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现代地层学方法判别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志勋 马召军 刘协章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19,共19页
在深入研究 1∶10 0万“改则幅”和“日土幅”区调中大量原始资料和青藏高原生物地理区系与地壳演化的基础上 ,用现代地层学方法 ,重点研究羌塘地块和唐古拉地块的属性及冈瓦纳大陆的北界。笔者首先排除了推覆构造对建立古大陆边缘造山... 在深入研究 1∶10 0万“改则幅”和“日土幅”区调中大量原始资料和青藏高原生物地理区系与地壳演化的基础上 ,用现代地层学方法 ,重点研究羌塘地块和唐古拉地块的属性及冈瓦纳大陆的北界。笔者首先排除了推覆构造对建立古大陆边缘造山带原地岩系地层层序的严重干扰 ,对羌塘地块和唐古拉地块的地层层序进行了重建 ,提出了羌塘地块古大陆边缘现代地层学格架的演化模式。羌塘地块古大陆边缘有两个不同属性而又相互关联的地层体 ,现今呈一西一东的分布格局 ,向洋 (古特提斯洋 )一侧为以深水砂泥复理石和放射虫硅质岩为主的沉积组合类型 ,向陆一侧为以浅水碎屑、碳酸盐为主的沉积组合类型。从而证实了古特提斯洋存在一个向羌塘地块古大陆边缘倾斜的俯冲消减带。它导致羌塘地块古大陆边缘活化造山运动 ,并于中二叠世末期与唐古拉地块碰撞 ,形成晚海西褶皱带。探讨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块骨骼同位素的演变特征及其成因解释。论述了羌塘地块生物地理区系的发生、发展、消亡与羌塘地块同冈瓦纳大陆分裂、向北漂移 (导致新特提斯洋形成 )及同唐古拉地块碰撞 (导致古特提斯洋消亡 )的板块活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地层学 羌塘地块 生物地理区系 冈瓦纳大陆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聂尔错—拉果错地区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海永 曾庆高 +5 位作者 旺姆 陈国荣 焦文龙 叶强 李正亮 毛国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36-1145,共10页
对出露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聂尔错和拉果错地区的火山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旨在查明该区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聂尔错地区流纹岩及拉果错地区英安岩分别形成于112.5Ma和1... 对出露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聂尔错和拉果错地区的火山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旨在查明该区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聂尔错地区流纹岩及拉果错地区英安岩分别形成于112.5Ma和112.3Ma,与区域上大规模展布的早白垩世岩浆作用时代一致。全岩主量、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英安岩与流纹岩样品均属于钙碱性系列,且明显富集Th、U,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英安岩起源于增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而流纹岩是下地壳熔体经历广泛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研究认为,西藏中部早白垩世晚期大规模岩浆作用形成于碰撞后伸展背景,其深部动力学机制可能与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壳的板片断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火山岩 锆石U-PB定年 岩石成因 构造环境
下载PDF
西藏龙根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豪 何海峰 +3 位作者 格桑旺堆 吕登凯 唐楠 罗遥逸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13期105-106,共2页
龙根铅锌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南缘,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下拉组(P2x)地层与花岗斑岩接触带附近,矿化与喜山早期花岗斑岩关系密切,主要矿石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等。主要脉石矿物有:透辉石、透闪石、石榴子石、绿帘石、硅灰... 龙根铅锌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南缘,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下拉组(P2x)地层与花岗斑岩接触带附近,矿化与喜山早期花岗斑岩关系密切,主要矿石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等。主要脉石矿物有:透辉石、透闪石、石榴子石、绿帘石、硅灰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矽卡岩型 冈底斯成矿带 龙根
下载PDF
地勘单位财会工作内控管理分析
4
作者 刘萍 《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第1期61-64,共4页
地勘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着重点已转移到分析企业的经济预测、经营决策、控制过程、监督经济活动、考核经济效益等方面来,以顺应经济环境的要求,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内控管理,是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地勘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着重点已转移到分析企业的经济预测、经营决策、控制过程、监督经济活动、考核经济效益等方面来,以顺应经济环境的要求,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内控管理,是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会 内控管理
