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对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效果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2
1
作者 高文 胡伏莲 +23 位作者 成虹 王化虹 杨云生 梁浩 张澍田 孟凡冬 崔梅花 魏红 盛剑秋 安贺娟 姜泊 陈烨 李延青 左秀丽 龚均 赵萍 董蕾 王邦茂 姜葵 张桂英 李建生 赵晔 郜恒骏 杨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0-264,共5页
目的观察以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在常规四联疗法后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至8月全国12个中... 目的观察以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在常规四联疗法后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至8月全国12个中心接受胃镜检查并诊断伴有Hpylori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共430例,进行Hpylori感染四联10d疗法初次根除治疗(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疗程10d)。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将其中31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分段随机法分为2组,A1组:四联疗法+铋剂模拟(四联疗法后予铋剂模拟剂21d);A2组:四联疗法+铋剂延长(四联疗法后予枸橼酸铋钾21d);各155例。12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分组,给予四联疗法后,继之雷贝拉唑14d。患者均在停药28d后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结果最终共人组428例患者,其中404例完成试验。意向性分析(ITT):慢性胃炎患者Hpylori总体根除率为85.1%(262/308),其中A1组根除率为81.7%(125/153),A2组根除率88.4%(137/155);十二指肠患者Hpylori根除率为85.8%(103/120)。所有入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A1和A2组药物对疼痛、烧灼感、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程度近似,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10d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初次治疗的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ylori感染均能获得较好的根除效果;胃炎患者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可能提高Hpylori根除成功率。含质子泵抑制剂及铋剂的四联方案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四联疗法 初始治疗 雷贝拉唑
原文传递
老年居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和死因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徐静远 邵勇 +3 位作者 鲁晓岚 邓江 李小玲 史海涛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4-209,共6页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检出率、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以及死亡原因;分析NAFLD患者代谢综合征(MS)与死亡的关系,为老年人群NAFLD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江苏省昆山市某镇当地户口60岁以上老年人群7 61...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检出率、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以及死亡原因;分析NAFLD患者代谢综合征(MS)与死亡的关系,为老年人群NAFLD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江苏省昆山市某镇当地户口60岁以上老年人群7 619人为研究对象,分析NAFLD患者的发病率、影响因素及死亡原因,以及NAFLD患者合并MS与死亡的关系。根据资料不同采用H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χ^2检验或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6年江苏省昆山市某镇60岁以上老人NAFLD患病率为14.10%(1 074/7 619),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当体质量指数(BMI)<32 kg/m^2时,NAFLD的患病率随着BMI指数的升高而升高,在BMI为18.5~23.9 kg/m^2、24.0~27.9 kg/m^2、>32.0 kg/m^2时,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而在BMI<18.5 kg/m^2及BMI为28~31.9 kg/m^2时,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BMI逐渐下降(P<0.05),同时NAFLD的发病率也呈现下降趋势(P<0.05);性别(OR=0.616)、年龄(OR=0.970)、腰围(OR=1.065)、甘油三酯(OR=1.162)、BMI(OR=1.238)、舒张压(OR=1.012)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NAFLD合并3种及4种MS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研究对象的病死率为1.94%,NAFLD组为2.23%,对照组为1.89%;NAFLD组死亡人群的平均寿命为75.58岁,对照组78.68岁;所有NAFLD组的死亡者均合并MS,且70.83%合并3种及以上MS;NAFLD组的首要死亡原因为肿瘤(37.5%),其次为心血管意外(16.67%),直接死因为MS者3例。结论被调查人群NAFLD患病率较低,可能与当地老人饮食偏素、劳动强度较大有关,以肥胖、糖尿病为代表的MS紊乱与NAFLD的发病密切相关,其中肥胖为当地60岁以上老年人群NAFLD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控制体质量应作为预防和控制老年人群NAFLD最重要的手段。然而对正常BMI的人群,也不应忽视NAFLD的风险,尤其是老年女性。