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儿、成人正常皮肤EGFR与FGFR-2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程飚 付小兵 +2 位作者 盛志勇 孙同柱 孙晓庆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 观察胎儿与成人正常皮肤中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EGFR)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GFR)在细胞膜上表达的差异 ,探讨胎儿无瘢痕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妇产科意外流产的不同妊娠期胎儿和整形外科手术过程中作为供皮区的成人... 目的 观察胎儿与成人正常皮肤中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EGFR)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GFR)在细胞膜上表达的差异 ,探讨胎儿无瘢痕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妇产科意外流产的不同妊娠期胎儿和整形外科手术过程中作为供皮区的成人正常皮肤标本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EGFR与FGFR 2的变化。结果 妊娠胎儿的皮肤内EGFR和FGFR 2染色阳性的表皮细胞较多 ,贯穿于全层上皮 ,而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呈阳性标记的极少。随胎龄的增加 ,两受体的表达增加 ;成年人正常皮肤中EGFR多集中在表皮细胞的基底层 ,两种生长因子受体抗体阳性染色的细胞明显多于胎儿皮肤。结论 胎儿和成年人的皮肤中 ,EGFR染色与FGFR 2表达的差异 ,可能是造成胎儿无瘢痕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胎儿 瘢痕
原文传递
卡巴胆碱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胡森 姜小国 +4 位作者 石德光 吕艺 黎君友 孙丹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48-750,共3页
目的 :研究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缺血再灌注肠道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 ,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 ,先制作 8cm长的空肠袋 ,后用动脉夹阻断肠系膜上动脉 (SMAO)血流 ,1 h后松夹恢复灌流 ,制成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 ... 目的 :研究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缺血再灌注肠道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 ,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 ,先制作 8cm长的空肠袋 ,后用动脉夹阻断肠系膜上动脉 (SMAO)血流 ,1 h后松夹恢复灌流 ,制成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 ,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 ,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在夹闭后 30 m in和复流后 30 m in向空肠袋内注射卡巴胆碱 (0 .1 m g/ kg,稀释到 1 m l生理盐水中 ) ,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夹闭后 1 .0、2 .5和 6 .0 h分别处死动物 ,测定肠袋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髓过氧化物酶 (MPO)含量 ,并观察肠道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预防组和治疗组肠组织中TNFα和 MP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肠道组织炎性损害明显减轻 ;治疗组与预防组之间上述变化差异不显著。结论 :卡巴胆碱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道局部炎症反应 ,机制可能与其对抗致炎因子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卡巴胆碱 肿瘤坏死因子 髓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胶原材料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志谷 黎君友 付小兵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7期2488-2490,共3页
胶原是组织构建和组织重建的重要材料,在外科应用的生物聚合材料中,胶原是目前研究最热门的材料之一。介绍近10年胶原作为缝合材料、溃疡、烧伤、骨组织、心瓣膜、血管、食道和气管等修复材料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情况,以及胶原作为皮肤... 胶原是组织构建和组织重建的重要材料,在外科应用的生物聚合材料中,胶原是目前研究最热门的材料之一。介绍近10年胶原作为缝合材料、溃疡、烧伤、骨组织、心瓣膜、血管、食道和气管等修复材料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情况,以及胶原作为皮肤替代品在培养皮肤细胞支持物、胶原真皮和复合移植皮等组织工程皮肤研究和应用中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组织修复 生物聚合材料 组织工程 缝合材料 溃疡 皮肤替代品
