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DOS的气象(高空)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尼玛次仁 薛改萍 +1 位作者 宗吉 扎西央宗 《河南科技》 2019年第11期147-148,共2页
MDOS高空部分是台站观测数据中的温、压、湿、风向、风速、零度层、规定等压面、规定高度、对流层顶、秒级数据等。本文针对西藏5个“L”波段探空站在MDOS质控上常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及判断。
关键词 MDOS 气象观测 数据
下载PDF
解析与应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2
作者 达瓦次仁 米玛次仁 《西藏科技》 2013年第3期59-61,共3页
通过分析近十几年来西藏气象影视业务的发展历程和职能需要,气象影视业务的发展必须遵循"服务大众,提供多方位精细化预报服务"的宗旨,通过讲述气象专业术语、图标的解析与防范,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气象影视节目,本着服务为宗... 通过分析近十几年来西藏气象影视业务的发展历程和职能需要,气象影视业务的发展必须遵循"服务大众,提供多方位精细化预报服务"的宗旨,通过讲述气象专业术语、图标的解析与防范,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气象影视节目,本着服务为宗旨的目的,希望文章能够在大家观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时候起到一个参谋助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预报 解析 应用
下载PDF
1971-2012年珠穆朗玛峰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路红亚 杜军 +1 位作者 袁雷 廖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3-572,共10页
利用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5个气象站点1971-201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2年42 a来,珠穆朗玛峰地... 利用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5个气象站点1971-201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2年42 a来,珠穆朗玛峰地区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的空间分布格局,连续干旱日数、连续湿日和降水强度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他极端降水指数趋于减少.其中,强降水量、极强降水量和年降水总量减幅较大,分别为-5.74 mm·(10a)-1、-1.20 mm·(10a)-1和-5.32 mm·(10a)-1,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聂拉木站表现的最为明显.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在21世纪最初的10 a减幅最大,在30 a际尺度上也表现为减少趋势.除连续干旱日数外,极端降水与年降水总量关系密切.各项极端降水指数都存在3~4 a显著周期,也存在10 a、12 a和15 a的周期.在时间转折上,各项极端降水指数均未发生气候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指数 变化趋势 周期 突变 珠穆朗玛峰地区
下载PDF
1961-2012年西藏色林错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志刚 杜军 林志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3-621,共9页
利用西藏色林错流域2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流域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2年色林错流域TXx、TNn呈上升趋势,尤其是TNn升幅更大,达1.10℃/10a。极端气温暖指标(TNx、TX90p、TN9... 利用西藏色林错流域2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流域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2年色林错流域TXx、TNn呈上升趋势,尤其是TNn升幅更大,达1.10℃/10a。极端气温暖指标(TNx、TX90p、TN90p)和生长季长度(GSL)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极端气温冷指标(FD、ID、TX10p、TN10p)和DTR为显著的下降趋势。流域绝大部分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幅度均比全球、全国和青藏高原偏大,特别是TN90p的变幅最大。在10年际变化尺度上,TNn、TX90p、TN90p和DTR呈逐年代增加趋势,极端气温冷指数和GSL为下降趋势。从时间转折上看,各项极端气温指数均有突变发生,突变点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最低气温及与之相关的极端气温冷指数的显著上升与色林错湖泊面积的增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突变 色林错流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分布特征及其对长江中下游6、7月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卓嘎 德吉卓玛 尼玛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7-666,共10页
采用美国气候预测中心1961—2014年逐月土壤湿度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降水格点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高原春季土壤湿度对长江中下游6、7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和不同季节的土壤湿度空间分布... 采用美国气候预测中心1961—2014年逐月土壤湿度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降水格点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高原春季土壤湿度对长江中下游6、7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和不同季节的土壤湿度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均呈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区域平均的土壤湿度显示出高原土壤春季最为干燥,秋季和夏季较为湿润的分布特征;近50年来青藏高原大部的年、季节土壤湿度均呈缓慢增加趋势,年、季土壤湿度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基本上呈减少趋势,21世纪00年代开始则呈缓慢增加趋势。青藏高原春季土壤湿度与长江中下游降水量基本呈负相关关系。通过信度检验的负相关区在6月位于高原东北部和西南部,7月位于高原南部,且高原西北部分区域春季土壤湿度与7月降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高原春季土壤湿度通过对高原地表温度的作用,进而影响到高原热力特征、大气环流以及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壤湿度 长江中下游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南支槽的客观识别方法及其气候特征 被引量:18
