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7
1
作者 郝际平 孙晓岭 +1 位作者 薛强 樊春雷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发展钢结构建筑,可化解钢铁产业过剩产能,推进建筑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从1.0时代快速迈向2.0时代,发展了以传统钢结构形式为基础的改进型建筑体系,模块化新型建筑体系和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 发展钢结构建筑,可化解钢铁产业过剩产能,推进建筑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从1.0时代快速迈向2.0时代,发展了以传统钢结构形式为基础的改进型建筑体系,模块化新型建筑体系和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新形势下,预制混凝土构件解决了钢结构的传统难题,不同墙体交叉应用发展了新型围护系统,信息化技术促进了建筑业跨越式发展。全装配钢框架和盒子型模块化装配体系是新型低、多层模块化建筑体系,其采用"建筑元器件"的设计概念,以结构构件或建筑功能单元为基本元件组合而成,具有构件装配化、围护一体化、生产工厂化等特点。新型MCFTS(Multi-cor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System)高层钢结构体系适用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该体系分为组合多腔钢管混凝土框架—支撑住宅体系和组合多腔钢板墙核心筒—钢管混凝土框架公共建筑体系。MCFTS体系以组合多腔扁柱和双侧板连接节点为技术核心。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和可修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装配式 体系创新 工业化 模块化 钢管混凝土 钢板剪力墙 钢连梁
原文传递
古建木结构榫卯连接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6
2
作者 姚侃 赵鸿铁 葛鸿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8-173,共6页
通过对典型榫卯连接的力学分析和模型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榫卯的半刚性连接特性和刚度退化的规律.试验得到榫卯连接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并拟合出了榫卯节点恢复力模型.将榫卯连接比拟为变刚度杆单元,理论推导了变刚度和... 通过对典型榫卯连接的力学分析和模型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榫卯的半刚性连接特性和刚度退化的规律.试验得到榫卯连接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并拟合出了榫卯节点恢复力模型.将榫卯连接比拟为变刚度杆单元,理论推导了变刚度和相对柔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木结构的榫卯连接刚度随荷载变化而呈非线性变化,刚度在0.3062~23.6054之间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和修缮加固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木结构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榫卯连接 半刚性 刚度退化
下载PDF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 被引量:121
3
作者 田元福 李慧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3-16,共4页
建筑业企业由于行业自身的特点 ,安全事故比较突出。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 ,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决定影响。笔者通过我国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安全管理水平相比较 ,认为我国建筑安全现状在管理制度、安全评估方法手段、市场主动调节等方面... 建筑业企业由于行业自身的特点 ,安全事故比较突出。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 ,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决定影响。笔者通过我国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安全管理水平相比较 ,认为我国建筑安全现状在管理制度、安全评估方法手段、市场主动调节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适应于我国国情的建筑安全管理的改革思路。笔者认为 :要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 ,应从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监督机制 ;完善建筑安全事故的记录、检查、申报制度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杠杆对安全的巨大调节作用 ;认真推广和积极应用安全科学技术等方面深化改革 ,实践创新 ,走出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安全管理 安全事故 管理制度 安全评估方法手段 市场主动调节 改革 安全监督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1
4
作者 陈宗平 薛建阳 +3 位作者 赵鸿铁 邵永健 赵永宏 门进杰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61,共9页
对17个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试件采用“建研式”加载装置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观察了不同配钢形式的SRC异形柱的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分析了SRC异形柱的破坏特点,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承载力、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 对17个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试件采用“建研式”加载装置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观察了不同配钢形式的SRC异形柱的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分析了SRC异形柱的破坏特点,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承载力、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RC异形柱的主要破坏形态是剪切斜压破坏和弯曲型破坏,破坏主要发生在与加载方向平行的柱肢,滞回曲线对称、饱满,试件延性好,极限侧移角大,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因此,可以推广应用于高抗震设防烈度区的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异形柱 抗震性能 破坏形态
