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枯草口服液治疗囊性甲状腺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振乾 沈闻文 +3 位作者 蒋晓 黄河 种锦贵 邵堂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20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夏枯草口服液对囊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于门诊就诊的210例囊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05例,对照组105例。试验组患者口服夏枯草口服液治疗,对照组患... 目的观察夏枯草口服液对囊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于门诊就诊的210例囊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05例,对照组105例。试验组患者口服夏枯草口服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优甲乐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达78.10%,显著大于对照组的40.9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囊性甲状腺疾病患者采用口服夏枯草口服液临床治疗有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口服液 囊性甲状腺疾病 优甲乐 瘿瘤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家猪内皮祖细胞调控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毛岸荣 黄河 +3 位作者 丁科 辛海贝 种锦贵 胡剑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家猪内皮祖细胞(EPC)的数量与功能,探讨创伤后MODS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头家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每组20头。采取失血性休克和内毒素血症的“二次打击法”制备MODS动物模...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家猪内皮祖细胞(EPC)的数量与功能,探讨创伤后MODS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头家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每组20头。采取失血性休克和内毒素血症的“二次打击法”制备MODS动物模型。分别于失血前(T1)、内毒素注射前(T2)及注射后1、24、48 h(T3、T4、T5)取外周静脉血,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磷酸化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数量。结果实验组有17头家猪成功复制MODS模型,动物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p38MAPK表达(A值)于T3时达到高峰(4.83±0.52),T4、T5时逐渐下降(4.36±0.43、1.93±0.33),T3、T4、T5时均显著高于T1时(1.00±0.22,均P<0.01)。实验组血浆TNF-α浓度(ng/L)于T3时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并达高峰(532.43±52.17比129.03±20.45,t=31.163,P<0.001),随后逐渐下降,T4、T5时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4:398.93±35.75比131.12±29.53,t=26.562,P<0.001;T5:287.48±27.26比126.44±26.96,t=17.861,P<0.001)。实验组外周血EPC数量(×10^7/L)于T3时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并达高峰(4.832±0.624比3.545±0.363,t=9.542,P<0.001),随后逐渐下降,T4、T5时显著低于假手术组(T4:2.628±0.627比3.442±0.325,t=5.043,P<0.001;T5:2.203±0.711比3.471±0.323,t=2.972,P<0.001)。结论在创伤性MODS的发生机制中,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38MAPK的磷酸化可以促使血浆中TNF-α浓度升高,EPC数量下降,可能为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祖细胞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原文传递
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喉返神经保护研究(附163例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邵堂雷 王振乾 +6 位作者 蒋晓 黄河 伍承天 吴志浩 丁昊 殷佳晗 杨卫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6-658,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及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163例甲状腺术后须再手术病人临床资料,分为A、B和C 3组。A组为甲状腺良性疾病首次行大部或次全切除术后复...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及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163例甲状腺术后须再手术病人临床资料,分为A、B和C 3组。A组为甲状腺良性疾病首次行大部或次全切除术后复发再手术者;B组为甲状腺癌首次仅行大部或次全切除术后再手术者;C组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首次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或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不彻底复发须再手术者。结果3组喉返神经寻找方法略有不同。A、B、C组术后喉返神经暂时性和永久性麻痹发生率分别为8.22%、11.11%、14.81%和2.74%、0、3.70%。结论再次手术寻找喉返神经存在一定困难和风险,故建议一侧腺叶初次手术时,尽量采取腺叶全和(或)近全切除术,摒弃次全和(或)大部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喉返神经 再次手术
原文传递
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毛岸荣 黄河 +5 位作者 方国恩 马立业 毕建威 罗天航 付文政 华积德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猪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将30头家猪随机均分为MODS组和对照组,采用失血性休克与内毒素血症的“二次打击法”建立猪MOD... 目的探讨猪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将30头家猪随机均分为MODS组和对照组,采用失血性休克与内毒素血症的“二次打击法”建立猪MODS模型。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TNF—α 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血浆TNF—α浓度。结果MODS时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磷酸化明显增强,使TNF—α mRNA表达明显增强、血浆TNF—α浓度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MODS发病机制中,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磷酸化使TNF—α基因的转录活性明显增强,从而使血浆TNF—α升高,这是MODS时TNF—α生成增加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磷酸化
