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i指数评价水肿胎儿心室功能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莞春 段学蕴 付文金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9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水肿胎儿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17名孕龄在20~39周的水肿胎儿及55名孕龄在28~40周正常对照胎儿左、右心室多普勒时间间期,获得左、右心室Tei指数,比较水肿胎儿组与正常对照组Tei指数有...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水肿胎儿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17名孕龄在20~39周的水肿胎儿及55名孕龄在28~40周正常对照胎儿左、右心室多普勒时间间期,获得左、右心室Tei指数,比较水肿胎儿组与正常对照组Tei指数有无差异性。结果水肿胎儿组左、右心室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有差异性(P<0.01)。结论Tei指数能简便、敏感地评估胎儿心脏整体收缩、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I指数 水肿胎儿 心室功能 胎儿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超声检查成人正常阑尾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3
2
作者 文革 赵景亭 +3 位作者 刘小珍 马春玲 黄成意 段学蕴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成人正常阑尾最佳的扫查方法。方法将194例既往无右下腹痛,无阑尾炎病史的健康成人随机分成三组进行超声检查比较超声探头回盲瓣顺时针转向移动法(回盲瓣顺时针转向法)、右侧腹纵横切升结肠盲肠法(盲肠纵横切法)和右下...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成人正常阑尾最佳的扫查方法。方法将194例既往无右下腹痛,无阑尾炎病史的健康成人随机分成三组进行超声检查比较超声探头回盲瓣顺时针转向移动法(回盲瓣顺时针转向法)、右侧腹纵横切升结肠盲肠法(盲肠纵横切法)和右下腹麦氏点任意扫查法(麦氏点任意法)对正常阑尾的显示率。对未能显示阑尾者采用上述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寻找阑尾。结果回盲瓣顺时针转向法、盲肠纵横切法和麦氏点任意法对正常阑尾的显示率分别为90.8%、83.1%和79.7%,前者与后两者显示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联合应用使正常阑尾总显示率达到97.9%。结论回盲瓣顺时针转向法对正常阑尾显示率优于盲肠纵横切法和麦氏点任意法联合应用使正常阑尾显示率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超声检查 显示率
下载PDF
瞬时加速度波强W_1与脉象时域分析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银浩强 肖沪生 +8 位作者 张爱宏 徐智章 徐芳 任亚娟 靳炜 钱孟超 许轶君 瞿岳 江凌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瞬时波强W_1与脉象时域分析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瞬时波强W_1检测,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脉象时域分析参数检测,并研究两者的相... 目的探讨颈动脉瞬时波强W_1与脉象时域分析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瞬时波强W_1检测,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脉象时域分析参数检测,并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W_1与h_1呈正相关r=0.401,P<0.01);W_1与h_1/t_1呈正相关(r=0.482,P<0.01);Wd_1与h_1呈正相关r=0.293,P<0.05);Wd_1与h_1/t_1呈正相关(r=0.305,P<0.05)。结论瞬时波强作为一项研究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新技术,有望为脉象研究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加速度波强 脉象 脉搏波 时域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脉象波强与瞬时加速度波强(W_1)的相关性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肖沪生 银浩强 +4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彭欣 徐芳 任亚娟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分析桡动脉脉象波强与颈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W1)的相关性,探讨其物理学定义及生理学上的意义。方法纳入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W1和桡动脉血流加速度测定,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压力波... 目的分析桡动脉脉象波强与颈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W1)的相关性,探讨其物理学定义及生理学上的意义。方法纳入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W1和桡动脉血流加速度测定,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压力波曲线测定,脉象波强为桡动脉压力上升平均速率与桡动脉血流平均加速度的乘积,研究桡动脉脉象波强与颈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的相关性。结果 W1与h1、△P、△U和WI(P)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脉象波强具有明确的物理学定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脉象研究的新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 波强 瞬时加速度波强 脉搏波 相关性
