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经皮髓核旋切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
作者 杜鹏 肖越勇 卢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旋切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臭氧治疗组、经皮旋切治疗组和经皮旋切术联合臭氧治疗组,每组20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旋切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臭氧治疗组、经皮旋切治疗组和经皮旋切术联合臭氧治疗组,每组20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分析术中及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3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均<0.017);经皮旋切术联合臭氧组近期及远期VAS评分均低于臭氧治疗组和经皮旋切治疗组(P均<0.017)。但3组间近期及远期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17)。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为腰部疼痛、下肢酸胀及疼痛。结论经皮髓核旋切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手术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斑块切除术 臭氧 髓核
下载PDF
同轴半自动活检枪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杜鹏 肖越勇 卢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同轴半自动活检枪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肺部小结节行CT引导穿刺活检的40例患者资料,以术后病理或影像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穿刺活检诊断恶性肺小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分析术中手... 目的探讨同轴半自动活检枪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肺部小结节行CT引导穿刺活检的40例患者资料,以术后病理或影像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穿刺活检诊断恶性肺小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分析术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及穿刺技巧。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操作,术后病理或影像随访最终诊断为恶性病变29例、良性病变11例。穿刺活检诊断恶性肺小结节的敏感度为89.65%(26/29)、特异度为100%(11/11)、准确率为92.50%(37/40)。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和局部出血。结论采用同轴半自动活检枪对肺小结节患者行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异度及敏感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活组织检查 肺结节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射频及微波消融治疗--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3
3
作者 金鑫荔 卢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5-297,共3页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随着高频超声检查技术的应用使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17%67%[1]。其中大部分为良性结节,只有近5%为恶性[2]。良性甲状腺结节约有10%的恶变潜能,加之某些结节产生压迫症状、影响美观等原因,因此也有...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随着高频超声检查技术的应用使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17%67%[1]。其中大部分为良性结节,只有近5%为恶性[2]。良性甲状腺结节约有10%的恶变潜能,加之某些结节产生压迫症状、影响美观等原因,因此也有对其进行治疗的必要[3]。常规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方法是采用外科手术切除,但是手术存在创伤较大、并发症多、影响美观、术后残存腺体内结节复发率较高、术后甲状腺机能低下发生率高等弊端,且手术造成的组织粘连等使再次手术的困难和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消融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 甲状腺机能低下 微波 射频 良性结节 术后残存
原文传递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军朋 卢伟 +4 位作者 杨超 郑好 蒋富强 杜鹏 杨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C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不可手术切除的中晚期CNSCLC患者(共50个病灶),均接受肿瘤供血动脉TACE治疗(化疗方案:吉西他滨1 000mg+顺铂90mg;栓塞材料:... 目的探讨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C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不可手术切除的中晚期CNSCLC患者(共50个病灶),均接受肿瘤供血动脉TACE治疗(化疗方案:吉西他滨1 000mg+顺铂90mg;栓塞材料:Embosphere微球),并于术后5天接受PRFA治疗肿瘤。术后以增强CT随访观察肿瘤大小及其强化情况,并根据改良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联合治疗效果,计算术后3、6、12个月的客观有效率(ORR)。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获得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TACE及PRFA治疗。术后3、6、12个月ORR分别为92.68%(38/41)、78.05%(32/41)和68.29%(28/41)。患者中位PFS为14.8个月。3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包括胸疼13例、气胸8例、少量咯血6例、血胸3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胸膜反应1例,均较轻微,可自行缓解或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脊髓损伤、大咯血及大量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PFRA为治疗中晚期CNSCLC的有效方法,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射频消融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处理恶性胆道梗阻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杨超 卢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1-834,共4页