6
作者 林志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4-689,共6页
基于槽的客观识别方法,提出南支槽强度定义,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500 h Pa高度场识别了1953 2012年冬半年逐日南支槽分布,利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小波分析等分析了近60年南支槽的气候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支槽年... 基于槽的客观识别方法,提出南支槽强度定义,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500 h Pa高度场识别了1953 2012年冬半年逐日南支槽分布,利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小波分析等分析了近60年南支槽的气候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支槽年平均活动频次为46.4次,活动最频繁区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南侧(90°E 92.5°E),强度自西向东减弱;1月和5月的活动频次最高,1月和2月的强度最大;近60年南支槽活动频次有增加趋势,每年平均增加0.12次,在1960年前后发生突变,之前年平均为39.8次,之后年平均为47.5次;最显著周期为7年。对南支槽不同位置的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合成分析表明,南支槽前为水汽输送异常大值区,该水汽输送大值区随南支槽东移而东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支槽 客观识别 青藏高原 槽强度指数
下载PDF
西藏高原汛期大到暴雨的时空分布和环流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林志强 德庆 +1 位作者 文胜军 王兴 《暴雨灾害》 2014年第1期73-79,共7页
利用1980—2011年西藏高原汛期5—9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此期间高原大到暴雨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大到暴雨次数的空间分布、季节差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到暴雨日数最多的地区是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和怒江流域;大到暴雨日... 利用1980—2011年西藏高原汛期5—9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此期间高原大到暴雨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大到暴雨次数的空间分布、季节差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到暴雨日数最多的地区是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和怒江流域;大到暴雨日数年变化呈单峰分布,7月大到暴雨最多;近32 a来,大到暴雨日数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1998年前以2.6站次/(10 a)趋势增加,之后以12站次/(10 a)减少。通过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用合成分析法分析32 a来88个高原区域性大到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其环流形势主要可分为4种类型:副热带高压型、印度低压型、南北支槽型和高原低涡/切变型,分别占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36%、17%、21%和26%,其中副热带高压型又可以根据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分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型、伊朗高压东伸型和两高夹一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汛期大到暴雨 时空分布 环流型
下载PDF
西藏贡嘎沙尘天气气候及环流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林志强 王鹏祥 +2 位作者 唐叔乙 周振波 杨丽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2-1319,共8页
利用1978—2012年西藏贡嘎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资料,分析了贡嘎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贡嘎沙尘天气冬、春季最多,秋季较少,夏季很少发生;扬沙和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午后,浮尘则全天均可发生;近35年来,扬沙和沙尘暴呈波动减少趋势... 利用1978—2012年西藏贡嘎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资料,分析了贡嘎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贡嘎沙尘天气冬、春季最多,秋季较少,夏季很少发生;扬沙和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午后,浮尘则全天均可发生;近35年来,扬沙和沙尘暴呈波动减少趋势,减少幅度分别约为7d/10a和2.2d/10a,浮尘约以0.5d/10a的幅度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基于2005—2012年沙尘天气同期红外差值沙尘指数(IDDI)空间分布图和地面流场、沙地分布图,定性得出贡嘎、尼木、南木林、日喀则、拉孜区域的雅鲁藏布江沿岸沙地是贡嘎沙尘天气的沙尘来源。利用沙尘暴天气个例分析了贡嘎沙尘天气的地面气象要素和高空环流特征,发现相对湿度小、风速大、连续多日无降水是沙尘天气的地面气象要素特征,高空环流形势可分为阻塞型(占40%)、干南支槽型(占17%)、西北气流型(占26%)和热低压型(占17%)等4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嘎 沙尘天气 气候特征 环流型
原文传递
