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焊接板式换热器发展综述 被引量:54
1
作者 栾辉宝 陶文铨 +2 位作者 朱国庆 陈斌 王崧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20-1033,共14页
近年来,伴随着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换热器结构形式的不断优化,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的性能得到了大大提升,可以应用于温度范围200°C^900°C,压力范围真空至20MPa的场合,引起了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全焊接板式换热器进行了... 近年来,伴随着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换热器结构形式的不断优化,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的性能得到了大大提升,可以应用于温度范围200°C^900°C,压力范围真空至20MPa的场合,引起了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全焊接板式换热器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与介绍,选取了两种新产品可拆全焊接板式换热器和圆形板片板壳式换热器进行了详细介绍,介绍了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的应用场合,国内外市场情况等.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全焊接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存在的优势,并通过工业中4个典型工况加以论证.最后,总结了全焊接板式换热器在传热流动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相变工况依旧是研究难点与热点,具有微纳米强化表面的板式换热器能够大幅度提高换热器性能,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除实验研究之外,伴随着超级计算机的发展,板式换热器的数值模拟尺度越来越大,在较宽的Re数范围内,无相变工况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在15%以内.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焊接板式换热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板式 板壳式 数值模拟 相变 强化表面 焊接
原文传递
内回热/无回热有机朗肯循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徐荣吉 席奂 何雅玲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5-210,共6页
设计并搭建了带内回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实验台,以R123作为循环工质,对内回热、无回热两种循环形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内回热、无回热循环在热源温度为100℃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均为510 W左右,膨胀机绝热效率分别为79.76%与69.21%;... 设计并搭建了带内回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实验台,以R123作为循环工质,对内回热、无回热两种循环形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内回热、无回热循环在热源温度为100℃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均为510 W左右,膨胀机绝热效率分别为79.76%与69.21%;内回热循环效率比无回热循环高提高1.21%。以内回热有机朗肯循环为基本形式,对影响循环性能的4个主要因素:工质充灌量、工质流量、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佳充灌量(14.19 kg)使得循环具有最大输出功率;在不同的工质流量下,大负载下工质高流量输出性能好,而小负载下工质低流量输出性能好;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蒸发温度变化对循环输出功率的影响变小;冷凝温度对循环运行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内回热 循环性能
原文传递
锅炉全生命周期安全高效运行和节能减排 被引量:31
3
作者 赵钦新 郭元亮 +1 位作者 史进渊 窦文宇 《压力容器》 2013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回顾"十一五"及前期锅炉全生命周期安全高效运行技术成果的同时,指出了我国未来在锅炉材料、设计、制造和运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展望,并研讨了锅炉安全和节能减排的关系,为锅炉安全和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技术发... 在回顾"十一五"及前期锅炉全生命周期安全高效运行技术成果的同时,指出了我国未来在锅炉材料、设计、制造和运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展望,并研讨了锅炉安全和节能减排的关系,为锅炉安全和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全生命周期 安全高效运行 节能减排
下载PDF
气凝胶纳米多孔材料传热计算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4
作者 何雅玲 谢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7-163,共27页
