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S rRNA基因序列法对30例泪囊炎致病细菌的鉴定 被引量:9
1
作者 安娜 刘先宁 +1 位作者 兰雅娴 陶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7-869,共3页
背景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对泪囊炎致病菌检测的金标准为培养法,在培养法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可以更精确地鉴定出致病菌的种属,但目前眼科领域类似的研究资料比较缺乏。目的采用PCR法扩增细菌核糖体16SrRNA基... 背景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对泪囊炎致病菌检测的金标准为培养法,在培养法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可以更精确地鉴定出致病菌的种属,但目前眼科领域类似的研究资料比较缺乏。目的采用PCR法扩增细菌核糖体16SrRNA基因序列鉴定泪囊炎病原细菌的种属。方法取10例质控标准菌样本,利用PCR的加热过程使细菌核酸释放,扩增出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测序后与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鉴定出细菌的种属信息,与生化鉴定法结果进行对比,确定16SrRNA基因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取30例泪囊炎患者泪囊分泌物培养出的细菌,利用上述方法进行病原菌鉴定。结果10例质控标准菌样本经PCR扩增后其产物序列的鉴定结果与生化鉴定法结果完全一致。30例泪囊炎病原细菌标本中,16SrRNA基因序列法鉴定结果为表皮葡萄球菌13例,沃氏葡萄球菌2例,人葡萄球菌1例,麦氏棒杆菌5例,肺炎链球菌3例,蜡状芽孢杆菌2例,藤黄微球菌1例;卡他莫拉菌1例,奥斯陆莫拉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结论通过PCR扩增细菌核糖体16SrRNA基因序列鉴定泪囊炎病原细菌种属的方法准确性高,特异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炎 多聚酶链反应 16S RRNA 基因测序 细菌
下载PDF
睑缘炎及其相关眼表疾病患者蠕形螨的实验室诊断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先宁 安娜 +5 位作者 刘超 肖湘华 吴洁 邢咏新 韦伟 卢海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协助临床诊断蠕形螨性睑缘炎及其相关眼表疾病。方法选取2016年4月~7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就诊,临床诊断为睑缘炎、干眼和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BKC)等眼病患者42例,同期健康体检无眼疾志愿者10例,采用拔取眼部睫毛,加无水乙... 目的协助临床诊断蠕形螨性睑缘炎及其相关眼表疾病。方法选取2016年4月~7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就诊,临床诊断为睑缘炎、干眼和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BKC)等眼病患者42例,同期健康体检无眼疾志愿者10例,采用拔取眼部睫毛,加无水乙醇诱导固定,光学显微镜下直接镜检蠕形螨及虫卵的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 42例眼病患者,蠕型螨阳性30例,检出率71%;10例健康志愿者,蠕形螨阳性1例,检出率10%,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P<0.01)。结论蠕形螨性睑缘炎发病率高,应重视及加强早期实验室诊断,指导临床精准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缘炎 相关眼表疾病 蠕形螨 实验室诊断
下载PDF
半巢式PCR扩增联合基因测序鉴定丝状真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先宁 胡淑玲 +3 位作者 安娜 王亚妮 朱娟莉 朱秀萍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8-49,52,共3页
目的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痰标本培养分离出的丝状真菌菌种.方法 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2012年2月~5月痰标本分离的丝状真菌菌落20份,采用半巢式PCR联合基因测序法及形态学方法同时鉴定菌种.结果 基因测序法:烟曲霉菌13株,黑曲... 目的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痰标本培养分离出的丝状真菌菌种.方法 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2012年2月~5月痰标本分离的丝状真菌菌落20份,采用半巢式PCR联合基因测序法及形态学方法同时鉴定菌种.结果 基因测序法:烟曲霉菌13株,黑曲霉菌3株,土曲霉菌1株,绿色木霉1株,娄地青霉菌1株,淡紫拟青霉菌1株.形态学方法:17株曲霉菌与基因序列分析法结果一致,其余3例未能鉴别出菌种.结论 半巢式PCR扩增联合基因测序鉴定丝状真菌快速、简便、准确,可克服传统表型法鉴定真菌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标本 丝状真菌 半巢式PCR联合基因测序
下载PDF
影响角膜塑形镜定位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赵艳 王晓睿 +3 位作者 孙西宇 申笛 韦伟 张长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4-887,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角膜塑形镜定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4-07/2016-12于我院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88例88眼,评估戴镜后1mo角膜塑形镜定位情况,并分析角膜塑形镜偏位程度与戴镜前年龄、等效球镜度、角膜散光、e值、角膜... 目的:分析影响角膜塑形镜定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4-07/2016-12于我院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88例88眼,评估戴镜后1mo角膜塑形镜定位情况,并分析角膜塑形镜偏位程度与戴镜前年龄、等效球镜度、角膜散光、e值、角膜陡峭曲率和平坦曲率、角膜前表面曲率不对称指数的关系。结果:根据本课题组制定的角膜塑形镜定位分级方法,戴镜后1mo本组患者中Ⅰ级者24眼,Ⅱ级者26眼,Ⅲ级者25眼,Ⅳ级者13眼。不同分级患者戴镜前等效球镜度、角膜陡峭曲率和平坦曲率均有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角膜塑形镜偏位程度与戴镜前等效球镜度呈负相关(P<0.01),与其它因素相关性较弱。结论:戴镜前等效球镜可能是影响角膜塑形镜偏中心定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中心定位 角膜塑形 近视控制
