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和CEA联合检测在鉴别良恶性胸水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北宁 玉秋兰 +1 位作者 那学明 封景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本文对癌性和结核性胸膜炎各30例进行了ADA、CEA测定.肺癌组ADA值(13.3±4.0U/L)明显低于结核组(59.6±33.6U/L)(P<0.01).CEA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3.3%,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关键词 腺苷脱氨基酶 癌胚抗原 肺肿瘤
下载PDF
腺苷脱氨酶和聚合酶链反应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吴雪琼 夏湘宣 +3 位作者 庄玉辉 李国利 张晓刚 王巍 《临床肺科杂志》 1998年第1期27-29,共3页
本文对71例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27例癌性胸腔积液和5例其他原因胸腔积液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核性病例中胸水ADA≥21u/L的占53.52%,胸水ADA≥11u/L的占88.73%,胸水结核杆菌PCR的阳性率为35.21%;而癌性胸水ADA值均小于11u/L,PCR也都... 本文对71例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27例癌性胸腔积液和5例其他原因胸腔积液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核性病例中胸水ADA≥21u/L的占53.52%,胸水ADA≥11u/L的占88.73%,胸水结核杆菌PCR的阳性率为35.21%;而癌性胸水ADA值均小于11u/L,PCR也都阴性。结果表明ADA对结核性胸水和恶性胸水具有鉴别诊断价值,PCR可在基因水平对结核性胸水作出特异诊断;两者同时检测对结核性胸水的诊断以及与癌性胸水和其它胸水的鉴别诊断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水 ADA 结核性胸膜炎 癌性胸水 腺苷脱氨酶 诊断价值 聚合酶链反应 PCR 鉴别诊断 癌性胸腔积液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血清、唾液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RIA
3
作者 叶一秀 王颖 +5 位作者 侯春媛 杨小红 王巍 王安生 金关甫 陈红兵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31-32,共2页
我们测定了肺结核病人血清和唾液Cu、Zn-SOD活性及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与正常人和非结核病人做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唾液 RIA 患者 肺结核病人 人血清 治疗前后 结果报告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酶活性 SOD活性
下载PDF
糖抗原CA19-9 RIA及150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叶一秀 王巍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19-20,共2页
CA19-9是一种肿瘤相关蛋白,含有定名为鼠IgG型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抗原,抗原决定因子是一组含涎五糖类以单涎神经节苷脂的一部分存在于胃肠和胰腺癌患者的组织内,并被这些患者循环中高分子量粘液所表达。故CA-19-9对消化道肿瘤有较高的... CA19-9是一种肿瘤相关蛋白,含有定名为鼠IgG型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抗原,抗原决定因子是一组含涎五糖类以单涎神经节苷脂的一部分存在于胃肠和胰腺癌患者的组织内,并被这些患者循环中高分子量粘液所表达。故CA-19-9对消化道肿瘤有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患者 消化道肿瘤 CA19-9 RIA 神经节苷脂 糖抗原 胃肠和 肝癌患者血清 临床分析 单克隆抗体 高分子量
下载PDF
加强结核病实验诊断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2
5
作者 庄玉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结核病 实验室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DNA探针 免疫学诊断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利福类联合多种药物长疗程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 被引量:55
6
作者 朱莉贞 傅瑜 +7 位作者 初乃惠 叶志忠 肖和平 王巍 苑松林 张侠 罗永艾 马丽萍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20-523,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利福布汀的治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3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1:1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除采用帕司烟肼、左旋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和阿米卡星治疗外,试... 目的评价国产利福布汀的治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3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1:1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除采用帕司烟肼、左旋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和阿米卡星治疗外,试验组患者加用利福布汀,对照组患者加用利福喷汀,疗程共18个月。结果强化期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痰涂片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分别为41.54%(27/65)和35.94%(2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2,P> 0.05)。