对新型气凝胶纳米多孔隔热材料等效热导率计算模型在近年来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总结,介绍了(1)纳米尺度下气凝胶隔热材料的气相/固相/辐射等不同传热模式的传热特点;(2)气凝胶纳米尺度多孔网络中的气相传热、固相传热以及辐射传热的理论计... 对新型气凝胶纳米多孔隔热材料等效热导率计算模型在近年来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总结,介绍了(1)纳米尺度下气凝胶隔热材料的气相/固相/辐射等不同传热模式的传热特点;(2)气凝胶纳米尺度多孔网络中的气相传热、固相传热以及辐射传热的理论计算、数值预测以及经验关联等不同计算模型的特点及建立方法;(3)气凝胶纳米多孔隔热材料以及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的整体等效热导率计算模型的研究进展;(4)以前期开展的研究工作为例,具体说明了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从纳米尺度到微米尺度的传热模型的建立过程以及整体等效热导率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5)对分子动力学方法在气凝胶纳米多孔材料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最后指出,对于气凝胶纳米多孔材料,其纳米尺度下的气固接触界面等特殊区域的耦合传热机理研究还不完善,复杂结构的纳米颗粒的固相热导率以及整体热导率计算模型也不够准确.因而采取适用于纳米尺度下的传热计算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更细致深入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阐明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内部的热量传递机理,建立更准确的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传热计算模型,探索不同影响因素对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开展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的性能预测及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纳米多孔材料 等效热导率 气相传热 固相传热 辐射传热
原文传递
超临界CO_2及其混合工质布雷顿循环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郭嘉琪 王坤 +1 位作者 朱含慧 何雅玲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5-702,共8页
本文运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对分流、预压缩再热、改进再压缩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重点讨论了压缩机和透平入口工况(温度、压力)对循环热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改进再压缩循环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以CO_2为基底的混合工质... 本文运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对分流、预压缩再热、改进再压缩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重点讨论了压缩机和透平入口工况(温度、压力)对循环热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改进再压缩循环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以CO_2为基底的混合工质布雷顿循环,分析了气体种类及加入量对混合工质布雷顿循环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透平入口工况能够提高不同形式循环的效率;与压缩机入口温度对循环效率的影响相比,压缩机入口压力对循环效率的作用更大;在CO_2质量分数大于50%的情况下,加入氙气与氪气均可提高循环热效率,增幅最大分别为1.44%和3.04%,氙气与氪气对应质量分数分别为50%和26%;加入氮气反而使循环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布雷顿循环 热力学性能 混合气体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问题分析与减排对策建议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凡 王树众 +2 位作者 李艳辉 杨健乔 孙圣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45-1653,共9页
如何同时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是制造业未来发展所面对的必答考题。推动高耗能、高排放的制造业转向“绿色制造”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一步。本文从核算方法、宏观指标、行业分布、能源结构... 如何同时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是制造业未来发展所面对的必答考题。推动高耗能、高排放的制造业转向“绿色制造”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一步。本文从核算方法、宏观指标、行业分布、能源结构对制造业碳排放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进而对制造业的通用型碳减排对策和重点行业的低碳工艺进行介绍,并列举了相关商业应用、阐释了技术发展瓶颈。文中指出:制造业减排通用对策包括源头减量,使用清洁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低碳生产工艺主要有氢气直接还原生产钢铁、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生物质制生物油等;钢铁、化工、建材、石化及炼焦、有色金属冶炼作为制造业的重要行业,应当选择适应各自生产过程的减排对策为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制造 整体优化 再生能源 二氧化碳捕集