下载PDF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毒素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姚咏明 于燕 +3 位作者 盛志勇 陈劲松 RedlH SchalgG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对内毒素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肠系膜上动脉阻断45min 后松夹进行再灌注,静脉注射低剂量内毒素(LPS,1.5 mg/kg)。观察动物多脏器功能指标及体外诱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改变。结果 I/R+LPS 组显...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对内毒素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肠系膜上动脉阻断45min 后松夹进行再灌注,静脉注射低剂量内毒素(LPS,1.5 mg/kg)。观察动物多脏器功能指标及体外诱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改变。结果 I/R+LPS 组显著加重全身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和肝、肺、肠等器官功能损害(P<0.01)。而单纯 LPS 组或 I/R 组上述指标改变较轻或无明显异常。体外试验显示,当 LPS 刺激浓度≤10 ng/ml 时,抗 CD14单抗可显著抑制全血 TNF的诱生(P<0.05~0.01),且 I/R 组抗 CD14单抗对 LPS 诱导 TNF 的抑制率明显高于伤前值或假手术组(P<0.05~0.01)。结论 I/R 可显著提高机体对 LPS 攻击的敏感性,其机理与体内 CD14依赖途径的作用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再灌注 内毒素增敏 CD14抗体 TNF
原文传递
创伤脓毒症早期病理生理过程的探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黎君友 胡森 +6 位作者 孙晓庆 严鸣 晋桦 姜小国 孙丹 周宝桐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 :探讨创伤脓毒症早期病理生理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压维持在 4.0~ 4.7k Pa,1k Pa=7.5 mm Hg) ,持续 2小时 ,休克末快速经颈静脉回输 (15分钟内 )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 ;复苏后 6小时 ,以蠕动泵经尾静脉... 目的 :探讨创伤脓毒症早期病理生理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压维持在 4.0~ 4.7k Pa,1k Pa=7.5 mm Hg) ,持续 2小时 ,休克末快速经颈静脉回输 (15分钟内 )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 ;复苏后 6小时 ,以蠕动泵经尾静脉输入大肠杆菌内毒素 2 mg/ kg。实验分成 5组 ,分别观察致伤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末、复苏后及输注内毒素后 2和 2 4小时各器官功能的变化。结果 :动物在创伤休克末和缺血再灌注后即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出现 ,心、肝、肾、肺、肠等器官功能指标出现变化 ,创伤休克末丙氨酸转氨酶(AL 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较伤前增加 1倍 ,心肌酶谱在输内毒素 2小时后大于正常值的 3倍以上 ;病理学观察显示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实质性损伤 ;动物总死亡率为 39.6 % ,单个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 4.7% ,2个或 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为 2 3.5 %。结论 :本实验较好地重现了创伤后脓毒症发生的诱因和临床特点 ;SIRS发生率较高 ,符合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标准的仅为 2 3.5 % ,是较好的创伤脓毒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脓毒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细胞间信号转导与创面愈合 被引量:4
6
作者 程飚 付小兵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7期440-442,共3页
关键词 细胞间信号转导 创面愈合 生长因子介导
下载PDF
烫伤大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mRNA表达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翟红霞 姚咏明 +3 位作者 陆连荣 方文慧 田惠民 盛志勇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烫伤后不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 的动态表达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组、多粘菌素 B 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采用改良过氯酸预处理血浆偶氮显... 目的探讨烫伤后不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 的动态表达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组、多粘菌素 B 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采用改良过氯酸预处理血浆偶氮显色法鲎试验定量测定;组织 TNF-α mRNA 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烫伤后门静脉及体循环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升高,8h 达高峰,24h 则逐渐下降。给予低剂量多粘菌素 B 治疗可显著降低门静脉内毒素峰值(P<0.05)。另一方面,烫伤后2h 肺、肝、肠、肾等组织 TNF-α mRNA 表达较伤前值即有显著升高(P<0.05~0.01),烫伤后8h 达高峰,约为伤前值的1.7~2.6倍,且一直持续至伤后24h。给予多枯菌素 B 抗内毒素治疗后可不同程度抑制 TNF-α mRNA 的表达(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同肺、肠、肾组织 TNF-α mRNA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值分别为0.365,0.381,0.484,P<0.05),但与肝组织无显著相关。结论肺、肝、肠、肾等组织 TNF-α mRNA 表达在烫伤早期即显著增多,并呈一逐渐升高的趋势。创伤后内毒素血症对机体多种组织 TNF-α基因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肿瘤坏死因子 内毒素血症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卡巴胆碱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小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姜小国 黎君友 +4 位作者 胡森 石德光 吕艺 孙丹 盛志勇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4年第1期61-63,共3页
