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宏昌作品
1
作者 舒宏昌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下载PDF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秦巴”专家笔谈 被引量:5
2
作者 洪增林 张洪涛 +8 位作者 张国伟 康绍忠 成升魁 谷树忠 李景源 沈镭 王艳芬 黄锡生 杨霜林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3-500,共8页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达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地球、敬畏地球、规范人类行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达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地球、敬畏地球、规范人类行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与美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秦巴地区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原文传递
舒宏昌作品
3
作者 舒宏昌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下载PDF
范豪杰作品
4
作者 范豪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9期142-144,共3页
下载PDF
感悟与追求——《黄河,母亲河》创作札记
5
作者 王西京 《中华书画家》 2014年第1期80-85,共6页
生命起源于水,我们的先民大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也许都有大河情结,但每个人的体验和记忆又都有其特殊的一面。我出生于陕西临潼,靠近渭河,又在灞河边长大,对... 生命起源于水,我们的先民大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也许都有大河情结,但每个人的体验和记忆又都有其特殊的一面。我出生于陕西临潼,靠近渭河,又在灞河边长大,对于河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和眷恋。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从灞河的石桥上走过,要走很长时间。站在河堤上极目远眺,视野开阔。灞上的千年往事,李白诗里那夹杂着豪迈与忧伤的感觉。风起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河 焦点透视 散点透视
原文传递
丹青心语绘情怀 舒宏昌国画作品选登
6
作者 舒宏昌 《陕西画报》 2018年第5期126-127,共2页
原文传递
申大伟画作欣赏
7
作者 申大伟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申大伟,1974年4月出生,河南南阳人。本科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现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文化史专业博士,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关键词 西安美术学院 美术家协会 欣赏 画作 陕西师范大学 协会会员 山水画 文化史
下载PDF
继承优秀传统 续写画院辉煌——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犇答主持人问
8
作者 王犇 《中国画画刊》 2017年第3期24-34,共11页
主持人:中国的画院是世界美术体系结构中的特例,这样的状态对于全球美术界具有何等意义?中国的画院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美术作出了何种贡献?如果没有中国的画院体制,中国美术和世界美术将会失去什么?
关键词 中国美术 主持人 画院 优秀传统 继承 院长 西安 续写
下载PDF
浅谈藏族聚居区水墨风景写生
9
作者 金鑫 《书画世界》 2017年第6期86-89,共4页
谈到藏族聚居区,一般都会认为是西藏,但从严格意义来讲,藏族聚居区分为三个部分,即安多藏族聚居区、康巴藏族聚居区和卫藏。安多藏族聚居区位于羌塘高原,介于四川、甘肃、
关键词 安多藏族 聚居区 风景写生 水墨 卫藏
下载PDF
关于继承传统的思考
10
作者 江文湛 《艺术品鉴》 2018年第5期114-115,共2页
在我对传统文化学习后,我梳理了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我发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于是将我的学术思考定位在二千多年乃至原始彩陶时代至今的历史长河中。这个定位没有将我局限在近半个世纪,这样一来,我的思考就可能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 在我对传统文化学习后,我梳理了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我发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于是将我的学术思考定位在二千多年乃至原始彩陶时代至今的历史长河中。这个定位没有将我局限在近半个世纪,这样一来,我的思考就可能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汲取其精华,从这个起点确定我的艺术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承传统 文化学习 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 原始彩陶 中华文明 艺术观念 历史
原文传递
存“苍”求“润”——探索山水画创作新语境
11
作者 王保安 《书画艺术》 2019年第2期14-22,共9页
“南北融合”是我对山水画探索与创作的主线,北方荒寒苍劲的风貌,南方温润古雅的气息,都是我创作的土壤。这几年跑了许多地方,在各方面条件都准备充足的情况下,我多次带领我的博硕研究生团队利用寒暑假期“走南闯北”,进行写生活动,越... “南北融合”是我对山水画探索与创作的主线,北方荒寒苍劲的风貌,南方温润古雅的气息,都是我创作的土壤。这几年跑了许多地方,在各方面条件都准备充足的情况下,我多次带领我的博硕研究生团队利用寒暑假期“走南闯北”,进行写生活动,越发能够感受到山野是有形有象,有情感的。我们往往是站得高、看得远,但是能不能近距离的去聆听、去触摸,让自己与自然进行深入地交流?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得比较欠缺。在绘画语境的表现中,需要从精神内涵、本体语言,从内部的东西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我们艺术表现的手法再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创作 新语境 南北融合 写生活动 精神内涵 本体语言 艺术表现 研究生