下载PDF
Wave Intensity的命名探讨 被引量:67
5
作者 肖沪生 徐智章 +4 位作者 张爱宏 银浩强 彭欣 徐芳 冯玉红 《上海医学影像》 2008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Wave Intensity的中文命名,期望加快该项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应用体会,通过与传统波强概念对比、时相分析、与加、减速度的关系以及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命名。结果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得到不同的命名。结论... 目的探讨Wave Intensity的中文命名,期望加快该项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应用体会,通过与传统波强概念对比、时相分析、与加、减速度的关系以及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命名。结果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得到不同的命名。结论建议将WI命名为"瞬时波强",简称WI;将W1命名为"瞬时加速度波强",简称W1;将W2命名为"瞬时减速度波强",简称W2,供研究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瞬时加速度波强 瞬时减速度波强
下载PDF
股总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测定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34
6
作者 肖沪生 徐芳 +9 位作者 银浩强 徐智章 张爱宏 彭欣 靳炜 陆盈 邬云燕 朱蓓菁 俞成杰 瞿岳 《上海医学影像》 2008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通过对股总动脉瞬时波强(WI)负向波面积测定,探讨负向波形成机理,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日本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2条股总动脉远心端加压的股总动脉瞬时波强的负向波面积进行测量。结果32条... 目的通过对股总动脉瞬时波强(WI)负向波面积测定,探讨负向波形成机理,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日本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2条股总动脉远心端加压的股总动脉瞬时波强的负向波面积进行测量。结果32条股总动脉加压前WI负向波面积24.19±15.95 mmHg m/s2(压力),加压时45.08±29.90 mmHg m/s2(压力),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2条股总动脉加压前负向波面积0.042±0.033m/s2(管径),加压时0.074±0.062 m/s2(管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负向波面积随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而增大,负向波面积与外周血管反向折返波大小有关,该指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总动脉 瞬时波强(WI) 负向波面积(NA) 测定方法
下载PDF
瞬时加速度波强(W_1)的时相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肖沪生 徐智章 +9 位作者 张爱宏 银浩强 彭欣 徐芳 陆盈 邬云燕 朱蓓菁 钱孟超 周靓妹 王奇 《上海医学影像》 2008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期望通过对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分析,有助于WI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应用日本ALOKA公司ProSound α 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进行检测。结果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起点至终点之间的时间... 目的期望通过对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分析,有助于WI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应用日本ALOKA公司ProSound α 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进行检测。结果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起点至终点之间的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肱动脉的W1起点至顶点时间与左右颈总动脉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左右颈总动脉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顶点至终点时间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上升支时间与下降支时间的比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W1的宽度(W1曲线终点减去W1曲线起点的时间)相当于血流加速时间(Δt)。对于判断心脏功能可能有一定帮助。②W1曲线的起点应为心脏射血期的开始,而非如以往文献报道的W1曲线的顶点为射血期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瞬时加速度波强 血流加速时间
下载PDF
从瞬时波强与脉象仪的技术对比探讨脉象研究的新方向 被引量:20
8
