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敕勒歌》的语言、性质和风格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建江 《西江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28-30,共3页
《敕勒歌》由少数民族成员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演唱,抒发的是民族历史的情怀,风格雄浑悲壮。
关键词 《敕勒歌》 民族情结 悲壮风格 少数民族文学
下载PDF
新时期语体研究评述 被引量:3
2
作者 纪永祥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1-104,共4页
新时期语体研究评述纪永祥语体学是研究人们在各种社会交际活动中运用语言规律的科学。人们在谈话、讲演、”辩论、现场实况广播以及应用写作、论文撰写、科普创作、文学创作、作品翻译等语言活动中’都要受到语体的制约。研究语体,概... 新时期语体研究评述纪永祥语体学是研究人们在各种社会交际活动中运用语言规律的科学。人们在谈话、讲演、”辩论、现场实况广播以及应用写作、论文撰写、科普创作、文学创作、作品翻译等语言活动中’都要受到语体的制约。研究语体,概括出各种不同语体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面语体 科学语体 研究评述 新时期 语体学 中国修辞学 语言特点 口头语体 语体类型 语体分类
下载PDF
段注《说文解字》声训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谭武群 《肇庆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8-13,共6页
本文旨在对段注《说文》中的大量声训例子作出初步的研究,找出其训释规律,指出其作用与局限,以引起同行专家们的重视。研究方法是首先研读段注《说文》全书,找出其中三百多例有“以双声为训”、“以叠韵求之”、“二字同音”等明确标志... 本文旨在对段注《说文》中的大量声训例子作出初步的研究,找出其训释规律,指出其作用与局限,以引起同行专家们的重视。研究方法是首先研读段注《说文》全书,找出其中三百多例有“以双声为训”、“以叠韵求之”、“二字同音”等明确标志的例子,然后对其训释方法分析、归纳。得出段注中的声训训释方法主要表现在内容上:(1)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训释。(2)从事物的作用方面进行训释。(3)以同义词相训。(4)其他。形式上:(1)利用同音词训释。(2)利用音近词训释等。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论述其成就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声训 训释词 同源词 段注 叠韵为训 声近义通 《说文》 音近义通 段玉裁
下载PDF
浅探格律诗平仄格式的科学识记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卓生 刘军山 《肇庆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43-49,共7页
本文试图探索一种方法,它能使格律诗的全部平仄格式可以随时推导出来,而不必死记硬背。文中分析了格律诗平仄格式的结构单位、结构原则和具体构造,并且阐明了如何利用这些认识轻而易举地推导出所有的平仄格式。
关键词 平仄 平仄格式 平仄格律 格律诗
下载PDF
试论韩国流行歌曲通过新媒体传播的特征——以歌手“Psy”的说唱歌曲《江南style》的表演特色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廷宰 《当代韩国》 2012年第4期86-98,共13页
本文旨在对Psy的神曲《江南style》之所以能够风靡世界的原因进行考察。首先对Psy的成长过程和首尔江南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以及Psy现有的歌曲进行了探讨,发现在身为在韩国最富有的地区之一、消费文化中心的江南长大的Psy充分调动自身... 本文旨在对Psy的神曲《江南style》之所以能够风靡世界的原因进行考察。首先对Psy的成长过程和首尔江南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以及Psy现有的歌曲进行了探讨,发现在身为在韩国最富有的地区之一、消费文化中心的江南长大的Psy充分调动自身内在的江南文化和非江南文化的双重性格,吸引了大众的关注。然后,我们通过对《江南style》的歌词和MV的分析,指出了非江南人对江南style的追求欲望贯穿始终。最后,我们对《江南style》的歌曲、舞蹈,以及贯穿其中的精神能够通过YouTube这个新媒体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这一充满时代性的大众文化及其意义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y 《江南style》 骑马舞 MV 网络 YOUTUBE 大众文化
原文传递
周代礼俗的一面镜子──对《诗经》二雅礼俗燕飨诗的认识
6
作者 陈开梅 《西江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39-43,共5页
本文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点面结合的方法分析论述了《诗经》二雅礼俗燕飨诗所反映出的周代社会“试周”民俗、占梦风习、宴饮礼节以及建筑等方面的风俗民情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周代 《诗经》 二雅礼俗 燕飨诗 礼俗民情 民俗 宴饮礼节
下载PDF
浅论社会对语言文字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曼芬 《肇庆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4-7,共4页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中心,是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的国家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历史文化传统极为悠久的国家,又是一个全国人民发奋图强奔向现代化的新兴大国。但是,在我们...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中心,是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的国家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历史文化传统极为悠久的国家,又是一个全国人民发奋图强奔向现代化的新兴大国。但是,在我们的书面语和口语规范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探讨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字 语言文字工作 规范化 广告语 体字 成语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委婉词语 书法艺术 社会因素
