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附25例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全平 李新奎 +2 位作者 李明全 李安民 李稔生 《颈腰痛杂志》 1997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回顾性临床研究25例脊椎管内神经鞘瘤及手术治疗结果。方法:分别描述颈段(12例)、胸段(4例)和腰段(9例)肿瘤的临床表现和类型,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X线平片、脊髓造影、CT和MRI。19例肿瘤全部切除,6例大部切除。优... 目的:回顾性临床研究25例脊椎管内神经鞘瘤及手术治疗结果。方法:分别描述颈段(12例)、胸段(4例)和腰段(9例)肿瘤的临床表现和类型,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X线平片、脊髓造影、CT和MRI。19例肿瘤全部切除,6例大部切除。优良率为80%,3例术后复发再次治疗,4例发生并发症,结论:①详细描述了肿③部位、侵犯范围、形态学特征及病理变化,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很有意义。②应遵循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和病理识别及切片检查相结合的诊断程序。③术前充分估计手术困难程度、术中全部切除肿瘤并保护神经组织、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脊椎肿瘤 外科手术 椎管内肿瘤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显微切除垂体腺瘤17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永建 谢万福 +2 位作者 王哲勋 宋歌 张亚飞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59-360,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单鼻孔蝶窦入路 垂体腺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 被引量:187
3
作者 贺晓生 章翔 易声禹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60,共3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useaxonalin-jury,DAI),是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本文对DAI近年来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useaxonalin-jury,DAI),是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本文对DAI近年来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一、生物力学机制脑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 病理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共情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路径 王婷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510-1511,共2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伴糖尿病老年病患实施共情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伴糖尿病老年病患为研究主体,2019年10月研究开始,并于2020年10月完成。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所有病患划分成(41例)的常规组以及(41例)的实验组,予以常规... 目的分析脑梗死伴糖尿病老年病患实施共情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伴糖尿病老年病患为研究主体,2019年10月研究开始,并于2020年10月完成。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所有病患划分成(41例)的常规组以及(41例)的实验组,予以常规组病患基础护理,予以实验组病患基础护理以及共情护理。对比护理前以及护理2个月后每组病患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2个月后,实验组病患HAMD、HAMA得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病患治疗总依从率分别是95.12%、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伴糖尿病老年患开展共情护理,能够改善其负性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发挥一定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从性 负性情绪 糖尿病 脑梗死 共情护理
下载PDF
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杨永青 杨瑞林 +1 位作者 赵志靖 第五飞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912-915,共4页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西安长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脑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西安长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脑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甘露醇、白蛋白或呋塞米等脱水药物及时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微创钻孔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计算再出血发生率、病死率,观察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1.3%vs.71.7%,χ^2=5.845,P=0.016);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t=12.629、11.381,P=0.000、0.000),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降低,病死率明显降低,而再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85、4.865、7.967、6.183、13.904,P=0.000、0.000、0.000、0.013、0.000);2组患者均出现尿路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9、0.751、0.474、2.224,P=0.655、0.386、0.491、0.136)。结论 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疗效确切,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炎性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抽吸液化引流术 微创置管 神经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雯 李菊 吕志霞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用循证护理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下肢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SDS、SAS、SF-36评分及并发症、满...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用循证护理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下肢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SDS、SAS、SF-36评分及并发症、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上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运用循证护理,利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患者满意度高,缓解了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影响 下肢骨折 静脉血栓
下载PDF
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5例体会 被引量:23
7
