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R-DNA直接测序检测1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Weber-Cockayne亚型(WC-EBS)患者角蛋白K5基因点突变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冠群 吴安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9-221,共3页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的遗传性疾病,研究表明本病存在角蛋白K5/K14基因点突变。EBS的各个亚型突变发生部位有一定差异,其中Weber-Cockayne亚型(WC-EBS)突变多位于K5...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的遗传性疾病,研究表明本病存在角蛋白K5/K14基因点突变。EBS的各个亚型突变发生部位有一定差异,其中Weber-Cockayne亚型(WC-EBS)突变多位于K5/K14的连接区L1-2。本研究设计了扩增K5基因L1-2区DNA片段的引物,应用PCR对-WC-EBS家系的患者及未发病成员进行扩增。PCR产物测序发现患者K5第346密码子发生了A→C的碱基替换,导致色氨酸(TAT)变成丝氨酸(TCT),而未发病成员则未见有碱基突变。结果表明,通过PCR结合DNA直接测序不失为快速、准确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此外,连接区在角蛋白结构中不如螺旋区重要,因而此区基因突变对角蛋白二聚体形成的影响不大,这与临床上WC-EBS病情相对较轻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 表皮松解症 角蛋白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复发性单纯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60
2
作者 王永贤 王万卷 田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2-143,共2页
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32例复发性单纯疱疹患者,对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OKT8细胞比正常人增多(P<0.02),OKT4/OKT8比值下降(P<0.002),治疗结束后OKT4细胞比治疗... 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32例复发性单纯疱疹患者,对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OKT8细胞比正常人增多(P<0.02),OKT4/OKT8比值下降(P<0.002),治疗结束后OKT4细胞比治疗前增多(P<0.02),OKT4/T8比值升高(P<0.005)。提示复发性单纯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已受核抑制,卡介菌多糖核酸具有较显著的免疫恢复和调节作用,对皮损复发有较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糖 复发性 单纯疱疹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寻常痤疮免疫病理初步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万屏 李伯埙 司履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2-373,共2页
关键词 痤疱 病理学 致炎机制
下载PDF
白癜风患者血清及皮损中某些酶及微量元素改变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飞 徐汉卿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2-143,199,共2页
本研究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及血清、皮肤中锌(Zn)、铜(Cu)、硒(Se)、铁(Fe)含量。结果表明:患者血清中GSH-Px、SOD活性及Cu含量低于对照组(P&... 本研究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及血清、皮肤中锌(Zn)、铜(Cu)、硒(Se)、铁(Fe)含量。结果表明:患者血清中GSH-Px、SOD活性及Cu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MDA、Fe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皮损处Zn、Cu、Se或Fe含量分别低于或高于周围外观正常皮肤,治疗后血清SOD、GSH-Px活性增高、Cu、Fe含量显著降低(P<0.01)。提示:白癜风患者自由基防御系统中部分酶活性降低,Zn、Cu、Se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自由基 微量元素 内二醛
下载PDF
p53抑癌基因蛋白在外阴鳞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8
5
作者 苏宝山 王康敏 +2 位作者 刘恩让 唱捷 何文翠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651-653,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外阴鳞癌、外阴白色病变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53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胸腹壁、腿部及外阴鳞癌旁正常皮肤(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对照。结果:外阴鳞癌组织中p53基因蛋白的阳性率为52.9%(9/17...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外阴鳞癌、外阴白色病变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53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胸腹壁、腿部及外阴鳞癌旁正常皮肤(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对照。结果:外阴鳞癌组织中p53基因蛋白的阳性率为52.9%(9/17);外阴硬化苔癣型营养不良组织中为13.6%(3/22);增生型营养不良组织中为14.7%(5/34);混合型营养不良组织中为20.8%(10/48);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54.5%(6/11)。正常皮肤组织中均为阴性。提示:p53基因蛋白在外阴鳞癌和外阴白色病变的各型营养不良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过度表达,外阴鳞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外阴白色病变的各型营养不良组织(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P53 外阴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乳膏治疗带状疱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贾虹 陈志强 +5 位作者 王家璧 彭振辉 曾凡钦 林麟 陈祥生 徐文严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93-394,共2页