下载PDF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颗粒物脱除特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阮仁晖 谭厚章 +5 位作者 段钰锋 杜勇乐 刘鹤欣 萧嘉繁 杨富鑫 张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6-134,共9页
在京津冀某660 MW超低排放发电机组,通过低压撞击器(DLPI)颗粒物取样系统对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SCR)、低低温省煤器(LLTe)、静电除尘器(ESP)、高效湿法脱硫塔(WFGD)、湿式静电除尘器(WESP)进出口烟气中的颗粒物取样,通过滤膜取样系统对W... 在京津冀某660 MW超低排放发电机组,通过低压撞击器(DLPI)颗粒物取样系统对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SCR)、低低温省煤器(LLTe)、静电除尘器(ESP)、高效湿法脱硫塔(WFGD)、湿式静电除尘器(WESP)进出口烟气中的颗粒物取样,通过滤膜取样系统对WFGD、WESP进出口颗粒物进行同步取样.获得了超低排放改造后,不同烟气处理设备对PM1、PM1~2.5、PM_(2.5~10)的脱除效率.结果表明,SCR能够明显增加PM1的质量浓度,PM1增加了52.11%;LLTe能够显著提高ESP的脱除效率,尤其是0.1~1μm范围内的颗粒物;WFGD能够协同脱除SO_2和颗粒物,但会增加PM1的排放,PM1质量浓度增加了59.41%,PM10中水溶性Mg2+、Cl-、SO2-4组分增加;WESP对PM1、PM1~2.5、PM_(2.5~10)均有较高的脱除效率,能够进一步降低颗粒物质量浓度.超低排放技术路线下,该燃煤电厂最终排放的PM10质量浓度为2.04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排放 煤燃烧 烟气处理设备 颗粒物 水溶性离子
原文传递
湿式相变凝聚技术协同湿式电除尘器脱除微细颗粒物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谭厚章 熊英莹 +1 位作者 王毅斌 曹瑞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710-2714,共5页
针对传统除尘设备对0.1~2μm微细颗粒物的超低脱除能力,本文首次提出了将湿式相变凝聚除尘与湿式静电除尘两者结合,以强化微细颗粒之间的团聚与长大而实现高效脱除的新型除尘方法。基于饱和烟气中可凝结气体的强制相变冷凝作用原理,同... 针对传统除尘设备对0.1~2μm微细颗粒物的超低脱除能力,本文首次提出了将湿式相变凝聚除尘与湿式静电除尘两者结合,以强化微细颗粒之间的团聚与长大而实现高效脱除的新型除尘方法。基于饱和烟气中可凝结气体的强制相变冷凝作用原理,同时考虑惯性、拦截、布朗扩散和热泳力作用等综合脱除机制,自行开发与设计了湿式相变凝聚器。该装置协同湿式电除尘器在江苏省某600 MW机组进行了工程化示范研究,并采用低压撞击器得到了凝聚器开关状态下系统进、出口的颗粒物粒度分布。结果表明:饱和烟气的相变冷凝与柔性管排的合理布置可明显提高微细颗粒物的凝聚效果;加装湿式相变凝聚器可以显著增加微细颗粒物的脱除效率,同时能够保证系统出口颗粒物排放浓度小于2 mg·m^(-3)。该技术的提出为燃煤烟气的"近零排放"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相变凝聚 湿式电除尘器 微细颗粒物 脱除
原文传递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中盐沉积问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徐东海 王树众 +3 位作者 张峰 黄传宝 唐兴颖 郭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5-1021,1029,共8页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时具有去除率高、反应速度快、无二次污染等独特的优势,但存在盐沉积引起的反应器堵塞问题。本文针对国内外盐沉积问题研究的技术现状进行系统综述,归纳了盐沉积问题的研究方法,总结了部分...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时具有去除率高、反应速度快、无二次污染等独特的优势,但存在盐沉积引起的反应器堵塞问题。本文针对国内外盐沉积问题研究的技术现状进行系统综述,归纳了盐沉积问题的研究方法,总结了部分盐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以及沉积和分离特性,阐述了盐沉积理论及从源头控制盐沉积途径,介绍了避免盐沉积引起反应器堵塞的技术方法,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盐沉积问题的解决还需进一步研究盐形成和沉积机理,建立不同盐类混合物的相图,研究盐沉积动力学和多组分系统的相行为,考察多组分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这些信息有利于研究人员掌握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中盐沉积问题的基础知识和发展方向,有助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指导反应器结构设计和优化运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超临界水氧化 盐沉积 堵塞 反应器
下载PDF
管径对超临界CO2管内流动换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占斌 费继友 +1 位作者 杨一凡 何雅玲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7-360,共4页