原文传递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上侏罗统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划分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玉修 张开均 +3 位作者 李勇 李亚林 谢尧武 黎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62,共11页
详细野外剖面测量基础上,对羌塘盆地东部中-上侏罗统剖面主要岩类的宏观特征(颜色和构造)、物质组分、结构及磁化率等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区碎屑岩主要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岩类,磁化率值呈现低→高→低→高→低(雀莫错组→... 详细野外剖面测量基础上,对羌塘盆地东部中-上侏罗统剖面主要岩类的宏观特征(颜色和构造)、物质组分、结构及磁化率等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区碎屑岩主要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岩类,磁化率值呈现低→高→低→高→低(雀莫错组→布曲组→夏里组→索瓦组→雪山组)的规律性变化。综合沉积特征显示雀莫错组和雪山组主要为河流相-河控三角洲相沉积,布曲组为碳酸盐缓坡相沉积为主,夏里组主要为潮坪-泻湖相沉积,索瓦组主要为混积陆棚-泻湖-潮坪相沉积,中-晚侏罗世羌塘盆地古水深在下降的总趋势中呈现浅→深→浅→深→浅的升降旋回,盆地沉积中心由东向西迁移,区域构造演化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了盆地沉积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羌塘盆地 沉积相 碎屑岩 磁化率
下载PDF
西藏羌塘地体三叠纪—侏罗纪海相砂岩颗粒组分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玉修 张开均 +1 位作者 夏邦栋 谢尧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来自羌塘地体(33°-35°N,85°-93°E)的154件中生界砂岩样品颗粒组分实验结果表明,羌塘地体中部中下三叠统砂岩(Q61±8F27±13L12±10,Qm59±8F28±13Lt13±9,Qp28±22Lvm72±22Lsm0&... 来自羌塘地体(33°-35°N,85°-93°E)的154件中生界砂岩样品颗粒组分实验结果表明,羌塘地体中部中下三叠统砂岩(Q61±8F27±13L12±10,Qm59±8F28±13Lt13±9,Qp28±22Lvm72±22Lsm0±0)的物源区为复杂的再旋回造山带和陆块内部,大部分上三叠统砂岩(Q78±14F6±5L16±12,Qm77±15F6±5Lt17±12,Qp14±23Lvm34±37Lsm52±33)、下侏罗统砂岩(Q83±20F2±2L15±22,Qm79±23F2±2Lt19±24,Qp35±19Lvm0±0Lsm65±19)、中侏罗统砂岩(Q69±22F6±6L24±25,Qm67±22F6±6Lt26±24,Qp14±22Lvm32±38Lsm54±38)和上侏罗统砂岩(Q80±17F6±4L14±17,Qm78±17F6±4Lt16±16,Qp17±23Lvm27±35Lsm56±34)的物源区以再旋回造山带为主,然而,南羌塘地体南缘的上三叠统以及北羌塘地体南缘的下侏罗统同时发育物源来自陆块内部的砂岩。整个中羌塘复背斜带砂岩颗粒中常含有不稳定重矿物及其它易风化铁镁矿物表明该地区有丰富的蛇绿岩残片,这预示着双湖缝合带沿整个中羌塘复背斜带展布,羌塘中部含蓝片岩变质杂岩体可能形成于中羌塘不规则大陆边缘的海湾处,而不是来自金沙江缝合带。中生代砂岩的颗粒组分及岩石学证据表明,中羌塘复背斜至少从早三叠世就因为造山隆升并遭剥蚀提供物源。上三叠统砂岩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这表明这种挤压背景下不存在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弧后扩张的伸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中生代 羌塘 青藏高原 特提斯
下载PDF
西藏谢通门-拉萨-沃卡韧脆性剪切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蒋光武 郭建慈 《西藏地质》 2002年第2期64-70,共7页
西藏谢通门-拉萨-沃卡韧脆性剪切带是发育于冈斯火山岩浆弧上的一条大型韧性剪切带。通过对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的研究后认为,该韧脆性剪切带具有活动时间长,运动方式多样等特点,是拉萨地区中生代地层小区,侵入岩带的控制性断层,... 西藏谢通门-拉萨-沃卡韧脆性剪切带是发育于冈斯火山岩浆弧上的一条大型韧性剪切带。通过对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的研究后认为,该韧脆性剪切带具有活动时间长,运动方式多样等特点,是拉萨地区中生代地层小区,侵入岩带的控制性断层,亦是冈底斯东段铜金等多金属成矿带重要的控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韧脆性剪切带 火山岩浆弧 运动学 运动方式 控矿构造
下载PDF
藏南浪卡子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8
作者 赵平甲 刘鸿飞 《西藏地质》 2002年第1期29-37,共9页
随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碰撞闭合,青藏高原进入了超碰撞阶段,伴随着西瓦里克A型俯冲带的形成和发展,导致藏南地壳的大幅度增厚和整个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而增厚隆升的主要方式就是由北向南的逆冲推覆和随之相伴生的伸展剥离,逆冲... 随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碰撞闭合,青藏高原进入了超碰撞阶段,伴随着西瓦里克A型俯冲带的形成和发展,导致藏南地壳的大幅度增厚和整个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而增厚隆升的主要方式就是由北向南的逆冲推覆和随之相伴生的伸展剥离,逆冲推覆造就了全球最壮观的山链,而伸展剥离则形成了青藏高原特殊的盆-岭相间的地貌景观,藏南浪卡子地区在新生代超碰撞阶段形成了多层次,多期次,多式样的逆冲推覆构造和伸展剥离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逆冲推覆构造 伸展剥离构造 盆-岭构造 西藏 地质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