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1
作者 程瑶 任阿慧 王丽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60-163,共4页
分析针灸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在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的时段内,本医疗机构接收了300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男性患者为175例,女性患者则有125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 分析针灸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在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的时段内,本医疗机构接收了300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男性患者为175例,女性患者则有125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针灸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护理后情绪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频率和血压与心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知识了解与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采取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干预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下载PDF
中医辨证施护联合灸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2
作者 黄曼曼 寻云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26-0129,共4页
为探究在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护理念与灸法治疗的效果,并分享相应的护理体会。方法 本研究选取76名接受灸法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8名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措施,... 为探究在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护理念与灸法治疗的效果,并分享相应的护理体会。方法 本研究选取76名接受灸法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8名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在相同治疗基础上引入中医辨证施护理念。结果 经过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颈椎病患者接受灸法治疗期间,结合中医辨证施护理念,不仅能够有效减轻颈椎疼痛和改善颈椎症状,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因此,方法 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施护 灸法治疗 颈椎病 效果观察 护理
下载PDF
改良拔尿管法在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李俊 赵静 +2 位作者 盖海云 杨巧娟 丁汀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6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拔尿管法在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120例进行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 目的探讨改良拔尿管法在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120例进行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拔尿管法,改良组采用改良拔尿管法。比较两组的排尿顺畅情况、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术后首次排尿量、肉眼血尿率、尿隐血试验阳性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拔除尿管后,改良组的排尿顺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的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拔除尿管24 h后,改良组的肉眼血尿率及尿隐血试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除尿管后,改良组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拔除尿管24 h后,改良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拔尿管法在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排尿顺畅情况,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增多术后首次排尿量,减少痛苦,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拔尿管法 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留置尿管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义军 孙晴 龚福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45-48,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PKP治疗的69例患者纳入PKP组,将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57例患者纳入PVP组。观察2组的手术情况和...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PKP治疗的69例患者纳入PKP组,将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57例患者纳入PVP组。观察2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伤椎矫治情况(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Cobb角)及不同时点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体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结果PKP组手术时间长于PVP组,透视次数及骨水泥用量多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伤椎前缘高度均大于术前,且PKP组大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体压缩率、Cobb角低于术前,且PKP组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d时,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PKP组VAS评分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ODI评分均逐渐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时,2组间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与PVP在改善OVCF患者椎体功能方面效果相当,PVP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而PKP在矫治伤椎畸形、缓解疼痛和提升治疗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功能
下载PDF
活血化瘀中药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遗留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苏小强 王向阳 《陕西中医》 2016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中药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遗留症状的疗效分析。方法: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涂擦联合针灸、手法治疗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遗留症状的患者。结果:60例患者经上述三种方法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在96.67%以上。结论:颈椎...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中药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遗留症状的疗效分析。方法: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涂擦联合针灸、手法治疗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遗留症状的患者。结果:60例患者经上述三种方法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在96.67%以上。结论:颈椎中药涂擦、针灸、手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遗留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缓解患者遗留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中医药疗法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图评估理筋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肌肉功能恢复情况的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胡兴律 杨光 +1 位作者 王向阳 刘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5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表面肌电图评估理筋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患者肌肉功能恢复情况的价值。