X线影像学结果表明,两组的病灶显效率均为10.77%(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1,P>0.05);有效率分别为67.69%(44/65)和56.92%(3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4, P>0.05)。疗程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痰涂片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分别为75.00%(48/65)和65.08%(4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8,P>0.05)。X线影像学结果表明,两组的病灶显效率分别为46.15%(30/65)和44.62%(2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05);有效率分别为76.92%(50/65)和73.85%(48/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23.64%(13/55)和33.33%(17/51)。结论含利福布汀或利福喷汀的多药联合长疗程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具有促进痰细菌学阴转、病灶吸收和空洞关闭的作用,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药性 多药 利福布汀 利福喷汀
原文传递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新技术研究应用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被引量:48
7
作者 庄玉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3-134,共2页
在结核病传统实验室诊断方法中,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率仅30%左右;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率约为75%,但有假阳性问题;培养结果虽可靠,但需时3~8周。因此,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找快速、敏感、特异、简便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在结核病传统实验室诊断方法中,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率仅30%左右;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率约为75%,但有假阳性问题;培养结果虽可靠,但需时3~8周。因此,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找快速、敏感、特异、简便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在应用新的实验技术过程中,也发现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诊断 实验室诊断
原文传递
耐多药结核病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吴雪琼 庄玉辉 +3 位作者 张俊仙 张晓刚 何秀云 李国利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目的研究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的分子机理,建立快速检测耐药基因型的分子药敏试验方法。方法通过PCR和PCR-SSCP分析结核分支杆菌耐多药临床分离株的rpoB、rpsL、katG基因和inhA调节序列。结果PCR分析... 目的研究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的分子机理,建立快速检测耐药基因型的分子药敏试验方法。方法通过PCR和PCR-SSCP分析结核分支杆菌耐多药临床分离株的rpoB、rpsL、katG基因和inhA调节序列。结果PCR分析耐药基因的敏感性为1~10pgDNA;除rpoB基因引物PCR扩增为属特异性外,余耐药基因引物PCR扩增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20株耐多药分离株中,90%有2种以上耐药遗传标志改变,10%只有rpoB基因突变。结论耐多药是各种药物靶基因逐步突变所致,少数由一个耐多药位点突变所致,通过PCR、PCR-SSCP可简便、快速地检测大部分结核分支杆菌耐多药分离株的耐药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耐多药结核病 耐药分子机制 PCR
原文传递
母牛分支杆菌制剂通过一氧化氮进行免疫调节的作用 被引量:47
9
作者 王国治 赵桂芳 +6 位作者 李晓明 刘勇 沈小兵 庄玉辉 李国利 张小刚 吴雪琼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用母牛分支杆菌制剂作用于不同状态的动物,通过产生一氧化氮(NO)而达到不同的效果。方法在第一组实验中,用不同剂量的母牛分支杆菌制剂免疫BALB/c小鼠,通过检测NO-2间接反映NO的变化。在第二组实验中,用结核杆... 目的用母牛分支杆菌制剂作用于不同状态的动物,通过产生一氧化氮(NO)而达到不同的效果。方法在第一组实验中,用不同剂量的母牛分支杆菌制剂免疫BALB/c小鼠,通过检测NO-2间接反映NO的变化。在第二组实验中,用结核杆菌H37Rv感染豚鼠,10天后给受染豚鼠注射母牛分支杆菌制剂。结果受免疫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2水平明显高于未免疫小鼠(P<0.01)。不同剂量母牛分支杆菌制剂免疫的BALB/c小鼠间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2水平差别不显著(P>0.05)。受染豚鼠注射母牛分支杆菌制剂后,NO-2产生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结核杆菌H37Rv感染组。结论母牛分支杆菌制剂不但能提高机体免疫水平,而且可以在结核分支杆菌H37Rv感染造成组织细胞破坏的条件下,调整免疫反应,进而减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母牛分支杆菌 免疫调节 结核病
原文传递
重组结核分支杆菌38kD和16kD蛋白用于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8
10