作者 肖沪生 彭欣 +8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雍丽 徐芳 银浩强 任亚娟 江玲 王奇 周靓妹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探讨脉象研究的新方向。方法以53例健康受检者的颈动脉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与桡动脉脉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比WI与脉象仪的各项参数及其意义、检测方法、研究部位、检测部位的解剖结构、所获得的信息量等技术特... 目的探讨脉象研究的新方向。方法以53例健康受检者的颈动脉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与桡动脉脉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比WI与脉象仪的各项参数及其意义、检测方法、研究部位、检测部位的解剖结构、所获得的信息量等技术特点,分析两种方法在脉象研究中的价值。结果WI新技术与脉象仪参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但两者在检测部位、反映的信息量及分析方法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WI新技术与脉象仪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中医脉象具有科学依据,WI技术可有助于中医脉象的深入研究,对"人迎"脉进行脉象研究和在现有脉象仪的基础上增加血管内血流流动的信息可作为脉象研究的新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脉象 颈动脉 桡动脉
下载PDF
剪切波声弹性成像技术对足三里穴位不同肌张力及针刺前后的紧张度观察 被引量:17
9
作者 任亚娟 徐芳 +5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肖沪生 银浩强 高东雯 俞成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13-115,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测量不同肌张力时足三里穴位的紧张度变化及运用该方法探测针刺前后足三里穴位紧张度的意义。方法:使用法国Supersonic公司的AixPlore型实时定量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诊断仪,将L4~15线阵探头置于足三... 目的:探讨剪切波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测量不同肌张力时足三里穴位的紧张度变化及运用该方法探测针刺前后足三里穴位紧张度的意义。方法:使用法国Supersonic公司的AixPlore型实时定量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诊断仪,将L4~15线阵探头置于足三里穴位断面,分别在仰卧位、站位及肌肉紧张时连续记录足三里穴位的组织弹性图,然后通过电影回放,使用其定量分析系统Q-BOX,直径为3mm,每隔20帧测量1次杨氏模量值,各15次,共计测量45次足三里穴位的杨氏模量值变化。毫针在高频超声引导下以经穴断面解剖图谱为依据,对照精确定位;启动弹性成像模式(SWE)记录组织弹性图,使用其定量分析系统Q-BOX,直径为3mm时,测量30名受试者在进针前、进针后及脉冲电刺激时足三里穴位的杨氏模量值。结果:剪切波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系统Q-BOX,直径为3mm,卧位时足三里穴位杨氏模量平均值为(14.01±4.38)kPa(1kPa=0.133mmHg),站位时为(87.24±30.33)kPa,肌肉主动收缩时为(87.42±12.12)kPa;Q-BOX直径为3mm时,卧位进针前、进针后及电刺激时穴位杨氏模量平均值分别为(12.61±6.27)kPa、(24.00±11.94)kPa、(111.48±52.81)kPa;进针前与进针后,进针前与电刺激时的杨氏模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剪切波声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肌张力的定量分析,不同的肌张力状态对穴位的紧张度测量有明显影响,为多种疾病状态下的肌张力定量分析及客观评估提供了新方法及新思路。剪切波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足三里穴位"得气"的紧张度研究应在卧位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进行,它为中医针灸穴位"得气"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技术 足三里穴位 肌张力 针灸
下载PDF
剪切波声弹性成像仪对人体足三里穴位定位及紧张度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芳 肖沪生 +6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任亚娟 银浩强 高东雯 彭欣 周靓妹 《上海医学影像》 2012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成像技术用于中医针灸足三里穴位实时定位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用于足三里穴位肌张力测定的意义。方法使用法国Supersonic Imagine公司的AixPlorer型高帧频实时定量SWE诊断仪,将L4-15线阵探头置于足三里穴位断面,...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成像技术用于中医针灸足三里穴位实时定位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用于足三里穴位肌张力测定的意义。方法使用法国Supersonic Imagine公司的AixPlorer型高帧频实时定量SWE诊断仪,将L4-15线阵探头置于足三里穴位断面,豪针在高频超声引导下依据经穴断面解剖图谱为精确定位;启动SWE模式记录组织弹性图,使用其定量分析系统Q-BOX,取样区为直径3、8和12 mm的同心圆,测量进针前、进针后及脉冲电刺激时足三里穴位的杨氏模量值。结果 Q-BOX取样区直径为3 mm时,进针前、进针后及电刺激时穴位杨氏模量平均值分别为(12.61±6.27)、(24.00±11.94)和(111.48±52.81)kPa;Q-BOX取样区直径为8 mm时,进针前、进针后及电刺激时穴位杨氏模量平均值分别为(15.85±5.93)、(25.72±13.63)和(84.84±49.60)kPa;Q-BOX取样区直径为12 mm时,进针前、进针后及电刺激时穴位杨氏模量平均值分别为(17.75±6.72)、(24.9 2±11.50)和(70.75±42.20)kPa。在不同直径组中,进针前与进针后、进针前与电刺激时的穴位杨氏模量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以往尸体经穴断面解剖定位不同,高频超声引导豪针对活体经穴断面解剖精确定位,具有精准、直观、动态和简廉的特点,故具临床实用价值。SWE技术用于足三里穴位肌张力无创测定为中医针灸穴位"得气"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杨氏模量 足三里穴位 肌张力
下载PDF
