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为目标的混合式教学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魏朝晖 骆紫燕 杜鹃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59-61,共3页
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受欢迎,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教学效果不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目标的混合式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基于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三个方面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型,指出学习主动性是混... 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受欢迎,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教学效果不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目标的混合式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基于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三个方面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型,指出学习主动性是混合式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知识准备、知识内化和知识巩固三个教学过程是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学习主动性 知识准备 知识内化 知识巩固
下载PDF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探析——以《工程热力学》为例 被引量:19
2
作者 杜芳莉 刘剑坤 申慧渊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0年第6期760-764,共5页
工程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规律及热能有效利用的科学,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而且还蕴含有大量的思政元素。在认真梳理提炼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基础上,重点研究在该课... 工程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规律及热能有效利用的科学,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而且还蕴含有大量的思政元素。在认真梳理提炼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基础上,重点研究在该课程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如何在课堂讲授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从而使本课程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素质的同时,成为铸魂育人的生动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力学 课程思政 德育渗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刍议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奇 李瑞娟 +2 位作者 金文 俞赞琪 刘海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7-250,共4页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分析,结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际,以能源与建筑学院为例,在总结过去校企结合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生能力养...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分析,结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际,以能源与建筑学院为例,在总结过去校企结合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生能力养成为目标,做好校企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优势,从校内实训室到校内研究所最终到企业工作岗位的连续无缝衔接培养,建立企业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针对就业方向岗位需求趋势对入围企业实施动态选择与考核,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加强双主体建设,在制度保障上出台系列规章制度为校企融合模式规避风险等措施。结合学校专业的改革实践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 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融合基地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新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被引量:12
4
作者 魏朝晖 杜鹃 仲博学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52期120-122,共3页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竞争力,我国高校实力比较雄厚的专业纷纷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目标进行改革。新建应用型本科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思想、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西安航...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竞争力,我国高校实力比较雄厚的专业纷纷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目标进行改革。新建应用型本科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思想、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西安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为例,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框架下,确定了专业定位、专业目标、毕业基本要求和课程体系,对其他新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人才培养 新建应用型本科
下载PDF
UASB—曝气吹脱—混凝—五段Bardenpho组合工艺处理养猪废水工程案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段跟定 张胜利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60,共5页
某养猪厂废水处理工程采用UASB—曝气吹脱—混凝—五段Bardenpho主体工艺,通过物化、生化相结合的技术实现对养猪废水污染物的分段处理。在处理量为450 m3/d,进水COD、BOD5、氨氮、TN、SS、TP浓度分别为9 900 mg/L、4 000 mg/L、288.03 ... 某养猪厂废水处理工程采用UASB—曝气吹脱—混凝—五段Bardenpho主体工艺,通过物化、生化相结合的技术实现对养猪废水污染物的分段处理。在处理量为450 m3/d,进水COD、BOD5、氨氮、TN、SS、TP浓度分别为9 900 mg/L、4 000 mg/L、288.03 mg/L、671.54 mg/L、1 875mg/L、37.2mg/L时,系统相应指标的去除率均达到了90%以上,出水浓度分别为95mg/L、17mg/L、23.23mg/L、46.06mg/L、48mg/L、1.8mg/L,且远低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代替GB 18596-2001)中规定的标准。本工程总运行直接费用为2.70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吹脱 混凝 五段 Bardenpho 标准 直接费用
下载PDF