伊朗高压东伸对西藏高原汛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林志强 薛改萍 何晓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9,共7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西藏高原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对1980—2011年5—9月967个伊朗高压东伸影响高原个例进行了分析,将西藏高原降水分布类型分为大雨型、中雨型、小雨型和无雨型四类分布,分别有158、516、165和128 d;当伊朗高...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西藏高原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对1980—2011年5—9月967个伊朗高压东伸影响高原个例进行了分析,将西藏高原降水分布类型分为大雨型、中雨型、小雨型和无雨型四类分布,分别有158、516、165和128 d;当伊朗高压脊线偏北(南)时,500 hPa的南北气流辐合偏强(弱),200 hPa辐散偏强(弱),高原上的降水偏大(小);伊朗高压东伸除直接影响西藏高原的环流外,当其脊线偏北(南),索马里越赤道急流强度偏强(弱),导致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多(少),高原降水偏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高压 西藏高原 汛期降水 环流分析
下载PDF
西藏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研究
10
作者 德庆卓嘎 尼玛卓嘎 +1 位作者 次仁 次仁曲宗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文章基于2018—2019年西藏自治区气象和交通部门联合开展的西藏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普查数据,分析了西藏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隐患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藏高速公路风险隐患点分布广泛,总体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主要... 文章基于2018—2019年西藏自治区气象和交通部门联合开展的西藏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普查数据,分析了西藏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隐患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藏高速公路风险隐患点分布广泛,总体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主要的风险隐患点集中在拉萨至林芝路段、泽当至拉萨路段;风险隐患点的路基岩土类型以碎石土为主,风险隐患点与植被覆盖率有一定的关联性;影响西藏高速公路主要气象灾害风险依次为路面结冰、强降雪、强降雨、大风,尤其林芝段大部分路段为高架桥,冬季易结冰,风险较大。据此,文章提出了一套适合西藏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方法,即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理信息、灾害风险类型等多种影响因子,结合现有的中尺度预报模式及前端预报产品,获得影响西藏高速公路交通的关键气象要素、区域特征和重点季节,进而划分不同区域不同等级高影响天气风险指标,并根据西藏公路交通具体情况进行订正,形成了逐3 h、6 h或24 h发布的未来7 d西藏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预警风险评估服务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高速公路 灾害性天气 预报服务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西藏森林火险等级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志强 马艳鲜 +1 位作者 德庆 边多 《气象科技》 2014年第6期1147-1153,共7页
基于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由基于DEM演算的地面最高温度、最小相对湿度和最大风速等格点化气象要素,FY2静止气象卫星逐日降水反演产品和AVHRR积雪监测产品计算网格森林火险天气等级,结合由植被类型、NDVI、地形要素和... 基于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由基于DEM演算的地面最高温度、最小相对湿度和最大风速等格点化气象要素,FY2静止气象卫星逐日降水反演产品和AVHRR积雪监测产品计算网格森林火险天气等级,结合由植被类型、NDVI、地形要素和公路、人口聚居地等要素评估的森林火险风险等级,综合计算得到网格化的西藏森林火险等级。该项业务程序基于MeteoInfo组件建立,能够实现全自动化业务运行。对于森林火灾事件,通过与基于气象站的森林火险天气等级相比,该方法的准确性更高,能为西藏林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S 森林火险 气象服务
下载PDF
基于GIS的西藏地区森林火险风险区划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志强 路红亚 +1 位作者 罗布次仁 王兴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18-2324,共7页
选取降水、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积雪日数和雷暴日数等气象因子;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理因子;植被类型和NDVI等植被因子及交通、人口、居住地等社会因子作为森林火险的4个风险因子,采用指标归一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 选取降水、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积雪日数和雷暴日数等气象因子;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理因子;植被类型和NDVI等植被因子及交通、人口、居住地等社会因子作为森林火险的4个风险因子,采用指标归一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对西藏地区森林火险进行了定量评价,按火险等级将全区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等5类风险区,分别占40.2%、38.5%、14.4%、5.1%和1.8%,风险等级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地理分布。最后利用2001-2012年火情监测公报的96个火点资料,对风险区划进行了评价对比,不同火险等级区的林火发生概率比为:9.8∶5.7∶3.0∶0.2∶0,区划结果能够为西藏森林火险防御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森林火险 GIS 风险区划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近50年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核真 尼玛吉 多吉次仁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5期151-154,共4页
