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人心率变异时域法正常值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张良洁 梁群 +6 位作者 高晓贤 王和平 龚仁泰 齐治平 唐海沁 朱怀玺 张建平 《心电学杂志》 1998年第1期2-4,共3页
为了解国人心率变异(HRV)时域法指标正常值,检测1524例17—94岁健康人24h动态心电图,分析HRV时域法5项指标。结果显示:(1)SDNN、SDANN、SDNN_(Index),rMSSD和PNN_(50)均值分别为127±33、116±32、49±14、29±12(ms)和... 为了解国人心率变异(HRV)时域法指标正常值,检测1524例17—94岁健康人24h动态心电图,分析HRV时域法5项指标。结果显示:(1)SDNN、SDANN、SDNN_(Index),rMSSD和PNN_(50)均值分别为127±33、116±32、49±14、29±12(ms)和8±9%,与国内研究一致。(2)HRV时域法各指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r=0.30——0.48,P<0.01),中青年组与老年组HRV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3)男性SDNN、SDANN和SDNN_Index大于女性(P<0.05),而rMSSD和PNN_(50)小于女性(P<0.05)。SnNN、SDANN、SDNN_(Index)和rMSSD单侧下限值分别为73、64、26和9ms,PNN_(50)呈偏态分布,临床意义有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 正常值 时域分析 心电图
下载PDF
排便体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冰 王建荣 +2 位作者 马燕兰 卢喜烈 帅莉 《护理管理杂志》 2008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明确排便体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肌耗氧量的影响,为临床护士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促排便措施,减少排便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23例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明确排便体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肌耗氧量的影响,为临床护士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促排便措施,减少排便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23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25例次排便过程中的心率和血压,并比较两组患者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率、血压及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平卧位排便者与半卧位排便者在排便过程中各时段的心率、血压及心肌耗氧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卧位排便并不能有效减少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及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半卧位排便也可考虑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排便的一种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排便 心肌耗氧量 体位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性高耸T波 被引量:12
3
作者 卢喜烈 《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1期100-101,共2页
急性心肌缺血性高耸T波是冠心病患者在急性心肌缺血过程中,对应缺血部位的导联出现一过性T波增高变尖,伴随着缺血缓解又恢复到原有状态的心电图现象。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T波增高 缺血性 冠心病患者 缺血部位 一过性 心电图
下载PDF
再论平板运动试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郜玲 卢喜烈 《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5期352-353,357,共3页
  定义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采用的心电图运动试验,也是目前器械运动中引起心肌耗氧量最高的运动方式.该试验通过人工控制进程及运动耐量,增加运动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   定义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采用的心电图运动试验,也是目前器械运动中引起心肌耗氧量最高的运动方式.该试验通过人工控制进程及运动耐量,增加运动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价.…… 展开更多
下载PDF
高耸T波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晋丽 卢喜烈 《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51-254,共4页
一、概念 T波与心室肌动作电位3相曲线相一致,代表快速心室复极末期的电位变化。正常T波形态平滑呈半圆形,两肢不对称,前半部平缓后半部陡峭。T波方向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关键词 T波形态 临床意义 心室肌动作电位 QRS波群 电位变化 心室复极 主波方向 不对称
下载PDF
心电网络系统 被引量:7
6
作者 卢喜烈 《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6期438-439,共2页
一、基本概念 心电网络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医院各科和各心电图室的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图系统、运动负荷系统、监护病房及手术全程监测过程中的心电信息网络至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HIS)。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工作站中运... 一、基本概念 心电网络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医院各科和各心电图室的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图系统、运动负荷系统、监护病房及手术全程监测过程中的心电信息网络至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HIS)。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工作站中运行,实现心电图申请预约、检查流程化、自动化、心电图报告集中储存和随时调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机 网络系统 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 计算机网络 动态心电图 运动负荷 信息网络 全程监测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中心脏自律性的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冰 王建荣 +2 位作者 马燕兰 卢喜烈 邢攸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9B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不同时段心脏自律性的变化特点,为临床对AMI早期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排便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23例AMI早期患者25例次排...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不同时段心脏自律性的变化特点,为临床对AMI早期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排便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23例AMI早期患者25例次排便过程中的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并比较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QT离散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的不同时段中,HRV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校正后QT离散度在排便过程中升高明显(P<0.05)。结论排便对AMI早期患者心脏自律性负性影响较大,尤以便中前期和便后整理时最为明显;护理人员应加强排便过程中的心脏功能监护,缩短患者排便时间,积极协助患者做好便后整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排便 QT离散度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一种值得重视的常见心室内异常传导——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阻滞 被引量:5
8
作者 卢喜烈 《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64-166,共3页
一、定义正常心室内传导,室上性QRS时间〈110ms。在心室内传导障碍的情况下,室上性激动下传的QRS时间≥110ms,QRS—T波群既不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也不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称为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阻滞,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常见心室内... 一、定义正常心室内传导,室上性QRS时间〈110ms。在心室内传导障碍的情况下,室上性激动下传的QRS时间≥110ms,QRS—T波群既不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也不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称为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阻滞,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常见心室内传导异常。常见是指在心电图描记工作中可经常见到,但是,对有关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阻滞的研究不像左右束支传导阻滞那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内传导阻滞 非特异性 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QRS时间 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描记 传导障碍 传导异常
下载PDF
Brugada波与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 被引量:5
9
作者 卢喜烈 石亚君 朱力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5期325-328,共4页
1定义 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持续性右胸导联ST段抬高的心电图特征,称为Brugada波.类似RBBB、持续性右胸导联ST段抬高伴发室速、室颤和猝死,称为Brugada综合征.
