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疾病多层面螺旋CT成像初探 被引量:87
1
作者 赵绍宏 聂永康 +2 位作者 蔡祖龙 赵红 杨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12-715,共4页
目的 评价多层面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30例患者分为心率≤ 6 0次 /min和 >6 0次 /min 2组 ,进行了多层面螺旋CT扫描 ,对CT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 (MIP) ,容积重建 (VR)和多平面重建 (MPR) ,观察其对冠状动脉病... 目的 评价多层面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30例患者分为心率≤ 6 0次 /min和 >6 0次 /min 2组 ,进行了多层面螺旋CT扫描 ,对CT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 (MIP) ,容积重建 (VR)和多平面重建 (MPR) ,观察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 ,其中 11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 心率≤ 6 0次 /min(12例 )和大于 6 0次 /min(16例 )在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 (分别为 12 /12、13/16例 )和左前降支 (分别为 12 /12、10 /16例 )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197和 0 12 8,精确 χ2 检验 ) ,显示回旋支 (分别为 10 /12、6 /16例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5 88,0 0 5 >P >0 0 1) ,显示右冠状动脉(分别为 10 /12、3/16例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χ2 =11 5 0 ,P <0 0 0 1) ,2例架桥患者未作统计。 7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患者中 ,1例由于图像质量差 ,未能很好显示支架内狭窄 ,其余患者在CTMIP、VR和MPR上均能较好显示支架位置和形态。CT显示 11例钙化的冠状动脉由钙化和非钙化斑块引起的狭窄均由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论 多层面螺旋CT能显示冠状动脉钙化和狭窄以及进行术后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多层面螺旋CT 冠状血管造影术 诊断
原文传递
纹理分析在肿瘤影像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2
作者 陈瑾 王海屹 叶慧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79-982,共4页
随着医学图像设备的发展,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对医学科研及临床实践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增大,对人体内部病变部位的观察更直接、更清晰,对疾病的诊断更准确。图像纹理分析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对医学图像中像素的分布情... 随着医学图像设备的发展,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对医学科研及临床实践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增大,对人体内部病变部位的观察更直接、更清晰,对疾病的诊断更准确。图像纹理分析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对医学图像中像素的分布情况进行数学分析,获取一系列量化病灶异质性的相关参数,有助于判断疾病(特别是肿瘤)的特征、评估预后、预测和监测肿瘤治疗反应等,是肿瘤影像学研究的一种有用的附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影像学 纹理分析 图像后处理技术 医学图像 图像处理技术 数学分析 临床实践 医学科研
原文传递
DCE-TIC曲线与DWI-ADC值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2
3
作者 李桢 李梦露 程流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DCE-TIC曲线、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值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的MRI资料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DCE-TIC曲线、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值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的MRI资料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106例,其中乳腺恶性病变64例,良性病变42例,分析DCE-TIC类型、DWI-ADC值与定性诊断的相关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单独应用DCE-TIC类型、DWI-ADC值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以DCE-TIC类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4.4%,特异度为64.3%,准确率为76.4%;以ADC值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61.9%,准确率为75.5%;DCE-TIC联合ADC值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5.3%,特异度为85.7%,准确率为91.5,均高于DCE-TIC、ADC值单独应用(P均<0.05)。结论DCE-TIC联合DWI-ADC诊断乳腺癌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鉴别 女(雌)性
下载PDF
3.0T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的正常表现和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徐贤 张金山 +4 位作者 马林 蔡幼铨 程流泉 孙非 郭行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MR扩散加权成像(MR-DWI)在3.0T磁共振上的正常表现。方法42例健康志愿者及1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3.0T磁共振全身MR-DWI检查,初步归纳全身MR-DWI的正常表现,比较不同性别骨骼系统信噪比(SNR)值的差别,并对骨骼系统进行年龄与SN... 目的探讨全身MR扩散加权成像(MR-DWI)在3.0T磁共振上的正常表现。方法42例健康志愿者及1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3.0T磁共振全身MR-DWI检查,初步归纳全身MR-DWI的正常表现,比较不同性别骨骼系统信噪比(SNR)值的差别,并对骨骼系统进行年龄与SNR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志愿者骨骼呈低至等信号,双肺、纵膈及肝脏呈低信号,椎间盘、颅脑、脾脏、双肾和子宫肌层/前列腺外周带呈高信号。女性腰椎、髂骨及股骨SNR值显著高于男性,且女性腰椎、髂骨SNR值与年龄呈负相关。10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MR-DWI发现原发灶以外的59处异常信号病灶。结论骨骼系统MR-DWI的SNR值受到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全身MR-DWI对显示肿瘤转移灶非常敏感,有可能成为探测肿瘤病人全身转移灶的一种手段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性别 年龄 肿瘤 转移