NAFLD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非酒精性 老年居民 死亡原因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相关菌群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深皓 钟文婷 +4 位作者 鲁晓岚 史海涛 赵刚 张静 靳耀锋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74-779,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UC患者肠黏膜相关菌群的改变情况,了解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结肠镜检查的28例UC患者和16名健康体检者,收集其肠道黏膜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目的通过研究UC患者肠黏膜相关菌群的改变情况,了解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结肠镜检查的28例UC患者和16名健康体检者,收集其肠道黏膜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对肠黏膜相关细菌进行观察计数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28例UC患者中,活动期16例,缓解期12例。UC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的总菌群、大肠埃希菌、梭菌属、拟杆菌属数量均多于健康对照组,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数量则均少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34、19.94,23.40、12.96,23.39、19.16,23.32、10.46,23.19、4.25,18.94、12.33;P均〈0.05);UC活动期组的总菌群、大肠埃希菌、拟杆菌属数量均多于UC缓解期组,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数量则均少于UC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2、5.63、5.62、20.38、4.82,P均〈0.05)。UC患者的排便次数与拟杆菌数量呈正相关(r=0.459,P=0.014),与乳酸菌属数量呈负相关(r=-0.634,P〈0.01);UC患者便血、内镜下表现和总分与总菌群、大肠埃希菌、拟杆菌属数量均呈正相关(r=0.469、0.403、0.376,0.604、0.562、0.475,0.551、0.463、0.461,P均〈0.05),与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数量均呈负相关(r=-0.570、-0.413,-0.899、-0.458,-0.862、-0.480,P均〈0.05);UC患者医师评价与大肠埃希菌数量呈正相关(r=0.415,P=0.028),与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数量均呈负相关(r=-0.841、-0.529,P均〈0.01)。结论UC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UC患者某些临床表现之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原位杂交 荧光 肠黏膜相关菌群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胃肠息肉患者实施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对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宋亚华 安苗 +5 位作者 秦赟 宋晓静 赵平 石道宏 薛琼 蔡尚轩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5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息肉患者实施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对并发症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胃肠息肉患者76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和无痛组,各3... 目的探讨胃肠息肉患者实施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对并发症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胃肠息肉患者76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和无痛组,各38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无痛组患者使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术后统计两组患者一般指标、并发症,评定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常规组和无痛组切除息肉个数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痛组息肉切除时间(63.87±7.25)min和出血量(48.98±3.14)mL,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术后2 h VAS评分(2.01±0.25)分,12 h VAS评分(0.77±0.12)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术后WBC(2.04±0.11)×109/L、CRP(1.01±0.14)mg/L,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8.69±2.06)h、排便时间(41.26±3.51)h,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无痛组并发症率为7.89%,低于常规组的13.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息肉患者实施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能促使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炎性反应和疼痛,缩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且不影响息肉切除情况,也不会增加并发症,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息肉 无痛消化内镜 高频电刀 并发症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六味安消胶囊临床研究协作组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六味安消胶囊 功能性便秘 FC 消化科 给药方法
原文传递
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对胃肠激素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梁君蓉 周永强 +2 位作者 胡康 李春燕 邹百仓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和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98例肝胃不和型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用药治疗方案分成2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和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98例肝胃不和型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用药治疗方案分成2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胃苏颗粒。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5-羟色胺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3例患者退出研究,对照组有2例患者退出研究。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76.60%,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中医证候积分、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和5-羟色胺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胃不和型FD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多潘立酮,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和5-羟色胺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苏颗粒 肝胃不和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激素