陕北油田集输管线腐蚀原因分析及腐蚀防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沈哲 康留香 李丛妮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3-260,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陕北延长油田某联合站集输系统管线的腐蚀行为,找出该区块集输系统的腐蚀原因,进而提出控制腐蚀的有效方法。方法基于灰关联分析理论,分析了集输系统采出液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管线设备腐蚀的影响程度。应用EDX能谱仪... 目的通过分析陕北延长油田某联合站集输系统管线的腐蚀行为,找出该区块集输系统的腐蚀原因,进而提出控制腐蚀的有效方法。方法基于灰关联分析理论,分析了集输系统采出液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管线设备腐蚀的影响程度。应用EDX能谱仪和DXS-500全自动三维成像显微镜,对集输管线内腐蚀产物和Q235钢进行表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合成适用于该集输管线的缓蚀剂,通过极化曲线和缓蚀性能评价对缓蚀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管线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pH值、S^(2-)、SRB、CO_(2)、Cl^(-)等,能谱分析得出腐蚀产物主要组成有Fe、O、C、S元素。采用投加50 mg/L氧化性高效脱硫杀菌剂和50 mg/L缓蚀剂的措施后,挂片表面光滑且呈红色和黄色,坑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坑的深度大幅度减小,最大腐蚀深度由80.937μm减少到16.25μm,腐蚀速率降低到0.0324 mm/a,缓蚀率达到90%以上。结论 Cl-破坏金属表面钝化膜、CO_(2)和H2S协同作用共同影响着金属的腐蚀速率。采用氧化性高效脱硫杀菌剂配合所合成的缓蚀剂来控制腐蚀完全可行,可有效解决集输管线的腐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关联分析法 腐蚀 极化曲线 缓蚀剂 缓蚀速率
下载PDF
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思考 被引量:10
7
作者 雒亚男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69-71,共3页
建设文化强国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培育和增强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更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由于红色基因是我党传承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遗传密码,传承红色基因就是弘扬党的革命文化、增强人民文化自... 建设文化强国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培育和增强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更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由于红色基因是我党传承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遗传密码,传承红色基因就是弘扬党的革命文化、增强人民文化自信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本研究通过激活高校思政课的红色基因,重在挖掘并建设多方面的红色资源、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以期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基因 红色资源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安徽铜陵铜尾矿土壤污染评价及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瑞娟 周冰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40,共5页
基于安徽铜陵铜尾矿弃置数十年造成的土壤金属污染现象,采集土壤样品754个,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该尾矿及周边55 km^(2)区域内土壤环境进行金属污染评价,采用Arc GIS绘制污染元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并进行综合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研究区... 基于安徽铜陵铜尾矿弃置数十年造成的土壤金属污染现象,采集土壤样品754个,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该尾矿及周边55 km^(2)区域内土壤环境进行金属污染评价,采用Arc GIS绘制污染元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并进行综合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研究区土壤中累积元素主要为Pb、Cu、Zn和Hg,19.8%的采样点已达到重度污染程度,其中含量较高的污染元素为Cu,集中分布于采区和尾矿废弃地,但并未迁移至下游居民区。针对该区域土壤铜污染问题,可选择香根草作为生态恢复的备用植物,香根草对Cu的富集系数为1.31,可有效降低土壤中Cu元素的含量。本研究为该尾矿金属污染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类似矿区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污染 内梅罗指数法 污染元素空间分布 香根草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给水处理系统实践教学建设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4-198,共5页
为了提高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在相关仪器仪表和机电控制方面的工程能力,在给水处理工程系统中,新增加了"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调节及维护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该实践环节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确定设备与管... 为了提高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在相关仪器仪表和机电控制方面的工程能力,在给水处理工程系统中,新增加了"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调节及维护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该实践环节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确定设备与管道安装、系统运行调节、电气控制系统维护3个方面的学习成果;开发给水处理系统实体工程的仿真教学软件,将实际实验资源数字化,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手段;根据学习成果和仿真软件编写新的实验实训手册,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训练项目,完善实践教学内容。这种结合工程实际、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新建设,实现了"理论教学+虚拟仿真+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成果导向教育 水处理系统 仿真软件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技术对污泥深度脱水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思 沈哲 +1 位作者 杨亚萍 吴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09-3414,3418,共7页