三维与二维高频超声技术应用于针灸穴位定位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东雯 肖沪生 +6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徐芳 银浩强 任亚娟 彭欣 王奇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及二维高频超声技术对猪肉进行针刺定位研究,以探讨三维及二维高频超声技术对新西兰大耳兔及人体针刺穴位定位的可行性。方法:①将针灸毫针刺入猪肉内,启用三维扫查,观察纵切、横切、冠状切面中毫针位置的同步变化,评价三... 目的:应用三维及二维高频超声技术对猪肉进行针刺定位研究,以探讨三维及二维高频超声技术对新西兰大耳兔及人体针刺穴位定位的可行性。方法:①将针灸毫针刺入猪肉内,启用三维扫查,观察纵切、横切、冠状切面中毫针位置的同步变化,评价三维超声定位的准确性。②在猪肉内固定毫针A,针尖设定为靶心。二维高频超声引导毫针B至靶心30次,针灸医师盲穿毫针B至靶心30次,测量A与B两针尖之间的距离,统计分析医师盲穿的准确性。③毫针在二维高频超声探头引导下分别刺入4只新西兰大耳兔双侧足三里穴位,实时观察定位的精准性。④对15个人体不同穴位和30个同名穴位行超声探测,在二维高频超声引导下动态观察毫针针尖移动至穴位断面所定位置。结果:三维高频超声技术能准确反映刺入猪肉中毫针的完整空间构象并能精准定位。二维高频超声技术对毫针刺入猪肉指定位置、新西兰大耳兔足三里穴位、15个人体不同穴位及30个同名穴位均准确定位。结论:高频超声引导毫针对活体经穴断面解剖定位,具有精准、直观、动态、价廉的特点,可作为活体穴位定位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针刺穴位
下载PDF
管径增大指数(AI)与脉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芳 肖沪生 +8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彭欣 银浩强 陆盈 高东雯 朱蓓菁 俞成杰 雍丽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1期11-12,15,共3页
目的探讨增大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及脉象有关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AI检测,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脉象时域分析参数检测,并研究两者... 目的探讨增大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及脉象有关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AI检测,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脉象时域分析参数检测,并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AI与h_3/h_1呈正相关(r=0.670,P<0.01),与h_4/h_1呈正相关(r=0.579,P<0.01),与t_4呈正相关(r=0.634,P<0.01),与h_3呈正相关(r=0.443,P<0.01),与h_4呈正相关(r=0.364,P<0.01),与t呈正相关(r=0.351,P<0.05),与h_5呈负相关(r=-0.592,P<0.01),与h_5/h_1呈负相关(r=-0.596,P<0.01),与h_1/t_1呈负相关(r=-0.350,P<0.05)。AI与h_1、t_1、t_5、t_5/t_4、As、Ad无相关性。结论AI作为预测动脉硬化程度的经典指标之一,有助于在脉象众多参数中筛选出反映动脉弹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增大指数 脉象 相关性
下载PDF
瞬时波强(WI)曲线的方法学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肖沪生 银浩强 +8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徐芳 彭欣 林钟香 梁知 邬云燕 任亚娟 钱孟超 《上海医学影像》 2009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重点研究WI的方法学问题,期望对WI的临床推广应用有所帮助。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的应用体会,从ET与WI技术的关系、多普勒取样门大小、多普勒流速曲线的奈奎斯特现象、时间分辨力、呼吸、血压、心律不齐、心率等9个因素对WI的影响... 目的重点研究WI的方法学问题,期望对WI的临床推广应用有所帮助。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的应用体会,从ET与WI技术的关系、多普勒取样门大小、多普勒流速曲线的奈奎斯特现象、时间分辨力、呼吸、血压、心律不齐、心率等9个因素对WI的影响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上述9种因素对WI均有影响。结论WI有两个主要变量,即动脉管壁的波动和管腔内血流流动,在为临床提供大量有用诊断信息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干扰因素,后者可以通过方法学研究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回声跟踪技术 方法学研究
下载PDF
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NA)与脉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任亚娟 肖沪生 +8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彭欣 雍丽 江凌 陈晓玲 费双 郑蓉 邬云燕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颈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NA)及桡动脉脉象各参数,分析WI技术用于脉象研究的可行性探讨脉象研究的新思路。方法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DDMX-100脉象仪对53例正常人颈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颈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NA)及桡动脉脉象各参数,分析WI技术用于脉象研究的可行性探讨脉象研究的新思路。方法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DDMX-100脉象仪对53例正常人颈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和桡动脉脉象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NA与h_3/h_1呈正相关(r=0.375,P<0.01),与h_4/h_1呈正相关(r=0.361,P<0.01),与t_4呈正相关(r=0.309,P<0.05),与h_5呈负相关(r=-0.349,P<0.05),与h_5/h_1呈负相关(r=-0.330,P<0.05),与h_1/t_1呈负相关(r=-0.294,P<0.05)。NA与h_1、h_3、h_4、t_1、t_5、t、t_5/t_4、As Ad无相关性。结论将WI技术应用于脉象研究,具有可行性,能为中医脉象的研究拓展新思路。应用脉图技术定量检测心血管功能具有科学性、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负向波 脉象 相关性