原文传递
中国西北地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麦仓 沈强 +6 位作者 王学红 杨力 周永宁 张洪芳 张蓉 殷彩桥 张军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8-302,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内镜中心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西安、西宁、兰州、银川的4所医院内镜中心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反流诊断问卷(RDQ)作为诊断依据,以症状程度和频度积分≥12分作为GERD初... 目的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内镜中心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西安、西宁、兰州、银川的4所医院内镜中心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反流诊断问卷(RDQ)作为诊断依据,以症状程度和频度积分≥12分作为GERD初筛标准。从问卷确诊的GERD患者中随机抽取1/3患者,于齿状线下缘4个象限各取1块组织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资料输入EpiData3.0数据库,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取合格问卷12454份,经RDQ共诊断GERD患者1246例,总体检出率为10.0%。425例GERD患者行活组织检查,其中齿状线上移距离〈3cm者占73.6%(313/425),齿状线上移距离≥3cm者占26.4%(112/425);病理结果显示,正常食管黏膜占9.9%(42/425),慢性食管炎占80.2%(341/425),肠上皮化生占7.1%(30/425),低度不典型增生占1.9%(8/425),高度不典型增生和鳞状细胞癌均为0.2%(1/425),食管腺癌占0.4%(2/425)。GERD患者齿状线上移〈3cm和≥3cm者中,慢性食管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85.3%(267/313)、1.3%(4/313)、0.9%(3/313)、0和66.0%(74/112)、23.2%(26/112)、5.4%(6/112)、2.7%(3/112)。GERD发病与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食管裂孔疝及胆汁反流有密切关系。结论中国西北地区内镜中心就诊患者GERD临床检出率较高,年龄大、BMI高、吸烟、饮酒、胆汁反流和食管裂孔疝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齿状线上移距离≥3cm的GERD患者病弹前蛮糖严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胃镜检查 胃食管反流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人肛门直肠功能多中心检测参数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晓红 王智凤 +7 位作者 辛海威 朱有玲 王学勤 罗金燕 谢小平 侯晓华 邹多武 柯美云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97-602,共6页
目的获得我国健康人不同年龄及性别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参数的正常值。方法收集4个医疗中心的健康受试者,按年龄分为3组:Ⅰ组为18~39岁,Ⅱ组为40~59岁,Ⅲ组为≥60岁。应用气液压毛细灌注系统和 Pc Polygraf HR 台式高分辨消化... 目的获得我国健康人不同年龄及性别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参数的正常值。方法收集4个医疗中心的健康受试者,按年龄分为3组:Ⅰ组为18~39岁,Ⅱ组为40~59岁,Ⅲ组为≥60岁。应用气液压毛细灌注系统和 Pc Polygraf HR 台式高分辨消化道动力监测系统测定受试者静息状态下肛门括约肌参数;嘱受试者模拟排便,记录与排便相关的参数;最后向气囊充气评估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及直肠排便感知功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 t 检验分别比较3个年龄组和不同性别受试者间的各项参数。结果共纳入健康受试者166名,Ⅰ组79名,其中男40名;Ⅱ组68名,其中男29名;Ⅲ组19名,男11名。肛门括约肌参数中3个年龄组间肛门括约肌长度(ASL)、有效肛门括约肌长度(VASL)、肛门括约肌静息压(RASP)、肛门括约肌最大缩榨压(SASP)及肛门括约肌有效缩榨压(VSASP)时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男性 SASP[(180.13±8.10)mmHg,1 mmHg=0.133 kPa]明显高于女性[(143.93±6.59)mmHg,t=-3.489,P =0.001],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排便相关参数中3个年龄组间模拟排便时直肠内压、直肠-肛门括约肌压力梯度(RAPG)、肛门括约肌松弛率(ASRR)及排便时直肠-肛门括约肌同步(R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男性模拟排便时直肠内压[(61.23±3.46)mmHg]和 RAPG[(40.04±4.08)mmHg]明显高于女性[(44.47±2.32)mmHg,t=-4.075;(24.00±2.59)mmHg,t =-3.367,P 均<0.01],男女之间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所有受试者 RAIR 均存在,3个年龄组及不同性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直肠排便感知功能中3个年龄组之间初始阈值(FRS)、排便阈值(C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肛门动力 直肠排便感知 直肠肛门抑制反射 性别 年龄
原文传递
联合微信进行消化内科PBL教学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深皓 鲁晓岚 +3 位作者 王卫利 薛芝琴 赵刚 程妍 《科教文汇》 2017年第3期89-91,共3页