为有效解决因污水污泥排放引发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围绕近年来国内外城市污泥深度脱水技术展开综述,重点讨论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及其他联合技术对污泥深度脱水的作用机理,并对其脱水效果及不同脱水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旨... 为有效解决因污水污泥排放引发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围绕近年来国内外城市污泥深度脱水技术展开综述,重点讨论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及其他联合技术对污泥深度脱水的作用机理,并对其脱水效果及不同脱水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为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指出针对复杂多变的污泥,明确其理化性质和动态变化特征,研发高效低耗的调理技术,确立准确的分析方法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处理 深度脱水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工艺预处理工业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宁 段欣悦 赵全康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8年第11期71-75,共5页
铁碳微电解加Fenton高级氧化工艺,预处理难生化降解的高浓度工业废水,能有效地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对于多种工业废水的处理,相比单独使用铁碳微电解和Fenton氧化法,该工艺去除效果更好,同时节约投加亚铁离子的药剂成本... 铁碳微电解加Fenton高级氧化工艺,预处理难生化降解的高浓度工业废水,能有效地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对于多种工业废水的处理,相比单独使用铁碳微电解和Fenton氧化法,该工艺去除效果更好,同时节约投加亚铁离子的药剂成本。介绍了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和铁碳微电解加Fenton氧化工艺的反应机理,以及铁碳微电解加Fenton氧化工艺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微电解 FENTON氧化法 工业废水 预处理
下载PDF
隐伏地裂缝扩展的大型原位浸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汪丽 李新生 李同录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412-420,共9页
隐伏构造地裂缝具有潜在的灾害效应和扩展的随机性,地表水是诱发隐伏地裂缝扩展的因素之一。文章基于野外调查资料,定性分析了地表水对隐伏地裂缝扩展效应的水压作用及黄土湿陷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选取西安曲江新区隐伏地裂缝黄土场地... 隐伏构造地裂缝具有潜在的灾害效应和扩展的随机性,地表水是诱发隐伏地裂缝扩展的因素之一。文章基于野外调查资料,定性分析了地表水对隐伏地裂缝扩展效应的水压作用及黄土湿陷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选取西安曲江新区隐伏地裂缝黄土场地开展了大型原位现场浸水模拟试验。通过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得出水压作用是诱发隐伏裂缝扩展的辅助因素,因黄土湿陷作用在裂缝两侧形成的差异沉降是主要诱因,靠近隐伏地裂缝的区域沉降量最大,距离裂缝越远沉降量越小,整体呈现抛物线形的沉降模式,验证了地表水诱发浅表层黄土隐伏裂缝扩展的作用机理。相关认识对于研究隐伏构造地裂缝的扩展机理以及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地表水 隐伏构造 扩展机理 浸水试验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建筑基坑施工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汪丽 张军平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2-116,共5页
针对当前建筑基坑施工优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题,以提高建筑基坑施工优化精度为目标,设计了基于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建筑基坑施工优化方法,首先分析当前建筑基坑施工优化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建筑基坑施工优化方法存在的局限性,然后采用... 针对当前建筑基坑施工优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题,以提高建筑基坑施工优化精度为目标,设计了基于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建筑基坑施工优化方法,首先分析当前建筑基坑施工优化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建筑基坑施工优化方法存在的局限性,然后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建筑基坑施工点数据进行收集,得到三维激光点云数据,最后对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进行去噪操作,并进行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匹配实现建筑基坑施工优化,并采用具体建筑基坑施工优化实验对本文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提高了建筑基坑施工优化精度,克服当前建筑基坑施工优化方法存在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技术 建筑施工 优化研究 点云数据 去噪操作
下载PDF
高寒地区成品橡胶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占良 张琛 许金良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38,共8页
为了研究高寒地区RA-1型成品橡胶沥青混合料的低温特性,以川藏南线四川段为依托工程,从沥青混合料的强度、老化及冻融循环效应等方面入手,通过室内小梁弯曲试验、劈裂试验、老化试验及冻融循环试验对其低温性能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低... 为了研究高寒地区RA-1型成品橡胶沥青混合料的低温特性,以川藏南线四川段为依托工程,从沥青混合料的强度、老化及冻融循环效应等方面入手,通过室内小梁弯曲试验、劈裂试验、老化试验及冻融循环试验对其低温性能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低温性能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在-5℃~0℃时,RA-1型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的增幅较大,约为34.4%;当加载速率为2 mm/min时,采用劈裂试验更能体现出RA-1型橡胶沥青混合料在四川高寒地区的低温破坏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短期老化后,其最大弯拉应变和劈裂强度均大于长期老化后的相应值,在经历约2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RA-1型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衰减趋势逐渐趋于平缓;与初始未冻融状态相比,当经历40次冻融循环后,RA-1型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衰减了13.9%;劈裂试验适用于研究区域新拌RA-1型橡胶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评价,其加载速率适宜调整为2 mm/min;低温弯曲试验适用于研究区域RA-1型橡胶沥青混合料经长期老化后的低温性能,其加载速率适宜调整为15 mm/min;冻融劈裂试验适用于评价研究区域经冻融作用的RA-1型橡胶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其加载速率适宜调整为2 mm/min。RA-1型成品橡胶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四川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的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高寒地区 成品橡胶沥青混合料 低温性能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建筑领域太阳能利用系统的性能、挑战及优化策略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靳亚斌 郭松 +3 位作者 薛成坤 徐甜甜 周亮 郑煜鑫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建筑领域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制冷与空调系统、太阳能热泵系统以及建筑一体化光伏/热系统(BIPV/T)。系统效率和储热是制约太阳能热水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优化系统效率,未来应进一步关注储... 建筑领域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制冷与空调系统、太阳能热泵系统以及建筑一体化光伏/热系统(BIPV/T)。