原文传递
密肋复合墙体受力机理及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08
5
作者 姚谦峰 黄炜 +1 位作者 田洁 丁永刚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74,共8页
密肋复合墙体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的主要受力构件,其受力特点与抗震性能不同于普通的混凝土构件,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的基础核心。本文通过对密肋复合墙体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介绍墙体的主要破坏... 密肋复合墙体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的主要受力构件,其受力特点与抗震性能不同于普通的混凝土构件,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的基础核心。本文通过对密肋复合墙体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介绍墙体的主要破坏形态和破坏过程;分析墙体的受力特点;探讨墙体的承载能力、延性、耗能等抗震性能;提出墙体的恢复力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墙体的破坏模式主要分为剪切型破坏、弯曲型破坏、剪切滑移型破坏、复合型破坏,其中剪切型破坏属于密肋复合墙体合理的破坏模式;墙体的破坏过程大体可分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破坏阶段,其对应不同的力学模型;墙体中肋梁、肋柱与内部填充砌块、墙板与外框具有良好的共同工作特性;墙体的恢复力模型可以采用退化四线型。研究表明:密肋复合墙体是一种轻质、高强、节能、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受力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墙体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受力机理 密肋壁板 破坏模式 低周反复荷载 受力特点 板结构 结构受力
原文传递
城市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被引量:109
6
作者 王秋平 谭学龙 张生瑞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0-64,共5页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分析了城市单点交叉口交通流特性与通行能力,建立以平均延误时间最短、平均停车次数最少为目标,以相位有效绿灯时间、饱和度及周期时长为约束条件的城市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非线性函数模型,用遗传算法及遗传模...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分析了城市单点交叉口交通流特性与通行能力,建立以平均延误时间最短、平均停车次数最少为目标,以相位有效绿灯时间、饱和度及周期时长为约束条件的城市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非线性函数模型,用遗传算法及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对其进行求解。求解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及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均可将平均延误由现状的40.394 s优化至10-3s,减少了平均停车次数,获得较为理想的效益值,将各交叉口服务水平由C级提升到A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控制 单点交叉口 信号配时优化 非线性函数模型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下载PDF
密肋壁板轻框结构节能住宅体系研究 被引量:98
7
作者 姚谦峰 陈平 +1 位作者 张荫 赵冬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节能住宅结构体系———密肋壁板轻框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通过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及工程示范 。
关键词 密肋壁板 轻框结构 节能住宅 配筋
下载PDF
化学风化作用中的稀土元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4
8
作者 马英军 霍润科 +2 位作者 徐志方 张辉 刘丛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7-94,共8页
地表风化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地球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焦点问题。风化作用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不但有助于对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有助于许多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的解决。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风化作用... 地表风化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地球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焦点问题。风化作用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不但有助于对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有助于许多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的解决。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风化作用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Ce异常成因、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和迁移方式、影响稀土元素分布和循环的主要因素,以及风化作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后,分析指出有机质和微生物作用对稀土行为的影响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化学风化 风化壳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考虑温度和密度影响的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 被引量:100