超临界CO_2管内流动与冷却换热过程中,物性发生剧烈变化,流动换热特性独特,研究管径影响超临界CO_2流动换热性能的内在机理和规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采用能够精确计算超临界CO_2物性的NIST实际气体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湍流模型,得... 超临界CO_2管内流动与冷却换热过程中,物性发生剧烈变化,流动换热特性独特,研究管径影响超临界CO_2流动换热性能的内在机理和规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采用能够精确计算超临界CO_2物性的NIST实际气体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湍流模型,得到计算超临界CO_2流动换热性能效果最优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该计算模型对超临界CO_2管内流动换热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发现温度场变化使得超临界CO_2物性发生剧烈变化,引起二次流强度变化,影响了流场分布和换热性能。随着管径的增大,二次流涡中心向管壁移动,且涡扭曲程度增强;格拉晓夫数Gr随管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表明浮升力对换热的影响增大,因此有效换热系数迅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变管径 数值计算 流动换热特性 NIST实际气体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有机朗肯循环的性能优化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娟丽 何雅玲 +1 位作者 程泽东 席奂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06-1610,共5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工质筛选过程,即针对工质的环保特性、循环热效率及净输出功等选出了14种综合性能较好的工质。然后,针对所选工质,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基本有机朗肯循环(BORC)和内回热有机朗肯循环(ORCIH...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工质筛选过程,即针对工质的环保特性、循环热效率及净输出功等选出了14种综合性能较好的工质。然后,针对所选工质,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基本有机朗肯循环(BORC)和内回热有机朗肯循环(ORCIH)性能进行了优化计算,对比了两种循环在最佳工况下的热力学性能,并分析了变热源温度对BORC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各所选工质,ORCIH的热效率与拥效率相对于BORC分别提高了0.80%-3.34%和3.20%-10.22%,而BORC热效率、工质质量流量和循环净输出功均随着热源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所选非制冷工质中benzene循环性能最好,制冷工质中R245ca与R245fa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工质筛选 模拟退火算法 性能优化 [火用]效率
原文传递
丁胞与翼形肋片相结合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流动与换热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时红远 刘华 +2 位作者 熊建国 邱羽 何雅玲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7-862,共6页
本文针对太阳能热电站中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动力循环的关键换热设备,提出了一种基于丁胞强化技术的新型非连续翼型肋片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首先,构建并验证了PCHE典型流道的三维流动换热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丁胞数量... 本文针对太阳能热电站中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动力循环的关键换热设备,提出了一种基于丁胞强化技术的新型非连续翼型肋片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首先,构建并验证了PCHE典型流道的三维流动换热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丁胞数量和布置方式对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获得了该新型PCHE的最佳几何结构;然后,对比分析了最佳结构与无丁胞原始结构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当单元体积内丁胞数量为2个且丁胞与肋片错列布置时,该新型PCHE的综合性能最佳;在所研究的雷诺数范围内,相比于无丁胞的非连续翼型肋片PCHE,新型PCHE的综合性能可提升3.5%~8.7%。可见,本文提出的新型PCHE结构可有效提高S-CO_2换热器综合性能,并可为太阳能热电站中S-CO_2换热设备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 超临界二氧化碳 丁胞 翼形肋片 流动换热特性
原文传递
典型烟气余热换热器气侧积灰特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飞龙 何雅玲 +1 位作者 汤松臻 童自翔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92-1301,共10页
针对工业烟气中含尘量大,容易造成烟气换热器表面积灰的问题,对比研究了两种典型烟气余热换热器气侧的积灰特性.首先对比了两种翅片管换热器的流动特性,并结合离散相模型(DPM)模拟了飞灰颗粒的运动、碰撞和沉积过程;其次,针对模拟时间... 针对工业烟气中含尘量大,容易造成烟气换热器表面积灰的问题,对比研究了两种典型烟气余热换热器气侧的积灰特性.首先对比了两种翅片管换热器的流动特性,并结合离散相模型(DPM)模拟了飞灰颗粒的运动、碰撞和沉积过程;其次,针对模拟时间步长相对于实际时间较短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时间放大因子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时间换算到实际时间尺度的方法;然后,具体研究了实际时间尺度下两种H型翅片管表面的积灰特性,分析了入口速度和颗粒粒径的影响.结果显示,飞灰颗粒主要沉积于H型翅片管前侧的流动滞止区和管后的尾涡区;双H翅片管的积灰特性稍优于单H型翅片管;渐进污垢热阻随着入口速度和颗粒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余热 H型翅片管 流动特性 积灰特性 污垢热阻
