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地区急性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逯青丽 刘仲仲 +7 位作者 刘佩 常乔乔 刘燕 王静 蔺雪梅 王芳 史亚玲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8期787-792,共6页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复发性脑梗死(acute 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AR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方法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既往脑梗死病史分为...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复发性脑梗死(acute 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AR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方法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既往脑梗死病史分为急性首发脑梗死(acute first-ever cerebral infarction,AFECI)组和ARCI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并分析1年卒中复发、预后不良(mRS>2分)及死亡风险差异。结果最终纳入22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位年龄65.0(56.0~74.0)岁,男性1400例(62.8%);ARCI组666例,AFECI组1564例。ARCI组年龄、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周围血管病)比例、发病前mRS评分、入院NIHSS评分,以及卒中相关性肺炎和需要肠外营养比例高于AFECI组,血脂水平(TC、TG、HDL-C和LDL-C)低于AFECI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吸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RCI组目前仍吸烟比例低于AFECI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RCI组患者的1年卒中复发(OR 1.62,95%CI 1.05~2.52,P=0.031)、预后不良(OR 1.40,95%CI 1.06~1.85,P=0.017)及死亡风险(OR 1.51,95%CI 1.02~2.23,P=0.037)均显著升高。结论西安地区ARCI患者的1年卒中复发、预后不良及死亡风险均较高,提示临床需重视卒中病因的筛查和防治,以降低区域内该类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复发性脑梗死 急性首发脑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WBC与早期预后不良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仲仲 蔺文娟 +10 位作者 逯青丽 王静 刘佩 刘燕 常乔乔 蔺雪梅 王芳 史亚玲 王清 刘国正 吴松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55-360,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入院WBC与早期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纳入西安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至12月连续入院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90 d预后不良的随访,比较分析入院WBC四分组后患者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入院WBC与早期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纳入西安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至12月连续入院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90 d预后不良的随访,比较分析入院WBC四分组后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mRS评估预后不良。分别将WBC按照连续性变量和四分组变量(Q1~Q4)处理,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入院WBC与早期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研究最终纳入AIS患者共计2 196例,平均年龄(63.8±12.2)岁,其中男1 372例(62.5%),女824例(37.5%)。90 d随访发现,入院WBC在Q4组的预后不良率明显较高(Q4组19.09%vs. Q3组12.83%、Q2组10.27%、Q1组1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WBC水平升高是AIS患者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95%CI:1.03~1.15,P=0.003);与Q1组相比,入院WBC水平位于Q4组时90 d预后不良风险显著升高(OR=1.69,95%CI:1.14~2.50,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WBC是AIS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指标对于AIS早期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WBC 早期预后不良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相关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郭未艳 刘佩 +6 位作者 熊葶 蔺雪梅 王静 逯青丽 刘仲仲 王芳 吴松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834-836,共3页
他汀类药物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具有降脂、抗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作用,其药理学作用靶点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通常情况下他汀类药物具... 他汀类药物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具有降脂、抗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作用,其药理学作用靶点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通常情况下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部分患者在使用后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和其他肌肉相关的不良反应,除IMNM患者即使停用他汀类药物后病情仍继续进展外,其他大多数不良反应具有自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他汀相关免疫介导坏死性疾病 抗-HMGCR抗体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西安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1年死亡预测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王静 刘仲仲 +9 位作者 逯青丽 刘佩 刘燕 常乔乔 王燕 宋沉生 张娜 蔺雪梅 王芳 吴松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01-406,共6页