研究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和丙二醛 (MDA)的影响及其与肠损伤相关指标变化的规律。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预防、治疗和对照三组。活杀后取小肠组织测MPO、MDA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含量。... 研究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和丙二醛 (MDA)的影响及其与肠损伤相关指标变化的规律。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预防、治疗和对照三组。活杀后取小肠组织测MPO、MDA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含量。结果显示 ,治疗组及预防组MPO活性、MDA和TNF -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治疗组与预防组之间差异不明显。提示卡巴胆碱可抑制致炎因子TNF -α的释放 ,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肠组织的聚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髓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卡巴胆碱 肠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烧伤对兔血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黎君友 赖业馥 +1 位作者 孙丹 王海滨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2年第2期41-43,共3页
动态观察烧伤兔血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代谢变化。以日立 835 - 5 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 30 %TBSA兔烧伤后 1、3、7、15和 2 0d血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 ,烧伤后多数测试点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不同程度降低 ;伤后 1天降... 动态观察烧伤兔血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代谢变化。以日立 835 - 5 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 30 %TBSA兔烧伤后 1、3、7、15和 2 0d血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 ,烧伤后多数测试点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不同程度降低 ;伤后 1天降低最显著 ;苏、丙、缬、组、精和脯氨酸伤后各个时间点降低 ,多数时间点显著降低 (P <0 .0 5 -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红细胞 游离氨基酸浓度
下载PDF
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肺组织炎症介质及ICAM-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艺 黎君友 +4 位作者 孙世荣 晋桦 姜小国 胡森 盛志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70-672,T002,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肠缺血 再灌注后肺组织致炎因子和ICAM 1表达的特点及其与中性粒细胞在肺中扣押的关系。方法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松夹闭的方法复制大鼠肠缺血 再灌注模型。在不同的时相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活性 ,肺组织T... 目的 观察大鼠肠缺血 再灌注后肺组织致炎因子和ICAM 1表达的特点及其与中性粒细胞在肺中扣押的关系。方法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松夹闭的方法复制大鼠肠缺血 再灌注模型。在不同的时相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活性 ,肺组织TNF ,IL 6 ,ICAM 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和MPO活性的变化。结果 肠缺血和再灌注后早期肺组织TNF ,IL 6 ,mRNA和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 ,但再灌注 6h后均大幅度升高 ;血浆ACE活性、肺ICAM 1表达及MPO活性变化趋势与其一致。结论 肠缺血 再灌注引起肺组织炎症介质和黏附分子表达上调 ,由此介导PMN在肺中扣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肺组织 炎症介质 ICAM-1 肿瘤坏死因子A 细胞间黏附分子 髓过氧化物酶
原文传递
皮肤代用品在烧伤创面修复和功能重建中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志谷 付小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8期52-53,共2页
现介绍近10年国外烧伤皮肤代用品的研究动态,对暂时性和永久性皮肤替代用品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皮肤替代品 移植 创伤修复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大鼠血酮体变化及意义
12