下载PDF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附65例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蔡祖龙 高建华 +1 位作者 宋学坤 赵绍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1980~1996年65例其中41例为查体发现,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CT检查资料,并进行回...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1980~1996年65例其中41例为查体发现,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CT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早期肺癌CT表现较高的征象有:(1)分叶征54例(83%);(2)细短毛剌和锯齿征51例(784%);(3)血管集束征44例(677%);(4)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37例(57%);(5)胸膜凹陷征40例(615%)。有54例(83%)出现上述3个以上征象。结论:胸部X线查体,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熟悉并掌握基本的CT征象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CT 诊断
下载PDF
多参数MRI的BI-RADS分类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44
6
作者 程流泉 李席如 +3 位作者 刘梅 杨娜 张晓晶 张爱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6-182,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多参数乳腺MRI检查与诊断方式,与美国放射学院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对应,改进乳腺疾病的处理建议。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78例乳腺疾病患者301个经病理证实的病灶,使用1 mm×1 mm×1 mm空间分辨率、12... 目的建立一种多参数乳腺MRI检查与诊断方式,与美国放射学院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对应,改进乳腺疾病的处理建议。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78例乳腺疾病患者301个经病理证实的病灶,使用1 mm×1 mm×1 mm空间分辨率、120 s时间分辨率的动态增强扫描(DCE)序列和b=1000 s/mm2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进行扫描,将DCE显示早期病灶形态学恶性征象、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II型或III型、小于良恶性表观扩散系数(ADC)阈值的3个诊断因素各计1分,肿块和非肿块样强化病灶区别对待,积分≥2分诊断为BIRADS 5类,积分=1分诊断为BI-RADS 4类,积分<1分诊断为BI-RADS 3类,其他特异性良性发现诊断为BI-RADS 2类,DCE和DWI无异常发现评价为BI-RADS1类,并与病理学的良性(B)-高危(HR)-恶性(M)病灶分级进行对照,评价其对病灶处理的建议。结果以HR作为恶性时(M+HR),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以HR作为良性时(B+HR),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两者很接近。经过ROC曲线优化,在病理上将HR作为良性、在MRI上将BI-RADS 5类作为恶性,获得敏感度为85.3%,特异度为86.8%,准确度为85.1%,高于其他组合。如果将病理上HR病灶的处理原则定义为局部切除或短期随访,则BI-RADS 5类对M+HR病灶(可切除病灶)阳性预测值为93.2%;BI-RADS 4类病灶对M+HR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46.9%,必须活检以决定局部切除或短期随访;BI-RADS 3类及以下对B+HR病灶的阳性预测值(随访观察)为90.4%。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诊断模型,动态增强显示的形态学特征、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和DWIADC值取相同的权重进行BI-RADS分类,可以很好地预测乳腺病灶良性、高危和恶性特征,对指导乳腺疾病的处理方式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9
7
作者 刘新 蔡祖龙 +3 位作者 蔡幼铨 安宁豫 赵绍宏 杨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56例患者行CTA检查,根据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12例心肌桥,其中7例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10例使用3D屏气FIESTA序列行冠状动脉MRA检查,比较CTA、MRA和X线冠...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56例患者行CTA检查,根据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12例心肌桥,其中7例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10例使用3D屏气FIESTA序列行冠状动脉MRA检查,比较CTA、MRA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肌桥的效率。结果:CT显示12例心肌桥共13支壁血管在心肌内走行,其中4例可以被X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MRA不能可靠显示心肌桥,仅3例提示心肌桥可能。结论:冠状动脉CTA可以准确显示心肌桥,为临床提供判断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CTA MRA
下载PDF
影响多层面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8
8
作者 张爱莲 聂永康 +3 位作者 黄辉 范志伟 李天文 杨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24-326,373,共4页