方法选取106例经理筋手法治疗的CN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患者的疼痛评分(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统计... 目的探讨基于表面肌电图评估理筋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患者肌肉功能恢复情况的价值。方法选取106例经理筋手法治疗的CN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患者的疼痛评分(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统计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有效与无效患者椎旁肌群表面肌电指标;分析椎旁肌群表面肌电指标评价肌肉功能恢复情况的效能。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的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后的总有效率为83.96%;治疗后,治疗有效患者的多裂肌平均振幅、最大振幅以及竖脊肌平均振幅、最大振幅均高于无效患者(P<0.05);多裂肌平均振幅和最大振幅评估理筋手法治疗CNLBP患者肌肉功能恢复有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和0.806,竖脊肌平均振幅和最大振幅评估肌肉功能恢复有效的AUC分别为0.849和0.792。结论理筋手法治疗CNLBP,患者多裂肌和竖脊肌的表面肌电图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其可作为评估患者肌肉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表面肌电图 理筋手法 肌肉功能
下载PDF
腰椎术后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规律与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孙晴 龚福太 +2 位作者 孙义军 祝志强 刘波 《陕西中医》 2014年第10期1334-1336,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主要相关因素。方法:138例患者运用临床自制证候信息采集表,对患者直接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第14天以气虚血瘀证最多见占26.08%,共同特征术中手术时间较长(3h以上)...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主要相关因素。方法:138例患者运用临床自制证候信息采集表,对患者直接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第14天以气虚血瘀证最多见占26.08%,共同特征术中手术时间较长(3h以上),出血量较多(1000mL以上),术后引流量不多(200mL以内);术后第90天的患者以肝肾亏虚证最多见占24.24%,(如与肝肾亏虚夹痰、肝肾亏虚夹瘀证相加则占到50.76%),术后第180天的患者以肝肾亏虚证最为多见,占24.79%,(如与肝肾亏虚夹痰、肝肾亏虚夹瘀证相加则占到61.98%)共同特征患者病程长(3年以上)术前症状重、年龄相对较大(平均年龄69.8岁)、手术时间较长(3.6h以上)、行多阶段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98.1%)、出血量较大(1500mL以上)引流量大(500mL以上)者居多。结论:腰椎术后综合征术后半年之内证候存在由以虚为主,到虚中夹实为主的动态变化,主要相关因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病症、病程、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及背疾病/手术 证型/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中药熏蒸推拿治疗青少年颈椎病235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孙晴 张世峰 祝志强 《陕西中医》 2013年第10期1356-1357,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颈椎推拿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熏蒸(制川乌、制草乌、胆南星、桂枝、白芷、骨碎补、木瓜等);颈椎推拿常用穴位(风府、风池、肩井、颈夹脊、天宗、曲池等穴);常用手法:按揉法、弹拨法、滚法、指揉法...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颈椎推拿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熏蒸(制川乌、制草乌、胆南星、桂枝、白芷、骨碎补、木瓜等);颈椎推拿常用穴位(风府、风池、肩井、颈夹脊、天宗、曲池等穴);常用手法:按揉法、弹拨法、滚法、指揉法、拿法、抖法等。结果:总有效率为99.14%。结论:运用药疗、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中医药疗法 按摩疗法 熏洗
下载PDF
加味肾着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腿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白晶晶 苏小强 +1 位作者 刘诗若 王向阳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2期1753-1757,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肾着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腿痛的疗效。方法:选择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根据不同用药方案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加味肾着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腿痛的疗效。方法:选择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根据不同用药方案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肾着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肌骨超声与表面肌电参数、压痛阈、炎症因子与脂肪细胞因子水平、腰椎功能与中医症候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多裂肌与竖脊肌厚度、平均功率频率(MPF)、积分肌电(IEMG)、压力疼痛感觉阈(PPDT)与压力疼痛耐受阈(PPT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炎症因子与脂肪细胞因子水平、JOA评分、VAS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腿痛患者应用加味肾着汤有助于抑制机体炎症,缓解术后残余腰腿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加味肾着汤 寒湿痹阻 残余腰腿痛 压痛阈 脂肪细胞因子
下载PDF
松解手法配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兴律 杨光 +1 位作者 王向阳 刘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4期33-35,共3页
目的探究松解手法配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3例LDH术后慢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采用核心肌群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究松解手法配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3例LDH术后慢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采用核心肌群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松解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的腰痛程度与腰椎功能、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腰部活动范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VAS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的腰部伸展、屈曲、侧屈活动范围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松解手法配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LDH术后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腰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增加腰部活动范围,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解手法 核心肌群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慢性腰痛
下载PDF
三维正脊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光 胡兴律 王向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8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三维正脊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本院接诊的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观察组采用三维正... 目的分析三维正脊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本院接诊的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观察组采用三维正脊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O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即刻,两组的VAS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后,两组的腰椎侧凸Cobb角均减小,腰椎前凸角均增大,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矫正腰椎侧凸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减轻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正脊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运动功能障碍程度 疼痛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