目的构建西安地区急性脑卒中(AS)患者1年死亡的预测模型。方法以西安市卒中数据库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面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确诊起第1、3、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AS... 目的构建西安地区急性脑卒中(AS)患者1年死亡的预测模型。方法以西安市卒中数据库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面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确诊起第1、3、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AS患者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逐步回归法构建AS患者1年死亡的预测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75例AS患者,1年随访结束时,累计死亡246例,累计死亡率为8.87%。对AS患者死亡有关的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建立急性脑卒中1年死亡的预测模型:h(t)=h;(t)exp[0.0377×年龄+0.0375×入院NIHSS评分+0.5966×出院mRS评分+0.4621×合并肺炎+0.0053×碱性磷酸酶(ALP)+0.0549×白细胞计数(WBC)]。模型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7,1年死亡预测方程的最佳阈值为0.059,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07和0.738,总的准确度为7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西安地区AS患者1年死亡预测模型针对性强,简单实用,易于操作。通过该预测模型可以早期识别本地区AS发生后可能发生1年死亡的高危患者并进行及时的个体化治疗,从而降低本地区AS后1年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死亡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卒中”的认识与挑战 被引量:5
5
作者 逯青丽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6期712-719,共8页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临床上导致急性无痛性单眼视力丧失的主要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相似,被视为“视网膜卒中”。但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卒中,“视网膜卒中”的临床管理仍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和争议。本文对“视网膜卒中...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临床上导致急性无痛性单眼视力丧失的主要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相似,被视为“视网膜卒中”。但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卒中,“视网膜卒中”的临床管理仍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和争议。本文对“视网膜卒中”的定义演变、就诊科室、识别和评估、检查、治疗和二级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全面认识和系统规范诊治“视网膜卒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卒中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血管神经眼科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逯青丽 刘仲仲 +7 位作者 王静 刘佩 常乔乔 刘燕 刘国正 蔺雪梅 王芳 吴松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75-779,共5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者血管神经眼科的临床特征。方法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眼科病区收治的CRAO患者49例49只眼纳入研究。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发病特点、...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者血管神经眼科的临床特征。方法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眼科病区收治的CRAO患者49例49只眼纳入研究。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发病特点、颈内动脉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特征、治疗方式、与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及出院1个月随访血管事件等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视力、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同时行颈内动脉血管DSA检查35例;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14例。将颈内动脉颅外段解剖变异分为纡曲、折曲、盘曲;主动脉弓分为Ⅰ型、Ⅱ型、Ⅲ型、牛型。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保守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1个月。功能性视觉定义为视力≥20/100。血管事件为随访期间发生卒中、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新生血管青光眼。结果49例49只眼中,男性40例40只眼(81.6%,40/49),女性9例9只眼(18.4%,9/49);平均年龄(60.7±12.9)岁。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分别为33、17、16例;既往有吸烟史、牙齿脱落病史分别为27、34例。服用降血压、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药物治疗分别为15、5、8、5例。发病前有一过性黑矇11例,醒后发现CRAO 17例。合并患侧脑组织梗死软化灶33例(67.3%,33/49)。行DSA检查的35例,患侧颈内动脉狭窄率70%~99%、100%分别为3(8.6%,3/35)、4(11.4%,4/35)例。患侧眼动脉起源于颈外动脉5例(14.3%,5/35)例。颈内动脉颅外段解剖变异纡曲、折曲分别为17(54.8%,17/31)、2(6.5%,2/31)例。主动脉弓Ⅱ型、Ⅲ型、牛型分别为15(42.9%,15/35)、6(17.1%,6/35)、2(5.7%,2/35)例。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治疗分别为13、29例。发生治疗中并发症2例;治疗后症状波动3例,影像学无症状新发梗死灶10例。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降血脂药物治疗48例。出院及治疗后1个月时,恢复功能性视觉分别为7、1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动脉闭塞 颈动脉狭窄 血管神经眼科
