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吊环悬垂后摆振浪时拉力曲线的变化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牛健壮 周里 吕向明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3年第1期38-42,共5页
通过高速摄影机、拉力传感器及遥测肌电仪三机同步的测试方法,探讨吊环悬垂后摆振浪时拉力曲线变化的规律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完成吊环悬垂后摆类动作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拉力曲线,即单波峰型和双波峰型;最大垂直分力值出现在... 通过高速摄影机、拉力传感器及遥测肌电仪三机同步的测试方法,探讨吊环悬垂后摆振浪时拉力曲线变化的规律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完成吊环悬垂后摆类动作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拉力曲线,即单波峰型和双波峰型;最大垂直分力值出现在铅垂线后(从时间上计算);拉力值的大小与身体所处的位置肌群用力的大小及完成动作的类型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力曲线 最大垂直分力 吊环
原文传递
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损伤机制的研究
2
作者 胡柏平 李振斌 周里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3期78-81,共4页
采用高速摄影机、多功能运动遥测仪同步测试短跑运动员疾跑,探讨了疾跑过程中股后肌群工作的性质.确证在一个复步中股后肌群收缩,存在着退让—等长—克制快速转换的特点.分析了在摆动时相,股后肌群退让收缩力量不足是造成该肌群损伤的... 采用高速摄影机、多功能运动遥测仪同步测试短跑运动员疾跑,探讨了疾跑过程中股后肌群工作的性质.确证在一个复步中股后肌群收缩,存在着退让—等长—克制快速转换的特点.分析了在摆动时相,股后肌群退让收缩力量不足是造成该肌群损伤的主要因素及内部和外部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跑 运动损伤 股后肌群 收缩能力
下载PDF
T90-Ⅰ型电脑电刺激肌肉力量训练仪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3
作者 王保成 周里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3年第1期23-26,61-81,共6页
国外的训练实践证明,电刺激技术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有效训练手段和方法。然而,国内一直没有竞技体育所需的电刺激训练仪器。研制我国自己的运动电刺激训练仪,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力量训练和肌肉恢复提供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是本研究的主要... 国外的训练实践证明,电刺激技术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有效训练手段和方法。然而,国内一直没有竞技体育所需的电刺激训练仪器。研制我国自己的运动电刺激训练仪,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力量训练和肌肉恢复提供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该仪器经国家举重队、国家田径队等全国8省20多个单位的使用证明,它适用于运动训练、康复医学、软组织损伤、体育健美等领域。该仪器刺激波形、频率、刺激时间、间歇时间随意可调,可单、双路操作,有灯光、数字显示和安全保险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电刺激仪 研制 应用
下载PDF
优秀散打运动员鞭腿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平安 黄志刚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0-73,共4页
借助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采用三维摄像获得3名优秀散打运动员鞭腿动作技术图片,应用美国APAS图象解析系统分析鞭腿技术的动作特征。为散打技击教学、科学训练及技击实战提供理论依据。在完成鞭腿动作技术时,鞭腿膝关节应尽量... 借助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采用三维摄像获得3名优秀散打运动员鞭腿动作技术图片,应用美国APAS图象解析系统分析鞭腿技术的动作特征。为散打技击教学、科学训练及技击实战提供理论依据。在完成鞭腿动作技术时,鞭腿膝关节应尽量处于屈曲状态,以达到减小转动惯量,加快转动角速度。运动员身体躯干应主动积极地扭转,加大主动肌群的弹性势能,增大肌肉工作的距离。应主动加强大关节用力,充分发挥大关节的潜力。应强调各近侧端环节的制动,使人体的动量矩以较合理的途径传递予远侧端环节,有效地提高动作速度,增大打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腿 动作特征 生物力学 打击效果 三维技术分析
下载PDF
优秀散打运动员后鞭腿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平安 黄志刚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6,共3页
运用高速摄影对8名优秀散打运动员后鞭腿动作进行解析分析。研究表明:各关节曲线中,髋关节速度较小且变化不大;膝关节、踝关节和脚尖的速度曲线变化明显;膝关节较早达到速度峰值,然后减速,接着在踢中目标瞬间踝和脚尖几乎同时达到速度... 运用高速摄影对8名优秀散打运动员后鞭腿动作进行解析分析。研究表明:各关节曲线中,髋关节速度较小且变化不大;膝关节、踝关节和脚尖的速度曲线变化明显;膝关节较早达到速度峰值,然后减速,接着在踢中目标瞬间踝和脚尖几乎同时达到速度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打运动员 后鞭腿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不同膝角半蹲跳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志刚 王煜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89-91,共3页
介绍了在三维测力台上SJ (SquatJumpTest半蹲跳测试 )测试的基本方法 ,注意事项及条件控制 ,并通过一定样本量 (n =2 0 )对不同膝角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着重讨论了最大力值 ,蹬伸时间 。