原文传递
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入喉处变异临床研究(附2404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邵堂雷 蒋晓 +6 位作者 王振乾 黄河 郭建强 吴志浩 丁昊 殷佳晗 杨卫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0-882,共3页
目的探讨我国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入喉处的变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施行的2404例显露颈段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解剖喉返神经3275根,左侧1576根,右侧1699根。结果有647根喉返神经存... 目的探讨我国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入喉处的变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施行的2404例显露颈段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解剖喉返神经3275根,左侧1576根,右侧1699根。结果有647根喉返神经存在入喉处变异,占19.8%(647/3275)。包括入喉处扇形膨大变异234根,占7.2%(234/3275)。入喉处分支变异376根,占11.5%(376/3275)。入喉处远离环甲关节变异37根,占1.1%(37/3275)。第一类变异右侧发生率高于左侧,后两类变异左侧发生率高于右侧。第一类变异较国外报道高,第二类变异较国外报道低,第三类变异国外未见报道。后两类变异神经术后麻痹的发生率要高于正常神经。结论喉返神经入喉处存在膨大变异、分支变异和远离环甲关节三类变异。其中后两类变异术后麻痹发生率较高,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喉返神经 入喉处变异
原文传递
心电图无人区心电轴与房室分离等室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金标准”在冠心病室速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侯爱军 王付龙 +7 位作者 郭玉峰 申玉良 郭继鸿 袁芳 武艳强 郭章丽 陈巍巍 朱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无人区心电轴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邯郸市中心医院住院并确诊为冠心病心肌梗死(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伴室速(VT)78例患者的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或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观... 目的探讨无人区心电轴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邯郸市中心医院住院并确诊为冠心病心肌梗死(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伴室速(VT)78例患者的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或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观察无人区心电轴、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的发生率及特点,比较冠心病的不同类型患者之间它的发生率。结果78例冠心病患者累计发生室速98阵,其中34阵室速的QRS波额面心电轴位于无人区(占34.7%),房室分离见于34阵室速患者(占34.7%),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共见于8阵室速(占8.2%),三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人区心电轴与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等室速鉴别诊断的“金标准”在冠心病室速中具有相似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方法 心动过速/诊断 冠心病/病理学/诊断
原文传递
致气管受压狭窄的巨大甲状腺肿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3
7
作者 蒋晓 王振乾 +4 位作者 黄河 种景贵 王莉琴 翟东 邵堂雷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致气管受压狭窄的巨大甲状腺肿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41例致气管受压狭窄的巨大甲状腺肿病人临床资料。结果:41例中24例为非困难气道,17例为困难气道,所有病人麻醉诱导插管均成功。41例切除... 目的:探讨致气管受压狭窄的巨大甲状腺肿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41例致气管受压狭窄的巨大甲状腺肿病人临床资料。结果:41例中24例为非困难气道,17例为困难气道,所有病人麻醉诱导插管均成功。41例切除标本称重为(1 711±188)g。1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9例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为毒性甲状腺肿。41例均无术后永久性声音嘶哑和低钙血症。仅有2例术后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结论:对于致气管受压狭窄的巨大甲状腺肿,术前给予充分评估麻醉风险、术中仔细操作、术后注意呼吸道管理,可以避免围手术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甲状腺肿 气管狭窄 围手术期
下载PDF
Rouviere沟引导定位与传统定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剑平 毛岸荣 +1 位作者 辛海贝 黄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Rouviere沟引导定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定位LC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定位,观察组予以Rouv... 【目的】分析Rouviere沟引导定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定位LC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定位,观察组予以Rouviere沟引导定位,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IT)],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TBIL、AST、A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C术后,两组血清TBIL、AST、ALT水平均高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67.54±7.42)min显著高于观察组(47.38±5.6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胆漏、胆管损伤各有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82%(8/54);观察组有2例胆漏,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70%(2/5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uviere沟引导定位LC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定位LC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管/损伤 手术后并发症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甲状腺癌p53调节基因Mdm2以及p21^(WAF/CIP1)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彭树文 黄健男 +3 位作者 季锡清 盛新华 唐井岗 张银喜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p53、鼠双微体2(murinedonbleminute2,Mdm2)及p21WAF/CIP1等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取甲状腺癌、癌旁与良性病变组织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Mdm2及p21WAF/CIP1在甲状腺良恶性病... 