目的 :分析影响多层面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材料和方法 :5 0例患者分为心率≤ 60次 /min和心率 >60次 /min 2组 ,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根据重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分为能用于评价和不能用于评价两类。结果 :心率≤ 60次 ... 目的 :分析影响多层面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材料和方法 :5 0例患者分为心率≤ 60次 /min和心率 >60次 /min 2组 ,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根据重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分为能用于评价和不能用于评价两类。结果 :心率≤ 60次 /min 2 2例 ,88支冠状动脉和心率 >60次 /min 2 8例 ,112支冠状动脉 ,不能评价的分别为 12 ( 14 % )支和 41( 3 7% )支。不能评价的 5 3支包括右冠状动脉 2 4( 4 5 % )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14 ( 2 6% )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9( 17% )支、左冠状动脉主干 6( 11% )支。不能评价的因素包括运动伪影、未完全屏气、心律不齐、相位窗和延迟时间不当。结论 :运动伪影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面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运动伪影
下载PDF
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内异常空气支气管征预测病理亚型的价值 被引量:34
9
作者 杨越清 高杰 +3 位作者 金梅 罗春材 吴重重 赵绍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肺腺癌内部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在预测其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到2016年2月所有手术切除肺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患者共157例患者(165个病灶),其中浸润...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肺腺癌内部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在预测其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到2016年2月所有手术切除肺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患者共157例患者(165个病灶),其中浸润前病变30个、微浸润腺癌(MIA)39个、浸润性腺癌(IAC)96个。记录病变位置、大小、CT值、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将病变按有无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分为两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间病理亚型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组间病变大小的差异;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病变密度的差异。结果共有85个pGGN肺腺癌出现空气支气管征,其中浸润前病变12个、MIA 17个、IAC 56个。出现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共61个,其中浸润前病变1个、MIA 13个、IAC 47个,两组间病理亚型的差异存在明显差异(χ2=25.943,P〈0.01)。无、有异常空气支气管征两组病变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0.8±4.2)、(17.0±6.7)mm,两组间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97,P〈0.01);平均密度分别为(-519±118)、(-518±124)HU,两组间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2,P=0.966)。结论pGGN肺腺癌内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对病变的浸润性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MRI与CT表现 被引量:33
10
作者 邬海博 蔡幼铨 梁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 :分析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MRI与CT特点 ,探讨其特点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分析 7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MRI与CT特点。结果 :由于在病理上组织成份的不同 ,T2WI呈不同信号特点 ,增强扫描亦呈现不同的特点。... 目的 :分析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MRI与CT特点 ,探讨其特点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分析 7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MRI与CT特点。结果 :由于在病理上组织成份的不同 ,T2WI呈不同信号特点 ,增强扫描亦呈现不同的特点。在T2WI所呈现的信号特点依赖于骨小梁、细胞成份及胶原纤维的多少。CT表现主要为磨玻璃样改变、囊状低密度影和斑块样硬化 ,无明显骨膜反应存在。结论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MRI与CT特点与病理结果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MRI CT 胶原纤维
下载PDF
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2
11
作者 金玉莲 李葆青 陈巨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石景山医院2002~2008年经手术证实的33例腹部疝的螺旋CT表现。结果:33例中,根据疝所在的位置,螺旋CT诊断腹股沟区疝17例、脐疝3例、腹腔内疝3例、闭孔疝2例和外伤性...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石景山医院2002~2008年经手术证实的33例腹部疝的螺旋CT表现。结果:33例中,根据疝所在的位置,螺旋CT诊断腹股沟区疝17例、脐疝3例、腹腔内疝3例、闭孔疝2例和外伤性腹壁疝、腹壁切口疝各4例。33例腹部疝的疝内容物均为小肠;螺旋CT表现为肠梗阻33例;肠系膜血管分布形态改变14例;螺旋CT增强扫描疝囊内肠管正常强化13例,强化减弱或延时强化16例,无强化4例,当肠管发生强化减弱、延时强化或无强化时可确定肠管已绞窄和(或)坏死(20例)。肠坏死继发肠穿孔3例。结论:螺旋CT不但能正确显示腹部疝的存在与分型,而且能根据CT增强扫描后疝出肠管的强化程度判断肠管是否发生绞窄和(或)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近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30
12