下载PDF
谈普通高师中文学科改革
8
作者 王福湘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7-60,共4页
关键词 普通高师 中文学科 师范教育 高师中文系 汉语言文字 中文教育 应用写作教学 研究生教育 高师中文专业 语文教师
下载PDF
改革自学考试 谨防教育泡沫
9
作者 王福湘 《同舟共进》 2000年第4期13-14,共2页
教育界有人说,高等学校是我国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领地。此话固然不准确,一是我国计划经济保有的领地还多,岂止高校一块?二是实行市场经济原则的民办高校已经脱颖而出。不过,计划经济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仍然十分强大,与市场经济的步调很不... 教育界有人说,高等学校是我国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领地。此话固然不准确,一是我国计划经济保有的领地还多,岂止高校一块?二是实行市场经济原则的民办高校已经脱颖而出。不过,计划经济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仍然十分强大,与市场经济的步调很不相称,却是事实。最能体现其计划经济特征和不合理性的,莫过于由各地高等教育部门行政授权某高校作为某专业主考学校的自学考试,其中又以文科自考特别是中文专业自考最为突出,历年来报考和毕业的人数最多,其实弊病最严重,问题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学考试 质量 全日制学校
下载PDF
论古典诗歌鉴赏中的情感激发
10
作者 郭毅 《西江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12-15,共4页
诗歌鉴赏中的情感激发是鉴赏者和诗歌作者心灵的碰撞,是鉴赏者通过诗歌中的“情意点”进入作品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真正理解作者的情和意的关键.在诗歌鉴赏中,情感激发是进一步鉴赏的心理动力,是进入高级审美状态的“起爆点”.鉴赏中... 诗歌鉴赏中的情感激发是鉴赏者和诗歌作者心灵的碰撞,是鉴赏者通过诗歌中的“情意点”进入作品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真正理解作者的情和意的关键.在诗歌鉴赏中,情感激发是进一步鉴赏的心理动力,是进入高级审美状态的“起爆点”.鉴赏中的情感激发在本质上就是道德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情感 诗歌鉴赏 诗歌理论 情绪 诗歌艺术
下载PDF
我国古代语体理论略论
11
作者 纪永祥 《肇庆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7-42,共6页
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是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的综合体系。我国古代语体理论丰富多采。语体理论始于魏晋,发展并成就于齐梁。曹丕首创语体研究的先例,刘勰论述语体最为详尽精当,成就最为突出。弘法大师研究语体成就也很突出,基本可以与... 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是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的综合体系。我国古代语体理论丰富多采。语体理论始于魏晋,发展并成就于齐梁。曹丕首创语体研究的先例,刘勰论述语体最为详尽精当,成就最为突出。弘法大师研究语体成就也很突出,基本可以与刘勰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语体理论 语言特点 风格
下载PDF
陈在谦散文初探
12
作者 高贵 《西江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31-34,共4页
清代岭南作家陈在谦在自己的散文世界中,表现了独到的内容和风格,呈现出岭南文学的浓笔重彩和岭南山川风物的浑厚内蕴,是岭南文学的宝贵遗产。
关键词 陈在谦 岭南文学 清代 岭南散文
下载PDF
教学领域要加强对“指导”理论和应用的研究
13
作者 陈才开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3-94,共2页
指导是一种怎样的活动?有些人常把它与教授并论,甚至认为二者是一回事:指导者,教授也;教授者,指导也。指导与教授都能帮助被指导者或受教育者在行为目标上取得更好的效果,它们的确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从广义上说,二者都可以归入... 指导是一种怎样的活动?有些人常把它与教授并论,甚至认为二者是一回事:指导者,教授也;教授者,指导也。指导与教授都能帮助被指导者或受教育者在行为目标上取得更好的效果,它们的确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从广义上说,二者都可以归入教学论中“教”的范畴。但如果深入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领域 指导理论 指点引导 教学质量 教学手段
下载PDF
岭南佛教传播的轨迹 被引量:5
14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78-81,共4页
岭·南·佛·教·传·播·的·轨·迹黄权印度佛教约于两汉之际分三路传入我国:经中亚、新疆传入中土;经西藏传往蒙古;经海路,从交趾、徐闻、合浦、广州传入东南沿海。佛教传入岭南,即与岭南原... 岭·南·佛·教·传·播·的·轨·迹黄权印度佛教约于两汉之际分三路传入我国:经中亚、新疆传入中土;经西藏传往蒙古;经海路,从交趾、徐闻、合浦、广州传入东南沿海。佛教传入岭南,即与岭南原有的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佛教文化:超前性、务实性、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佛教文化 惠能 佛教中国化 佛教传播
