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置入固定治疗成人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磊 陈根元 +2 位作者 王凤凤 何玉萍 王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7期3130-3133,共4页
背景:一些对照研究试图回答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的优劣问题,得出结论各不相同。目的:对成人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 背景:一些对照研究试图回答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的优劣问题,得出结论各不相同。目的:对成人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信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相比较治疗成人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Meta分析表明,扩髓髓内钉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胫骨干骨折比较,其骨折不愈合率降低[RR0.25,95%CI(0.08,0.79),P=0.02],内置物失效率显著降低[RR0.25,95%CI(0.12,0.52)P=0.0002]。说明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相比较,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时骨折不愈合率及内置物失效更少见。扩髓与否在骨折延迟愈合率、畸形愈合率、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钉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活血通络方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文斌 李文高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0年第6期456-460,共5页
目的研究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针刺、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活血通... 目的研究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针刺、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活血通络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2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simulation of pain,VAS)评分及中医症候指标,评价其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10%)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OD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MDA水平及疼痛VAS评分均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SOD水平较对照组高,MDA水平及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可有效改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可降低炎症反应及过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络方 针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 炎性因子 氧自由基
原文传递
椎动脉V3段异常的3D解剖分型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小卫 郝定均 +7 位作者 贾晓康 刘正华 贺欣 王晓东 许正伟 黄大耿 贺宝荣 闫亮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421-426,共6页
目的:对椎动脉V3段异常进行3D解剖分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整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57例枕颈交界区病变且行椎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借助医院影像信息系统的三维成像功能将椎动脉V3段与骨... 目的:对椎动脉V3段异常进行3D解剖分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整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57例枕颈交界区病变且行椎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借助医院影像信息系统的三维成像功能将椎动脉V3段与骨骼数据进行复合渲染后得到椎动脉V3段-骨骼3D模型,再对异常椎动脉进行分型。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514条椎动脉数据。其中异常椎动脉308条(59.92%,308/514)。根据异常椎动脉发生原因,将308条异常椎动脉分为两型。Ⅰ型为骨质异常导致,占异常椎动脉的27.60%;Ⅱ型为走行异常导致,占异常椎动脉的72.40%。Ⅰ型根据椎动脉被骨质覆盖的程度分为Ⅰa半钩环型、Ⅰb钩环型、Ⅰc全骨质内型。Ⅱ型根据椎动脉在寰椎后弓上下走行的不同分为Ⅱa椎动脉迂曲型、Ⅱb椎动脉位于寰枢椎节段间型、Ⅱc椎动脉在寰椎后弓附近分叉型。结论:基于CTA 3D重建模型建立的椎动脉V3段分型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解剖和外科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异常 V3段 3D重建模型 分型 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
下载PDF
兰州地区3128例第1次发生骨折住院患者的伤害因素
4
作者 王磊 胡龙 +3 位作者 王凤凤 陈根元 王涛 何玉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9期7385-7389,共5页
背景:在发达国家,已有研究明确了各种骨折的伤害情况。但在发展中国家,特别在亚洲,尚缺乏相关研究。目的:分析兰州地区骨折发生的规律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查阅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及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6/2010全部... 背景:在发达国家,已有研究明确了各种骨折的伤害情况。但在发展中国家,特别在亚洲,尚缺乏相关研究。目的:分析兰州地区骨折发生的规律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查阅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及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6/2010全部骨折患者(除外颅骨骨折)的住院资料,对骨折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与结论:31-50岁组骨折发生率最高,0-10岁组骨折发生率最低。其中<60岁的骨折病例中男性明显比女性多,骨折部位以四肢为主,主要致伤原因为车祸。>60岁的骨折病例中女性比男性多,骨折部位以脊柱和股骨为主,主要致伤原因为摔倒。工人、城市居民更容易发生骨折。骨折的发生地点主要在路途中,且夏、秋季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骨折 伤害因素 兰州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大鼠脊髓背角内吗啡肽2的表达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牛乐 岳江涛 +3 位作者 冯凯隆 梅江涛 贾晓康 戴先文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701-705,720,共6页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大鼠脊髓背角内吗啡肽2(endomorphin-2,EM2)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痛行为的关联性。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HN组、假处理组和对照组。PHN组在大鼠足底皮下注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造...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大鼠脊髓背角内吗啡肽2(endomorphin-2,EM2)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痛行为的关联性。