目的探讨p53、鼠双微体2(murinedonbleminute2,Mdm2)及p21WAF/CIP1等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取甲状腺癌、癌旁与良性病变组织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Mdm2及p21WAF/CIP1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结果p53、Mdm2及p21WAF/CIP1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0.6%(37/73),63.0%(47/73)和38.4%(28/73)。同癌旁组织相比,p53和Mdm2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p21WAF/CIP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21WAF/CIP1和p53的阳性表达均与未分化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受累程度显著相关(P<0.05);Mdm2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显著相关(P<0.05)。三者阳性表达两两之间统计学上具有关联性(P<0.05)。结论p53和Mdm2的过表达以及p21WAF/CIP1的缺失表达可能会导致甲状腺癌的恶性形成和进展;三者中蛋白主要以p53-Mdm2-p21WAF/CIP1通路的方式作用于细胞的转化和肿瘤的形成;联合检测p53和Mdm2的表达可用于评定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检测p21WAF/CIP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变化可用于评估其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芯片分析技术 癌基因蛋白质 蛋白质P53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再手术:是否清扫中央区淋巴结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振乾 黄河 +4 位作者 蒋晓 郭建强 种锦贵 杨卫平 邵堂雷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对首次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未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术后颈侧区淋巴结复发转移,再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时,是否需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八五医院和瑞金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的44例甲状腺乳头... 目的 :对首次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未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术后颈侧区淋巴结复发转移,再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时,是否需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八五医院和瑞金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的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资料。结果:首次手术44例中12例甲状腺癌肿位于甲状腺上极病人,再次手术发现颈侧区淋巴结有转移而中央区淋巴结无转移;余32例癌肿位于甲状腺中下极或下极,再次手术发现颈侧区和中央区淋巴结均有转移。术后有5例(11.36%,5/44)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7例(15.91%,7/44)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结论:对首次手术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而甲状腺癌肿位于中下极或下极的病人,再次手术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时,需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但探查中央区无异常肿大淋巴结,可不清扫。对癌肿位于甲状腺上极的病人,为降低手术风险也可不清扫中央区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侧区淋巴结 中央区淋巴结 复发 再手术
下载PDF
胰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剑平 罗天航 +4 位作者 徐斌 毛岸荣 黄河 徐步青 陈立兵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及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225例行胰腺癌根治术的胰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石蜡切片并应用sP法研...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及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225例行胰腺癌根治术的胰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石蜡切片并应用sP法研究225例胰腺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Her-2和其他临床或病理参数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率为38.67%(87,225),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局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与Her-2密切相关。Her-2阳性表达的胰腺癌病例平均生存时间(19.33±8.15)个月,明显短于Her-2阴性表达的病例(36.23±15.44)个月(P〈0.01)。同时,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Her-2和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局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Her-2对胰腺癌的肿瘤侵袭性和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预测预后一个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预后
原文传递