作者 黎君友 吕艺 +6 位作者 胡森 孙世荣 严鸣 孙晓庆 晋桦 孙丹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创伤并发感染时肝细胞线粒体的损伤及意义。方法 :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模型 ,测定血乙酰乙酸 (Ac Ac)、β 羟丁酸 (β OHBA)及其比值 ,同时测定相关指标的变化 ,并进行肝组织光镜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 :休克加... 目的 :探讨创伤并发感染时肝细胞线粒体的损伤及意义。方法 :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模型 ,测定血乙酰乙酸 (Ac Ac)、β 羟丁酸 (β OHBA)及其比值 ,同时测定相关指标的变化 ,并进行肝组织光镜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 :休克加复苏组、休克复苏加内毒素 组 (输内毒素后 2小时 )以及休克复苏加内毒素 组 (输入内毒素后 2 4小时 )血 Ac Ac均较健康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 ;血β OHBA在休克加复苏组、休克复苏加内毒素 组和 组均显著升高 (P<0 .0 5或 P<0 .0 1) ;Ac Ac/β OHBA比值伤后各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血丙氨酸转氨酶 (AL 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则均显著升高 (P<0 .0 5或P<0 .0 1)。结论 :Ac Ac、β OHBA及其比值在血中的变化能较敏感地反映创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时肝细胞线粒体的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内毒素血症 血酮体比值
下载PDF
烧伤患者血浆和红细胞游离氨基酸变化及输注氨基酸对其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黎君友 孙丹 赖业馥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3年第3期55-59,共5页
动态测定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探讨输入外源性氨基酸后对血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以日立 835— 5 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发现烧伤患者血浆总游离氨基酸浓度从... 动态测定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探讨输入外源性氨基酸后对血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以日立 835— 5 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烧伤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发现烧伤患者血浆总游离氨基酸浓度从伤后到 2 1天均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赖、苯丙和苯丙 酪氨酸比值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色、组、精、丙、甘、苏、脯和丝氨酸比值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缬、亮、异亮、酪、胱和支链氨基酸伤后早期降低。烧伤患者红细胞内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不同程度降低 ,其中 1、3、7天降低显著 (P <0 .0 5~ 0 .0 1) ;红细胞内苯丙和苯丙 酪氨酸比值未见显著性升高 ;色、蛋、精、脯氨酸含量很低或基本未测出。输注复合氨基酸注射液后未能显著改善患者血及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提示烧伤患者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血浆游离氨基酸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烧伤后红细胞内苯丙氨酸及苯丙 酪氨酸比值有别于血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红细胞 游离氨基酸 烧伤患者
下载PDF
烫伤大鼠组织脂多糖结合蛋白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
14
作者 翟红霞 姚咏明 +3 位作者 方文慧 陆连荣 田惠民 盛志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烫伤后不同组织脂多糖结合蛋白(LBP)mRNA的动态表达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组和多粘菌素B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采用改良过氯酸预... 目的探讨烫伤后不同组织脂多糖结合蛋白(LBP)mRNA的动态表达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组和多粘菌素B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采用改良过氯酸预处理血浆、偶氮显色法鲎实验定量测定,组织LBPmRNA含量采用RT-PCR法。结果烫伤后门静脉及体循环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升高,8小时达峰值。给予多粘菌素B治疗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正常组织可表达少量LBP,烫伤后2小时不同组织LBPmRNA表达较对照值有显著升高(P<0.05~0.01),8小时达峰值,约为对照值的2~2.5倍,且一直持续至伤后24小时。给予多粘菌素B抗内毒素治疗,可不同程度抑制肺、肠、肾组织LBPmRNA的表达(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门静脉内毒素水平与肺组织LBPmRNA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5),但与肝、肠、肾组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组织LBPmRNA表达在烧伤后显著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脂多糖结合蛋白 基因表达 内毒素血症 MRNA
原文传递