原文传递
中国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7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 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魏世辉 吴松笛 逯青丽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7-1267,共21页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是一种血管神经眼科急症,发病后可导致患者单眼视力急骤下降甚至丧失,显著增加急性缺血性血管事件(如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和眼部新生血管等发生风险。CRAO被视为急性...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是一种血管神经眼科急症,发病后可导致患者单眼视力急骤下降甚至丧失,显著增加急性缺血性血管事件(如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和眼部新生血管等发生风险。CRAO被视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诊疗仍存在争议,尤其是不同专业背景的医师对CRAO的临床诊疗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制定并推行符合我国国情的CRAO临床诊疗共识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我们通过参考国际CRAO管理说明和实践模式,进行系统性文献检索,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中国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初稿。经过核心专家组多次审议修订后,最终形成此共识。本共识围绕CRAO的流行病学、解剖及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分型、自然病程、视力恢复影响因素、首诊科室、快速评估、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对因治疗、静脉溶栓和动脉内溶栓)、血管事件风险(包括急性缺血性血管事件、死亡)、继发眼部新生血管风险与治疗、二级预防和科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且全面的阐述,旨在提高我国CRAO的整体管理水平。临床医师应用此共识时,建议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诊疗中心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诊疗。所有医疗人员要始终坚持“时间就是视觉”理念,尽快将CRAO患者转诊至就近的、具有CRAO诊疗能力的综合卒中中心进行诊治,争取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视力,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临床诊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关注血管神经眼科疾病——概念、诊疗方法及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4,共10页
血管神经眼科疾病泛指因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的神经眼科疾病,涵盖所有因血管因素导致的视功能障碍、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是神经眼科学与血管神经病学的交叉领域。此类疾病患者多首诊于眼科或急诊,临床表现具有血管病(卒中)急、危、重的特点... 血管神经眼科疾病泛指因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的神经眼科疾病,涵盖所有因血管因素导致的视功能障碍、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是神经眼科学与血管神经病学的交叉领域。此类疾病患者多首诊于眼科或急诊,临床表现具有血管病(卒中)急、危、重的特点,由于是交叉学科,诊疗常迟滞和延误。提高对血管神经眼科疾病新概念的认识,聚焦这一交叉领域的新诊疗方法和策略,通过专科建设和学科协作,提升早期识别和精准诊疗能力,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神经眼科 神经眼科 概念 诊疗策略
下载PDF
动脉内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功能性视觉恢复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逯青丽 刘仲仲 +9 位作者 刘彤 刘佩 张咪 常乔乔 刘燕 孙超 彭林娜 刘国正 蔺雪梅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79,共7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溶栓(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IAT)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功能性视觉恢复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8月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眼科连... 目的探讨动脉内溶栓(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IAT)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功能性视觉恢复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8月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眼科连续收治的非动脉炎性CRAO患者,根据入院后是否进行IAT治疗分为IAT组和非IAT组。功能性视觉定义为视力≥20/100。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不同时间段(入院、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时)功能性视觉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31例(131只眼)非动脉炎性CRAO患者,男性93例(71.0%),平均年龄为(61.6±12.6)岁,其中IAT组57例(43.5%),非IAT组74例(56.5%)。与非IAT组患者相比,IAT组患者年龄更低[(58.4±12.5)岁vs.(64.1±12.2)岁,P=0.011]、合并卒中病史者比例更低[10(17.5%)vs.25(33.8%),P=0.037]、发病至就诊时间更短[10.0(6.0~24.0)h vs.55.0(20.2~162.0)h,P<0.001]、醒后发病者比例更高[26(45.6%)vs.15(20.3%),P=0.002]和患侧颈内动脉血管状态更佳(无狭窄∶轻度狭窄∶中-重度狭窄∶闭塞=41∶7∶7∶2 vs.32∶11∶21∶10,P=0.006)。IAT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功能性视觉比例较非IAT组患者更高[25(43.9%)vs.18(24.3%),P=0.018],而入院和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T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的功能性视觉较非IAT组患者显著改善(OR3.24,95%CI1.08~9.69,P=0.036)。