改良保留颈丛的低颈领式切口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附95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振乾 蒋晓 +5 位作者 黄河 郭建强 种锦贵 丁科 辛海贝 邵堂雷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保留颈丛的领式切口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在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普外科行改良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95例完整清扫Ⅱ、Ⅲ、Ⅳ、Ⅴ...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保留颈丛的领式切口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在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普外科行改良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95例完整清扫Ⅱ、Ⅲ、Ⅳ、Ⅴ区淋巴结。保留锁骨上神经的中间及向内的分支等重要颈部结构。Ⅱa、Ⅱb、Ⅲ、Ⅳ、Ⅴa和Ⅴb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7%、12.6%、55.8%、82.1%、4.2%和14.7%。病人术后外耳、肩部、、锁骨下和颈外侧感觉均存在。结论:该改良术式既能完整清扫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关的颈侧区淋巴结,又保留颈丛神经的大多数感觉功能,可作为替代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淋巴结清扫术 颈丛
下载PDF
乳腺癌切除术后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科 毛岸荣 +1 位作者 胡婷玉 黄河 《海军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534-537,共4页
目的 采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病灶切除术后,即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乳房重建,探讨乳腺癌术后DIEP即刻乳房重建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受DIEP乳房再造的1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术式的... 目的 采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病灶切除术后,即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乳房重建,探讨乳腺癌术后DIEP即刻乳房重建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受DIEP乳房再造的1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术式的特点及临床适应证,并对其美容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术后随访1-24个月。结果 14例患者乳房重建均获成功,所有皮瓣全部成活,2例出现皮瓣远端坏死,胸部受区出现1例血肿。术后随访1-24个月,重建乳房外形满意,供区无腹壁疝、腹壁膨出、腹壁薄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DIEP重建乳房是安全可靠的,切口隐蔽,同时具有受区组织条件好、皮瓣组织量丰富、供区损伤小及并发症少的优点,能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及形体美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重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下载PDF
改良胃肠道支架放置术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井钢 王长杰 +1 位作者 李娟 季锡清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7-358,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胃肠道支架置入术对提高支架置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6例胃肠道恶性狭窄患者在胃镜直视及X线监视下送入胆道安全导丝并使之通过胃、肠狭窄或阻塞段,退镜至狭窄上端并保留导丝,将支架沿导丝送入狭窄段释放。结果6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改良胃肠道支架置入术对提高支架置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6例胃肠道恶性狭窄患者在胃镜直视及X线监视下送入胆道安全导丝并使之通过胃、肠狭窄或阻塞段,退镜至狭窄上端并保留导丝,将支架沿导丝送入狭窄段释放。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放置了支架;支架置于胃体及幽门部1例,十二指肠降段和水平段5例。结论改良胃肠道支架置入术操作相对简单,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恶性狭窄 胃肠道支架置入术
原文传递
1例老年性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利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7期217-218,共2页
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较为少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4%~2.6%,多发生在食管癌中段或中上段病变而行颈部或弓上吻合者,发生在弓下吻合者较少。其临床表现为心肺受压症状及全身衰竭,积极妥善的治疗和护理对于减少... 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较为少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4%~2.6%,多发生在食管癌中段或中上段病变而行颈部或弓上吻合者,发生在弓下吻合者较少。其临床表现为心肺受压症状及全身衰竭,积极妥善的治疗和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食管癌患者58例,其中术后合并乳糜胸1例,经过合理用药,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术后 乳糜胸 护理体会
下载PDF
超速起搏对动脉压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侯爱军 田洪森 +7 位作者 王付龙 张凯 申玉良 郭章丽 陈巍巍 袁芳 王丽琼 赵梦华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1期1868-1870,共3页
目的探讨心室超速起搏对动脉压力的影响,以明确其在主动脉腔内隔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左侧旁路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以180~220次/min的频率行心室超速起搏,使外周平均动脉压下降至60 mmHg(1 mmHg=0.133 kPa),通过有创动脉压力持... 目的探讨心室超速起搏对动脉压力的影响,以明确其在主动脉腔内隔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左侧旁路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以180~220次/min的频率行心室超速起搏,使外周平均动脉压下降至60 mmHg(1 mmHg=0.133 kPa),通过有创动脉压力持续同步监测血压并记录压力图形的变化,观察心室超速起搏前后血压下降的速度和幅度及血压降至目标血压所需时间,停止起搏后血压恢复至基础血压的速度和幅度及所需时间;观察患者在超速起搏术中及术后3个月有无心、脑、肾等器官的不良事件。结果入选的30例患者顺利完成心室程序刺激。心室超速起搏(3.1±1.6)心搏后外周动脉平均动脉压从91.3 mmHg下降至37.8 mmHg,目标平均动脉压达标需(858.7±361.7)ms。停止起搏后(1.9±0.6)心搏后平均动脉压恢复至基础水平,约需(1 042.2±174.0)ms。术中、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无心、脑、肾等脏器的不良事件。结论心室超速起搏可以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平均动脉压,可作为主动脉覆膜支架释放时较佳的血压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心脏起搏 人工 血压
下载PDF