9
作者 王铁行 卢靖 岳彩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取扰动黄土进行试验研究,测试得到了不同密度和温度黄土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资料揭示出:密度变化引起基质吸力的变化非常显著。相对而言,温度变化引起基质吸力的变化不显著。对于一定含水率的土样,温度变化引起的吸力变化值在高... 取扰动黄土进行试验研究,测试得到了不同密度和温度黄土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资料揭示出:密度变化引起基质吸力的变化非常显著。相对而言,温度变化引起基质吸力的变化不显著。对于一定含水率的土样,温度变化引起的吸力变化值在高含水率时较小,可以忽略不计,而在低含水率时较大;温差越大,吸力变化越大。进一步基于试验资料的分析,得到了考虑密度和温度影响的土-水特征曲线的表达式,并通过计算和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表达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温度 基质吸力 密度 含水率
下载PDF
修正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应用于湖北省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预测和评估 被引量:102
10
作者 曹盛力 冯沛华 时朋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目的:建立可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评估的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并对湖北省COVID-19疫情进行预测和评估。方法:考虑COVID-19潜伏期患者不易被有效隔离,且具有较强的传染能力,建立了联合考虑潜伏期传播能力和追踪隔离干预措施... 目的:建立可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评估的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并对湖北省COVID-19疫情进行预测和评估。方法:考虑COVID-19潜伏期患者不易被有效隔离,且具有较强的传染能力,建立了联合考虑潜伏期传播能力和追踪隔离干预措施的COVID-19 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以2020年1月23日至2月24日的湖北省疫情数据为依据,拟合得到了新建立的修正SEIR模型的动力学参数。通过欧拉数值方法实现修正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求解,对湖北省疫情进行分析,评估防控隔离和集中收治等措施对疫情发展的影响。结果:修正的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对疫情的理论估计与湖北省疫情的实际情况较为符合。模型理论分析表明,防控隔离和医学追踪隔离等措施对疫情大面积传播有重要抑制作用;集中接收、分层治疗等重要措施对感染人数峰值的迅速回落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个人提高防范意识,采取严格自我防护措施,遏制了感染人数的新增。结论:修正的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可用于COVID-19传播态势分析,以便为制订未来的疫情干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SEIR模型 传播动力学 预测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3
11
作者 杨勇 郭子雄 +2 位作者 薛建阳 赵鸿铁 聂建国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共9页
通过淹钢混凝土标准推出试验(push-outtest),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受力机理、粘结强度和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16个标准推出试件,主要研究混凝土强度等级、型钢埋置长度、横向配箍率和型钢的混凝土保... 通过淹钢混凝土标准推出试验(push-outtest),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受力机理、粘结强度和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16个标准推出试件,主要研究混凝土强度等级、型钢埋置长度、横向配箍率和型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四个主要因素对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考察型钢翼缘外侧、翼缘内侧及腹板与混凝土粘结性能。并设计4个对比推出试件,单独考察型钢翼缘外侧对粘结作用的贡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荷载上升阶段和荷载下降阶段内部型钢应变分别呈指数分布和线形分布;在型钢翼缘外侧、翼缘内侧和腹板等不同部位,界面内部滑移具有相近分布规律;在荷载下降阶段,型钢翼缘外侧相对翼缘内侧及腹板对总体粘结作用贡献更大。根据所有试件的加载端和自由端的荷载-滑移曲线试验结果,统计回归出型钢混凝土特征粘结强度和特征滑移值计算公式,并提出型钢混凝土平均粘结应力-加载端滑移本构关系的数学模型(-τSL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结构 粘结滑移性能 推出试验 粘结应力 内部滑移 粘结机理
原文传递
直接拉伸、劈裂及单轴压缩试验下岩石的声发射特性 被引量:78
12
作者 余贤斌 谢强 +2 位作者 李心一 王青蓉 宋战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42,共6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岩石直接拉伸试验装置,对砂岩和石灰岩2种岩样进行直接拉伸、劈裂及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岩石的声发射活动情况大体相同。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加载早期的声发射活动较为活跃,随着荷载的增加,许多试样的声发射率... 采用自行研制的岩石直接拉伸试验装置,对砂岩和石灰岩2种岩样进行直接拉伸、劈裂及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岩石的声发射活动情况大体相同。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加载早期的声发射活动较为活跃,随着荷载的增加,许多试样的声发射率较加载初期有所下降,这通常被认为与试样中的裂隙压密有关。劈裂试验条件下岩样的声发射活动规律与单轴压缩条件下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在劈裂试验条件下,声发射活动在整个加载过程中持续不断,直至临近破坏时,声发射活动大量增加,即劈裂试验条件下未观察到与单轴压缩试验类似的“裂隙压密”阶段声发射率较高的现象,也未观察到压缩试验中试样发生微破裂时,声发射累计事件数出现阶跃、变形曲线上出现拐点的现象。在直接拉伸条件下,试样的声发射活动又有很大不同,在破坏发生前的整个加载过程中,观察到的声发射事件数和能率远少于单轴压缩和劈裂试验的结果。对于大多数试样,声发射事件仅在试样破坏时才能观察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声发射 直接拉伸 劈裂试验 单轴压缩 破坏