作者 候剑 李明国 郑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8期495-49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经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多次复查CT,脑内血肿基本清除75%~80%,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按日常生活...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经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多次复查CT,脑内血肿基本清除75%~80%,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I级18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2例,发生肺部感染3例,术后再出血1例。结论微创钻孔脑内血肿引流术创伤小、术后患者反应轻、见效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和费用低,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钻孔 高血压脑出血 引流 疗效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雾化联合振动机械排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坠积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郑涛 黄元志 吕文海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机械排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坠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国际医...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机械排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坠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坠积性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35例。对照1组给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对照2组给予振动机械排痰治疗,研究组给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于连续治疗10d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死亡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PCT、WBC、TNF-α、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2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略高于对照1组的88.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11.92±2.25)d vs(16.82±3.05)d、(17.42±2.95)d]、住院时间[(15.22±3.10)d vs(20.58±3.11)d、(21.56±3.63)d]比较,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3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患者的PCT[(0.15±0.06)mg/L vs(0.68±0.20)mg/L、(0.75±0.15)mg/L]、WBC[(5.86±1.02)×10^(9)/L vs(7.39±1.30)×10^(9)/L、(7.55±1.24)×10^(9)/L]、TNF-α[(19.33±2.52)ng/L vs(23.46±3.22)ng/L、(23.52±2.96)ng/L]、PaCO_(2)[(40.10±1.51)mmHg vs(42.69±1.36)mmHg、(42.72±1.62)mmHg]水平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患者的PaO_(2)[(63.20±5.11)mmHg vs(57.22±4.23)mmHg、(57.19±4.52)mmHg]、SaO_(2)[(94.23±5.22)%vs(85.85±7.02)%、(85.02±6.96)%]水平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振动机械排痰 重型颅脑损伤 坠积性肺炎 降钙素原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前瞻性针对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独立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冯艳宏 李娜 何瑞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492-1494,共3页
目的分析前瞻性针对性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独立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前瞻性针对性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观察3... 目的分析前瞻性针对性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独立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前瞻性针对性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观察3个月。对入组后3个月FIM、NIHSS评分的变化进行比较。收集两组患者观察期内并发症情况计算并发症率并比较。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计算总满意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入组3个月后,两组患者运动、认知功能及FIM总评分均较入组时明显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入组时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观察期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观察期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瞻性针对性护理方式以充分解析患者病情为基础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提升护理效率,有效改善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提升神经功能,使患者获得更为满意的护理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偏瘫 前瞻性针对性护理模式 功能独立性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脑损伤、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郝涛 陈斌 沈晓娟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脑损伤、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宝鸡高新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老年L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脑损伤、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宝鸡高新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老年L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基础治疗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西洛他唑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脑损伤血清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脑血流动力学[平均流速(V_(mea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的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NSE、ET水平、全血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RI、P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上述各项指标依次为(12.85±2.26)μg/L、(63.03±7.24)ng/L、3.74±0.91、(1.42±0.27)mPa·s、(0.42±0.06)%、0.61±0.14、0.63±0.15,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13.98±2.17)μg/L、(68.58±8.32)ng/L、4.35±1.03、(1.58±0.28)mPa·s、(0.46±0.07)%、0.72±0.15、0.74±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GRP水平、V_(mean)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的上述各项指标依次为(47.83±6.24)ng/L、(54.27±9.67)cm/s,高于同期对照组的(45.18±5.32)ng/L、(49.68±8.61)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LI患者疗效显著,其不仅能调节患者的血清NSE、ET、CGRP水平,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腔隙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 西洛他唑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疗效