目的了解重组人干扰素α-1b乳膏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每日3次外搽研究药物,疗程2周,随访至第29天,以观察后遗神经痛。结果共有128例带状疱疹患者参加本次研究,其中重组... 目的了解重组人干扰素α-1b乳膏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每日3次外搽研究药物,疗程2周,随访至第29天,以观察后遗神经痛。结果共有128例带状疱疹患者参加本次研究,其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乳膏治疗组65例,基质对照组63例。治疗后第11、14、22、29天的痊愈率治疗组分别为69.2%、81.5%、90.8%、95.4%,对照组分别为57.1%、71.4%、84.1%、84.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部位各有1例出现局部发热、烧灼感。无系统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乳膏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乳膏 治疗 带状疱疹 安全性 后遗神经痛
原文传递
盐酸万乃洛韦(明竹欣)治疗儿童水痘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郗彦平 郑炎 +2 位作者 何延春 王冬云 张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6-167,共2页
目的 观察盐酸万乃洛韦 (明竹欣 )治疗儿童水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以盐酸万乃洛韦治疗儿童水痘 30例为治疗组与三氮唑核苷 (利巴韦林 )治疗儿童水痘 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第 5天... 目的 观察盐酸万乃洛韦 (明竹欣 )治疗儿童水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以盐酸万乃洛韦治疗儿童水痘 30例为治疗组与三氮唑核苷 (利巴韦林 )治疗儿童水痘 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第 5天痊愈率为 83 .33 % ,第 6天痊愈率为 96 .6 7% ,第 4天的总有效率为 10 0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结论 盐酸万乃洛韦治疗儿童水痘疗效高 ,安全可靠。本药儿童推荐剂量为 5~ 10mg/kg .d ,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万乃洛韦 水痘 剂量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外阴癌和外阴白斑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恩让 苏宝山 谭升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15-316,共2页
关键词 白斑 外阴部肿瘤 细胞核 抗原
原文传递
2%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和花斑癣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爱平 李若瑜 +3 位作者 王端礼 虞瑞尧 车乃增 谭升顺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00-205,共6页
酮康唑是抗糠秕马拉色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非常有效的药物。研究证明糠秕马拉色菌在头皮单纯糠疹和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也是花斑癣的致病菌。本文研究目的是评价2%酮康唑洗剂和安慰剂洗剂治疗头皮单纯糠疹,头皮脂... 酮康唑是抗糠秕马拉色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非常有效的药物。研究证明糠秕马拉色菌在头皮单纯糠疹和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也是花斑癣的致病菌。本文研究目的是评价2%酮康唑洗剂和安慰剂洗剂治疗头皮单纯糠疹,头皮脂溢性皮炎和花斑癣的疗效和安全性。共治疗216例病人,结果表明:2%酮康唑洗剂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洗剂。2%酮康唑剂组治疗头皮单纯糠疹50例,对头皮鳞屑的有效率为66.0%(安慰剂为43.9%,P<0.05);对头皮瘙痒的有效率为71.7%(安慰剂为30.0%,P<0.01);总的疗效评价,其有效率为70.0%(安慰剂为39.0%,P<0.01)。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42例,对头皮鳞屑的有效率为63.2%(安慰剂为34.4%,P<0.05);对头皮潮红的有效率为33.3%(安慰剂为22.7%,P>0.05);对头发油腻的有效率为68.6%(安慰剂为26.5%,P<0.01);对头皮瘙痒的有效率为50.0%(安慰剂为23.5%,P<0.05);总的疗效评价,其有效率为57.1%(安慰剂为24.3%,P<0.01)。治疗花斑癣23例,临床和真菌学痊愈率为82.6%(安慰剂为17.4%,P<0.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康唑洗剂 安慰剂 头皮 脂溢性皮炎 花斑癣
下载PDF
恶性黑素瘤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雪莉 刘玉峰 刘辅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02-303,共2页
恶性黑素瘤14例临床分析范雪莉①刘玉峰①刘辅仁②恶性黑素瘤(MM)是一种发生于皮肤和内脏器官的、恶性程度极高的色素细胞肿瘤,它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在白种人中,MM的发病率在所有肿瘤中位居首位。近年来的研究已... 恶性黑素瘤14例临床分析范雪莉①刘玉峰①刘辅仁②恶性黑素瘤(MM)是一种发生于皮肤和内脏器官的、恶性程度极高的色素细胞肿瘤,它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在白种人中,MM的发病率在所有肿瘤中位居首位。近年来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流行病学和发生机理等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恶性黑素瘤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1例报告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育林 李建红 +2 位作者 王红梅 李伯埙 张孝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62-363,共2页