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HN组、假处理组和对照组。PHN组在大鼠足底皮下注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造模,假处理组在足底注射等量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悬液,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每组在造模前和造模后6、10、14、20、28、34、42天进行痛行为检测,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EM2的表达变化。在PHN大鼠痛觉阈值最低的时间点进行行为药理学检测,即经脊髓鞘内注入不同剂量的吗啡、EM2和μ型阿片受体(mu-opioid receptor,MOR)拮抗剂β-富纳曲胺(β-funaltrexamine,β-FNA),记录痛觉阈值的变化。结果与假处理组和对照组比较,PHN组在造模后10天痛觉阈值显著降低,28天时痛觉阈值达到最低点(P<0.05),PHN组脊髓背角EM2表达量和染色密度显著减少(P<0.05)。EM2的表达减少与痛觉阈值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r=0.958,P<0.001);PHN组鞘内给予EM2镇痛作用比吗啡强,而鞘内给予β-FNA加深疼痛。结论本实验证实脊髓背角EM2的表达下调导致PHN大鼠痛敏状态的形成,从全新的角度诠释PHN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诊疗PHN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阿片肽 中枢神经系统 内吗啡肽2 β-富纳曲胺
原文传递
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34例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玉良 李小群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12期1440-1441,共2页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34例。结果本组平均骨性愈合时间:闭合性骨折为15周,开放性骨折为18周。下肢功能恢复优27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4.12%。结论临床观察带锁髓...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34例。结果本组平均骨性愈合时间:闭合性骨折为15周,开放性骨折为18周。下肢功能恢复优27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4.12%。结论临床观察带锁髓内针固定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针 股骨干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2
7
作者 戴先文 贾晓康 +2 位作者 李宇 王玉良 第五文科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3期310-312,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7例。结果 37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术后2~3周均恢复行走活动,无1例死亡。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优20例,良12例,可...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7例。结果 37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术后2~3周均恢复行走活动,无1例死亡。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优20例,良12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达86%。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防止因长期卧床而出现的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能早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 老年人 并发症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被引量:6
8
作者 戴先文 贾晓康 +2 位作者 李宇 王玉良 第五文科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4期438-439,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PDS线形成可吸收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可吸收螺钉+PDS线张力带固定的方法治疗髌骨骨折26例,术后石膏固定2~4周。结果 26例均获随访,时间为7~20(11±3.2)个月。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再移位,...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PDS线形成可吸收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可吸收螺钉+PDS线张力带固定的方法治疗髌骨骨折26例,术后石膏固定2~4周。结果 26例均获随访,时间为7~20(11±3.2)个月。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再移位,无伤口感染。根据陆裕朴远期疗效评级:优17例,良6例,可2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螺钉+PDS线张力带固定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可吸收螺钉 张力带
下载PDF
大鼠脊髓内吗啡肽2的表达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牛乐 王延军 +3 位作者 岳江涛 梅江涛 贾晓康 戴先文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16期2707-2712,共6页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LDHS)大鼠痛行为变化及其与脊髓背角内吗啡肽2(EM2)表达变化的关联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LDHS组、假处理组和对照组。LDHS组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造模,假处理组采用相同的手术过程而未移植髓核,对照组...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LDHS)大鼠痛行为变化及其与脊髓背角内吗啡肽2(EM2)表达变化的关联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LDHS组、假处理组和对照组。LDHS组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造模,假处理组采用相同的手术过程而未移植髓核,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每组在造模前和造模后5、10、15、20、25 d先进行痛行为检测;然后在LDHS组痛行为的峰值状态下开展行为药理学实验,即经脊柱鞘内置管后注射不等剂量的μ型阿片受体拮抗剂——β-富纳曲胺(β-FNA)、EM2、内吗啡肽1(EM1)或吗啡,记录痛觉阈值的变化;最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EM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处理组和对照组比较,LDHS组在造模后5 d痛觉阈值显著降低,15 d时痛觉阈值达到最低点(P<0.05);LDHS组鞘内给予β-FNA可使疼痛进一步加深,鞘内给予EM2、EM1或吗啡均能剂量依赖地产生镇痛作用,但EM2镇痛作用比EM1和吗啡强;与假处理组和对照组比较,LDHS大鼠脊髓背角EM2的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和脊髓EM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减低(P<0.05),痛觉阈值与EM2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6,P<0.001)。结论LDHS状态下脊髓水平EM2的低表达导致了大鼠下肢疼痛状态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 阿片肽 下肢痛 中枢神经
下载PDF
大鼠脊髓背角内吗啡肽2的表达与骨癌痛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乐 岳江涛 +3 位作者 冯凯隆 梅江涛 贾晓康 戴先文 《西部医学》 2021年第12期1742-1746,共5页