恶性胆道梗阻是由胆道恶性肿瘤或胰头癌、肝癌等外源性压迫所致,临床表现为黄疸、皮肤瘙痒及肝功能衰竭等症状,患者生存时间短、生活质量较差。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关键在于疏通胆汁引流通道,及时降黄减压、保护肝功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 恶性胆道梗阻是由胆道恶性肿瘤或胰头癌、肝癌等外源性压迫所致,临床表现为黄疸、皮肤瘙痒及肝功能衰竭等症状,患者生存时间短、生活质量较差。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关键在于疏通胆汁引流通道,及时降黄减压、保护肝功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HabibTMEndoHPB导管进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相关文献,阐明了该方法是一种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安全可行的方法,可降低胆管内金属支架植入后再狭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胆道梗阻 导管消融术 支架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癌痛 被引量:7
6
作者 杜鹏 肖越勇 卢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癌痛的有效性。方法收集33例肿瘤患者,采用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对引起患者疼痛的责任病灶进行治疗。术前利用放射性粒子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术中实时调整手术方案,术...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癌痛的有效性。方法收集33例肿瘤患者,采用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对引起患者疼痛的责任病灶进行治疗。术前利用放射性粒子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术中实时调整手术方案,术后即刻利用TPS进行植入后验证。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采用CT扫描评价肿瘤局部控制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前及术后3天、1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比较VAS评分的变化。分析术中及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对3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患者第2、4、6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27.27%(9/33)、72.72%(24/33)、84.85%(28/33)。33例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天VAS评分3.80±1.25,术后1个月为2.25±1.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为疼痛、发热、软组织肿胀、气胸、局部出血。结论对肿瘤患者癌痛责任病灶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可有效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近距离放射疗法 组织间照射
下载PDF
ⅠB~ 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对病灶内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翟妍 杨超 +2 位作者 马军朋 顾苡铭 张俊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34-536,540,共4页
目的:研究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对病灶内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5月海军总医院诊断为ⅠB~ⅡB期宫颈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辅助化疗组和进行常规术前... 目的:研究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对病灶内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5月海军总医院诊断为ⅠB~ⅡB期宫颈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辅助化疗组和进行常规术前准备的对照组。手术切除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宫颈癌组织中抑癌基因、增殖基因、迁移和侵袭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手术切除后,辅助化疗组宫颈癌组织中抑癌基因THBS2、PTEN、LAST1、eIF4E3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增殖基因RUNX2、CyclinD1、ALEX1、ALDH1、ABCG2及迁移和侵袭基因CXCL12、CXCR4、MMP9、S100A6、N-cadherin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抑制病灶内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抑癌基因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CO_2-DSA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卢伟 杨超 +5 位作者 张嘉诚 杨剑 杜鹏 马军朋 张哲 蒋富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0期118-121,共4页