利用1961—2010年西藏18个站点逐日降雨资料,建立年、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时间序列,分析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对干旱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厄尔尼诺对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西藏最长连续... 利用1961—2010年西藏18个站点逐日降雨资料,建立年、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时间序列,分析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对干旱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厄尔尼诺对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高值区主要位于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气候越干燥的地方,越容易出现长时间的无降水天气;西藏年、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且年(3.1 d/10 a)和冬半年(2.8 d/10 a)减幅明显,通过了0.01以上的信度检验,并于1977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长时间无降水是导致西藏干旱发生的重要原因;厄尔尼诺对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即厄尔尼诺出现当年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普遍增多,厄尔尼诺出现的次年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普遍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 变化特征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夏季降水特征及其预测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米玛卓嘎 秦增良 +2 位作者 肖卓靖 次仁德吉 次仁曲珍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0-1069,共10页
采用EOF分解、滑动交叉检验、距平相关系数(ACC)、时间相关系数(TCC)等方法,分析西藏1981-2017年夏季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并对西藏夏季降水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夏季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整体上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规律... 采用EOF分解、滑动交叉检验、距平相关系数(ACC)、时间相关系数(TCC)等方法,分析西藏1981-2017年夏季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并对西藏夏季降水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夏季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整体上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规律。除个别站点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外,西藏各区夏季降水量普遍呈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西藏夏季降水的异常空间分布型有一致型、南北型和东西型。当随机选择一年样本剔除时,西藏夏季降水的前3个EOF模态具有很好的时间稳定性,首次尝试在EOF模态稳定的基础上对西藏夏季降水进行预测,寻找的关键指数对稳定模态的PC系数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由关键指数预测的西藏夏季降水的历史回报场平均ACC为0.31,大部分地区的TCC大于0,变化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大部分地区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采用EOF模态时间稳定性的方法对西藏夏季降水有很好的预测效果,具有较好的业务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EOF模态 空间分布型 西藏
原文传递
拉萨市空气质量预报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林志强 罗布次仁 +1 位作者 马艳鲜 德庆卓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8期218-222,共5页
利用拉萨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高空观测和数值天气预报产品,挑选了与空气污染物扩散有关的42个气象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基于逐步回归方法利用拉萨市区2008—2012年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SO2、NO2和PM10日平均浓度建立不同季节的污染物浓... 利用拉萨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高空观测和数值天气预报产品,挑选了与空气污染物扩散有关的42个气象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基于逐步回归方法利用拉萨市区2008—2012年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SO2、NO2和PM10日平均浓度建立不同季节的污染物浓度回归方程,并对宗教活动和节庆假日的焚香、焰火等人类活动作订正得出污染物浓度预报结果。利用2013年的数据作试报表明该预报方法的效果较好:SO2平均绝对误差为0.001~0.0022 mg/m^3,平均相对误差在15.3%~27.0%之间;NO2平均绝对误差为0.003~0.005 mg/m^3,平均相对误差在17.2%~27.5%之间;PM10平均绝对误差为0.006~0.019 mg/m^3,平均相对误差在16.6%~28.6%之间,空气污染指数(API)预报准确率在78.2%~87.8%之间。该预报方法能够满足拉萨市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报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空气质量 API 污染物浓度预报 逐步回归
下载PDF
西藏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8
16
作者 次仁曲珍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6期99-100,共2页
