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峣关与蓝田关考辨
1
作者 鹿习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峣关与蓝田关是长安(今西安)乃至关中的东南门户。历史上的峣关有3座:秦汉峣关、南北朝峣关和清代峣关;蓝田关有2座,一是承袭秦汉峣关而来的蓝田关,二是明清蓝关。虽然关隘位置随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但是始终未脱离蓝桥河流域,反映出古... 峣关与蓝田关是长安(今西安)乃至关中的东南门户。历史上的峣关有3座:秦汉峣关、南北朝峣关和清代峣关;蓝田关有2座,一是承袭秦汉峣关而来的蓝田关,二是明清蓝关。虽然关隘位置随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但是始终未脱离蓝桥河流域,反映出古代关隘具有军事防御、守卫要道、维护道路安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峣关 蓝田关 蓝关 位置 关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潼关道(路)军事要地考论
2
作者 鹿习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13,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潼关道(路)起自汉长安城宣平门(未央区青西村),止于潼关县黄渭交汇处,总长约128千米,按自然地貌形态可划分为东、中、西3段。大体有“霸上”、新丰、郑县、华阴、潼关5处军事要地,其中“霸上”与潼关最重要,新丰、郑县与... 魏晋南北朝时期潼关道(路)起自汉长安城宣平门(未央区青西村),止于潼关县黄渭交汇处,总长约128千米,按自然地貌形态可划分为东、中、西3段。大体有“霸上”、新丰、郑县、华阴、潼关5处军事要地,其中“霸上”与潼关最重要,新丰、郑县与华阴可视为这两处军事要地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潼关道(路) 军事要地
下载PDF
唐代高陵县界考
3
作者 鹿习健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9-64,共6页
高陵县始置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是全国建县最早、沿用时间最长的县。唐代高陵县有“廿六乡”,今从文献、墓志考订有临泾、安乐等九个乡。县北界为清河、南界为渭河,西界在中渭桥—冉家—湾里—西福—焦马一线,中渭桥是县西南界点,焦... 高陵县始置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是全国建县最早、沿用时间最长的县。唐代高陵县有“廿六乡”,今从文献、墓志考订有临泾、安乐等九个乡。县北界为清河、南界为渭河,西界在中渭桥—冉家—湾里—西福—焦马一线,中渭桥是县西南界点,焦马村是西北界点。东界在韩家—月掌—东新—西程—邓王—蔡刘—花李一线,韩家村是县东南界点,花刘是东北界点。县界长度约103千米,围合面积约498平方千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高陵县 边界
下载PDF
两汉鄠杜(陵)县界考
4
作者 鹿习健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1-26,94,共7页
两汉时期鄠、杜(陵)是长安南郊重要县邑,经济较发达、风景优美,后世逐渐演变为“膏腴沃土”的代称。鄠县西界为两汉甘河故道,北界为渭河故道,鄠杜(陵)交界为沣河故道。杜(陵)县北界为细柳原北缘至乐游原北缘,东界为库峪—浐河,鄠杜(陵)... 两汉时期鄠、杜(陵)是长安南郊重要县邑,经济较发达、风景优美,后世逐渐演变为“膏腴沃土”的代称。鄠县西界为两汉甘河故道,北界为渭河故道,鄠杜(陵)交界为沣河故道。杜(陵)县北界为细柳原北缘至乐游原北缘,东界为库峪—浐河,鄠杜(陵)南界为南山。各段县界大体符合山川形便的划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鄠县 杜(陵)县 边界
下载PDF
西汉渭城县界考
5
作者 鹿习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12,共6页
西汉渭城县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更名渭城至东汉建武六年(30年)省入长安县,共计沿用134年。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现材料,推定渭城县南界为渭水、东界是兰池东缘、北界自秦咸阳城北壕沟向西延伸至平帝康陵北部、西界沿马牧泽东... 西汉渭城县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更名渭城至东汉建武六年(30年)省入长安县,共计沿用134年。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现材料,推定渭城县南界为渭水、东界是兰池东缘、北界自秦咸阳城北壕沟向西延伸至平帝康陵北部、西界沿马牧泽东缘—咸阳原南缘—延陵西向北至石羊村。县界总长度约81.5千米,合围总面积约208.8平方千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渭城县 县界 渭水
下载PDF
秦汉栎阳县界考
6
作者 鹿习健 《中国地方志》 2021年第6期87-95,I0004,共10页
秦汉栎阳县始置于秦献公十一年(前374),至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省入万年县,共计沿用399年。北界以石川河→关山原→仕原北缘为界;西界为东南流向的一段清河渠道,至"清泉陂"与"煮盐泽"西缘,经藕原东部后向西南延... 秦汉栎阳县始置于秦献公十一年(前374),至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省入万年县,共计沿用399年。北界以石川河→关山原→仕原北缘为界;西界为东南流向的一段清河渠道,至"清泉陂"与"煮盐泽"西缘,经藕原东部后向西南延至泾渭合流处;东界为仕原东南缘至金氏陂(坡)西缘,南接丰草原东缘向南延申至渭河;南界为渭河。县界长度约155公里,围合面积约716平方公里。汉高祖十年(前197)分置万年县(邑),使栎阳县北界南移至荆山(原)、关山原与南部平原交界处,今三原瓦窑→阎良断塬→新义→南樊→南寨→临渭杨公一线,西汉栎阳县面积缩减为484平方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阳县 县界 石川河 渭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