功率密度200 mW/cm^(2)发光时,630 nm光纤表面无明显温升,而532 nm激光约在30 s温升到达最高点28℃。(3)630 nm激光以功率密度2547 mW/cm^(2)经胰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光动力疗法 层析光动力效应 层析组织光学 肿瘤靶向光动力疗法 腔内肿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