下载PDF
反复荷载作用下锈蚀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恢复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0
13
作者 史庆轩 牛荻涛 颜桂云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50,共7页
采用外加电流对混凝土压弯构件中的钢筋进行了快速锈蚀试验,通过钢筋锈蚀混凝土压弯构件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钢筋锈蚀程度对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承载力、刚度、延性、耗能能力等的影响,给出了锈蚀构件的滞回曲线和骨架... 采用外加电流对混凝土压弯构件中的钢筋进行了快速锈蚀试验,通过钢筋锈蚀混凝土压弯构件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钢筋锈蚀程度对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承载力、刚度、延性、耗能能力等的影响,给出了锈蚀构件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锈蚀 混凝土压弯构件 恢复力性能
下载PDF
黄土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9
14
作者 王铁行 刘自成 卢靖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5-658,共4页
首先探讨了黄土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测试方法,组装形成黄土土样试验装置。然后取扰动黄土配制不同密度、不同含水量试样进行试验,测得黄土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实验结果揭示出,在含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导热系数和比热容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在... 首先探讨了黄土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测试方法,组装形成黄土土样试验装置。然后取扰动黄土配制不同密度、不同含水量试样进行试验,测得黄土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实验结果揭示出,在含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导热系数和比热容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导热系数和比热容亦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进一步分析得到根据土体含水量、密度确定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关系式。相对于随密度的变化,黄土导热系数和比热容随含水量的变化尤为显著,含水量变化可以引起热参数较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导热系数 比热容 含水量 密度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结构ANSYS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被引量:60
15
作者 杨勇 郭子雄 +1 位作者 聂建国 赵鸿铁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85,57,共8页
采用ANSYS程序对6个型钢混凝土梁试件的受力性能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对型钢混凝土结构数值模拟中混凝土和钢材材料模型定义、有限元建模、钢筋单元生成及后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着重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数值模拟... 采用ANSYS程序对6个型钢混凝土梁试件的受力性能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对型钢混凝土结构数值模拟中混凝土和钢材材料模型定义、有限元建模、钢筋单元生成及后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着重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由ANSYS程序单元库中非线性弹簧单元combination-39组成的三维连接单元模拟型钢混凝土在不同部位及不同方向上的界面相互作用,建议了非线性弹簧单元粘结力-滑移曲线与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转换技术,并提出了生成非线性弹簧单元的实用方法。最终形成考虑粘结滑移的型钢混凝土数值模拟技术。型钢混凝土梁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建立型钢混凝土结构ANSYS数值模拟技术合理、可行,可适用于基于ANSYS程序的型钢混凝土结构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受力性能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结构 数值模拟 ANSYS程序 有限元分析 粘结滑移 三维连接单元
下载PDF
刚性钢框架梁柱连接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16
作者 宋振森 顾强 +3 位作者 郭兵 SONG Zhensen GU Qiang GUO Bing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7,共5页
为了检验刚性钢框架梁柱连接的抗震性能,对六个大尺寸的连接试件进行了循环加载试验,试验过程中在柱端施加了轴向压力。试验中,刚性连接试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延性。试验结果表明:全焊梁柱连接的滞回性能好于栓焊连... 为了检验刚性钢框架梁柱连接的抗震性能,对六个大尺寸的连接试件进行了循环加载试验,试验过程中在柱端施加了轴向压力。试验中,刚性连接试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延性。试验结果表明:全焊梁柱连接的滞回性能好于栓焊连接;较弱节点板的梁柱连接能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翼缘对接焊缝的质量对梁柱刚性连接的滞回性能有很大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设计施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框架 梁柱连接 循环荷载 试验
原文传递
钢纤维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81
17
作者 白敏 牛荻涛 +1 位作者 姜磊 苗元耀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84-2089,共6页