关键词 恶性 萎缩性丘疹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检测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家系角蛋白K10基因点突变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冠群 吴安 +1 位作者 马玲蕾 朱学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74-376,共3页
为了检测具有典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表现的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患者及其家族成员的基因点突变,通过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患者的K10第一外显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患病成员K10基因的第156密码子... 为了检测具有典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表现的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患者及其家族成员的基因点突变,通过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患者的K10第一外显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患病成员K10基因的第156密码子发生了C→A的碱基替换,从而导致精氨酸变成丝氨酸,并破坏了AciⅠ的酶切位点,而患者家族中未发病成员均未见有基因突变。该突变位于编码角蛋白K10的1A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癣 大疱性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原文传递
Fas、FasL表达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耿松梅 谭升顺 +1 位作者 刘恩让 彭振辉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引发的免疫调节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方法研究银屑病患者不同期皮损中Fas、FasL表达与细胞凋亡、局部单一核细胞浸润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①角质形成细... 目的探讨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引发的免疫调节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方法研究银屑病患者不同期皮损中Fas、FasL表达与细胞凋亡、局部单一核细胞浸润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①角质形成细胞既可表达Fas,又可表达FasL ,二者分布基本一致 ;Fas、FasL表达强的部位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明显 ,而局部单一核细胞浸润减少。②患者进行期斑块型皮损中Fas、FasL表达低于相邻非皮损区及恢复期皮损 ,正常表皮基本不表达。结论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与单一核细胞间不能有效地借助于Fas系统进行免疫杀伤和免疫调节从而参与该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FAS FASL 细胞死亡 病理
原文传递
HIV/AIDS流行状况及治疗药物 被引量:5
14
作者 党倩丽 李芬芳 +1 位作者 傅满祥 徐汉卿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0年第5期301-302,共2页
HIV/AIDS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多 ,到 1 998年底已达 3 3 4 0万人 ,流行速度加快 ,每天有 1 60 0 0人新感染上HIV。 2 /3以上的HIV感染者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周边的非洲国家。随着对HIV感染的认识增加 ,当前检测方法及治疗方面的进展较快 ,现... HIV/AIDS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多 ,到 1 998年底已达 3 3 4 0万人 ,流行速度加快 ,每天有 1 60 0 0人新感染上HIV。 2 /3以上的HIV感染者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周边的非洲国家。随着对HIV感染的认识增加 ,当前检测方法及治疗方面的进展较快 ,现已有治疗HIV/AIDS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3大类 1 2种。这些药物的合理使用 ,使治疗HIV的疗效相对稳定 ,病毒复制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AIDS 流行病学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四种结缔组织疾病肺部改变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渭临 王永贤 +1 位作者 郭佑民 杨健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3-74,共2页
收集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影像学资料完整的四种结缔组织疾病 2 5例 ,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 2 5例中 X线发现肺部改变 15例 ,CT18例 ,HRCT2 5例。提示
关键词 结缔组织疾病 HRCT 诊断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施力 肖生祥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1999年第6期120-122,共3页