IAT组患者术中发生眼动脉痉挛2例(3.5%)、穿刺部位皮肤出血2例(3.5%)和新发脑栓塞(均为无症状性栓塞)事件4例(7.0%)。结论是否进行IAT治疗的CRAO患者部分临床特征存在差异,IAT治疗可显著提高CRAO患者出院1个月时的功能性视觉,且手术安全性较好。提示临床医师需重视CRAO患者的IAT治疗,以期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动脉内溶栓 临床特征 功能性视觉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雷震 张欢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2,共7页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血管神经眼科急症,表现为急性无痛性单眼视力丧失,是中老年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关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具体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血管神经眼科急症,表现为急性无痛性单眼视力丧失,是中老年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关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具体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的筛选尤为重要。本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精准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发病机制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血管神经眼科急症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逯青丽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5,共11页
神经眼科急症是指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就会严重威胁患者视力甚至危及生命的神经眼科临床疾病谱,其中血管性原因所致的神经眼科急症(血管神经眼科急症)占绝大部分。由于交叉学科的特点,血管神经眼科急症患者多首诊于眼科或急诊,首诊... 神经眼科急症是指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就会严重威胁患者视力甚至危及生命的神经眼科临床疾病谱,其中血管性原因所致的神经眼科急症(血管神经眼科急症)占绝大部分。由于交叉学科的特点,血管神经眼科急症患者多首诊于眼科或急诊,首诊医师往往对疾病认识不全面,易导致该类患者诊断滞后、误诊或漏诊;当患者转诊于神经科时,神经科医师如果对疾病的诊断不能及时确定,易导致治疗延迟。本文对血管神经眼科急症疾病谱主要疾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疾病的快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眼科 血管神经眼科 急症
下载PDF
关注视网膜血管成像分析,提升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全面认识
12
作者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9-1245,共7页
视网膜血管与脑血管在胚胎学起源、解剖学特征和生理学特性等方面均具有相似性和共同性。近年来,视网膜血管成像与分析技术快速发展,通过应用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及多模视网膜血管成像技术,结合后处理分析和(或)人工智能... 视网膜血管与脑血管在胚胎学起源、解剖学特征和生理学特性等方面均具有相似性和共同性。近年来,视网膜血管成像与分析技术快速发展,通过应用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及多模视网膜血管成像技术,结合后处理分析和(或)人工智能,为神经科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视网膜微血管可作为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分层、评估和治疗监测的窗口,补充现有神经影像技术在疾病诊疗中的不足。关注视网膜血管成像分析的进展及临床应用策略,有助于提升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全面认识和辅助临床精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神经系统疾病 成像 分析
下载PDF
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继发逆行跨突触变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
13
作者 霍燕 蔺雪梅 +6 位作者 刘仲仲 饶兰平 宋沉生 刘佩 逯青丽 王静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8-1276,共9页
目的探讨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继发逆行跨突触变性视神经病变(transsynaptic retrograde degeneration of optic neuropathy,TRDON)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 目的探讨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继发逆行跨突触变性视神经病变(transsynaptic retrograde degeneration of optic neuropathy,TRDON)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retinal ganglion cell layer,RGCL)厚度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22年9月—2023年9月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眼科,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且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非接触间接眼压测定、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照相、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视野、色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颅脑神经影像检查。对视盘RNFL和黄斑区RGCL进行“容易观察到的TRDON”评估,计算双眼RGCL的归一化不对称评分(normalized asymmetry score,NAS)。结果共纳入15例(30只眼)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患者,年龄42~78岁,中位年龄为58(51~68)岁,发病时间(定义为从出现视觉症状到就诊的时间)为0.1~96.5个月,中位发病时间为12.0(0.5~36.0)个月。11例(73.3%)患者20只(66.7%)眼的黄斑区RGCL符合“容易观察到的TRDON”标准,其中10例患者发病时间均≥5个月,9例患者OCT显示双眼均出现与视野缺损区域相一致的黄斑区RGCL厚度薄变,1例患者OCT显示单眼出现与视野缺损区域相一致的黄斑区RGCL厚度薄变;且9例患者双眼的NAS均为正值,1例患者单眼的NAS为正值。