作者 张小刚 庄玉辉 +5 位作者 何秀云 熊志红 董恩军 李书琳 张永胜 李昕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目的 探讨国产重组结核分支杆菌蛋白 38kD(rTPA38)和 16kD(rTPA16)用于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rTPA38和rTPA16为抗原 ,PPD为对照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结核抗体。结果  2 4 6例肺结核病组 ,rTPA38、rTPA16和PPD检测的灵... 目的 探讨国产重组结核分支杆菌蛋白 38kD(rTPA38)和 16kD(rTPA16)用于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rTPA38和rTPA16为抗原 ,PPD为对照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结核抗体。结果  2 4 6例肺结核病组 ,rTPA38、rTPA16和PPD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 66.3%、63.0 %和 72 .3%。健康献血组、非结核呼吸疾病组和卡介苗接种阳转组血清同时用rTPA38、rTPA16和PPD检测 ,rTPA38特异性分别为 97.6%、96.8%、86.0 %。rTPA16特异性分别为 94 .7%、93.1%、75 .0 %。PPD特异性为93.4 %、85 .7%、67.9%。统计分析显示 ,rTPA38蛋白和PPD检测非结核呼吸疾病组 ,其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者检测卡介苗接种阳转组阳性率和血清抗体滴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rTPA38和rTPA16同时检测 10 8例肺结核病组血清可提高 11.1%的阳性率。结论 rTPA38蛋白抗原有较好的灵敏度和较高特异性 ,是ELISA的可靠抗原 ,与rTPA16联用可提高灵敏度 ,对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有较高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支杆菌 重组蛋白38kD 结核病 重组蛋白16kD ELISA 血清学诊断
下载PDF
应用PCR-SSCP快速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洪敏 吴雪琼 +2 位作者 张俊仙 王巍 程红群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2-204,共3页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的16SrDNA基因。60例临床标本中,20例为阳性,与传统方法比较无差异。其中分型:18例为结核分枝杆菌,2例为结核分...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的16SrDNA基因。60例临床标本中,20例为阳性,与传统方法比较无差异。其中分型:18例为结核分枝杆菌,2例为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20例阴性标本中,PCR-SSCP又检查出5例阳性。20例对照标本中,3种传统方法与PCR-SSCP法均检测为阴性。全部试验3d报告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卡介苗的图形相同以外,其它分枝杆菌的PCR-SSCP电泳图谱均有差异。所以,应用PCR-SSCP技术快速鉴定结核分枝杆菌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PCR-SSCP 鉴定 16SrDNA
下载PDF
结核分支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吴雪琼 张俊仙 +5 位作者 庄玉辉 张晓刚 李国利 何秀云 张军芝 贾树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29-332,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RFP)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情况,建立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型的分子药敏试验方法。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PCR-直接测序法(PCR-DS)... 目的了解我国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RFP)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情况,建立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型的分子药敏试验方法。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PCR-直接测序法(PCR-DS)分析50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的rpoB基因。结果3株结核分支杆菌药物敏感株和2株非RFP耐药株中,仅1株rpoBSSCP图谱异常的药物敏感株出现531位密码子TCG→TTG突变。45株RFP耐药株中,10株SSCP和DS分析均未见rpoB突变,35株SSCP和DS分析异常,其中14株为531位密码子TCG→TTG或TGG或TAC突变,14株为526位CAC→TAC或GAC或CCC或CTC或GTC突变,2株为516位GAC→GTC或TAC突变,2株为516位和526位及515位和516位密码子双点突变,3株rpoB序列与结核分支杆菌不同。结论大多数结核分支杆菌耐RFP是由于其rpoB基因突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利福平 结核病 抗药性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斑点杂交鉴定分枝杆菌菌种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国利 庄玉辉 +4 位作者 赵铭 王国治 陈保文 沈小兵 胡忠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敏感和特异的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法。方法 以 16SrDNA为靶序列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反向斑点杂交检测 2 5种分枝杆菌、11种非分枝杆菌标准株、10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和 2 6份临床痰标本。结果 分枝...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敏感和特异的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法。方法 以 16SrDNA为靶序列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反向斑点杂交检测 2 5种分枝杆菌、11种非分枝杆菌标准株、10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和 2 6份临床痰标本。结果 分枝杆菌、非分枝杆菌标准株经DNA扩增 ,分枝杆菌均出现 5 78bpDNA片段 ,非分枝杆菌除假白喉棒状杆菌可见同样片段外 ,其余菌种均未见扩增。敏感性试验可检测出 10 0fg结核分枝杆菌DNA。探针特异性试验表明 ,17种寡核苷酸探针除pTub1、pFor1、pSme探针可见交叉杂交外 ,其余探针均是特异的。 10株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PCR 反向斑点杂交结果与常规鉴定结果相符。 2 6份涂片阳性痰标本经该法直接鉴定为结核菌复合体。结论  16SrDNAPCR 反向斑点杂交鉴定分枝杆菌菌种快速、有效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反向斑点杂交法