根据西藏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雷电、洪涝、冰雹、雪灾、大风、霜冻等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影响,并根据不同气象灾害类型,提出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关键词 西藏 气象灾害 特征 防御措施
下载PDF
西藏冰雹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路红亚 林志强 洪健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0期223-228,共6页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西藏冰雹天气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为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81—2010年西藏38个台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分析了冰雹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全区冰雹日数呈东南向西北递增分布,年平均冰雹日...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西藏冰雹天气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为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81—2010年西藏38个台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分析了冰雹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全区冰雹日数呈东南向西北递增分布,年平均冰雹日数在10天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 m以上的浪卡子及高原北部区域,冰雹频发区主要集中在那曲地区。对西藏高原冰雹日数进行EOF分析,表明高原冰雹日数存在着"整体一致型"、"南北差异型"2种空间分布型。每天12—21时是西藏冰雹集中时段,尤其是午后至傍晚尤为显著。全年降雹主要集中在6—9月,其中有6成以上发生在夏季,而11月及整个冬季的雹日不足1天。西藏年雹日呈线性减少趋势的站点明显多于呈线性增加的站数,年雹日具有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7.7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冰雹日数 时空分布 变化规律
下载PDF
1998-2018年西藏地区雷电灾害时空分布及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多吉次仁 德庆卓嘎 +1 位作者 旦增伦珠 边巴次仁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0年第3期30-35,共6页
文章利用1998-2018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对西藏地区的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在1998-2008年雷电灾害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2008-2018年呈减少(或平稳)趋势;从雷电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山南南部、拉... 文章利用1998-2018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对西藏地区的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在1998-2008年雷电灾害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2008-2018年呈减少(或平稳)趋势;从雷电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山南南部、拉萨大部和那曲西部是闪电多发区。因雷击造成人员或牲畜伤亡、家用电器和房屋损毁等均集中发生在农牧区,城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时空分布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西藏
下载PDF
西藏高原汛期旱涝年水汽输送差异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志强 乔钰 唐叔乙 《气象科技》 201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利用西藏高原39个气象站自1961年或建站开始至2010年汛期(5—9月)的逐月降水资料,根据Z指数和区域旱涝指数分析了近50年西藏高原汛期旱涝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典型旱、涝年,采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通过合成分析方法分... 利用西藏高原39个气象站自1961年或建站开始至2010年汛期(5—9月)的逐月降水资料,根据Z指数和区域旱涝指数分析了近50年西藏高原汛期旱涝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典型旱、涝年,采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通过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旱、涝年的水汽输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近50年以来,西藏高原以旱为主,涝灾较少,干湿状况具有明显年代际变化;西藏高原汛期旱涝与水汽输送异常联系紧密,典型旱(涝)年北印度洋、西北太平洋和亚洲中纬度地区的整层水汽通量经向、纬向及整层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呈反位相分布。越赤道急流区的差异最为显著,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区的水汽输送差异主要表现在经向上,而菲律宾越赤道气流区的水汽输送差异主要表现在纬向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汛期降水 水汽输送 合成分析 区域旱涝指数
下载PDF
川藏公路地质灾害诱发交通风险预评估模型初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格央 德庆卓嘎 次仁德吉 《西藏科技》 2017年第4期69-71,共3页
文章的研究目标就是针对交通运输对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服务的需要,在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布局的基础上,建立川藏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预报模型、地质灾害诱发交通安全预评估模型,并最终实现川藏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精细化预报和交通安全风险预评估。
关键词 川藏公路 交通地质灾害 交通安全风险预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