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发抑郁症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后脑区低频振幅的变化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中恒 马竹静 +6 位作者 强晓玲 刘子榕 潘永珍 关慕桢 王化宁 谭庆荣 谢远俊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11期765-770,F0002,共7页
目的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通过分析低频振幅(ALFF)指标考察首发抑郁症患者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的脑功能活动变化,初步探讨rTMS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潜在的神经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 目的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通过分析低频振幅(ALFF)指标考察首发抑郁症患者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的脑功能活动变化,初步探讨rTMS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潜在的神经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就诊的35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治疗组,通过广告招募纳入与治疗组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37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静息态fMRI扫描。治疗组在完成15 d的rTMS治疗后再次行fMRI扫描,同时对两组进行临床量表评估。通过DPABI软件对fMRI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两组被试全脑的ALFF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在rTMS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2.00(20.25,24.00)分比10.00(8.00,11.75)分,U=40.50]、广泛性焦虑量表[8.50(6.00,11.00)分比6.00(4.25,7.00)分,U=234.00]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14.50(12.00,19.00)分比9.00(6.00,11.75)分,U=138.50]得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治疗前相比,抑郁症患者在rTMS治疗后右侧额上回[-1.02(-1.08,-0.67)比-0.68(-0.99,-0.29),U=217.00,P=0.007]和右侧颞下回[-0.50(-0.67,-0.33)比-0.29(-0.41,-0.08),U=173.00,P<0.01]的ALFF升高,右侧缘上回[0.89(0.46,1.13)比0.36(0.06,0.81),U=228.00,P=0.012]和左侧后扣带回[1.09(0.81,1.39)比0.69(0.05,1.00),U=198.00,P=0.002]的ALFF降低。事后比较结果显示,经过rTMS治疗后,抑郁症这些脑区的ALFF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rTMS治疗后,这些功能异常的脑区趋于正常或逆转。结论rTMS治疗可以增强额上回和颞下回的神经活动水平,而降低缘上回和后扣带回等脑区的神经活动强度,对抑郁症患者的脑功能活动具有动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马竹静 孙科伟 +5 位作者 关慕桢 汪国强 陈晨 张良 谷亚男 杨群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目的通过采集行为学和脑电数据,考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rTMS治疗抑郁症患者潜在的认知神经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首... 目的通过采集行为学和脑电数据,考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rTMS治疗抑郁症患者潜在的认知神经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首发抑郁症患者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5),试验组患者进行8周的rTMS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单纯药物治疗。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14-item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14)以及行为学工具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和执行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后的HAMD-24评分和HAMA-14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P均<0.001),且试验组患者HAMD-24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o/Nogo任务中,两组抑郁症患者Nogo条件正确应答数较干预前均明显提升(P均<0.05);Stroop任务中,试验组抑郁症患者不一致条件的正确应答数较干预前明显提升,不一致条件反应时较干预前明显变短,且试验组抑郁症患者不一致条件的正确应答数较对照组明显提升、不一致条件反应时明显变短(P均<0.05)。脑电指标中,试验组抑郁症患者干预后较干预前诱发了更大的Nogo N2波幅和P3波幅(P均<0.05);试验组抑郁症患者的N2差异波波幅和P3差异波波幅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rTMS可以加强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神经活动水平,提升执行功能,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药物治疗 执行功能
下载PDF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联合文拉法辛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来自行为学和ERPs的证据 被引量:5
3
作者 马竹静 冯钰婷 +6 位作者 孙科伟 关慕桢 汪国强 陈晨 张良 谷亚男 杨群 《精神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联合药物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8周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联合药物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 目的探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联合药物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8周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联合药物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Go/Nogo任务、Stroop任务及事件相关电位(ERPs)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和执行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24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治疗后研究组HAMD-24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ogo条件的正确应答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Stroop测验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较治疗前减少(P<0.01);研究组Stroop测验中不一致条件反应时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较各自治疗前诱发了更大的Nogo N2波幅和Nogo P3波幅(P<0.05),研究组的N2差异波波幅和P3差异波波幅大于对照组(P<0.001)。结论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联合药物可以更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对抑郁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抑郁症 执行功能 ERPS
下载PDF