下载PDF
护肤粉联合皮肤保护膜对神经外科ICU昏迷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吕志霞 王雯 张微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999-2000,共2页
目的分析护肤粉联合皮肤保护膜对神经外科ICU昏迷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ICU昏迷失禁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复方锌氧油外涂的常规护理,观察组予护肤粉联合皮肤保护膜... 目的分析护肤粉联合皮肤保护膜对神经外科ICU昏迷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ICU昏迷失禁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复方锌氧油外涂的常规护理,观察组予护肤粉联合皮肤保护膜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观察皮炎创面愈合时间、ICU住院时间和失禁天数,采用会阴部位皮肤状况量表(PAT)评估失禁患者发生IAD的危险程度。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炎创面愈合时间、ICU住院时间和失禁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PAT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PA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肤粉联合皮肤保护膜对神经外科ICU昏迷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护理效果显著,可加快患者创口愈合,缩短失禁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肤粉 皮肤保护膜 神经外科 ICU昏迷 失禁性皮炎 护理效果
下载PDF
脑出血开颅手术与钻孔引流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1
12
作者 袁明 谢万福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3期250-251,共2页
目的:对比开颅手术与钻孔引流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血肿清除率... 目的:对比开颅手术与钻孔引流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血肿清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降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升高(P<0.05),术后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和GCS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与脑再出血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钻孔引流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手术时间快,能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手术 钻孔引流 并发症
下载PDF
天幕裂孔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瞳孔散大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单光明 张剑宁 +1 位作者 王占祥 吴景文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天幕裂孔切开 重型颅脑损伤 瞳孔散大 治疗
下载PDF
指引式重点护理质控项目表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吕志霞 冯艳宏 吴亚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5期2208-2211,共4页
目的探讨指引式重点护理质控项目表对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该院80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选择2018年1-12月该院80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指引式重点护理质控... 目的探讨指引式重点护理质控项目表对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该院80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选择2018年1-12月该院80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指引式重点护理质控项目表。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质控行为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文书书写、重点病情观察、按时完成工作、常规工作和核心制度落实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的护理质量总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共出现3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75%,其中1例非计划性拔管,1例误吸,1例医源性感染;对照组出现12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5.00%,其中3例非计划性拔管,3例误吸,1例坠床,1例消化道出血,1例皮肤损伤,3例医院性感染。研究组护士质控意识、质控知识认知、质控管理意向、质控积极性等质控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指引式重点护理质控项目表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质控行为,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引式重点护理质控项目表 神经外科 护理质量 质控行为 不良事件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亮 毕立杰 李伟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6期79-80,共2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血管病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6例,按诊疗方式将其分为血管造影组(血管造影术)和介入治疗组(血管造影术+介入治... 目的分析缺血性血管病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6例,按诊疗方式将其分为血管造影组(血管造影术)和介入治疗组(血管造影术+介入治疗术),各63例。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52%,血管造影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9%;介入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管造影组(P<0.05)。结论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的检查方法,但是在其基础上行介入治疗术会相对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在行介入治疗术时,应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脑膜瘤生物学行为与预后评估中PCNA及nm23-H1蛋白的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仲林 刘楚伟 +2 位作者 张晓东 鲍刚 韩水平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29期6405-6407,i006,共4页
目的:研究人脑膜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nm23-H1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9例人脑膜瘤石蜡切片标本中PCNA和nm23-H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恶性脑膜瘤中PCNA标记指数PCNALI)显著高于良性脑膜瘤((t=5.55,P<0.05)和... 目的:研究人脑膜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nm23-H1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9例人脑膜瘤石蜡切片标本中PCNA和nm23-H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恶性脑膜瘤中PCNA标记指数PCNALI)显著高于良性脑膜瘤((t=5.55,P<0.05)和非典型性脑膜瘤(t=2.96,P<0.05),恶性脑膜瘤nm23-H1表达明显低于非典型性脑膜瘤P<0.05)和良性脑膜(瘤P<0.05)。复发组脑膜瘤PCNALI显著高于未复发组脑膜瘤((t=5.40,P<0.05);而复发组脑膜瘤nm23-H1蛋白显著低于未复发组脑膜瘤(χ=4.71,P<0.05)。2结论:PCNA高表达与nm23-H1蛋白低表达同脑膜瘤的病理学分级相关。标计指数PCNALInm23-H1蛋白对预测脑膜瘤的复发有一定的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蛋白 恶性脑膜瘤 PCNA 复发 预后评估 良性 非典型性脑膜瘤 结论 情况 目的