目的比较CO_2-DSA和非离子碘造影剂在诊断小肠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确诊为小肠出血患者20例分别用CO_2和碘造影剂行肠系膜上、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并超选择到疑似出血部位的肠系膜上、... 目的比较CO_2-DSA和非离子碘造影剂在诊断小肠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确诊为小肠出血患者20例分别用CO_2和碘造影剂行肠系膜上、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并超选择到疑似出血部位的肠系膜上、下动脉3级分支重复造影,采用盲法评价两种造影剂显示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结果在肠系膜上、下动脉主干造影时,CO_2显示7例(7/20),碘造影剂显示9例(9/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7,P>0.05)。在超选择到肠系膜动脉3级分支造影时,CO_2-DSA显示20例消化道出血中的19例(95.0%),碘造影剂-DSA显示14例(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5)。结论在超选择到接近出血靶动脉造影时,CO_2气体在显示小肠出血比常规碘造影剂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血管造影 二氧化碳 碘造影剂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甲状腺未分化癌二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卢伟 杨剑 +1 位作者 金鑫荔 杨超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据统计,美国2006年至2010年男性发病率增长了5.4%,女性发病率增长了6.5%[1]。在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4.21/10万,居肿瘤发病率的第10位。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cti...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据统计,美国2006年至2010年男性发病率增长了5.4%,女性发病率增长了6.5%[1]。在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4.21/10万,居肿瘤发病率的第10位。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cticsthyroidcarcinoma,ATC)占甲状腺癌的1%~2%,但因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容易导致局部压迫和远处转移,死亡率高达14%~39%[2-3]。ATC除了很早期患者(R0/R1)能手术切除外,其他均失去手术切除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未分化癌 阿帕替尼 经导管动脉栓塞
原文传递
经导管椎体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椎体转移的的恶性生物学及骨代谢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伟 杨超 +7 位作者 张嘉成 马军朋 杜鹏 杨剑 蒋富强 金鑫荔 解鹏 张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0期2501-2504,共4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椎体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椎体转移的恶性生物学及骨代谢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椎体转移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3)接受经导管椎体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n=23)仅... 目的:研究经导管椎体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椎体转移的恶性生物学及骨代谢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椎体转移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3)接受经导管椎体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n=23)仅接受经导管椎体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治疗后8周时,取血清并测定肿瘤标志物含量、侵袭分子含量、骨转化指标含量。结果:治疗后8周时,观察组血清中CEA、NSE、Cyfra21-1、TK1、RCAS1、CatB、CatD、CatX、MMP7、MMP9、MMP13、N-MID、BALP、OC、PINP、β-CTX、NTX、ICTP、TRACP5b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经导管椎体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能够更为有效的杀伤椎体转移灶内的癌细胞、抑制蛋白酶的分泌、调节骨代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椎体转移 动脉化疗栓塞 唑来膦酸 骨代谢
下载PDF
小儿静脉输液港并发无损针穿刺点肉芽组织增生一例
11
作者 杨超 卢伟 +2 位作者 金鑫荔 蒋富强 马军朋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3期186-187,共2页
患儿男,2岁2个月,患儿因“确诊慢性肉芽肿2年余,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于2015年7月8日入我院。患儿以反复发热及肺部感染起病,慢性肉芽肿CYBB基因检测提示为纯合子,外院确诊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 患儿男,2岁2个月,患儿因“确诊慢性肉芽肿2年余,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于2015年7月8日入我院。患儿以反复发热及肺部感染起病,慢性肉芽肿CYBB基因检测提示为纯合子,外院确诊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为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入我院儿科。为方便静脉输液,我科给予植入小儿静脉输液港。植入顺利,术后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正常使用输液港4个月后,港体上方皮肤无损针穿刺点出现渗液,可见鲜红色肉芽组织自穿刺点长出,并逐渐胀破穿刺点皮肤,无明显渗血(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港 儿童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组织细胞肉瘤 并发症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 被引量:52
12