作者 崔豹 马露 +3 位作者 曾源 韩旭 李雪梅 蔡剑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发生与近期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连续符合纳入标准的73例患者,分为有症状组44例和无症状组29例,双盲评价影像资料,分析2组斑块成分(宽块...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发生与近期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连续符合纳入标准的73例患者,分为有症状组44例和无症状组29例,双盲评价影像资料,分析2组斑块成分(宽块内出血、脂质坏死核、纤维帽较薄/破裂)及管腔狭窄程度与30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与无症状组比较,有症状组患者纤维帽较薄/破裂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斑块纤维帽稳定性预测30d内临床症状稳定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9.5%、65.5%和74.0%,纤维帽较薄/破裂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是纤维帽完整较厚者的7.39倍,OR值7.39,95%CI:2.69~20.3(P〈0.001)。2组斑块内出血、脂质坏死核及管腔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纤维帽较薄/破裂与30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近期临床症状稳定性的影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底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29
13
作者 郭晓东 蔡祖龙 +2 位作者 宋学坤 曹丹庆 赵绍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3D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重建技术。方法: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均用螺旋CT扫描,层厚3~5mm床进速度为3~5mm/s,薄层重建1~3mm,颅内肿瘤均行增强扫描。3D重... 目的:探讨螺旋CT3D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重建技术。方法: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均用螺旋CT扫描,层厚3~5mm床进速度为3~5mm/s,薄层重建1~3mm,颅内肿瘤均行增强扫描。3D重建在独立诊断台上进行,选择重建时的合适阈值,颅骨100~200Hu,肿瘤80~100Hu,分别进行颅骨、肿瘤及血管的3D重建并用假彩色技术处理,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病变,测量肿瘤在三维空间的距离、角度和体积。结果:全部病例都能清楚显示病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关系,显示瘤体与血管关系者22例。结论:3DCT简化了观察者的思维过程,可直观地了解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为制订手术方案和放疗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并可用于形象化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病变 螺旋扫描 三维CT 重建
下载PDF
双能量CTMoidal非线性图像融合技术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帆 杨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比较双能量CT线性融合与Moidal非线性融合图像处理技术的差别,评价二者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支试管装有不同浓度的碘对比剂溶液(16.3、26.4、48.7、74.6和112.3HU),嵌入新鲜猪肝制成模型。扫描后由双能量扫描模式... 目的比较双能量CT线性融合与Moidal非线性融合图像处理技术的差别,评价二者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支试管装有不同浓度的碘对比剂溶液(16.3、26.4、48.7、74.6和112.3HU),嵌入新鲜猪肝制成模型。扫描后由双能量扫描模式自动生成线性融合图像,Syngo工作站双能量优化对比软件重组获得Moidal非线性融合图像。按120kV、线性融合、Moidal非线性融合分3组,分别测量并计算各组对比信噪比,采用one—wayANOVA法比较组问优良指数值差别。选取临床20例腹部双源CT扫描患者图像,分别测量并计算肝脏、。肾皮质、脾脏、胰腺以及腹主动脉的信噪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线性融合与Moidal非线性融合组差别。2名观察者盲法评价2组图像各器官醒目度。结果实验CT值为16.3、26.4、48.7、74.6和112.3HU时,Moidal非线性融合组图像的优良指数值分别为20.65±8.18、11.40±4.25、1.60±0.82、2.40±1.13、45.49±17.86。在74.6、112.3HU时,Moidal非线性融合组与线性融合组(分别为0.30±0.06、14.43±4.59)、120kV组(分别为0.22±0.05、15.31±5.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oidal非线性融合组优良指数更高(P〈0.05)。患者实质脏器比较中,Moidal非线性融合组肾实质、腹主动脉信噪比分别为19.2±5.1和36.5±13.9,线性融合组分别为12.4±3.8和22.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名观察者对Moidal非线性融合组各器官醒目度评分高于线性融合法(Kappa=0.64),两者一致性较好。结论Moidal非线性融合法在提高图像信噪比、增加主观醒目度等方面明显优于线性融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26
15
作者 于淼 张金山 +1 位作者 王艳萍 巩悦勤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疑诊为肺动脉栓塞(其中5例合并肺梗死)的病人进行了胸部X线平片、核素肺灌注扫描和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诊断对比。结果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阳性发现10例,以此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疑诊为肺动脉栓塞(其中5例合并肺梗死)的病人进行了胸部X线平片、核素肺灌注扫描和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诊断对比。结果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阳性发现10例,以此为金标准,胸部X线平片检查,敏感性42.9%,特异性33.3%;核素肺灌注扫描检查,敏感性72.7%,特异性77.8%。结论胸部X线平片、核素肺灌注扫描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诊断方法,而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是肺动脉栓塞最明确的诊断方法,但有创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影像学诊断 X线诊断 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螺旋CT对胃癌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素梅 尹太 +2 位作者 陈巨坤 刘爱军 刘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应用水充盈技术对 6 3例胃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 ,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46例胃癌病灶均明显增强 ,CT检出率为 95 8% ,胃癌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 70 ...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应用水充盈技术对 6 3例胃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 ,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46例胃癌病灶均明显增强 ,CT检出率为 95 8% ,胃癌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 70 8%、6 6 7%、80 %。结论 :应用水充盈技术行螺旋CT扫描对胃癌患者的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分期 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HRCT和3D重建对视神经管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17