下载PDF
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单光明 张剑宁 +3 位作者 宋少军 张涛 杜方雷 刘一平 《中国厂矿医学》 2004年第3期184-185,共2页
目的 通过对 5 4例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分析 ,探讨镁离子结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5 4例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 ,分为两组 :非手术组 (无手术指征 )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2 5 %... 目的 通过对 5 4例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分析 ,探讨镁离子结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5 4例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 ,分为两组 :非手术组 (无手术指征 )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2 5 %硫酸镁 2 0ml,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 ;手术组 (有手术指征 ) ,去大骨瓣减压 ,清除并发颅内血肿及失活脑组织 ,撕破脑池或蛛网膜 ,用生理盐水加适量罂粟碱反复冲洗 ,术毕常规治疗基础上加 2 5 %硫酸镁 2 0ml,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两组病人镁离子10d为一疗程 ,腰大池置管引流 ,原则上引出脑脊液清亮或淡黄色时拔管 ,非手术组平均 10~ 15d ,手术组平均 7~ 10d。结果 5 4例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预后良好 3 1例 (5 7 41%) ,中残 13例 (2 4 0 7%) ,重残 6例 (11 11%) ,植物生存 2例(3 70 %) ,死亡 2例 (3 70 %)。交通性脑积水 10例 (18 5 2 %) ,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2 3例 (4 2 5 9%)。结论 常规治疗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基础上 ,加用镁离子结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 ,可提高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生存率 ,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室 脑血流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根因分析法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
18
作者 罗盈 刘维 +3 位作者 刘倩 冯依凡 张雯 王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7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986例留置CVC患者为对照组(RCA活动前),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865例留置CVC患者作为观察组(RCA活动后)。RC...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986例留置CVC患者为对照组(RCA活动前),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865例留置CVC患者作为观察组(RCA活动后)。RCA活动内容包括组成RCA团队、上级授权,拟定活动计划,事件调查与问题定义,近端原因分析,根本原因分析以及对策拟定与实施。比较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血栓及CLABSI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导管相关血栓及CLA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RCA有利于落实多种护理预防措施,延长CVC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降低CLABSI发生率,并提高综合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因分析法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综合护理效果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文海 郑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443-448,共6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并从抑制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方面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57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sham)、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2-VO)和红景天苷治疗组(Sal)...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并从抑制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方面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57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sham)、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2-VO)和红景天苷治疗组(Sal),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2-VO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700B放大器记录海马长时程增强(LTP)。利用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等指标,评估海马氧化应激水平。检测海马线粒体膜电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等,评估线粒体功能。结果:2-VO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sham组显著延长,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较假手术组显著缩短(P <0.05,n=8),Sal组较2-VO组逃避潜伏期缩短、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 <0.05,n=8);2-VO组较sham组CA1区f EPSP增强幅度显著减弱(P <0.05,n=6),Sal组f EPSP增强幅度较2-VO组显著提高(P <0.05,n=6);与sham组相比,2-VO组大鼠海马组织SOD、GSH-Px、GSH显著降低(P <0.05),MDA显著增高(P <0.05,n=8)。Sal组SOD、GSH-Px、GSH较2-VO组显著升高(P <0.05,n=8),MDA较2-VO组显著降低(P <0.05,n=8);2-VO组大鼠海马区线粒体膜电位、ATP水平均较sham组显著下降(P <0.05,n=8),Sal组膜电位、ATP水平较2-VO组显著升高(P <0.05,n=8)。结论:Sal可显著改善2-VO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海马区LTP水平,其机制可能和抑制2-VO大鼠海马区的氧化应激水平并改善其线粒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血管性痴呆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 大鼠
下载PDF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79例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斌 薛朝林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7期2310-2312,共3页
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属临床顽疾之一,近几年,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发生率逐年攀升,防治形势非常严峻^[1]。本研究观察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短期预后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外伤后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 短期预后 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 防治形势 短期随访 顽疾 发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