系统效率和储热是制约太阳能热水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优化系统效率,未来应进一步关注储热技术的进步,以解决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水供应稳定性的问题。太阳能制冷与空调系统重点关注降低太阳能集热系统成本、提高集热器性能并研发小型太阳能制冷设备。太阳能热泵技术具有高能源利用率和低环境污染的特点,目前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技术障碍包括系统集成与优化、高效太阳能收集器、热泵性能提升、季节性储能、可靠性与稳定性以及经济性与可扩展性等,其中系统集成与优化尤为关键。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应用是建筑节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太阳能聚光光伏/光热系统(CPV/T)是解决BIPV/T系统中太阳能利用率低下问题的有效策略。BIPV/T和CPV/T系统还需要深入探讨集热器优化设计、材料选择、气候适应性及可持续性等问题。总之,未来建筑领域太阳能系统利用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提高系统性能、开发新型材料以及集成优化。此外,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促进太阳能系统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 光伏建筑一体化 聚光光伏 集热器 太阳能热泵 系统集成优化
下载PDF
基于“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的《空调工程》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杜芳莉 申慧渊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9年第6期679-683,共5页
根据应用型本科的新课程理念,采用校企合作开发空调工程课程,以暖通企业目前现有的新技术,业务流程为蓝本重新制定课程标准,将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之中,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获得企业工程技... 根据应用型本科的新课程理念,采用校企合作开发空调工程课程,以暖通企业目前现有的新技术,业务流程为蓝本重新制定课程标准,将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之中,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获得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直接指导,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或间接地为工程问题的解决服务。从而达到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融合,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工程 产教融合 课程改革 学习模块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航空学院为例
17
作者 曹国震 杨少斌 +2 位作者 曾立伟 张琛 沈哲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结合学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及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近年来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系统梳理现有资源,完成了对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为保证实践教学有效运行,完善了实践教学平台科学运行评价机制,分类建立... 结合学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及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近年来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系统梳理现有资源,完成了对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为保证实践教学有效运行,完善了实践教学平台科学运行评价机制,分类建立了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工程能力训练平台、课外实践训练平台、校外实践创新平台等实践教学平台,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运行管理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下载PDF
西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少斌 刘凯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8-51,共4页
介绍了西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的工艺流程和构筑物设计。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利用原有工程场地,新建多段多级AO池+终沉池,与原有厌氧池+DE氧化沟工艺并行处理污水,总处理量为15×10~4m^3/d。实际运行表明,工程运行效果良好... 介绍了西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的工艺流程和构筑物设计。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利用原有工程场地,新建多段多级AO池+终沉池,与原有厌氧池+DE氧化沟工艺并行处理污水,总处理量为15×10~4m^3/d。实际运行表明,工程运行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升级改造 多段多级AO池
原文传递
集料理化特性对沥青-集料界面黏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汪海年 许卉 +3 位作者 王江峰 应军志 沈思立 张琛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61,共10页
为了深入探究集料理化特性对沥青-集料界面黏附性能的影响,以石灰岩、玄武岩、砂岩和花岗岩4种集料为研究对象,基于表面能理论,采用躺滴法测定集料和沥青的表面能参数,建立无水和有水条件下集料与沥青的界面破坏模型,进而提出黏附性(ER... 为了深入探究集料理化特性对沥青-集料界面黏附性能的影响,以石灰岩、玄武岩、砂岩和花岗岩4种集料为研究对象,基于表面能理论,采用躺滴法测定集料和沥青的表面能参数,建立无水和有水条件下集料与沥青的界面破坏模型,进而提出黏附性(ER)指标以定量评价沥青-集料界面破坏机理。基于分子动力学(MD)模拟,建立集料氧化物与沥青及水的界面模型,提出集料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比(OR)表征氧化物与沥青的黏附性能,并验证其与ER的相关性。以4种集料成型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浸水车辙试验,验证ER和OR与水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判定关系。结果表明:集料的表面能大小与沥青-集料的黏结强度相反。沥青-集料的黏附功与沥青的黏聚功之差为润湿功,沥青在有水条件下,因静电引力使得其抵抗自身变形的能力更强,进而因润湿功降低影响了其与集料的黏附性能;沥青与集料的黏附功因水的存在转变为负的剥落功,剥落功的绝对值越小,沥青与集料的黏结性能越好。提出的ER与润湿功成正比,与沥青-集料界面的剥落功成反比,可以从表面能理论角度更全面的评价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能。MD模拟进一步验证了沥青-集料黏结性能的规律,ER与OR呈正相关,且二者与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判定系数均达到了0.8以上,能有效表征不同集料与沥青的黏附性,并判断其对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黏附性 表面能 分子动力学 水稳定性
原文传递
非牛顿流体减速带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荆旭 林静 郑志文 《公路与汽运》 2018年第2期49-50,共2页
现有减速带在车速降下来之后还免不了颠簸。为避免降低车速后的颠簸和人体的不适,文中利用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对现有减速带进行改进,提出可变形减速带的概念,设计非牛顿流体减速带,并分析了该减速带的实用性。
关键词 交通安全 减速带 可变形减速带 非牛顿流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