MMP-9和CD105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剑平 毛岸荣 +2 位作者 辛海贝 黄河 朱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3期207-210,共4页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新生血管标志物CD105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选取病理科存档的胃癌患者术后组织蜡块,其中胃癌组织54例、癌旁组织37例(距离癌组织>3 cm)、正常胃黏膜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新生血管标志物CD105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选取病理科存档的胃癌患者术后组织蜡块,其中胃癌组织54例、癌旁组织37例(距离癌组织>3 cm)、正常胃黏膜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种组织标本中的MMP-9、CD105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胃癌组织中的MMP-9阳性表达率72.2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9.73%)和正常胃黏膜组织(5.00%,P<0.05),胃癌组织中MVD计数(43.7±8.9)个/视野,显著多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的MMP-9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的MVD在胃癌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浆膜及浆膜下层浸润、Ⅲ+Ⅳ分期中计数显著增高(P<0.05)。MMP-9及CD105表达变化可以鉴别诊断胃癌,同时有利于对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恶性程度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CD105 胃肿瘤
下载PDF
术后意外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4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邵堂雷 王振乾 +3 位作者 蒋晓 黄河 杨卫平 严佶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1-803,共3页
目的对术后意外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IPTMC)的诊治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1例和解放军八五医院诊治的13例PIPTMC病人资料。34例病人分组:A组(9例),初次手术仅行单侧甲状腺次全... 目的对术后意外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IPTMC)的诊治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1例和解放军八五医院诊治的13例PIPTMC病人资料。34例病人分组:A组(9例),初次手术仅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B组(25例),初次行双侧甲状腺手术。B组又分为:B1组(18例),一侧患甲状腺癌行侧腺叶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另一侧行次全切除术后发现PIPTMC;B2组(7例),双侧次全切除术,其中一侧术后证实为PIPTMC。结果 A组和B2组残留甲状腺未见癌组织,中央区淋巴结未见癌转移。B1组12例再次术前B超发现有残留结节者中,5例残留甲状腺发现有微小癌灶,且中央区淋巴结有癌转移,这5例首次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非PIPTMC侧为多灶癌;余B1组13例残留甲状腺未发现癌组织,中央区淋巴结未见癌转移。A组术后发生1例(11.1%)暂时性神经麻痹;B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神经麻痹4例(16%),暂时性低钙血症6例(24%),永久性低钙血症3例(12%)。结论 PIPTMC者多数情况下可以先观察随访,不必急于再次手术。但对于一侧为甲状腺多灶性乳头状癌,一侧为PIPTMC者,由于存在残留癌灶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建议尽早再次彻底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瘤 术后意外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原文传递
改良胃管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科 朱浩 +2 位作者 伍承天 王振乾 黄河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改进胃管引流对于预防术后胰瘘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行PD治疗的患者200例,依据患者手术中胃管不同处理...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改进胃管引流对于预防术后胰瘘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行PD治疗的患者200例,依据患者手术中胃管不同处理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86例,胃肠吻合口输入襻15 cm位置将14 Fr胃管放入胰肠吻合口输入襻中)与对照组(114例,胃内放入规格14 Fr一次性胃管),比较患者手术时间、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术中出血量、胃管拔除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患者胰瘘发生率及术后第3天胃管引流量和淀粉酶含量状况,观察胰瘘患者和无胰瘘患者术后第3天胰周及胃管引流量、淀粉酶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9,P<0.05;8.14%vs 29.82%,χ~2=13.276,P<0.05)。两组发生胰瘘及无胰瘘患者的术后第3天胰周引流量及引流液淀粉酶水平、胃管引流量及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373、31.064、19.882、64.291,均P<0.05)。观察组无胰瘘患者的术后第3天胰周引流量、胰周引流淀粉酶、胃管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胃管引流量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71、12.054、10.371、32.064,均P<0.05)。结论改良胃管引流术可显著降低PD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及时监测患者胃管引流量和淀粉酶水平对前期诊断胰瘘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引流术 胃管 胰腺瘘
原文传递
1例乳腺癌术后化疗致低钠性昏迷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春燕 盛月红 王欢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8期136-137,共2页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后化疗是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1]。然而化疗存在着诸多不良反应,其中昏迷较为少见,主要是由于低钠性脑病造成[2]。低钠性脑病早期表现为头痛、躁...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后化疗是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1]。然而化疗存在着诸多不良反应,其中昏迷较为少见,主要是由于低钠性脑病造成[2]。低钠性脑病早期表现为头痛、躁动、抑郁、抽搐,继而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3]。本科于2014年6月6日成功抢救1例乳癌术后化疗致低钠血症性昏迷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低钠性昏迷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