目的:评价在消化内科学临床学习中联合微信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及8年制学生共128名,在消化内科学PBL教学中联合微信进行教学,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对联合微信的PB... 目的:评价在消化内科学临床学习中联合微信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及8年制学生共128名,在消化内科学PBL教学中联合微信进行教学,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对联合微信的PBL教学的主观态度以及该教学方式实施前后对自身综合能力的评价。结果:86.7%学生对联合微信进行PBL教学持肯定态度。与一般的PBL教学相比,医学生认为联合微信进行PBL教学有助于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尤其是在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查找资料和信息分析能力等方面收获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微信进行消化内科PBL教学总体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微信 消化内科学
下载PDF
循证医学与PBL教学结合模式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程妍 李阳 +5 位作者 鲁晓岚 张莉 戴菲 王玲珠 郭晓燕 张军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6年第6期7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与PBL教学结合模式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的优势及作用。方法将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54人,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典型病例,实验组28人运用循证医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照组26人运用传统...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与PBL教学结合模式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的优势及作用。方法将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54人,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典型病例,实验组28人运用循证医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照组26人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病例分析、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查阅评价文献能力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医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PBL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相关菌群及其与症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深皓 钟文婷 +6 位作者 鲁晓岚 史海涛 赵刚 张静 靳耀峰 王双妮 赵红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412-1418,共7页
目的比较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总细菌、大肠杆菌、梭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6种细菌的差异,并探究菌群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 目的比较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总细菌、大肠杆菌、梭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6种细菌的差异,并探究菌群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结肠镜检查的IBS-D患者20例及健康体检者16名。收集其肠道黏膜标本,制成冰冻切片后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对肠黏膜相关细菌进行观察计数,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IBS-D患者肠黏膜中的细菌主要定植在黏膜表面及与之相邻的黏液层中,仅个别患者有极少量的细菌定植在黏膜深处的固有层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D患者肠黏膜相关菌群中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拟杆菌和梭菌属数量明显增多(P<0.05),双歧杆菌数量则明显减少(P<0.05),但二者在乳酸菌的数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D患者固有层中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BS-D中,腹痛程度评分与大肠杆菌数量、排便次数、乳酸菌的数量、对大便的满意情况与双歧杆菌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他细菌的数量与其他IBS-D症状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D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发生了显著改变,总细菌、大肠杆菌、拟杆菌、梭菌属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均产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则与IBS-D某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荧光原位杂交 肠黏膜相关菌群
下载PDF
食管黏膜下肿瘤病理特征及内镜下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邹百仓 秦斌 +5 位作者 张莉 王深浩 刘娜 秦赟 范青 王进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内镜切除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行内镜下切除的食管黏膜下肿瘤152例患者资料,分析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病理性质、... 目的分析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内镜切除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行内镜下切除的食管黏膜下肿瘤152例患者资料,分析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病理性质、分布特点、内镜切除治疗的不同术式的特点、并发症和疗效。结果患者发病平均年龄(52.74±10.53)岁,无性别差异;食管黏膜下肿瘤各段均可发生,以食管中下段较多。病理分类以平滑肌瘤多见(73.68%),其余依次为间质瘤(11.18%)、血管瘤(3.95%)、囊肿(3.29%)、脂肪瘤(1.97%)等,瘤体分别位于黏膜肌层(31.58%)、固有肌层(57.89%)和黏膜下层(10.53%)。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切除3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52例,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63例,全层切除术(EFTR)1例,均完整切除病灶。EMR术切除瘤体较小,手术时间短。ESD和STER切除瘤体大,手术时间长(P<0.05),3种术式的并发症均有效控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无局部复发及残留病例。结论食管黏膜下肿瘤成年发病多见,无性别差异,食管各段均可发生,多来源于黏膜肌层及固有肌层。平滑肌瘤多见,其次依序为间质瘤、梭形细胞瘤、血管瘤等。内镜切除术式取决于病变部位及来源和大小,内镜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下肿瘤 病理特点 内镜切除 并发症 疗效