原文传递
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分子机理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29
14
作者 庄玉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分子机理研究的若干进展庄玉辉关于分支杆菌耐药性机理问题迄今有三种观点:(1)细胞膜或壁结构与组成发生变化,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药物通透性降低,摄取量减少;(2)质粒或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3)药物靶... 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分子机理研究的若干进展庄玉辉关于分支杆菌耐药性机理问题迄今有三种观点:(1)细胞膜或壁结构与组成发生变化,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药物通透性降低,摄取量减少;(2)质粒或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3)药物靶编码基因突变。随着耐多药结核病(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支杆菌 耐药性机理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16S~23S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及其在分支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国利 庄玉辉 +4 位作者 赵铭 王国治 范以虎 陈保文 胡忠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6-170,共5页
目的 研究 16S~ 2 3SrDNA内转录间隔区 (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序列在分支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CR 直接测序法对 2 2种 30株分支杆菌参考菌株和 16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菌株 16S~ 2 3SrDNAITS测序。对所测定序... 目的 研究 16S~ 2 3SrDNA内转录间隔区 (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序列在分支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CR 直接测序法对 2 2种 30株分支杆菌参考菌株和 16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菌株 16S~ 2 3SrDNAITS测序。对所测定序列以及GenBank所报道的有关序列用Clustal程序 (MegAlignPackage [WindowsVersion 4 0 1];DNASTAR ,Madson ,Wis)处理分析 ,计算种间相似性 ,用PHYLIPPackage构建分支杆菌菌种聚类分析树状谱。结果 除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 (MTC)菌种 (结核分支杆菌、牛分支杆菌、非洲分支杆菌和田鼠分支杆菌 ) 16S~ 2 3SrDNAITS序列完全一致外 ,其它分支杆菌菌种间核苷酸排列顺序及长度变异较大 ,种间相似性为 30 4 %~ 86 5 % ,聚类分析树状谱能将各分支杆菌菌种相分离。结果表明 16S~ 2 3SrDNAITS序列分析能将MTC与非结核分支杆菌 (NTM)相鉴别 ,能将NTM鉴定至种的水平。结论  16S~ 2 3SrDNAITS可做为分支杆菌鉴定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杆菌 鉴定 内转录间隔区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NTM 结核病
原文传递
老年肺结核643例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仲元 苏锐 +5 位作者 安慧茹 刘琳 王涛 张韬 陈红兵 李净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结核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55岁以后明显增多,75岁达到高峰‘^[1],且高峰每10年后移5岁^[1]。我们对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结核三科10年间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的特点。
关键词 老年肺结核 临床特点 肺结核患者 临床表现 发病率 结核病 解放军
原文传递
结核分支杆菌耐吡嗪酰胺分离株pncA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吴雪琼 张俊仙 +4 位作者 钟敏 俞伟 丁北川 张军芝 贾树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了解我国结核分支杆菌耐吡嗪酰胺 (PZA)分离株pncA基因突变情况 ,研究其与耐PZA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和PCR -循环测序法(AS)分析 74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的pncA基因。以结核分支... 目的 了解我国结核分支杆菌耐吡嗪酰胺 (PZA)分离株pncA基因突变情况 ,研究其与耐PZA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和PCR -循环测序法(AS)分析 74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的pncA基因。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 标准株为对照。结果  3 2株药物敏感株pncA基因SSCP分析未发现异常。 2 0株耐非PZA药物的分离株中 ,16株pncA基因SSCP泳动正常 ;4株异常 ,其中 2株测序分析分别为 5 8位密码子TTC→TTA突变和 68位密码子TGG→CGG突变。 2 2株耐PZA分离株中 ,10株pncA基因SSCP泳动异常 ,其中 2株测序分析均为 5 8位密码子TTC→TTA突变 ;12株未发现异常。结论 PncA基因突变是结核分支杆菌耐PZA产生的一种分子机制 ,通过检测pncA基因突变可快速检测部分结核分支杆菌耐PZA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杆菌 药物耐受性 吡嗪酰胺 肺结核