枕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首发抑郁症患者P300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中恒 刘子榕 +2 位作者 关慕桢 谭庆荣 王化宁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枕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对首发且未用药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首发未用药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枕叶rTMS真刺激组22例,伪... 目的探讨枕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对首发且未用药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首发未用药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枕叶rTMS真刺激组22例,伪刺激组18例,两组均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每日药物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估治疗前后抑郁症状;采用N2、P3a和P3b评估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善。结果两组治疗20 d后HAMD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14.851±3.694 vs 20.062±4.143,F 1,38=346.279,P<0.001);治疗后,真刺激组的P3a的潜伏期显著低于伪刺激组[(304.571±56.330)ms vs(321.396±45.569)ms,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P3b的潜伏期显著低于伪刺激组[(359.818±47.544)ms vs(393.333±48.340)ms,P<0.001]。结论枕叶rTMS治疗,能增强抑郁症患者早期疗效,有效改善认知加工的速度,为临床抑郁症患者rTMS治疗新靶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经颅重复磁刺激 枕叶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枕叶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抑郁障碍患者前注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中恒 关慕桢 王化宁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枕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首发抑郁障碍(MDD)患者前注意加工的影响。方法:38例首发未治疗的MDD患者随机分为rTMS真刺激组20例及伪刺激组18例。两组在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连续20 ...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枕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首发抑郁障碍(MDD)患者前注意加工的影响。方法:38例首发未治疗的MDD患者随机分为rTMS真刺激组20例及伪刺激组18例。两组在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连续20 d的枕叶rTMS真或伪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估抑郁症状;采用失匹配负波(MMN)评估认知功能。结果:两组HAMD总分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真刺激组MMN潜伏期显著低于治疗前及伪刺激组(P均<0.001)。结论:联合枕叶rTMS不能增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MDD患者早期疗效,但有效改善认知功能中的前注意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枕叶 前注意功能
下载PDF
反社会人格高危人群反应抑制的ERP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关慕桢 廖扬 +1 位作者 任慧娟 刘旭峰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反社会人格高危人群反应抑制的ERP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Go/Nogo范式,评估健康对照组( n=21)、反社会人格高危组(CD +AP)( n=18)和品行障碍组(CD)( n=18)反应抑制加工时间进程的ERP特点,主要分析三个组N2和P... 目的:探讨反社会人格高危人群反应抑制的ERP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Go/Nogo范式,评估健康对照组( n=21)、反社会人格高危组(CD +AP)( n=18)和品行障碍组(CD)( n=18)反应抑制加工时间进程的ERP特点,主要分析三个组N2和P3成分的波幅和潜伏期的特点。结果行为学数据显示健康对照组Nogo正确率[(93.13±2.71)%]显著高于CD组[(87.51±2.82)%, P<0.01]和CD +AP组[(85.63±2.45)%, P<0.01];ERP 数据显示,CD +AP 组的N2nogo[(-1.824±1.64)μV]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6.36±2.93)μV, P<0.01],且P3nogo[(5.52±2.79)μV]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1.26±4.92)μV, P<0.01];CD组P3nogo[(5.20±3.17)μV]显著低于健康对照[(11.26±4.92)μV, P<0.01]。结论 N2nogo和N2d通常发生在反应抑制的早期阶段,是冲突监控的敏感指标;P3nogo和P3d通常发生在反应抑制的晚期阶段,是行为抑制的敏感指标。可见,CD +AP组的冲突监控和行动抑制都明显受损,可能与反社会行为及冲动行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人群 品行障碍 反应抑制 事件相关电位
原文传递
反社会人格高危群体注意保持的关联性负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平 宋丽娜 +2 位作者 黄微 廖扬 关慕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注意保持的关联性负变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关联性负变经典范式,评估健康对照组(n=22)、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组(CD+AP)(n=20)和品行障碍组(CD)(n=21)注意保持的特点,主要分析三组不同加工进程中CNV的波... 目的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注意保持的关联性负变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关联性负变经典范式,评估健康对照组(n=22)、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组(CD+AP)(n=20)和品行障碍组(CD)(n=21)注意保持的特点,主要分析三组不同加工进程中CNV的波幅和潜伏期特点。结果 ERP数据表明,500-1 000 ms的平均波幅分析,CD+AP组的CNV平均波幅[(-1. 429±0. 519)μV]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5. 541±1. 305)μV,P <0. 001]和CD组[(-4. 068±1. 728)μV,P <0. 001]; 1 000-1 500 ms的平均波幅分析,CD组的CNV平均波幅[(-2. 418±0. 802)μV,P <0. 001]和CD+AP组[(0. 358±0. 225)μV,P <0. 00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CNV平均波幅[(-5. 033±2. 037)μV]; 1 500-2 000 ms的平均波幅分析,CD+AP组的CNV平均波幅[(-0. 728±0. 347)μV,P <0. 001]和CD组的CNV平均波幅[(-0. 546±0. 181)μV,P <0. 00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CNV平均波幅[(-3. 112±1. 562)μV]。结论 CD+AP患者CNV波幅始终在基线上下波动,表明CD+AP组的注意保持能力缺如,可见,CD+AP患者在时间知觉的加工中可能不能预期准备或控制行为,导致了行为冲动和无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 品行障碍 关联性负变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品行障碍及反社会人格注意保持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关慕桢 黄微 +2 位作者 廖扬 王亚培 刘旭峰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品行障碍(CD)少年及具有反社会人格(AP)成人注意保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点。方法:对24例CD少年(CD组)和22例AP囚犯(AP组)进行注意保持的ERP检测,采用关联性负变(CNV)经典范式,分析刺激后500~1000 ms,1000~1500 ms和1500~200... 目的:探讨品行障碍(CD)少年及具有反社会人格(AP)成人注意保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点。方法:对24例CD少年(CD组)和22例AP囚犯(AP组)进行注意保持的ERP检测,采用关联性负变(CNV)经典范式,分析刺激后500~1000 ms,1000~1500 ms和1500~2000 ms时段的CNV波幅,并与23名正常对照者(NC组)比较。结果:ERP结果显示,CNV波幅在500~1000 ms时段CD组[(-4.853±0.561)μV]和NC组[(-5.482±0.435)μ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高于AP组[(-3.446±0.486)μV](P均<0.05);1000~1500 ms及1500~2000 ms时段CD组[(-2.950±0.439)μV、(-0.645±0.695)μV]及AP组[(-2.857±0.347)μV、(-2.129±0.626)μV]显著低于NC组[(-4.813±0.358)μV、(2.251±0.647)μV](P均<0.01)。结论:CD少年注意知觉正常,但保持能力受损;AP囚犯注意保持能力缺乏;这可能与他们行为冲动和无计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行障碍 反社会人格 事件相关电位 关联性负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