小肠屏障功能监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黎君友 吕艺 +4 位作者 胡森 晋桦 周宝桐 熊德鑫 盛志勇 《创伤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创伤后小肠屏障功能几种监测方法的对比分析,试图找到一种适合临床推广的快速敏感的监测方法。方法 北京地区雄性成年山羊 32只,随机分为创伤失血性休克组(H组,n=6),创伤内毒素血症组(E组,n=6)和创伤失... 目的 通过对创伤后小肠屏障功能几种监测方法的对比分析,试图找到一种适合临床推广的快速敏感的监测方法。方法 北京地区雄性成年山羊 32只,随机分为创伤失血性休克组(H组,n=6),创伤内毒素血症组(E组,n=6)和创伤失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组(M组,n=20),模拟临床创伤、缺血再灌注(I/R)、感染脓毒症的实验模型。同时监测二胺氧化酶(DAO)、肠粘膜下pH(pHi)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并参照血浆内毒素(LPS)、TNF和病理形态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创伤和失血性休克后当日血浆DAO活性可呈一过性升高,M组在输入内毒素后再度升高呈双峰型用组术后第一天开始DAO渐趋下降,E组自手术当日开始逐渐升高。M组 L/M较 E组增加显著;创伤、休克末和输内毒素后小肠 pHi持续降低。血浆DAO的变化与L/M和肠粘膜pHi的变化呈高度相关(r=0.951和-0.553、P<0.01~0.05),三种肠功能指标与血浆LPS和TNF的变化高度相关,并与病理形态学变化相一致。结论 创伤缺血再灌流,单纯输内毒素均可导致肠屏障功能损伤,这种损伤是短暂和可逆的;创伤缺血再灌流复合内毒素血症对肠屏障功能的损伤程度明显加重;DAO活性、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肠屏障功能 小肠屏障功能 监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黎君友 孙丹 +4 位作者 吕艺 晋桦 姜小国 胡森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52-354,共3页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缺血-再灌注 内毒素 脓毒症 小肠功能
下载PDF
Toll样受体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红云 姚咏明 盛志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14-317,共4页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脓毒症 研究进展 全身性炎症反应 烧伤
原文传递
微量快速测定木糖法检测创伤后肠道吸收功能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黎君友 孙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0期2810-2811,共2页
目的寻找简单、快捷、精确、稳定和微量的检测肠道吸收功能的方法,以作判断严重创伤后肠道吸收功能的诊断指标。方法以Eberts等建立的方法作适当调整,使之微量和动态测定小动物血和尿中木糖的含量。反复作5次标准曲线,测定Wistar大鼠空... 目的寻找简单、快捷、精确、稳定和微量的检测肠道吸收功能的方法,以作判断严重创伤后肠道吸收功能的诊断指标。方法以Eberts等建立的方法作适当调整,使之微量和动态测定小动物血和尿中木糖的含量。反复作5次标准曲线,测定Wistar大鼠空腹血和6只口服0.5g/kg木糖(D-xylose)后大鼠2和4h血的含量,并测定7只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木糖含量。结果经DU-7Backman扫描证实最大吸收峰在554nm,以5次0~4mmol/L范围内测定木糖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9±0.0017);大鼠口服木糖后2h血含量(154±6)mg/L;4h后降至(87±11)mg/L。缺血再灌注后2和4h血含量分别为162±5和(80±8)mg/L,较正常大鼠2h吸收快。取大鼠口服2和4h血浆批内重复6次,批间重复6次,结果批内变异系数为1.98%,批间变异系数为3.10%;各标准木糖回收率为97.2%~104.3%。结论微量快速测定木糖方法简单、快捷、稳定,可用作判断严重创伤后肠道吸收功能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木糖 创伤 肠道吸收功能 实验 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枪弹伤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于勇 付小兵 +9 位作者 周宝桐 晋桦 孙同柱 黄宇宏 周贵生 周晓光 李兴利 王丽云 赵玉杰 谭广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 明确低温环境下枪弹伤感染发展的过程和特征。方法 在低温环境下复制犬单侧后肢枪弹伤模型,对伤后96小时内伤道组织的细菌量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伤后8小时内,伤道组织菌量增加缓慢,仅达到104cf... 目的 明确低温环境下枪弹伤感染发展的过程和特征。方法 在低温环境下复制犬单侧后肢枪弹伤模型,对伤后96小时内伤道组织的细菌量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伤后8小时内,伤道组织菌量增加缓慢,仅达到104cfu/g,至伤后96小时菌量未达到108cfu/g。伤后2小时血浆内毒素水平一过性升高,与伤前相比无显著差异;从伤后8小时开始,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趋势与伤道组织菌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正相关关系(r=0.7596)。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低温对于枪弹伤后伤道组织菌量的变化影响非常明显,低温环境下枪弹伤感染发展的速度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均低于常温条件下的枪弹伤;在对该类伤员(包括创伤)进行救治时,应充分考虑到低温对继发感染发生、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弹伤 低温环境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胶原及其促创面修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志谷 耿淼 黎君友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2年第2期49-53,共5页
本文介绍了牛胶原和猪真皮胶原制备方法、生物学特点以及动物移植的初步效果。结果表明胶原制备简便易行 ,氨基酸含量丰富 ,动物移植胶原材料效果肯定。
关键词 胶原 促创面修复作用 氨基酸 移植 创伤修复材料 生物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