原文传递
PCR直接测序法分析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突变 被引量:20
18
作者 吴雪琼 钟敏 +4 位作者 张俊仙 俞伟 张军芝 庄玉辉 贾树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1,共3页
为了了解我国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 (INH)分离株katG基因突变情况 ,研究其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和PCR直接测序法 (directsequencing ,DS)分析 9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katG基因。以H... 为了了解我国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 (INH)分离株katG基因突变情况 ,研究其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和PCR直接测序法 (directsequencing ,DS)分析 9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katG基因。以H37Rv标准株为对照 ,2 3株药物敏感株中 ,2 1株katG基因SSCP分析正常 ,2株异常。 36株耐非INH药物的分离株中 ,2 0株katG基因SSCP正常 ,16株异常。 33株耐INH分离株中 ,高度耐INH的 17株 ,其中 4株为katG基因缺失 ,5株katGSSCP异常 ,8株正常 ;低度耐INH的 16株 ,其中 13株KatG基因SSCP异常 ,3株正常。上述所有katGSSCP异常的分离株DS分析均为 315位密码子突变 ,除 1株为AGC→AAC突变外 ,其余均为AGC→ACC突变。结果表明katG基因突变是结核分枝杆菌耐INH产生的主要分子机制 ,其最常见的 315位密码子突变可引起结核分枝杆菌轻度或中度耐IN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DNA序列分析 耐药性 PCR
下载PDF
母牛分枝杆菌制剂对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庄玉辉 李晓明 +5 位作者 李国利 王国治 赵桂芳 张小刚 吴雪琼 沈小兵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2-297,共6页
以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每分钟脉冲数(CPM),比较母牛分枝杆菌活菌悬液、辐射杀死菌悬液及高温杀死菌悬液对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以此作为评价治疗以细胞介导免疫为主的结核病免疫功能... 以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每分钟脉冲数(CPM),比较母牛分枝杆菌活菌悬液、辐射杀死菌悬液及高温杀死菌悬液对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以此作为评价治疗以细胞介导免疫为主的结核病免疫功能障碍免疫制剂效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加入单一刺激因子实验中,对照组CPM为448±131;加入BCG、母牛分枝杆菌活菌悬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牛分枝杆菌 微生物制剂 T淋巴细胞 增殖反应
下载PDF
复治肺结核患者初治时使用利福类药物剂量的调查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杜建 钟球 +29 位作者 傅衍勇 陈玲 李波 林明贵 黎友伦 梁煊 尚好珍 马丽萍 闫兴录 王晓萌 纪滨英 高飞 陈森林 吴湘 崔爱东 张朋 孙瑞敏 曹文利 张海睛 谢莉 陈东进 戈启萍 黄学锐 陈效友 韩喜琴 马艳 姜晓颖 李亮 李琦 高微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调查复治肺结核患者在初治时使用利福类药物(利福平和利福喷丁)的剂量情况。方法于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选取我国部分省市31家结核病防治机构和结核病专科医院中诊断的复治肺结核患者为调查对象,共742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目的调查复治肺结核患者在初治时使用利福类药物(利福平和利福喷丁)的剂量情况。方法于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选取我国部分省市31家结核病防治机构和结核病专科医院中诊断的复治肺结核患者为调查对象,共742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既往在第一次治疗结核病(初治)时使用利福类药物治疗的剂量、体质量及性别等信息,根据既往使用利福类药物方法与患者年龄、体质量分组,分析利福类药物是否按照我国肺结核治疗指南所规定的剂量用药。结果共纳入患者742例,女196例(26.4%),男546例(73.6%)。采用利福平每日疗法组522例,用药剂量正确154例(29.5%),用药剂量不足363例(69.5%),用药剂量过大5例(1.0%)。采用利福喷丁间歇疗法组29例,用药剂量正确13例,用药剂量不足15例,用药剂量过大1例。采用利福平隔日疗法组191例,用药剂量正确175例(91.6%),用药剂量不足15例(7.9%),用药剂量过大1例(O.5%)。利福平隔日疗法组中,用药剂量正确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参与调查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及专科医院大部分的复治肺结核在初治期间使用利福类药物剂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利福霉素类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