下载PDF
牛文娟“盆景式”绘画艺术语言探微
12
作者 金鑫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0年第5期6-13,共8页
青年画家牛文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对中国古代传统的"盆景"绘画样式进行新的艺术语言表现。"盆景式"的绘画样式发展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其发展的脉络及流变来看,在绘画中基本是以贡奉、点景为主,通过对这种图式... 青年画家牛文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对中国古代传统的"盆景"绘画样式进行新的艺术语言表现。"盆景式"的绘画样式发展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其发展的脉络及流变来看,在绘画中基本是以贡奉、点景为主,通过对这种图式的梳理与溯源,可使观者更为清楚地理解"盆景式"绘画,也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牛文娟作品中所表现的这种独特的绘图样式及所倡导的艺术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文娟 盆景式 占景盘
下载PDF
薛颖田作品欣赏
13
作者 薛颖田 《新丝路(下旬)》 2016年第20期158-159,共2页
下载PDF
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中的道教精神与意象研究初探
14
作者 李凌飞 《新西部》 2024年第10期91-93,共3页
中国古典山水画蕴含的哲学精神与美学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文化的浸润与影响,从其绘画表达、意境呈现与精神旨归上,都与道教文化精神深深暗合。中国传统山水画对自然的理解与再现,是超越世俗经验而直达生命... 中国古典山水画蕴含的哲学精神与美学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文化的浸润与影响,从其绘画表达、意境呈现与精神旨归上,都与道教文化精神深深暗合。中国传统山水画对自然的理解与再现,是超越世俗经验而直达生命本真的,这一点正好契合道教“法自然”的思想,其所追求的是直达本质的颖悟与会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哲学精神 美学思想 生命本真 精神旨归 研究初探
下载PDF
书法用笔在写意油画语境中的运用——以陕西地域题材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艳霞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2-133,共2页
写意油画区别于镜像般对客观物象真实再现的写实油画,趋同于中国文人写意画和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也就是作者把看到的客观物象概括成纯粹简约,画面可视的语言符号-"点线面",以书法用笔借助对被概括化的"点线面"... 写意油画区别于镜像般对客观物象真实再现的写实油画,趋同于中国文人写意画和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也就是作者把看到的客观物象概括成纯粹简约,画面可视的语言符号-"点线面",以书法用笔借助对被概括化的"点线面"符号有节奏韵律的书写,表达作者对世界宇宙万物的认知、理解与情感。我自2004年来陕西至今已有近十六年,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用笔 写实油画 写意油画 客观物象 真实再现 审美价值取向 文人写意画 宇宙万物
原文传递
王西京:“秋沙”再起中国风
16
作者 马文胜 《今日中国》 2019年第4期76-79,共4页
王西京简介王西京,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级美术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获'中国时代先锋人物'... 王西京简介王西京,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级美术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获'中国时代先锋人物''第四届中国改革十大最具影响力新锐人物'等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西京 艺术家 美术节 艺术沙龙 以形写神 人物画 丝路风情
下载PDF
浅谈中国画的借鉴与推陈
17
作者 高山 《秦智》 2021年第12期109-114,共6页
下载PDF
花鸟画漫谈
18
作者 江文湛 《中国花鸟画》 2006年第4期8-9,共2页
中国花鸟画源远流长,但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竟有那么多人从事花鸟画的创作。全国性的花鸟画大展一年一度地按地域承接下去,作品数量之多、花色品种之繁、风格之各异、技法之独特真是前所未有。任何艺术都带有它自己的特点,... 中国花鸟画源远流长,但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竟有那么多人从事花鸟画的创作。全国性的花鸟画大展一年一度地按地域承接下去,作品数量之多、花色品种之繁、风格之各异、技法之独特真是前所未有。任何艺术都带有它自己的特点,这牵涉到很深的社会原因:政治、经济的;宗教、哲学的根源。我们无须马上对当代五彩缤纷的花乌画给一个确定的评价,因为这种评价需要认真地作历史的考察,还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理论支架。作为一个花鸟画的作者,本文不打算对当代花鸟画做出评价,因为那大凡是理论家和历史学家的事。我只就我自己的经验,以我自己的眼光对花鸟画来一个漫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花鸟画 历史学家 花色品种 社会原因 理论家 技法
下载PDF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19
作者 王兴华 姜怡翔 王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6年第8期113-114,共2页
本文总结归纳了汉代造型艺术的创造法则与审美取向。我们可以通过对汉代造型规律的认识来把握中国艺术的造型规律,探索当下中国画发展道路。
关键词 汉代 造型 中国画
下载PDF
王勇智 作品欣赏
20
作者 王勇智 《新丝路(下旬)》 2016年第12期150-151,共2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