作者 郭晓东 马志中 +2 位作者 宋学坤 蔡祖龙 侯晓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及三维 (3D)重建技术对视神经管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者共 4 0例行视神经管高分辨率CT扫描及三维重建 ,并对骨折的CT表现进行分析。 3 0例骨折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  4 0例中 3 ...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及三维 (3D)重建技术对视神经管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者共 4 0例行视神经管高分辨率CT扫描及三维重建 ,并对骨折的CT表现进行分析。 3 0例骨折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  4 0例中 3 9只眼视神经管骨折 ,内壁骨折 2 9只眼 ,占 74 4 % ,下壁骨折 16只眼 ,占 4 1 8%。视神经管骨折可分为五型 :①凹陷型 ;②线状型 ;③粉碎型 ;④嵌入型 ;⑤混合型。本组 4 0例中 3 6例有眶壁骨折 ,占90 %。结论 高分辨率CT扫描及 3D重建可提高对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水平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CT 三维重建 视神经管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盛复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基本原理 临床应用 缺血性中风 腔隙性脑梗塞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预后因子表达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谢宗玉 程流泉 杨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DWI扫描(b=1000 s/mm2),测定病灶的最小ADC值。病灶切除后取相应标...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DWI扫描(b=1000 s/mm2),测定病灶的最小ADC值。病灶切除后取相应标本,记录肿瘤传统预后因子(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分级)及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To Po-IIα、P53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并与病灶的ADC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传统预后因子和生物学预后因子病灶的平均ADC值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病灶内平均ADC值与传统预后因子和生物学预后因子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肿瘤病理分级与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To Po-II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尚不能指导其预后的评估,然而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和To PoII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对评估患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预后 KI-67抗原 DNA拓扑异构酶类 II型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在膀胱癌不同病理级别鉴别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震昊 石家源 +5 位作者 王海屹 叶慧义 王湛博 杨铁 马鑫 白旭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CT图像纹理分析方法在鉴别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病理学级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的53个病灶,其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GUC)27个,低级别尿路上皮癌(LGUC)26个。所有患者在同一台CT机上,以... 目的探讨CT图像纹理分析方法在鉴别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病理学级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的53个病灶,其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GUC)27个,低级别尿路上皮癌(LGUC)26个。所有患者在同一台CT机上,以同样的扫描参数进行盆腔CT平扫和增强扫描。2名影像科医师分别利用软件工具在CT平扫和增强图像上对病灶进行勾画,并获得感兴趣容积(VOI),生成基于特征类的92个参数,取2名影像科医师测量数据的平均值。采用非参数检验筛选HGUC组和LGUC组间的差异参数,绘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差异参数的最佳界值,并对诊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筛选出HGUC组和LGUC组间的差异纹理参数9个,其中平扫图像参数5个,分别是偏度、均方根、集群阴暗度、区域百分比和大面积高灰度增强;增强图像参数4个,分别是偏度、峰度、集群阴暗度和区域百分比。根据平扫图像VOI获得偏度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40±0.058(95%可信区间:0.726~0.955)。偏度的最佳界值为0.186 5,诊断HGUC的敏感度为92.59%,特异度为73.08%,阳性预测值为78.13%,阴性预测值为90.48%,准确性为83.02%。结论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方法可有效区分膀胱LGUC与HGUC,其中偏度这一参数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组织学分级 定量纹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