下载PDF
人角膜基质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表型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先宁 汪耀 +7 位作者 朱秀萍 程燕 潘士印 肖湘华 银勇 安娜 王亚妮 刘睿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8-30,34,共4页
目的建立人角膜基质间充质干细胞(HCS-MSC)体外分离培养、传代和鉴定等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取眼科临床角膜移植术后剩余的供体角膜缘组织,去除上皮和内皮组织,将基质组织切成1mm×2mm的组织块,采用无动物源性血清的间充质干细胞... 目的建立人角膜基质间充质干细胞(HCS-MSC)体外分离培养、传代和鉴定等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取眼科临床角膜移植术后剩余的供体角膜缘组织,去除上皮和内皮组织,将基质组织切成1mm×2mm的组织块,采用无动物源性血清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进行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的生长形态及贴壁状态,将传代培养后的第三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进行表型鉴定,液氮冷冻保存。结果采用人角膜缘基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于培养后第7天开始向周围呈放射状长出细胞,14天左右长满培养皿,细胞形态呈均一梭形;传代培养后生长快速,于2~4天达90%融合;连续传代3次,其生长特性和形态不变,CD90,CD29和CD105阳性率>95%,CD34和CD-HLA-dr阳性率<3%。结论采用人角膜缘基质组织可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为角膜组织修复、重建及对抗免疫排斥反应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角膜基质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分离培养 表型鉴定
下载PDF
自体眼球筋膜联合唇黏膜移植治疗义眼台暴露 被引量:11
6
作者 程燕 吴洁 +1 位作者 徐琨 朱秀萍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年第12期929-931,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眼球筋膜联合唇黏膜移植治疗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人后暴露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义眼台暴露15例(15眼),暴露时间术后2周一4个月。暴露范围4.10mm。围手术期进行抗感染药物治疗,术中将暴露区边缘眼球筋膜转位遮... 目的探讨自体眼球筋膜联合唇黏膜移植治疗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人后暴露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义眼台暴露15例(15眼),暴露时间术后2周一4个月。暴露范围4.10mm。围手术期进行抗感染药物治疗,术中将暴露区边缘眼球筋膜转位遮盖于暴露义眼台表面,将唇黏膜间断固定缝合于筋膜表面。术后涂抗生素眼膏加压包术眼3d。随访至术后6个月。结果所有15例于术后6~8周唇黏膜愈合良好,结膜囊形成良好,安装义眼后外观满意。随访期间未见义眼台再暴露。结论自体眼球筋膜联合唇黏膜移植是治疗义眼台暴露的有效方法,避免了应用异体组织修补排斥反应的发生,对治疗该并发症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眼球筋膜 唇黏膜 暴露 义眼台
原文传递
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泪液中TNF-α和IFN-γ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程燕 刘先宁 +3 位作者 吴洁 肖湘华 潘士印 朱秀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6-378,共3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的含量,探讨翼状胬肉发生的泪液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对单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0例60眼(... 目的:检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的含量,探讨翼状胬肉发生的泪液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对单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0例60眼(静止期组30例30眼、活动期组30例30眼)和正常对照组健康志愿者30例30眼泪液中TNF-α、IFN-γ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患眼泪液中TNF-α、IFN-γ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翼状胬肉患者患眼泪液中TNF-α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FN-γ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液中TNF-α、IFN-γ含量的变化在促进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为原发性翼状胬肉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IFN-Γ 原发性翼状胬肉
下载PDF
自噬与青光眼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昌泉 汪耀 吴仁毅 《国际眼科纵览》 2014年第6期366-369,共4页
自噬是溶酶体降解或再循环利用细胞器、蛋白质等胞内物质成分的过程,在细胞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自噬与众多眼病包括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自噬可能是导致小梁网细胞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对视网... 自噬是溶酶体降解或再循环利用细胞器、蛋白质等胞内物质成分的过程,在细胞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自噬与众多眼病包括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自噬可能是导致小梁网细胞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挥保护作用还是促进其死亡,仍存在争议.目前与青光眼有关的自噬基因的研究主要是OPTN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optineurin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发生发展相关.通过调控自噬而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免于损伤可能是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青光眼 小梁网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原文传递