下载PDF
瞬时波强(WI)技术中脉搏波传导时间检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沪生 银浩强 +9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徐芳 彭欣 靳炜 陆盈 邬云燕 朱蓓菁 高东雯 王奇 《上海医学影像》 2008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技术检测脉搏波传导时间及其用于临床评估动脉弹性的可行性。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66例健康人颈动脉和右肱动脉的脉搏波传导时间。结果脉搏波从主动脉起始部传... 目的探讨应用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技术检测脉搏波传导时间及其用于临床评估动脉弹性的可行性。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66例健康人颈动脉和右肱动脉的脉搏波传导时间。结果脉搏波从主动脉起始部传导到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测量点的时间分别为(25.17±9.53)ms、(26.64±8.43)ms和(73.76±12.15)ms;左、右颈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肱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与左、右颈总动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起始部至左颈总动脉的脉搏波传导时间与身高呈正相关(r=0.360,P<0.01);主动脉起始部至右颈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与身高呈正相关(r=0.397,P<0.01);主动脉起始部至右肱动脉的脉搏波传导时间与身高呈正相关(r=0.417,P<0.01)。结论测量点距离心脏越远,脉搏波所需的传导时间越长;身材越高所需的传导时间越长;可以根据测量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和脉搏波传导时间计算出脉搏波传导速度,后者是评价动脉弹性的经典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脉搏波传导时间 脉搏波传导速度
下载PDF
超声与动脉硬化仪检测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芳 肖沪生 +7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任亚娟 银浩强 彭欣 陆盈 钱孟超 周靓妹 《上海医学影像》 2011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通过联合运用多普勒超声探头及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肱-踝动脉段血管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并将检测结果与动脉硬化仪检测该动脉段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联合运用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肱-踝动脉... 目的通过联合运用多普勒超声探头及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肱-踝动脉段血管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并将检测结果与动脉硬化仪检测该动脉段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联合运用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肱-踝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纳入30例正常人,分别将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受试者左侧肘部肱动脉及左侧踝部胫后动脉,将受试者左侧肘部肱动脉及左侧踝部胫后动脉间的距离与动脉多普勒血流流速曲线的起点与动脉脉搏波起点间的传播时间相比,得出的比值作为肱-踝动脉段的PWV。并将检测结果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同组受试者该段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将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肱动脉,多普勒探头放置于胫后动脉时的PWV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584,P<0.01)。将多普勒探头放置于肱动脉,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胫后动脉时的PWV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703,P<0.01)。结论联合运用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肱-踝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为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脉搏波传导速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加压位置对股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靳炜 肖沪生 +5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任亚娟 银浩强 徐芳 陈琼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腘动脉不同位置加压时股总动脉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负向波面积的测定,探讨加压位置对负向波面积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3例正常健康受试者左右腘动脉近心端和远心端分... 