原文传递
基于化学链技术制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罗明 王树众 +3 位作者 王龙飞 吕明明 肖仲正 朱佳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23-1133,共11页
利用氢能替代常规化石能源是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将化学链技术应用于制氢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在制氢的同时捕捉该过程产生的CO2,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概述了化学... 利用氢能替代常规化石能源是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将化学链技术应用于制氢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在制氢的同时捕捉该过程产生的CO2,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概述了化学链制氢的两种方式的原理及特点,总结了不同过程在载氧体的筛选、反应器的形式以及系统模拟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高效载氧体的筛选和制备是各个过程成功运行的关键。化学链水蒸气重整制氢[CLR(s)]过程需要考虑管束的磨损问题,而自热化学链重整制氢[CLR(a)]过程需要注意过程中的反应热量平衡。廉价载氧体的筛选、固体燃料的化学链制氢及其系统开发是化学链制氢(CLH)过程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 化学链 二氧化碳 捕集 载氧体
下载PDF
气凝胶纳米多孔隔热材料传热计算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谢涛 何雅玲 +1 位作者 吴明 何超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9-304,共6页
本文研究并建立了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传热计算模型.针对气凝胶纳米多孔材料的分形结构特征,结合规则交叉球杆结构,提出了气凝胶纳米多孔材料的分形交叉球杆结构模型,并以此结构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气凝胶纳米多孔材料热导率分形计算模型,... 本文研究并建立了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传热计算模型.针对气凝胶纳米多孔材料的分形结构特征,结合规则交叉球杆结构,提出了气凝胶纳米多孔材料的分形交叉球杆结构模型,并以此结构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气凝胶纳米多孔材料热导率分形计算模型,模型中同时考虑了尺寸效应对气相、固相传热方式的影响.对气凝胶中添加的遮光剂、增强纤维等微米典型结构,以Mie辐射散射理论为基础,结合Rossland扩散近似模型,考虑了辐射传热对热量传递的增强作用;同时结合经典的两相系统等效热导率计算公式,获得复合材料的辐射导热耦合热导率计算模型.本文从纳米尺度的气凝胶多孔材料传热模型到微米尺度的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传热模型,建立了完整的气凝胶纳米多孔复合隔热材料等效热导率计算模型.模型与多个文献中气凝胶材料热导率实验数值进行比较,获得了满意的结果,验证了模型应用于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等效热导率预测计算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分形结构 辐射 等效热导率
原文传递
多孔复合相变材料电池热管理模型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扬 陶于兵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221,共9页
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问题,建立了电池产热与相变材料相变控温过程耦合的计算模型.采用泡沫铜/石蜡多孔复合相变材料作为控温材料,在5C充放电倍率下研究了相变材料层厚度和多孔骨架对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多孔介质可以有... 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问题,建立了电池产热与相变材料相变控温过程耦合的计算模型.采用泡沫铜/石蜡多孔复合相变材料作为控温材料,在5C充放电倍率下研究了相变材料层厚度和多孔骨架对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多孔介质可以有效提高散热速率、降低电池表面温度,但会引起储热密度降低、有效控温时间缩短.基于此结果,提出了兼顾控温效果和控温时间的部分多孔介质填充模型,并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在整体相变控温层厚度为6 mm,多孔介质填充区为相变控温层厚度一半时,可以实现综合性能最佳的控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电池热管理 相变材料 结构优化
原文传递
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系统耐热材料高温腐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梁志远 桂雍 赵钦新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0年第7期88-93,共6页