下载PDF
无法言说的真实——由《颓败线的颤动》探及鲁迅意识的或一层面 被引量:5
15
作者 戚真赫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8-42,共5页
对于鲁迅的内在世界,对于鲁迅的精神哲学,及其内、外在境遇与时代、民族、历史的关系的研究,已愈益走向深入。如有论者将鲁迅本身的内在现实和历史积淀,其个体的精神态与民族的精神史的深层渊源关系加以探析。而以这种深远沉重的哲... 对于鲁迅的内在世界,对于鲁迅的精神哲学,及其内、外在境遇与时代、民族、历史的关系的研究,已愈益走向深入。如有论者将鲁迅本身的内在现实和历史积淀,其个体的精神态与民族的精神史的深层渊源关系加以探析。而以这种深远沉重的哲学内蕴所构建的艺术文本,则使我们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集体无意识 民族灵魂 《野草》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罪感 生存本体论 鲁迅文本 生存境遇 心理背景
下载PDF
二十一世纪以来韩国杜甫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红霞 李廷宰 《杜甫研究学刊》 2009年第3期70-75,87,共7页
二十一世纪以来,杜诗依然是韩国学者的研究重点,自2000年到2008年近十年的时间里,公开发表的专题论文有36篇左右,以杜甫作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有10篇左右,介绍杜甫生平和阐释杜甫诗歌的专著有16部左右。文章从杜甫的思想和生平、诗歌... 二十一世纪以来,杜诗依然是韩国学者的研究重点,自2000年到2008年近十年的时间里,公开发表的专题论文有36篇左右,以杜甫作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有10篇左右,介绍杜甫生平和阐释杜甫诗歌的专著有16部左右。文章从杜甫的思想和生平、诗歌内容及风格、接受史、比较研究四个方面对这一时期韩国的杜诗研究情况作了大致的介绍和说明,并对这一时期韩国的杜甫研究作了简单的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思想 内容及风格 接受 比较
下载PDF
鲁迅与“同路人”文学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福湘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6-24,共9页
鲁迅与“同路人”文学●王福湘这是鲁迅研究中一个已经受到关注但还有待深入的课题。它不仅是指鲁迅对苏联“同路人”文学的翻译评介,而且涉及鲁迅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接受与选择,也不仅和二十年代末“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直... 鲁迅与“同路人”文学●王福湘这是鲁迅研究中一个已经受到关注但还有待深入的课题。它不仅是指鲁迅对苏联“同路人”文学的翻译评介,而且涉及鲁迅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接受与选择,也不仅和二十年代末“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直接相关,而且与鲁迅后期思想发展乃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路人”文学 鲁迅 人道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俄国马克思主义 托洛茨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创造社 普列汉诺夫 文学批评
下载PDF
“京观”及其文化表现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建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京观” 文化表现 标志性建筑 中国 历史发展 军事文化
下载PDF
超地域文化的融合——菲尔多西悲剧意识探源 被引量:3
19
作者 乔丽媛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7期78-79,104,共3页
相近的地域、相似的生存环境使东方文化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其一就是理想化的美学追求 ,为此 ,东方悲剧始终具有模糊性。波斯大诗人菲尔多西完美地实践了西方的悲剧理论 ,为东方各民族提供了借鉴西方悲剧原则的典范 ,创造了东方文学史... 相近的地域、相似的生存环境使东方文化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其一就是理想化的美学追求 ,为此 ,东方悲剧始终具有模糊性。波斯大诗人菲尔多西完美地实践了西方的悲剧理论 ,为东方各民族提供了借鉴西方悲剧原则的典范 ,创造了东方文学史上的奇迹。这是超地域文化融合的产物 ,是不同文化冲突、碰撞的结果。波斯特定的地理位置、特殊的生存条件决定了它的文化的某种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地域文化 菲尔多西悲剧 东方文化
下载PDF
司马文森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福湘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0-74,共5页
司马文森论王福湘司马文森(1916—1968年),在40年代的南中国文坛上,十分活跃、颇有影响、勤奋而严谨,是华南作家群的杰出代表。他于1941年在桂林创办的《文艺生活》成为当时大后方享有盛名的刊物之一,对抗战时期... 司马文森论王福湘司马文森(1916—1968年),在40年代的南中国文坛上,十分活跃、颇有影响、勤奋而严谨,是华南作家群的杰出代表。他于1941年在桂林创办的《文艺生活》成为当时大后方享有盛名的刊物之一,对抗战时期文学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1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司马文森 文学家 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成就 岭南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