关键词 BRUGADA波 BRUGADA综合征 诊断 鉴别 心电图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 被引量:5
10
作者 郜玲 《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4期319-321,共3页
1999年,慕尼黑医学心脏中心Georg Schmidt教授首先提出了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概念。它是指一次伴有代偿间歇的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的窦性心率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HRT是自主神经对单发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的快速调节反应,是窦房结双... 1999年,慕尼黑医学心脏中心Georg Schmidt教授首先提出了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概念。它是指一次伴有代偿间歇的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的窦性心率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HRT是自主神经对单发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的快速调节反应,是窦房结双相变时功能的体现。HRT常见于正常人与低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率震荡 期前收缩后 代偿间歇 调节反应 自主神经 HRT 窦房结 正常人
下载PDF
T波电交替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素云 齐晓红 卢喜烈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855-857,共3页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脏电交替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不完全性房内阻滞与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晓贤 卢喜烈 《心电学杂志》 1995年第4期211-212,共2页
对105例完全性房内阻滞的心电图分析显示,不完全性房内阻滞并发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91.11%。认为,不完全性房内阻滞是并发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机理可能与房间束的病理性损伤导致传导延缓和阻滞有关。
关键词 心脏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室早的定位诊断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喜烈 帅莉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4期319-320,共2页
关键词 室性早搏 诊断 心电图
下载PDF
急性心肌损伤的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喜烈 《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58-159,共2页
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可引起相关部位心肌缺血与损伤。最典型的心电图改变是T波高耸、ST段斜型抬高、急性损伤阻滞、缺血性J波及心律失常等。冠状动脉再通,心电图常迅速恢复原状。急性冠状动脉阻塞超过20-30min,常迅速发展为急性期心肌梗死。
关键词 急性心肌损伤 心电图特征 急性冠状动脉阻塞 急性期心肌梗死 急性损伤阻滞 冠状动脉再通 心肌缺血 T波高耸
下载PDF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喜烈 《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70-271,共2页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是指采用改良的Welson导联系统,佩戴小型心电监测仪,连续12导联同步实时记录24h(或更长时间)的动态心电信息。利用计算机回放系统,经人工编辑分析,出具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报告,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依据。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12导联 同步 临床应用 导联系统 心电监测仪 心电信息 临床诊治
下载PDF
早期复极心电图45例分析
16
作者 张敏 樊雅红 +1 位作者 卢喜烈 赵立朝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5452-5453,共2页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人类
下载PDF
纪念心电图临床应用100周年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喜烈 朱力华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40-142,共3页
今年是心电图临床应用100周年.100年来,心电图机不断改进,心电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心电检查内容不断拓宽,临床经验不断丰富,成为现代化医院四大常规(心电、l临床检验、放射、超声)诊疗技术之一,心电图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实用、无创、简便... 今年是心电图临床应用100周年.100年来,心电图机不断改进,心电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心电检查内容不断拓宽,临床经验不断丰富,成为现代化医院四大常规(心电、l临床检验、放射、超声)诊疗技术之一,心电图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实用、无创、简便、准确和廉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临床应用 发展历史 记录格式 导联体
原文传递
心电图aVR导联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岩 卢喜烈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4124-4126,共3页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早期肾脏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威 王禹 赵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5期479-480,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早期肾脏损害征象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检测72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动态血压、动态脉压,检测患者的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按照患者的AASI分为两组:AASI低...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早期肾脏损害征象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检测72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动态血压、动态脉压,检测患者的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按照患者的AASI分为两组:AASI低水平组(AASI≤0.51)40例,AASI高水平组(AASI>0.51)32例。比较两组各参数指标的差别;并对各参数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AASI低水平组相比,AASI高水平组尿微量白蛋白量增高(P<0.05),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AASI与尿微量白蛋白正相关(r=0.32,P<0.001),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44,P<0.001)。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AASI对早期肾脏功能损害的OR为2.18(P=0.008,95%CI:1.76~4.34)。结论AASI增加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 肾损害
下载PDF
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7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真真 石亚君 马燕兰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心电图特点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表现形式与年龄结构、疾病的关系。结果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发生的男女比例为65∶6;在3个年龄组(10~39岁、40~59岁及60...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心电图特点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表现形式与年龄结构、疾病的关系。结果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发生的男女比例为65∶6;在3个年龄组(10~39岁、40~59岁及60岁以上)的病例分别为23例(32%)、21例(30%)及27例(38%);单纯性特异性室内阻滞的发生率为35%、33%及30%;40岁以下组,无器质性心脏疾患及正常人占78%;60岁以上组,高血压、冠心病人群占59%;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合并ST-T改变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占59%。结论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发生无年龄差别,但多见于男性患者。年轻人群中,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疾患及正常人;老年人病因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主。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合并其他心电图异常时临床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 心电图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