下载PDF
合理应用刺激性泻剂专家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10
13
作者 戴宁 侯晓华 +3 位作者 袁耀宗 林琳 张军 刘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08-709,共2页
刺激性泻剂作为临床常用的便秘治疗药物,已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应用数十年,此类药物因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同时又可能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绞痛等不良反应而始终备受关注。为此,《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邀请了国内消化界的部分专家于201... 刺激性泻剂作为临床常用的便秘治疗药物,已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应用数十年,此类药物因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同时又可能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绞痛等不良反应而始终备受关注。为此,《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邀请了国内消化界的部分专家于2013年7月对刺激性泻剂进行了临床疗效再评价,尤其是对其作用机制和合理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泻剂 合理应用 专家 中华消化杂志 水电解质紊乱 临床疗效 治疗药物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与claudin-1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黄小平 刘欣 +2 位作者 王燕 王学勤 龚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876-880,共5页
目的测定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血清及结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进一步了解IBS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2例IBS腹泻型(D-IBS)、18例... 目的测定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血清及结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进一步了解IBS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2例IBS腹泻型(D-IBS)、18例IBS便秘型患者(C-IBS)、2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0、claudin-1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TNF-α、IL-10、claudin-1的表达。结果 1血清中TNF-α水平及结肠黏膜表达率D-IBS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IB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IL-10水平及结肠黏膜表达率D-IBS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IB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claudin-1水平及结肠黏膜表达率D-IBS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IBS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4D-IBS组血清TNF-α与claudin-1成负相关(r=-0.867,P<0.05),血清IL-10与claudin-1成正相关(r=0.868,P<0.05)。结论 IBS腹泻症状的产生可能与炎性因子失衡而导致claudin-1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0 紧密连接蛋白-1
下载PDF
RPR FIB-4 APRI及AAR对10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方雄 闫蓉 +3 位作者 高保华 田秋梅 徐静远 鲁晓岚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与血小板比率(RPR)标志物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及准确性。并与其他已有指数如纤维化-4评分(Fibrosis-4 score,FIB-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比值指数(AST-to-platelet-...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与血小板比率(RPR)标志物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及准确性。并与其他已有指数如纤维化-4评分(Fibrosis-4 score,FIB-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比值指数(AST-to-platelet-ratio-index,APRI)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AR)进行比较。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血清学、病毒学及肝脏组织学表现诊断,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07例纳入研究,行血液学、生化学、病毒学检查及肝活检术。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ROC)。结果 RPR诊断F0-1, F2-3及F4的cut-off值分别为0.079, 0.141及0.279(P<0.001);FIB-4的cut-off值分别为1.194,3.703及4.383 (P<0.001);APRI的cut-off值分别为0.384,0.660及1.441(P<0.001);AAR的cut-off值分别为0.915, 0.850及0.960 (P=0.706)。敏感度分别为RPR 76.9%,FIB-4 78.26%,AAR 97.83%及APRI 80.43%;特异度分别为RPR 81.48%,FIB-4 75.93%,AAR 14.81%及APRI 80.43%。AUROC分别为RPR 0.787,FIB-4 0.778,AAR 0.540及APRI 0.759。总cut-off值分别为RPR 0.11,FIB-4 1.94,AAR 0.60及APRI 0.59。结论 RPR, FIB-4及APRI对CHB明显纤维化及严重纤维化(硬化)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及预测价值,其中RPR优于FIB-4,而FIB-4又优于APRI,因此RPR是一个更好的肝纤维化评估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R FIB-4 APRI AAR 纤维化