作者 许秀丽 关俊 林汉英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30-931,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低分子肝素 护理进展 抗血栓作用 普通肝素 LMWH 出血倾向 特点 有效性 动静
原文传递
脑静脉血栓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处理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李宝民 吴卫平 +2 位作者 李生 黄旭生 郭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 ,影像学特点与评价临床和处理的效果。材料和方法 :32例以顽固性头痛、头闷和颅内出血为主要症状 ,采用脑MRI和DSA检查确立诊断 ,并施以降低血粘度 ,扩容和 2年抗凝治疗。结果 :MRI检查无明确的异常发... 目的 :探讨脑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 ,影像学特点与评价临床和处理的效果。材料和方法 :32例以顽固性头痛、头闷和颅内出血为主要症状 ,采用脑MRI和DSA检查确立诊断 ,并施以降低血粘度 ,扩容和 2年抗凝治疗。结果 :MRI检查无明确的异常发现 ;但脑DSA表现明显的皮层静脉缺如 ,小静脉扩张和淤滞 ,脑动脉至静脉间的循环时间在静脉期显著延长达 11s以上。在应用纤溶药物和抗凝等治疗后 ,临床症状迅速改善 ;随访 6个月~ 4年 ,无明显复发。结论 :脑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是以小静脉内的血流动力学梗塞为主要病理基础 ,通过脑DSA检查确定诊断 ;应用纤溶和抗凝治疗可获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 影像学特点 临床处理 纤溶 抗凝
下载PDF
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水平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林汉英 罗莎莉 +2 位作者 许秀丽 唐文捷 张黎明 《护理管理杂志》 2005年第3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情绪及年龄、文化程度和疾病种类对焦虑程度的影响,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对98例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术前心理评估,并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疾病种类...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情绪及年龄、文化程度和疾病种类对焦虑程度的影响,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对98例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术前心理评估,并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疾病种类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介入治疗患者的SAS得分较国内常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的焦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其SAS得分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种类患者的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病患者的焦虑水平高于脑血管病和癌症患者。结论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前处于较高的焦虑水平,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焦虑水平 焦虑自评量表
下载PDF
经血管内溶栓和支架成形治疗脑静脉窦闭塞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李宝民 郭梅 +1 位作者 李生 王茂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90-892,I001,共4页
目的 介绍应用静脉窦内直接溶栓和支架成形治疗脑静脉窦闭塞的初步经验。 方法17例患者均经DSA证实为静脉窦内血栓形成。单一部位血栓 3例 ,多发性血栓 14例 ;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均延长至 13s以上。所有患者先采用血管内直接溶栓治疗 ,... 目的 介绍应用静脉窦内直接溶栓和支架成形治疗脑静脉窦闭塞的初步经验。 方法17例患者均经DSA证实为静脉窦内血栓形成。单一部位血栓 3例 ,多发性血栓 14例 ;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均延长至 13s以上。所有患者先采用血管内直接溶栓治疗 ,先在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 5d ,同时局部输入尿激酶 15 0万U/d ,并口服华法令 3~ 5mg。其中 4例经复查造影见静脉窦仍狭窄明显 ,再置放Smart支架进行窦内成形。 结果  17例患者经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支架成形术后静脉窦完全再通 9例 ,部分再通 8例。治疗后 7例颅内压恢复正常 ,8例于术后 7d内再次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升高 ,经持续抗凝后使颅内压恢复正常 ,仅 2例颅内压高于 2 80mmH2 O。术后对患者随访 3个月~ 5年 ,15例症状持续缓解。 结论 对静脉窦血栓采用持续溶栓和支架成形可直接促进脑静脉血液回流 ,从而降低颅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闭塞 颅内窦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适应证 支架成形术 血栓溶解疗法
原文传递
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茂强 王志强 +3 位作者 刘迎娣 刘凤永 王仲朴 程留芳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40-542,共3页
目的评价介入技术治疗门静脉 (PV)和肠系膜上静脉 (SMV)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 6例诊断为PV和SMV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经颈静脉途径经肝穿刺门静脉 (TIPS)介入治疗。经TIPS途径穿刺PV分支成功后插入导管做PV SMV造影 ,然后用 8... 目的评价介入技术治疗门静脉 (PV)和肠系膜上静脉 (SMV)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 6例诊断为PV和SMV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经颈静脉途径经肝穿刺门静脉 (TIPS)介入治疗。经TIPS途径穿刺PV分支成功后插入导管做PV SMV造影 ,然后用 8F导管抽吸血栓 ,同时用“J”形导丝和猪尾形导管捣碎血栓 ,间断将尿激酶 (UK)经多侧孔导管注入PV和SMV。清除大部分血栓后 ,保留多侧孔导管至SMV内持续溶栓 3~ 13d。结果 6例治疗均成功 ,1例术后 12d死于腹腔脓肿。随访 4个月至 3年 ,5例健在 ,Doppler超声波复查显示PV和SV血流通畅 ,无血栓复发。结论经TIPS途径介入技术 ,包括用导管抽吸、捣碎血栓和局部溶栓治疗 ,是治疗急性症状性PV和SMV血栓形成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PV 门静脉 导管 TIPS 介入技术 诊断 抽吸 症状性