7例(46.7%)患者10只(33.3%)眼的视盘RNFL符合“容易观察到的TRDON”标准,其中3例患者OCT表现为双眼视盘RNFL厚度薄变,4例患者OCT表现为单眼视盘RNFL厚度薄变,但薄变区域与视野缺损区域一致性差。结论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将继发出现TRDON,其特征性表现为OCT显示双眼均出现与视野缺损相一致的黄斑区RGCL厚度薄变,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跨突触 变性 视神经病变 逆行跨突触变性视神经病变 外侧膝状体 中枢视觉通路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微血管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张咪 蔺雪梅 +15 位作者 刘佩 刘仲仲 逯青丽 刘国正 李云飞 饶兰平 宋沉生 李果 武翻艳 曹顺道 孙超 霍燕 王燕 刘燕 王凝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7-1287,共11页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探讨颈内动脉狭窄(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ICAS)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特征及其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3年1月—2024年9月...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探讨颈内动脉狭窄(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ICAS)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特征及其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3年1月—2024年9月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眼科收治的经血管评估确诊的ICAS患者,按狭窄侧别、程度分别进行分组,并纳入年龄、性别、既往史等相匹配的参与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黄斑区OCTA检查,并收集其小血管密度、血管密度、灌注面积、脉络膜层大中血管血管容积及血管指数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例研究对象,其中单侧ICAS组20例、双侧ICAS组26例、健康对照组20例,男性54例(81.8%),平均年龄为(67.5±8.7)岁。3组间除既往卒中或TIA病史外,其他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侧ICA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单侧ICAS患者双眼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侧ICA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浅层血管复合体小血管密度、视网膜内层灌注面积、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浅层血管复合体血管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狭窄严重侧眼上述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狭窄较轻侧眼仅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狭窄严重侧眼各指标虽有低于狭窄较轻侧眼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ICAS狭窄侧眼按狭窄程度分为中度及以下狭窄组(31只)、重度及以上狭窄组(41只),与健康对照组3组进行比较,发现浅层血管复合体小血管密度、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及浅层血管复合体血管密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间各指标虽然随狭窄程度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管密度 灌注面积 脉络膜
下载PDF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例报道
15
作者 逯青丽 刘佩 +3 位作者 孙超 史亚玲 蔺雪梅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1-1305,共5页
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同时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少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34岁男性患者,以视物模糊、头痛为主要表现,视力、眼压正常,双眼眼底检查显示火焰状视网膜出血和棉絮斑,诊断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门诊测血压2... 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同时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少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34岁男性患者,以视物模糊、头痛为主要表现,视力、眼压正常,双眼眼底检查显示火焰状视网膜出血和棉絮斑,诊断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门诊测血压230/150 mmHg(1 mmHg=0.133 kPa),头颅MRIFLAIR序列示双侧大脑半球及脑干多发斑片状高信号。除肾损害外,血清学和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积极予以降血压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头颅影像学征象均改善,最终临床诊断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降血压治疗
下载PDF
视觉传导通路血液供应解剖概述
16
作者 逯青丽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6-1312,共7页
视觉传导通路将光信号在视网膜光感受器内转变为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质视觉中枢而产生视觉。由于其供血动脉分支众多,且具有个体变异较大等特点,不同视觉传导通路部位和不同性质的病变,对患者视觉功能的损害不尽相同。本文对视觉传导通... 视觉传导通路将光信号在视网膜光感受器内转变为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质视觉中枢而产生视觉。由于其供血动脉分支众多,且具有个体变异较大等特点,不同视觉传导通路部位和不同性质的病变,对患者视觉功能的损害不尽相同。本文对视觉传导通路的供血动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全面认识和系统性了解其血液供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传导通路 供血动脉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病神经眼科表现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佩 宋沉生 吴松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12-817,共6页
