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药物后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永明 王禹 +1 位作者 刘秀华 张大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2558-2561,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是否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垫扎球囊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所有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1)假手... 目的探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是否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垫扎球囊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所有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1)假手术组;(2)心肌缺血再灌注组;(3)心肌缺血后处理组;(4)动脉给药1组(依达拉奉3mg/kg主动脉根部给药);(5)动脉给药2组(依达拉奉10mg/kg主动脉根部给药);(6)静脉给药组(依达拉奉10mg/kg右股静脉给药)。于再灌注3h末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伊文思蓝和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的方法确定梗死以及缺血的心肌范围。结果后处理组、动脉给药1组、动脉给药2组的心肌梗死范围比缺血再灌注组(17.2±5.7)%分别减少了54%(8.5±2.4)%、42%(9.9±3.9)%、45%(9.3±4.0)%,CK-MB水平分别降低了59%、55%、58%(P〈0.01),MDA、NO的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SOD活力增加(均P〈0.05)。静脉给药组(12.8±5.9)%比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梗死范围减少了25%,CK-MB水平降低了42%,MDA水平降低,SOD活力增加(P〈0.05);而NO减少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缺血的心肌,在再灌注前注射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强度与缺血后处理接近,均具有清除活性氧、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主动脉根部注射途径可能是一种更加有效的药物后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依达拉奉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药物后处理与缺血后处理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禹 张永明 +2 位作者 刘秀华 张大为 姚树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物后处理是否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缺血后处理对比,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②缺血再灌注组;③缺... 目的:探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物后处理是否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缺血后处理对比,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②缺血再灌注组;③缺血后处理组;④依达拉奉主动脉根部注射组(依达拉奉1组);⑤依达拉奉股静脉注射组(依达拉奉2组)。进行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测定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伊文思蓝-TTC染色确定梗死及缺血的心肌范围。采用Westernblot印迹检测心肌组织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依达拉奉1组和依达拉奉2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CK-MB、MDA的水平显著降低,SOD活力增加(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述指标缺血后处理组、依达拉奉1组和依达拉奉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后处理组、依达拉奉1组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分别是缺血再灌注组的1.8倍和1.7倍,Bax蛋白的表达分别是缺血再灌注组的0.52倍和0.54倍(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缺血的心肌,在再灌注前注射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强度与机械性缺血后处理接近,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以及降低凋亡指数(Bax/Bcl-2)是二者的共同机制;主动脉根部—冠状动脉注射途径给药的保护效果不差于静脉注射途径,可能是一种临床上适宜的药物后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缺血后处理 自由基 药物后处理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新策略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永明 王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9-320,F0003,共3页
缺血后适应是近几年新提出的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策略,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等方面有着确切的心脏保护作用。缺血后适应与预适应的保护作用相似,但缺血后适应有着更强的可控性,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缺血后适应是近几年新提出的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策略,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等方面有着确切的心脏保护作用。缺血后适应与预适应的保护作用相似,但缺血后适应有着更强的可控性,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凋亡
下载PDF
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国明 王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8-400,共3页
氯吡格雷通过拮抗血小板腺苷二磷酸(ADP)受体P2Y12,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部分患者存在药物抵抗现象。目前尚无特异性检测指标和统一定义,多以基础状态和服药后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差值≤10%作为抵抗标准;此现象... 氯吡格雷通过拮抗血小板腺苷二磷酸(ADP)受体P2Y12,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部分患者存在药物抵抗现象。目前尚无特异性检测指标和统一定义,多以基础状态和服药后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差值≤10%作为抵抗标准;此现象发生率尚不明确,与临床血栓形成关系仅有小样本试验证实;机制方面国内外学者提出遗传因素、药物相互作用、基础疾病及胰岛素抵抗等多项可能,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抵抗 抗血小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