原文传递
中国人膈下动脉血管造影解剖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志坚 王茂强 +3 位作者 白启才 邵如宏 王立军 刘凤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 :观察国人膈下动脉 (IPA)的血管造影解剖。材料和方法 :对 168例患者进行了选择性IPA造影 ,其中男性116例、女 5 2例 ,年龄平均 5 2 .7岁。用手推或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 ,注入速度 2~ 3ml/s、总量 8~ 12ml。投照位置以... 目的 :观察国人膈下动脉 (IPA)的血管造影解剖。材料和方法 :对 168例患者进行了选择性IPA造影 ,其中男性116例、女 5 2例 ,年龄平均 5 2 .7岁。用手推或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 ,注入速度 2~ 3ml/s、总量 8~ 12ml。投照位置以正位为主 ,少数病例辅以斜位、侧位取像。结果 :做右侧IPA造影 162支 ,左侧 99支。左、右IPA以共干发自同一血管者占 42 .9% ;右侧IPA单独起源者占 5 9.3 % :发自腹主动脉占 3 7.0 % ,右肾动脉开口占 17.9% ;左侧IPA单独起源者占 18.2 % :发自腹腔动脉占 12 .1%、腹主动脉占 6.1%。 96.7%IPA开口位于胸 -12 ~腰 -1椎体水平。结论 :IPA起源、开口位置及分支走行等 ,对介入治疗医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膈下动脉 动脉造影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卵巢动脉参与盆腔病变供血的介入诊疗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茂强 刘凤永 +3 位作者 段峰 王仲朴 王志军 宋磊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90-1194,共5页
目的观察卵巢动脉(OVA)参与盆腔疾病供血的出现频次,评价经导管栓塞OVA参与盆腔疾病供血的安全性。方法用前瞻性方法对96例接受髂内-子宫动脉栓塞或化疗栓塞的患者进行了选择性OVA造影术,包括盆腔恶性肿瘤63例、子宫肌瘤17例、产科出血... 目的观察卵巢动脉(OVA)参与盆腔疾病供血的出现频次,评价经导管栓塞OVA参与盆腔疾病供血的安全性。方法用前瞻性方法对96例接受髂内-子宫动脉栓塞或化疗栓塞的患者进行了选择性OVA造影术,包括盆腔恶性肿瘤63例、子宫肌瘤17例、产科出血性疾病16例,平均年龄46岁。有盆腔手术史者12例。既往曾行髂内-子宫动脉栓塞术者6例。存在一侧或两侧子宫动脉发育不良者8例,两侧子宫动脉发育良好者(除去手术和已行栓塞治疗的患者)70例。对参与盆腔病变供血的OVA进行了选择性栓塞术,观察OVA参与盆腔疾病供血的频次、影响因素,评价栓塞OVA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结果96例中,两侧OVA插管成功者58例(60.4%),一侧插管成功者38例(39.6%)。选择性造影发现至少有一侧OVA参与盆腔病变供血者33例(34.4%),包括盆腔恶性肿瘤18例、子宫肌瘤5例、产科出血性疾病10例。33例中有盆腔手术史者7例,曾行髂内-子宫动脉栓塞术者5例,存在一侧或两侧子宫动脉发育不良者8例,两侧子宫动脉发育良好者13例。OVA参与盆腔疾病供血的高发因素有:与孕产相关的出血性疾病(χ2=6.73,P=0.009)、既往有盆腔手术史(χ2=3.55,P=0.04)、既往曾行子宫动脉栓塞术(χ2=6.80,P=0.009)、存在一侧或两侧子宫动脉发育不良(χ2=3.40,P=0.04)。对33例参与盆腔供血的OVA进行了栓塞术,操作成功率为100%,无重要并发症。4例与产科相关的出血性疾病,曾行两侧髂内-子宫动脉栓塞后出血未止,经栓塞参与供血的OVA后出血立即停止。4例介入治疗后出现一过性卵巢功能减退症状。结论OVA参与盆腔疾病供血的发生率达34%。在行髂内-子宫动脉栓塞或化疗栓塞术时,如发现OVA参与盆腔病变供血,补充OVA栓塞术是安全和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动脉 血管造影术 放射学 介入性 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仲朴 王茂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67-71,共5页
关键词 大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生命体征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20
作者 关俊 林汉英 +4 位作者 陈萍 郭丽萍 唐文婕 许秀丽 梁小莹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 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方法 对 280 例首次接受 TACE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心电图进行动态观测。结果 监测发现有病情变化的患者比例为 15.0%(42/280)。使用某些阿霉素制剂做TACE时...  目的 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方法 对 280 例首次接受 TACE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心电图进行动态观测。结果 监测发现有病情变化的患者比例为 15.0%(42/280)。使用某些阿霉素制剂做TACE时,发生心率减慢、血压明显下降的比例较高(39.4%),与其他类型化疗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高龄、有心脏病史及内分泌性肿瘤肝脏转移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比例较高,分别为 33.3%、52.9%、5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TACE术中有15%的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其中明显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使用某些阿霉素制剂、高龄、有心脏病史及内分泌性肿瘤肝脏转移患者,术中发生生命体征变化的比例较高,应加强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生命体征监测 临床意义 内分泌性肿瘤 TACE 病情变化 心率减慢 肝脏转移 预防并发症 术中血压 动态观测 严重后果 血压下降 阿霉素 显著性 患者 比例 心电图 化疗剂 制剂 高龄 病史 心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