原文传递
非肥胖型脂肪肝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邓江 韩致毅 +5 位作者 肖彩兰 孙雅亭 吉亚军 敖丽 张永红 鲁晓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00-2604,共5页
目的分析非肥胖型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筛选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12月腹部超声、BMI、年龄及性别资料完整的体检者23545例,分析脂肪肝患病率,继续筛选TG、空腹血糖及ALT等资料完整的正常BMI体... 目的分析非肥胖型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筛选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12月腹部超声、BMI、年龄及性别资料完整的体检者23545例,分析脂肪肝患病率,继续筛选TG、空腹血糖及ALT等资料完整的正常BMI体检者7484例进行多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肥胖型脂肪肝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15年体检者脂肪肝患病率为30.2%(7116/23545)。按BMI分层,消瘦、正常BMI、超重及肥胖体检者脂肪肝的患病率依次升高(P值均<0.05),分别为0.8%(6/706)、9.3%(919/9899)、38.4%(3404/8870)及68.5%(2787/4070);男性脂肪肝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值均<0.05)。在919例非肥胖型脂肪肝患者中,青年、中年及老年占比分别为40.7%(374例)、46.1%(424例)及13.2%(121例)。在BMI正常体检者中,中年及老年体检者脂肪肝患病率无显著差异(14.5%vs 16.8%,P>0.05),但都高于青年(6.0%)体检者(P值均<0.05)。青年及中年男性体检者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同年龄段女性(χ2值分别为99.40、43.29,P值均<0.001),老年男性体检者脂肪肝患病率则低于同年龄段女性(χ2=9.81,P=0.002)。在BMI正常体检者中,TG不高者脂肪肝患病率为5.0%(311/6273),TG升高者脂肪肝患病率为26.8%(325/12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90,P<0.001)。61.5%的非肥胖型脂肪肝患者合并糖脂代谢紊乱。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ALT、空腹血糖、TG及血尿酸水平是正常BMI体检者发生非肥胖型脂肪肝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01)。结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体检者中,非肥胖型脂肪肝患病率较高。血清TG水平或可作为非肥胖型脂肪肝简易且有效的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阿力木.卡德尔 阿木提.托呼提 +1 位作者 牛春燕 罗金燕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健康维吾尔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选取96例维吾尔族和104例汉族健康志愿者,抽取静脉血5ml,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并对维吾尔族与汉族人...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健康维吾尔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选取96例维吾尔族和104例汉族健康志愿者,抽取静脉血5ml,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并对维吾尔族与汉族人基因表型和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外显子5长度为284bp,突变发生在SmaⅠ的酶切位点,外显子4长度为375bp,突变发生在BamHⅠ的酶切位点,维吾尔族强代谢型基因(wt/wt、wt/m1、wt/m1+wt/m2)的总频率为95.83%,明显高于汉族(77.88%)(P〈0.05),弱代谢型基因(m1/m1)的总频率为4.17%,明显低于汉族(11.54%)(P〈0.05)。维吾尔族、汉族wt、m1、m2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104、0.6058,0.4818、0.3333,0.0078、0.0686,维吾尔族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我国维吾尔族人群CYP2C19弱代谢型(m1/m1)频率为4.17%,明显低于汉族,其中m1等位基因频率为m2的60倍,远高于汉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崔小萌 刘欣 +4 位作者 史海涛 赵刚 程妍 杨娟 方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DGLL)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NAFLD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DGLL或多烯磷脂酰胆碱(PPC)灌胃16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DGLL)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NAFLD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DGLL或多烯磷脂酰胆碱(PPC)灌胃16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磷酸化的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α(P-AMPKα)蛋白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m RNA。