始于2019年末的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对全球的公共卫生造成巨大威胁。该病主要累及呼吸系统,还存在眼部及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由于神经眼科学表现的报道较少,尤其早期以眼部及神经眼科学症状为首发症状... 始于2019年末的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对全球的公共卫生造成巨大威胁。该病主要累及呼吸系统,还存在眼部及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由于神经眼科学表现的报道较少,尤其早期以眼部及神经眼科学症状为首发症状时,容易造成误诊并延误治疗。临床一线医生在初次接诊患者时,不仅需要询问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系统表现,还需要问及复视、视力减退、眼球转动痛、步态异常或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因为这些肺外表现往往是严重感染的征象。了解COVID-19眼部症状、视觉传入障碍、视觉传出障碍及其可能的病因,对临床医生及早辨别和有效治疗COVID-19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未来仍需更广泛的研究以证实COVID-19与神经眼科学疾病的因果关系,为全面了解COVID-19提供充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神经眼科 综述
原文传递
双眼同时发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例
18
作者 蔺雪梅 刘佩 +2 位作者 常乔乔 王静 吴松笛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4-407,共4页
1例62岁双眼视力下降10 d女性患者,眼底检查和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提示双眼视盘水肿,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提示视盘动脉早期弱荧光,晚期不规则充盈缺损,节段性强荧光。诊断为双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经大剂量糖皮质... 1例62岁双眼视力下降10 d女性患者,眼底检查和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提示双眼视盘水肿,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提示视盘动脉早期弱荧光,晚期不规则充盈缺损,节段性强荧光。诊断为双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和综合治疗,患者视力和视野有所恢复,随访病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 视觉 双眼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miR-124与MAPK/ERK通路对调节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职瑾 段斌 +2 位作者 王静 王清 王虎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2期2235-2240,共6页
目的:研究miR-124和MAPK/ERK途径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I组)、miR-124组(miR组)、脑梗死+miR-124组(CI+miR组)和脑梗死+MEK/ERK阻滞剂组(CI+U0126组),... 目的:研究miR-124和MAPK/ERK途径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I组)、miR-124组(miR组)、脑梗死+miR-124组(CI+miR组)和脑梗死+MEK/ERK阻滞剂组(CI+U0126组),采用mNSS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采用尼式染色检查脑组织的病理情况,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TRIzol法提取总RNA,RT-PCR检测miR-124、ERK1和ERK2基因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Bax、Bcl-2、MEK2和ERK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和miR组相比,CI组、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mNSS评分和脑含水量均显著增加(P<0.01)。Sham组、miR组、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的脑组织中尼式体的数量显著高于CI组,模型组大鼠的脑神经元结构被破坏且出现核移位和细胞坏死等病理变化;与Sham组和miR组相比,CI组大鼠中miR-124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中miR-124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中凋亡数量显著减少(P<0.01),ERK1和ERK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脑组织中磷酸化的p-MEK-2和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miR-124可能通过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脑梗死大鼠的神经细胞的凋亡,最终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4 MAPK/ERK信号通路 脑梗死 神经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模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性视神经炎
20
作者 吴松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11-811,共1页
患者女,66岁。因双眼进行性视力下降9 d到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眼科就诊。既往身体健康。9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伴眼胀,无眼痛。右眼视力0.04,左眼视力光感。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双眼视盘水肿,周围线样出血(图1)。患者血清抗髓... 患者女,66岁。因双眼进行性视力下降9 d到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眼科就诊。既往身体健康。9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伴眼胀,无眼痛。右眼视力0.04,左眼视力光感。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双眼视盘水肿,周围线样出血(图1)。患者血清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阳性,CBA法(1:32)。诊断: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性视神经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视神经炎 双眼视物模糊 右眼视力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眼痛 神经眼科 视力光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