关键词 测力台 蹬伸 生物力学 SJ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低氧和运动经AR-IGF-1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叶鸣 贺道远 +2 位作者 刘霞 曾凡星 王煜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低氧、运动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方法:2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运动组、低氧运动组,实验28天后取材测试。结果:(1)运动组AR蛋白表达量、AR活性与骨骼肌总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升高;(2)低氧组骨骼... 目的:探讨低氧、运动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方法:2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运动组、低氧运动组,实验28天后取材测试。结果:(1)运动组AR蛋白表达量、AR活性与骨骼肌总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升高;(2)低氧组骨骼肌睾酮含量、AR蛋白表达量、IGF-1mRNA含量以及肌纤维横截面积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R活性、骨骼肌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3)低氧运动组AR蛋白表达量、AR活性和骨骼肌总蛋白含量比运动组显著下降。结论:(1)运动后进行低氧暴露比单纯运动更能通过AR含量-AR活性水平抑制蛋白质合成;(2)低氧、运动或低氧运动通过睾酮调节AR数量及活性,最终影响骨骼肌蛋白含量;(3)低氧、运动或低氧运动可通过调节AR转录活性影响IGF-1mRNA表达,最终调节骨骼肌蛋白质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运动 AR表达 AR与DNA结合能力 IGF-1mRNA
下载PDF
对技巧女三膝抛直体后空翻两周下动作的动力学和动动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袁尽洲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5年第1期35-38,93,共5页
本文采用高速摄影与三维测力同步的方法,对技巧女三膝抛直体后空翻两周下动作进行了定量测试,揭示了该动作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而提出了完成该动作的最佳配合技术特点.
关键词 运动学和动力学 技巧
下载PDF
电刺激方法对肌肉力量、柔韧性及综合效果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志刚 周里 王煜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9年第2期76-78,共3页
电刺激方法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电刺激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对柔韧性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电刺激在发展肌肉力量及电刺激对柔韧性的影响和柔韧性的训练方法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刺激 运动训练 肌肉力量 柔韧性
下载PDF
跟后痛治疗保护套使用效果的研究
10
作者 黄海 周里 毛杰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2年第3期87-92,共6页
本文根据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和研制的跟后痛治疗保护套,试用以来,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于1992年4月获得了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经8周患者使用保护套的定量研究:立定跳远、提踵次数、足背、跖屈力量、踝关节活动幅度等,实验后伤侧足运动... 本文根据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和研制的跟后痛治疗保护套,试用以来,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于1992年4月获得了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经8周患者使用保护套的定量研究:立定跳远、提踵次数、足背、跖屈力量、踝关节活动幅度等,实验后伤侧足运动机能基本达到了健侧足的水平,跟腱炎治疗显效为87.7%。骨刺等治疗显效达90%,结果表明受伤期间穿带该保护套活动,可使患者边治疗边训练,能加快治疗康复周期和明显改善运动机能,其效果极为明显,是目前治疗和预防跟后痛伤病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可在运动训练、一般体力劳动和健身运动领域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后痛 保护套 运动损伤 损伤防治
下载PDF
离体骨骼肌复合收缩时的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石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7年第1期88-91,共4页
针对肌肉复合收缩时,负荷对收缩力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形式的复合收缩力学效果有何不同的原因。通过对40例样本所作的研究表明:复合收缩时收缩力的大小与负荷和刺激频率有关。
关键词 复合收缩 负荷 张力
下载PDF
电子肌力测量仪的研制
12
作者 周里 刘德荣 梁雁翔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2年第3期93-95,共3页
为了加快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进程,我们研制了电子肌力测量仪,以解决教练员,科研人员以及康复医生在训练、科研、临床诊断等方面之急需,本仪器适用范围广,可测量身体各部位大小肌群最大等长随意收缩力,能准确快速地以数字显示所测的力短值... 为了加快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进程,我们研制了电子肌力测量仪,以解决教练员,科研人员以及康复医生在训练、科研、临床诊断等方面之急需,本仪器适用范围广,可测量身体各部位大小肌群最大等长随意收缩力,能准确快速地以数字显示所测的力短值,该仪器与记录仪联接,在F—1曲线可反映出爆发力量各起动力量等值的大小,该仪器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是运动训练,体育测量和康复临床肌力评定较理想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制 肌力 测量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