结果 DGLL组血清瘦素为(3.87±0.38)ng/ml,显著低于模型组【(4.68±0.39)ng/ml,P<0.01】或PPC组【(4.55±0.24)ng/ml,P<0.01】;DGLL组脂联素为(12.27±0.64)μg/ml,显著高于模型组【(10.46±0.28)μg/ml,P<0.01】,但与PPC组【(12.13±0.56)μg/ml,P>0.05】比,无统计学差异;DGLL组大鼠肝组织P-AMPKα蛋白阳性表达面积为(8.38±3.27)%,显著高于模型组【(1.81±0.90)%,P<0.01】或PPC组【(5.50±0.73)%,P<0.05】;DGLL组肝组织PPAR-γ、CPT-1、GLUT-4 m RNA水平分别为(1.07±0.14、0.91±0.05、1.61±0.54),显著高于模型组【分别为(0.26±0.12、0.14±0.01、0.10±0.03,P<0.05】,但ACO m RNA水平(0.23±0.09)与模型组比,无统计学差异【(0.24±0.02),P>0.05】;PPC组PPAR-γ和CPT-1 m RNA水平分别为(0.65±0.16)和(0.22±0.05),显著低于DGLL组(P<0.05),而GLUT-4和ACO m RNA水平(1.32±0.12和0.14±0.05)与DGLL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DGLL组肝组织ACC m RNA水平为(1.67±0.23),显著低于模型组【(3.31±0.02),P<0.05】或PPC组【(2.69±0.14),P<0.05】;DGLL组L-FABP m RNA水平为(1.06±0.04),显著低于模型组【(1.26±0.02),P<0.05】,而与PPC组【(1.06±0.09),P>0.05】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GLL能降低NAFLD大鼠血脂、血糖、胰岛素、HOMA-IR、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并增加肝组织P-AMPKα蛋白表达,上调PPAR-γ、CPT-1、GLUT-4 m RNA水平、下调L-FABP和ACC m RNA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α 大鼠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酪酪肽、密封蛋白-1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燕 刘欣 +2 位作者 黄小平 李永 罗金燕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05-810,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IBS患者血清和结肠黏膜中炎性细胞因子与酪酪肽、密封蛋白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IBS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IBS门诊患者50例和健康对照者20名,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酪酪肽、IL-10、TNF-α和密封蛋白-... 目的通过检测IBS患者血清和结肠黏膜中炎性细胞因子与酪酪肽、密封蛋白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IBS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IBS门诊患者50例和健康对照者20名,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酪酪肽、IL-10、TNF-α和密封蛋白-1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黏膜中酪酪肽、IL-10、TNF-α和密封蛋白-1的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LSD)法、卡方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50例IBS患者中,腹泻型IBS组27例,便秘型IBS组23例。腹泻型IBS组血清酪酪肽水平及其结肠黏膜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6.28±2.75) ng/L比(10.12±1.55) ng/L,66.7%(18/27)比30.0%(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t=10.19,χ2=6.182;P均〈0.05)。腹泻型IBS组血清IL-10水平及其结肠黏膜表达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2.95±0.24) ng/L比(3.58±0.35) ng/L,22.2%(6/27)比50.0%(1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t=4.52,χ2=3.948;P均〈0.05),血清TNF-α水平及其结肠黏膜表达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8.73±0.41) ng/L比(7.73±0.51) ng/L,66.7%(18/27)比30.0%(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t=8.43,χ2=6.182;P均〈0.05)。便秘型IBS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酪酪肽、IL-10、TNF-α水平[(10.24±1.34) ng/L比(10.12±1.55) ng/L,(3.43±0.71) ng/L比(3.58±0.35) ng/L,(7.81±0.26) ng/L比(7.73±0.51) ng/L ]及其结肠黏膜阳性表达率[39.1%(9/23)比30.0%(6/20),56.5%(13/23)比50.0%(10/20),34.8%(8/23)比30.0%(6/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泻型IBS组血清密封蛋白-1水平及其结肠黏膜表达阳性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94.44±6.61) ng/L比(103.64±5.47) ng/L,11.1%(3/27)比40.0%(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t=5.76,χ2=5.349;P均〈0.05);便秘型IBS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肽YY 密封蛋白-1
原文传递
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新剂型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冯俊礼 师军峰 +3 位作者 李东芳 乔京贵 赵平 穆金姬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1期114-117,共4页
消化性溃疡作为一种消化性系统类的多发病和常见病,通常发生于胃或十二指肠近端,导致出现腹胀、腹痛、烧心、恶心、溃疡出血和急性穿孔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消化性溃疡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消化性溃疡作为一种消化性系统类的多发病和常见病,通常发生于胃或十二指肠近端,导致出现腹胀、腹痛、烧心、恶心、溃疡出血和急性穿孔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消化性溃疡的深入探索和研究,药物治疗的组合方案也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市场前景,科研工作者开发设计出许多药物新剂型,呈现出预期理想的效果。本文旨在对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的新剂型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全面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药物 定位释药 固体制剂 缓释制剂 脂质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