目的通过对腘动脉不同位置加压时股总动脉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负向波面积的测定,探讨加压位置对负向波面积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3例正常健康受试者左右腘动脉近心端和远心端分别加压,测其股总动脉瞬时波强的负向波面积。结果 53例受试者左右腘动脉,近心端加压:5~10s测定,左股总动脉负向波面积加压前(13.31±11.19)mmHg m/s2,加压时(40.04±27.84)mmHg m/s2;右股总动脉负向波面积加压前(12.87±10.94)mmHg m/s2,加压时(33.40±18.87)mmHg m/s2,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远心端加压:5~10s测定,左股总动脉负向波面积加压前(13.31±11.19)mmHg m/s2,加压时(16.32±15.08)mmHg m/s2;右股总动脉负向波面积加压前(12.87±10.94)mmHg m/s2,加压时(15.51±13.08)mmHg m/s2,加压前与加压时对比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位置对负向波面积的测量结果有影响,加压位置与测量点间的距离越大测量所需的间隔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WI) 负向波面积(NA)
下载PDF
正常人颈总动脉、肱动脉、胫后动脉牛顿射血力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沪生 银浩强 +6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徐芳 任亚娟 彭欣 靳炜 王奇 《上海医学影像》 2011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运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正常人颈总动脉、肱动脉、胫后动脉的牛顿射血力,探讨正常人体多处外周动脉牛顿射血力变化的意义。方法纳入30例正常人,将多普勒超声探头分别置于受试者左侧颈总动脉起始段、左侧肱动脉、左侧胫后动脉,测量... 目的运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正常人颈总动脉、肱动脉、胫后动脉的牛顿射血力,探讨正常人体多处外周动脉牛顿射血力变化的意义。方法纳入30例正常人,将多普勒超声探头分别置于受试者左侧颈总动脉起始段、左侧肱动脉、左侧胫后动脉,测量以上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加速度及加速期流速积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出牛顿射血力。结果 30例正常人左侧颈总动脉的血管内径为(0.59±0.05)cm,血管截面积为(0.28±0.05)cm2,血流加速度为(1 681.53±1 590.88)cm/s2,加速期流速积分为(4.31±1.01)cm,牛顿射血力为(1 941.73±958.68)dynes。左侧肱动脉的血管内径为(0.32±0.04)cm,血管截面积为(0.08±0.02)cm2,血流加速度为(1 018.40±287.28)cm/s2,加速期流速积分为(3.21±1.17)cm,牛顿射血力为(319.57±228.93)dynes。左侧胫后动脉的血管内径为(0.21±0.03)mm,血管截面积为(0.03±0.01)cm2,血流加速度为(658.13±173.94)cm/s2,加速期流速积分为(2.28±1.15)cm,牛顿射血力为(68.11±69.34)dynes。结论通过检测人体多处外周动脉牛顿射血力可以分析从心脏到外周血管轴向力的分布,分析人体动脉长度、血管内径、血管弹性变化及动能势能转换对牛顿射血力传导的影响,为该参数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牛顿射血力 血流动力学 动脉
下载PDF
正常人颈总动脉、肱动脉、胫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亚娟 徐芳 +4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肖沪生 银浩强 彭欣 《上海医学影像》 2011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通过运用超声检测方法采集正常人颈总动脉、肱动脉、胫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探讨监测人体多处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意义。方法在30例正常人中,将超声多普勒探头置于受试者左侧颈总动脉起始段、左侧肱动脉、左侧胫后动脉... 目的通过运用超声检测方法采集正常人颈总动脉、肱动脉、胫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探讨监测人体多处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意义。方法在30例正常人中,将超声多普勒探头置于受试者左侧颈总动脉起始段、左侧肱动脉、左侧胫后动脉测量以上动脉的血管内径、动脉血流流速波传导时间、血流加速度及收缩期射血面积,对获得的多处、多种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正常人左侧颈总动脉的血管内径平均为(6.05±0.48)mm,动脉血流流速波传导时间平均为(114.15±11.52)ms、血流加速度平均为(15.02±3.40)m/s2、收缩期射血面积平均为(14.98±3.20)cm2。左侧肱动脉的血管内径平均为(3.16±0.42)mm,动脉血流流速波传导时间平均为(184.18±12.67)ms、血流加速度平均为(10.59±2.71)m/s2、收缩期射血面积平均为(8.43±3.68)cm2。左侧胫后动脉的血管内径平均为(2.10±0.29)mm,动脉血流流速波传导时间平均为(292.61±16.49)ms、血流加速度平均为(6.36±1.69)m/s2、收缩期射血面积平均为(5.12±3.32)cm2。结论分析人体多处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为分析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为了解人体动脉近端动力、远端阻力及血管弹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血流动力学 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