研究了水胶比为0.45,钢纤维掺量为0、0.5%、1.0%、1.5%和2.0%的五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其水化28天后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钢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改善并不明显,当钢纤维掺量为1.5%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仅比普通混凝土提高了7.4%;但... 研究了水胶比为0.45,钢纤维掺量为0、0.5%、1.0%、1.5%和2.0%的五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其水化28天后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钢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改善并不明显,当钢纤维掺量为1.5%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仅比普通混凝土提高了7.4%;但钢纤维的掺入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当钢纤维掺量为1.5%时,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提高了80%,当钢纤维掺量为2.0%时,混凝土抗拉强度提高了近一倍。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特征与微观结构分析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 混凝土 力学性能 微观形貌
下载PDF
冷弯型钢组合墙体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60
18
作者 周天华 石宇 +2 位作者 何保康 杨家骥 杨朋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8,共6页
对C型冷弯型钢立柱和石膏板、定向刨花板(O SB板)组成的组合墙体,进行了13块足尺试件(宽2.4m,高3 m和3.3 m)的抗剪试验研究.对“单面石膏板”、“单面O SB板”和“石膏板+O SB板双面板”三类墙体试件进行了水平单调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对C型冷弯型钢立柱和石膏板、定向刨花板(O SB板)组成的组合墙体,进行了13块足尺试件(宽2.4m,高3 m和3.3 m)的抗剪试验研究.对“单面石膏板”、“单面O SB板”和“石膏板+O SB板双面板”三类墙体试件进行了水平单调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了各类墙体的抗剪承载力指标和位移延性系数μ、耗能系数E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单面石膏板墙体的抗剪承载力约为单面O SB板墙体的34%—37%,双面板(石膏板+O SB板)墙体的抗剪承载力约等于单面石膏板墙体和单面O SB板墙体的抗剪承载力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型钢组合墙体 抗剪承载力 试验研究 滞回性能
下载PDF
钢框架梁翼缘削弱型节点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3
19
作者 郁有升 王燕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8-175,共8页
梁翼缘削弱的梁柱刚性连接是将塑性铰外移的一种典型节点形式。为研究这种连接形式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共进行了6个模型的拟静力加载试验,其中5个模型用于研究梁翼缘的削弱深度、削弱长度、削弱起始位置对节点连接的破坏形态、... 梁翼缘削弱的梁柱刚性连接是将塑性铰外移的一种典型节点形式。为研究这种连接形式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共进行了6个模型的拟静力加载试验,其中5个模型用于研究梁翼缘的削弱深度、削弱长度、削弱起始位置对节点连接的破坏形态、极限荷载、最大塑性转角、延性性能的影响。作为比较,还进行了一个传统型梁柱全焊接刚性模型连接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梁翼缘削弱节点比传统梁柱刚性连接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耗能性能,试验中5个节点的塑性转角都大于0.04rad,延性系数大于4.0,达到了抗弯钢框架连接塑性转角不小于0.03rad,延性系数不小于4.0的要求。而普通梁柱全焊接刚性连接的塑性转角仅达到0.026rad,延性系数仅为2.4。5个试件的破坏主要以翼缘削弱处平面外刚度较弱而导致梁发生扭转失稳或梁下翼缘与柱连接的对接焊缝的脆性断裂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将梁翼缘进行适当的削弱后形成的骨型节点可以增加梁柱节点的耗能性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延性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梁翼缘削弱式节点 试验 抗震性能 塑性铰 滞回曲线
原文传递
新建地铁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车站施工技术分析 被引量:77
20
作者 万良勇 宋战平 +1 位作者 曲建生 宋云财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8-176,183,共10页
新建地铁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车站结构的施工将引起既有车站结构的变形,影响既有地铁正常运营。文章以北京地铁7号线下穿既有10号线双井站为工程背景,针对地铁区间隧道"零距离"穿越既有车站全断面开挖、... 新建地铁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车站结构的施工将引起既有车站结构的变形,影响既有地铁正常运营。文章以北京地铁7号线下穿既有10号线双井站为工程背景,针对地铁区间隧道"零距离"穿越既有车站全断面开挖、台阶法开挖及CRD法开挖引起的既有车站主体结构、既有10号线轨道及区间隧道支护结构等的变形和受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开挖方案引起的既有车站结构及轨道的变形特性;以既有线轨道的变形量为控制标准,结合施工引起既有车站结构的受力变化,确定了区间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车站的施工开挖方案;同时对采用CRD法施工时的不同加固措施对既有车站及轨道变形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施工中地层加固范围及加固长度等注浆加固参数。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优化并实施的区间隧道交叉中隔壁法(CRD)开挖方案以及在左右线隧道间的夹土层、隧道掌子面地层及隧道左右外轮廓3 m内地层进行加固的施工技术方案保证了既有线轨道变形速率不大于0.04 mm/d和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累计变形量小于10 mm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零距离”下穿 变形控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