为证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关系。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了SLE病人血清中抗-HCMV抗体水平,用PCR法检测了病人外周血白细胞(PBL)中的HCMVDNA《结果86例SLE病人的抗-H... 为证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关系。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了SLE病人血清中抗-HCMV抗体水平,用PCR法检测了病人外周血白细胞(PBL)中的HCMVDNA《结果86例SLE病人的抗-HCMYIgM抗体阳性率936.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46%),两组间抗-HCMVIIgG是性率虽无显著性差异,但病人组工(2.62±1.38)高于正常对照组(1.4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沮流行病学
下载PDF
喷昔洛韦软膏治疗颜面单纯疱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明春 曾凡钦 +9 位作者 虞瑞尧 李恒进 彭振辉 谭升顺 赵广 涂亚庭 林宝珠 陈建浩 刘恩让 刘厚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评价1%喷昔洛韦软膏治疗颜面单纯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3%阿昔洛韦软膏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育对照方法,患者在皮损出现24h内开始局部外用1%喷昔洛韦软膏(试验组)或3%阿昔洛韦软膏(对照组),... 目的:评价1%喷昔洛韦软膏治疗颜面单纯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3%阿昔洛韦软膏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育对照方法,患者在皮损出现24h内开始局部外用1%喷昔洛韦软膏(试验组)或3%阿昔洛韦软膏(对照组),一日5次,疗程对。结果:统计的有效病例为215例,其中试验组107例,对照组108例。试验组的止疱时间和全部结痂时间分别为1.6±1.1d和4.4±1.3d,对照组分别为1.9±1.0d和4.9±1.4d,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7d的治疗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痊愈例数分别为93例和84例,两组的痊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痊愈时间分别为5.7±1.3d和6.4±1.2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有2例、对照组有3例出现轻微的局部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3%阿昔洛韦软膏相比,1%喷昔洛韦软膏治疗颜面单纯疱疹能够使皮损较快消退,缩短病程,是一种安全有较的外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昔洛韦 单纯疱疹 局部治疗 临床试验
下载PDF
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丹亚 苏宝山 +1 位作者 徐汉卿 陈学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47,共3页
为了研究 nm23/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表达与人恶性黑素瘤(恶黑)转移潜力的关系,我们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恶黑组织中 nm23基因的表达,以及表达程度与组织病理、细胞 DNA 含量、增殖指数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nm23/NDPK 在转移... 为了研究 nm23/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表达与人恶性黑素瘤(恶黑)转移潜力的关系,我们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恶黑组织中 nm23基因的表达,以及表达程度与组织病理、细胞 DNA 含量、增殖指数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nm23/NDPK 在转移性恶黑及原发性恶黑伴淋巴结转移时表达减低。其表达程度与 DNA 含量及增殖指数呈负相关,而与临床分期无关。另外,nm23/NDPK 表达程度高者生存时间较表达低者长。结果提示:nm23基因表达对恶黑的转移具有负调控作用,其表达低者意味着肿瘤组织具有高转移潜能。nm23/NDPK 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微管的聚合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恶性 NM23基因 转移抑制基因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万卷 王俊民 谭升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应用125I人类表皮生长因子(hEGF)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皮损及尿液中EGF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银屑病进行期皮损表皮中EGF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及恢复期表皮和未受累表皮;而银屑病患者... 应用125I人类表皮生长因子(hEGF)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皮损及尿液中EGF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银屑病进行期皮损表皮中EGF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及恢复期表皮和未受累表皮;而银屑病患者尿液中EGF在银屑病各期及正常人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表皮生长因子 皮损 尿液
下载PDF
原位末端标记法对白癜风皮肤凋亡细胞的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宝山 徐汉卿 +2 位作者 刘丹亚 张磐谏 宋长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白癜风表皮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组织形态特点。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ISEL)方法。结果:细胞凋亡基本特征是DNA断裂。结论:DNA断裂是细胞凋亡的主要标志,此可区别于坏死细胞。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原位末端标记 白癜风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