吉西他滨对兔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强 潘士印 +2 位作者 李曦冉 郑博 曲晓瑜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445-448,共4页
目的研究眼内应用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对兔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吉西他滨在眼内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36只3个月龄新西兰白兔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分组法分为A、B、C三组,每组12只。A组为吉西他滨5 mg/m L治疗... 目的研究眼内应用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对兔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吉西他滨在眼内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36只3个月龄新西兰白兔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分组法分为A、B、C三组,每组12只。A组为吉西他滨5 mg/m L治疗组,B组为吉西他滨10 mg/m L治疗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所有的实验动物均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监测角膜水肿,对后囊膜混浊程度及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第3天,三组兔角膜均出现水肿,组间比较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5天三组兔角膜水肿均吸收;后囊膜混浊术后第2周出现,术后30 d后囊膜混浊程度分级,A、B组后囊膜混浊分布于1级和2级,而C组多分布于2级和3级,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C三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低于术前,角膜内皮损失量分别为(182.0±65.6)个/mm^2、(195.2±60.4)个/mm^2和(158.8±58.6)个/mm^2,三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吉西他滨治疗组可以有效抑制后囊膜混浊的发生;5 mg/m L吉西他滨溶液可作为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膜混浊 吉西他滨 角膜水肿 角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对异种角膜板层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
10
作者 程燕 刘先宁 +3 位作者 吴洁 肖湘华 潘士印 朱秀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对鸵鸟-兔眼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缓释治疗作用。方法:16只6周龄健康新西兰白兔角膜(单眼)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植片应用鸵鸟脱细胞的角膜基质,术后分成两组,实验组术毕及术后结膜下注射复方倍...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对鸵鸟-兔眼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缓释治疗作用。方法:16只6周龄健康新西兰白兔角膜(单眼)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植片应用鸵鸟脱细胞的角膜基质,术后分成两组,实验组术毕及术后结膜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每隔7d一次),对照组术毕及术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隔7d一次)。分别于术后1、2wk,1、2mo取兔角膜组织做石蜡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特点,同时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术后2mo,实验组角膜植片在位,并保持透明,新生血管极少,组织切片HE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仅见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CD4^+、CD8^+T淋巴细胞;对照组炎症反应明显,角膜植片混浊,组织切片HE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炎性反应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可见CD4^+、CD8^+T淋巴细胞。结论:复方倍他米松作为长效缓释剂可有效抑制鸵鸟-兔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鸵鸟去细胞角膜基质 异种板层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11
作者 孙晗晗 刘先宁 +1 位作者 张红兵 汪耀 《国际眼科纵览》 2021年第6期513-518,共6页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的多功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与其相似的生物学性质,具有纳米级别、稳定性高、免疫原性低、易于获得与保存、容易穿过生物屏障进入靶器官的特性。其携带...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的多功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与其相似的生物学性质,具有纳米级别、稳定性高、免疫原性低、易于获得与保存、容易穿过生物屏障进入靶器官的特性。