目的观察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吗啡肽2(EM2)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痛行为的相关性。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骨癌痛(BCP)组、假手术(sham)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只。BCP组在大鼠胫骨上端骨髓腔内注入Walker256癌细胞造模,sham组在胫骨相同... 目的观察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吗啡肽2(EM2)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痛行为的相关性。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骨癌痛(BCP)组、假手术(sham)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只。BCP组在大鼠胫骨上端骨髓腔内注入Walker256癌细胞造模,sham组在胫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每组在造模前和造模后3、5、7、10、14、17、21 d先进行痛觉行为检测,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EM2的表达变化。在BCP大鼠痛觉阈值最低的时间点进行行为药理学检测,即经脊髓鞘内注入不同剂量的吗啡、EM2或μ型阿片受体拮抗剂β-FNA,然后记录痛觉阈值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和空白对照组对比,BCP组在造模后5天痛觉阈值显著降低,14天时痛觉阈值达到最低点(P<0.05),BCP组脊髓背角EM2表达量和染色密度显著减少(P<0.05),EM2的表达减少与痛觉阈值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P<0.001,r=0.963);BCP组鞘内给予吗啡和EM2均能剂量依赖地镇痛,但EM2镇痛作用比吗啡强,而鞘内给予β-FNA易化疼痛。结论脊髓背角EM2的表达下调导致了BCP大鼠痛敏状态的形成,从全新的角度诠释BCP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为BCP诊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癌痛 阿片肽 内吗啡肽2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COX2过表达与牙正畸痛的相关性
11
作者 牛乐 岳江涛 +3 位作者 冯凯隆 梅江涛 贾晓康 戴先文 《西部医学》 2021年第8期1133-1137,1144,共6页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实验性牙正畸痛(ETMP)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的表达变化以及与疼痛行为的相关性。方法24只SD大鼠分为正畸痛组(ETMP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空白对照组(Naive组),每组8只。每组在造模前和造模后...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实验性牙正畸痛(ETMP)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的表达变化以及与疼痛行为的相关性。方法24只SD大鼠分为正畸痛组(ETMP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空白对照组(Naive组),每组8只。每组在造模前和造模后4 h、12 h、1 d、2 d、3 d、7 d先进行痛觉行为学检测,然后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Vc内COX2的表达变化,在痛觉阈值最低时间点延髓背侧脑室内注入各种环氧合酶抑制剂进行行为药理学检测,同时在延髓进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与Sham组和Naive组比较,ETMP组在牙移动后4 h形成了显著的痛觉行为学表现,1 d达到巅峰(均P<0.05)。ETMP组Vc内COX2染色密度和表达量显著增加,COX2的表达增加与痛觉行为学呈现显著相关(均P<0.05)。ETMP组脑室内给予COX2特异抑制剂能够有效镇痛,而COX1或COX3的抑制剂无镇痛作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显示,COX2由Vc内神经元生成,并且大部分COX2阳性神经元处于激活状态。结论Vc内COX2的上调参与了ETMP大鼠痛觉行为学的形成,在指导新型镇痛药物的研发和正畸痛的治疗方面,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酶 脊髓 三叉神经 疼痛 正畸 牙移动
下载PDF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个体化预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12
作者 邱洪波 唐乐 +2 位作者 何甜 丁茜 曹炯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7-822,共6页
目的建立个体化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后复发的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24例行PELD治疗的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 目的建立个体化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后复发的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24例行PELD治疗的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LDH患者PELD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患者年龄、糖尿病史、病程、工作强度、椎间盘退变程度(IDDG)是影响LDH患者PELD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建模集和验证集的C-index指数分别为0.944(95%CI:0.902~0.963)和0.969(95%CI:0.911~0.978),两组的校正曲线均与标准曲线拟合较好,两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4和0.969,证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准度。结论本研究基于LDH患者PELD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LDH患者行PELD手术治疗的术前评估和适应证选择,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复发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不同程度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海涛 文陶 刘福胜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1948-1949,共2页
目的针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不同程度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医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骨折情况分为稳定性好组和稳定性较差组... 目的针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不同程度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医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骨折情况分为稳定性好组和稳定性较差组,按照骨质疏松情况分为轻中度骨质疏松组、重度骨质疏松组。对其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针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疼痛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轻中度骨质疏松组、重度骨质疏松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好组和稳定性较差组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管是稳定性好组和稳定性较差组还是轻中度骨质疏松组、重度骨质疏松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疼痛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效果均较好,而且产生的并发症少,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髋关节功能等恢复均较好,所以可以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 近期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