主要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下耐热材料的抗腐蚀性能,重点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温度、压力、杂质气体H2O和含硫气体对耐热材料腐蚀行为及抗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论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关键高温部件材料选型及其腐蚀机理研究。最后... 主要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下耐热材料的抗腐蚀性能,重点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温度、压力、杂质气体H2O和含硫气体对耐热材料腐蚀行为及抗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论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关键高温部件材料选型及其腐蚀机理研究。最后介绍了耐热材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腐蚀机理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耐热材料 腐蚀 温度 杂质气体
下载PDF
掺烧废弃硅粉对准东煤钠迁徙及灰熔融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魏博 王学斌 +2 位作者 张利孟 谭厚章 徐通模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102,116,共6页
将废弃硅粉与准东五彩湾煤掺混燃烧,研究其对准东五彩湾煤钠迁徙及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准东煤掺混硅粉后,灰样中的钠显著增加,固钠率随硅粉掺混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灰样的灰熔融特征温度随硅粉掺混比例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 将废弃硅粉与准东五彩湾煤掺混燃烧,研究其对准东五彩湾煤钠迁徙及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准东煤掺混硅粉后,灰样中的钠显著增加,固钠率随硅粉掺混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灰样的灰熔融特征温度随硅粉掺混比例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XRD及XRF分析表明,掺混硅粉会导致准东煤灰内的CaSO4提前发生分解,分解产生的CaO容易形成低温共融的钙铁辉石,是导致准东五彩湾煤灰样熔融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但掺混比例达到9%时,方石英成为灰样内主要成分,能够起到"骨架"作用而导致灰样熔融温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五彩湾煤 钠迁徙 灰熔融温度 低温共融物 废弃硅粉
下载PDF
线性菲涅尔太阳能系统光学性能研究与优化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邱羽 何雅玲 程泽东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51-2556,共6页
为研究与优化线性菲涅尔太阳能系统的光学性能,本文采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迹法(MCRT)自编程建立了整个系统的三维光学模型。基于此,分析了不同反射镜型式、瞄准位置、形面误差以及地理位置等对系统光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反射镜几何... 为研究与优化线性菲涅尔太阳能系统的光学性能,本文采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迹法(MCRT)自编程建立了整个系统的三维光学模型。基于此,分析了不同反射镜型式、瞄准位置、形面误差以及地理位置等对系统光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反射镜几何参数与瞄准位置。结果表明,不同镜面型式下系统性能均存在最优值,此时圆柱面与抛物面镜光学性能几乎一样。对于吸热管热流分布,可通过优化设计反射镜瞄准线来提高热流分布均匀性,一定的形面误差也会改善其均匀性。在地理上,该系统在北纬20°~50°的范围内年均光学效率在52%~37%之间,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线性菲涅尔 复合抛物面二级反射器 蒙特卡罗光线追迹 光学性能
原文传递
湿法脱硫后烟气腐蚀现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潘佩媛 陈衡 +2 位作者 焦健 梁志远 赵钦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1-169,共9页
基于提升排放烟羽高度以及排烟脱白的需求,必须对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后的湿烟气进行妥当处理。但湿法脱硫后的湿烟气腐蚀性很强,将对下游设备造成严重腐蚀。本文在91 MW层燃供热锅炉湿法脱硫系统后烟道进行了现场腐蚀实验,测试和评估... 基于提升排放烟羽高度以及排烟脱白的需求,必须对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后的湿烟气进行妥当处理。但湿法脱硫后的湿烟气腐蚀性很强,将对下游设备造成严重腐蚀。本文在91 MW层燃供热锅炉湿法脱硫系统后烟道进行了现场腐蚀实验,测试和评估了5种钢材的耐腐蚀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钢材的表面温度对腐蚀过程具有关键影响。随着表面温度的升高,钢材的腐蚀程度首先因为表面沉积物中氯离子浓度升高而加剧,然后因电解质的匮乏而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沉积物 烟道气 腐蚀 烟气再热器 排烟脱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