其携带的蛋白质、脂质及DNA、mRNA和非编码RNA等生物活性物质,可通过抗炎、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保护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等方面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中发挥作用,可能为此类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黎彦宏 田华 杨建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05/11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住院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33例35眼,对术前和术后6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05/11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住院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33例35眼,对术前和术后6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虹膜夹角、房角关闭或粘连的范围进行比较。结果:患者34眼(9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7眼(77%)术后不需给予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维持在21mmHg以下;术前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虹膜夹角平均值分别为2.04±0.31mm、0.132±0.033μm、15.44°±3.10°,显著小于术后的平均值(3.26±0.29mm、0.407±0.038μm、34.26°±3.60°,均P<0.01);术后房角关闭或粘连范围较术前减少(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分离术 超声乳化
下载PDF
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抗真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潘士印 安娜 +5 位作者 肖湘华 程燕 王养正 刘先宁 朱秀萍 吴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研究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应用时的体内外抗真菌效果,为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治疗方法及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黄曲霉菌、茄病镰刀菌、白色念珠菌三种常见致病真菌,实验组分为交联联合那他霉素组、那他霉素联合核黄素... 目的:研究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应用时的体内外抗真菌效果,为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治疗方法及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黄曲霉菌、茄病镰刀菌、白色念珠菌三种常见致病真菌,实验组分为交联联合那他霉素组、那他霉素联合核黄素组、那他霉素联合紫外照射组、交联组,并用那他霉素组作为对照。将药物涂到有1. 5麦氏浊度的真菌孢子悬液的沙堡弱琼脂培养皿的中心,10min后使用胶原交联仪照射10min,之后28℃培养36h,测量抑菌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制备兔眼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交联治疗组、那他霉素治疗组、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每组5只;另取5只正常兔按照角膜胶原交联疗法进行照射,5只正常对照。通过前节照相、角膜刮片、共焦显微镜等观察各组治疗结果,并在治疗结束后采用电镜观察角膜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体外单独应用角膜胶原交联术,对三种真菌均无效;当交联与那他霉素联合应用时,抗真菌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那他霉素与核黄素、那他霉素与紫外线分别联合应用时,抗菌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针对兔真菌感染模型,那他霉素治疗组及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病程约14d,交联治疗组病程约21d;经治疗后,各治疗组均已愈合,各组角膜上皮均无缺损,新生血管较多,角膜内无菌丝;前节照相结果显示,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治疗结果优于其它各治疗组,瘢痕组织较少,角膜愈合较好,病程相对短。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可促进角膜愈合,缩短病程,增强抗真菌效果,有望为眼科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胶原交联 联合 那他霉素 真菌性角膜炎
下载PDF
FS-LASIK两种光学区直径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艳 孙西宇 +2 位作者 王晓睿 申笛 韦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73-1376,共4页
目的:探讨FS-LASIK设置6.0mm和6.5mm两种光学区直径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行FS-LASIK手术的患者25例50眼,随机预设置患者双眼光学区切削直径6.0mm或6.5mm,并按光学区直径分为6.0mm及6.5mm两组。术后3mo... 目的:探讨FS-LASIK设置6.0mm和6.5mm两种光学区直径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行FS-LASIK手术的患者25例50眼,随机预设置患者双眼光学区切削直径6.0mm或6.5mm,并按光学区直径分为6.0mm及6.5mm两组。术后3mo对两组患者进行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高阶像差(包括3、5、7mm瞳孔直径下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及三叶草差)以及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仪比较MTF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值(SR)和客观散射指数(OSI)、不同模拟对比度视力(OV100%、OV20%、OV9%),并对两组患者进行OSDI干眼相关视觉质量主观问卷调查。结果:术后3mo,3mm瞳孔直径下,两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及三叶草差无差异(均 P >0.05);5mm瞳孔直径下,两组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无差异(均 P >0.05),但球差有差异( P <0.05);7mm瞳孔直径下,两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均有差异(均 P <0.05),但彗差、三叶草差无差异(均 P >0.05)。两组的OSDI问卷评分及OQASⅡ客观视觉质量各项参数均无差异(均 P >0.05)。结论:6.5mm光学区直径FS-LASIK术后暗环境的高阶像差较小,但术前设置6.0mm光学区直径或6.5mm光学区直径均能获得良好的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飞秒 视觉质量 光学区直径
下载PDF
FS-LASIK Xtra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2a的矫正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金孝 申笛 +3 位作者 周堃 孙西宇 王亚妮 韦伟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95-300,共6页
目的:评估FS-LASIK Xtra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2 a的矫正效果及角膜形态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08/2020-08在我院拟行屈光手术的中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30例58眼,根据术前角膜地形图中圆锥角膜筛查相关指数行不... 目的:评估FS-LASIK Xtra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2 a的矫正效果及角膜形态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08/2020-08在我院拟行屈光手术的中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30例58眼,根据术前角膜地形图中圆锥角膜筛查相关指数行不同手术方式,分为FS-LASIK Xtra组15例29眼,FS-LASIK组15例29眼。术前,术后3 mo,1、2 a观察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及Sirius三维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的不同直径区域(3、5、7 mm)前后表面角膜曲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U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P<0.01),两组间UCVA和SE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2 a,FS-LASIK Xtra组25眼(86%),FS-LASIK组24眼(83%)残余散光为-0.25-0 D。两组实际矫正SE与预矫正SE均呈正相关(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 mo,1、2 a不同直径区域(3、5、7 mm)前后表面角膜曲率均较术前有差异(均P<0.05),术后1、2 a FS-LASIK Xtra组角膜直径3、5 mm后表面曲率均高于FS-LASIK组(P<0.05)。结论:FS-LASIK Xtra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 快速角膜交联(Xtra) 近视 角膜曲率
下载PDF
影响角膜塑形镜偏中心定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韦伟 王晓睿 +2 位作者 孙西宇 申笛 张长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究影响角膜塑形镜偏中心定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配戴角膜塑形镜近视患者76例142眼;戴镜前患者年龄为8~16岁,等效球镜度为-0.25^-6.00 D。142眼患者中Ⅰ级偏位者(中心定位)51眼、Ⅱ级偏位者48眼、Ⅲ级偏位者30眼、... 目的探究影响角膜塑形镜偏中心定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配戴角膜塑形镜近视患者76例142眼;戴镜前患者年龄为8~16岁,等效球镜度为-0.25^-6.00 D。142眼患者中Ⅰ级偏位者(中心定位)51眼、Ⅱ级偏位者48眼、Ⅲ级偏位者30眼、Ⅳ级偏位者13眼。不同偏位分级组间的差异性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分组、不同等效球镜度数分组、不同角膜散光度分组中角膜塑形镜偏位情况分布的差异性。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等效球镜度、角膜散光度、角膜离散系数、角膜曲率、年龄和偏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年龄为(10.78±2.12)岁,等效球镜度为(-3.78±1.45)D,角膜曲率为(43.39±1.21)D,角膜离散系数为0.51±0.13。单因素方差分析示,不同偏位分级组间戴镜前等效球镜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98,P<0.001)。相关分析显示,戴镜前等效球镜度和角膜塑形镜偏位程度呈负相关(r=-0.311,P<0.001),其余因素,如角膜散光度、角膜离散系数、角膜曲率、年龄和角膜塑形镜偏位程度均无相关性。结论戴镜前等效球镜可能是影响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出现偏中心定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中心定位 角膜塑形 近视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懿 杨华 +1 位作者 杨晓钊 郑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泪囊大小的比例分布情况及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01/2019-11于我院眼科就诊的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患者73... 目的:探讨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泪囊大小的比例分布情况及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01/2019-11于我院眼科就诊的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患者73例73眼,收住院后均行泪囊造影测量泪囊大小,并于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分析术后2wk,1、3、6mo造瘘口面积及有效率。结果:纳入患者中大泪囊(横径>5mm)者13眼(18%),中泪囊(横径2~5mm)者26眼(36%),小泪囊(横径<2mm)者34眼(47%)。术后2wk,1、3、6mo泪囊造瘘口面积有差异(P<0.05);术后6mo造瘘口面积较术后2wk,1、3mo分别显著减少了14.08±0.68、10.49±0.75、0.31±0.23mm2(均P<0.05);术后2wk,1、3、6mo有效率分别为100%、93%、88%、85%。结论: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泪囊大小以中、小泪囊为多,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 泪囊鼻腔吻合术 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 复发性泪囊炎
下载PDF
配戴离焦RGPCL对高度近视儿童角膜屈光力及散光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盼 张学辉 +4 位作者 黎彦宏 艾欣 李彤 王若馨 王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对比观察高度近视儿童配戴离焦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前后角膜屈光力改变,并分析配戴后镜片对角膜屈光力及散光量的影响。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收集2019-06/2020-06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眼视光中心就诊并验配离焦RGPCL的8~12... 目的:对比观察高度近视儿童配戴离焦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前后角膜屈光力改变,并分析配戴后镜片对角膜屈光力及散光量的影响。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收集2019-06/2020-06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眼视光中心就诊并验配离焦RGPCL的8~12岁高度近视儿童30例60眼。使用TMS-4N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基线及戴镜0.5、1a时戴镜状态下角膜切向屈光力,分析角膜鼻侧(N)、颞侧(T)、上方(S)和下方(I)角膜最大屈光力值及中央顶点处角膜屈光力改变情况,同时以1mm为间隔采集前述4个方位角膜屈光力以及角膜顶点处屈光力,采集范围为1~4mm,分析戴镜前后各点位屈光力变化情况。戴镜0.5,1a时后要求停戴1wk后复测眼轴、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分析戴镜后较基线时眼轴、等效球镜度、散光和角膜屈光力等改变情况。结果:配戴离焦RGPCL时鼻侧(N)、颞侧(T)、上方(S)和下方(I)的角膜最大屈光力在0.5、1a时较戴镜前均显著增加,与角膜顶点处屈光力相比均表现为正相对屈光力,与戴镜前的负相对屈光力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在戴镜0.5、1a时复诊时戴镜状态下角膜相对周边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方向改变,除T1点位周边负屈光力增加外,其余各轴向各点位周边屈光力均显著增加。配戴0.5a后角膜陡K值变平0.11±0.10D,simK值减少0.20±0.18D,1a后角膜陡K值变平0.10±0.12D,平均K值变平0.02±0.05D,simK值减少0.16±0.13D。戴镜0.5、1a时后角膜平K较基线变化无差异。结论:配戴离焦RGPCL状态下角膜最大屈光力较角膜顶点处均表现为正相对屈光力,且4条轴向上各点位角膜相对周边负屈光力均由负值转变为正值。戴镜1a内眼轴和等效球镜度均较基线时增加,而散光量减少,角膜屈光力呈陡K变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焦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角膜屈光力 散光 高度近视
下载PDF
SMILE术中应用十字定位法矫正低中度散光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曹文佳 申笛 +1 位作者 才俊 韦伟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301-306,共6页
目的: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评估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应用十字定位法矫正低中度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2-05/11在西安市第一医院激光近视治疗中心进行SMILE手术且散光度数≤1.50 D的... 目的: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评估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应用十字定位法矫正低中度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2-05/11在西安市第一医院激光近视治疗中心进行SMILE手术且散光度数≤1.50 D的低中度顺规散光患者50例81眼,依据随机表分为十字组患者25例41眼术中在进行标准SMILE程序之前术者根据十字交叉线调整患者头位,使患者双眼外眦与水平线对齐,眉心及鼻梁与垂直线对齐;未用十字定位法的对照组25例40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 mo视力及屈光情况,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对散光变化进行分析评估。结果:随访期间十字组失访6例11眼,对照组失访8例14眼。最终十字组纳入19例30眼,对照组纳入17例26眼。术后3 mo,两组患者术眼裸眼视力(UCVA)均≥1.0,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间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度及等效球镜度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十字组柱镜度数0.00(0.00,0.00)D小于对照组-0.13(-0.50,0.00)D(P=0.01)。矢量分析结果显示,十字组的矢量误差(DV)低于对照组[0.00(0.00,0.00)vs 0.13(0.00,0.50),P=0.01],成功指数(IOS)优于对照组[0.00(0.00,0.00)vs 0.18(0.00,0.77),P<0.01]。术后3 mo,十字组和对照组角度误差(AE)在±5°内的眼数分别为26眼(87%)、15眼(58%)。结论:SMILE术中应用十字定位法校准患者头位,减小了SMILE矫正低中度散光的轴位误差,提高SMILE矫正低中度散光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分析 十字定位法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近视散光
下载PDF
周边离焦设计框架眼镜在近视防控中的进展
20
作者 陈浩曦 申笛 +4 位作者 才俊 孙西宇 曹文佳 李梦晨 韦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275-1279,共5页
近视在世界各地越来越普遍,发病人群也逐渐扩大。多种治疗方法已经被用于近视防控,包括光学、药物、环境或行为等,但结果各不相同,而且缺乏标准化。周边离焦技术目前已有多项试验证明其对近视控制有一定的作用。基于这一技术,在中国的... 近视在世界各地越来越普遍,发病人群也逐渐扩大。多种治疗方法已经被用于近视防控,包括光学、药物、环境或行为等,但结果各不相同,而且缺乏标准化。周边离焦技术目前已有多项试验证明其对近视控制有一定的作用。基于这一技术,在中国的医疗和视光机构常见到多区正向光学离焦技术(DIMS)、高非球面微透镜技术(HAL)和同心圆带微柱镜技术(CARE)三种周边离焦设计的框架眼镜镜片。这些镜片在提供了中央区清晰视觉的同时,在周边提供了一定量的近视性离焦来控制近视的进展。文章目的是关注以上三种周边离焦设计镜片的设计原理和近视防控效果,并评价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框架眼镜 周边离焦 多区正向光学离焦技术 高非球面微透镜设计技术 同心圆带微柱镜技术 近视防控 眼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