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比灵联合地巴唑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付宁 梁红 +3 位作者 贾格桃 赵骥 王萍 刘亚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109-1110,共2页
目的:探讨西比灵与地巴唑联合使用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56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仅接受西比灵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口服地巴唑。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 目的:探讨西比灵与地巴唑联合使用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56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仅接受西比灵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口服地巴唑。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降低,发病频率均明显下降,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比灵与地巴唑联合使用可有效改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脑血流状况及发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头痛/药物疗法 @西比灵 @地巴唑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地塞米松与甘露醇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帆 冯骏 王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7期23-25,共3页
目的分析使用地塞米松与甘露醇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脑保护作用,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08—2014-03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甘露醇联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常... 目的分析使用地塞米松与甘露醇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脑保护作用,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08—2014-03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甘露醇联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病死率更低,GCS评分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脑保护作用强,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急危重症 地塞米松 甘露醇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常小妮 冯俊 +4 位作者 阮骊韬 商静 杨艳秋 孙健 宋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8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行超声造影,根据斑块造影增强程度分为1~3级;留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根据造影后...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8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行超声造影,根据斑块造影增强程度分为1~3级;留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根据造影后斑块增强的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斑块内新生血管越多,血浆内Hcy越高,三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依次递增,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9,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斑块造影增强程度与血清Hcy水平呈较明显正相关(r=0.66,P〈0.01)。结论超声造影能半定量评估斑块内新生血管,斑块内血管新生程度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超声造影评估斑块新生血管结合血清Hcy可以更好地判定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动脉粥样硬化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高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病例导入、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介入放射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冯骏 杨嫣华 +1 位作者 赵超 梁亚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7期14-15,共2页
介入放射学教学是放射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入放射学这门学科具有技术性及操作性强的特点,牵扯到很多心脑、周围血管的解剖学知识和相关临床知识。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们会感到枯燥,难于理解及掌握。为了提高临床介入... 介入放射学教学是放射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入放射学这门学科具有技术性及操作性强的特点,牵扯到很多心脑、周围血管的解剖学知识和相关临床知识。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们会感到枯燥,难于理解及掌握。为了提高临床介入放射学的教学水平,利用放射科现有的影像平台,将病例导入、多媒体教学、PBL教学及学生在教学中亲自动手操作等方法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介入放射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了血管解剖的知识。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血管性疾病的理解和认知,提高了介入放射学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多模式教学 血管解剖
下载PDF
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造影联合腹主动脉造影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吴翔 刘亚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65-1370,共6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脑血管狭窄和周围血管狭窄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 060例在我科同期行脑血管造影和腹主动脉造影患者的检查结果,并记录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参数,分析脑血管狭窄和周围血管狭窄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脑血管狭窄和周围血管狭窄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 060例在我科同期行脑血管造影和腹主动脉造影患者的检查结果,并记录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参数,分析脑血管狭窄和周围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探索发生多支动脉狭窄和动脉溃疡性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周围血管狭窄与脑血管狭窄有关(r=0.236,P<0.01),且与脑血管狭窄的程度(r=0.228,P<0.01)和数量(r=0.231,P<0.01)呈正相关关系;年龄(OR=1.059,95%CI:1.015~1.117,P<0.05)、吸烟(OR=3.423,95%CI:1.524~7.780,P<0.01)及糖尿病(OR=3.651,95%CI:1.536~8.425,P<0.01)是多支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未发现动脉溃疡性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往往合并有周围血管狭窄,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造影同时联合腹主动脉造影具有重要意义;年龄、吸烟和糖尿病是多支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造影 腹主动脉造影 多支动脉狭窄 溃疡性斑块
下载PDF
循环miR-500对内皮祖细胞募集和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宁 梁红 +3 位作者 贾格桃 吴敏 王萍 刘亚民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3期327-332,351,共7页
目的探讨mi R-500对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募集和斑块稳定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颈动脉硅胶圈植入法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小鼠模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正常小鼠和... 目的探讨mi R-500对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募集和斑块稳定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颈动脉硅胶圈植入法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小鼠模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正常小鼠和模型小鼠血浆中mi R-500的表达水平。32只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每周分别尾静脉注射mi R-500模拟物、对照模拟物、mi R-500抑制物和对照抑制物,6周后收集颈动脉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斑块内EPCs的数量,免疫组化检测患处内皮完整性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程度,油红O染色检测不稳定斑块面积。分离培养骨髓EPCs,分别转染mi R-500模拟物、对照模拟物、mi R-500抑制物和对照抑制物,72 h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炎症标志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MMP)-9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的分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模型小鼠血浆中mi R-500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循环mi R-500水平的减少显著促进斑块内EPCs的聚集和内皮的完整性,减少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和斑块内单核/巨噬细胞浸润(P<0.01),抑制EPCs分泌MMP-9和IL-6,并增强其迁移能力(P<0.01);而mi R-500水平增加则作用相反。结论循环mi R-500可抑制颈动脉粥样斑块中EPCs的募集和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miR-500 内皮祖细胞 炎症因子 迁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S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赵理英 刘亚民 +1 位作者 王毓婧 吴翔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6期125-126,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AS(atherosclerosis,AS)斑块是指脂质沉积于动脉壁形成局部斑块的过程,其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多项基础及临床报道显示[1-2],组织蛋白酶参与了AS的进程,对AS斑块稳定性发挥突出作用。近期研究发... 动脉粥样硬化AS(atherosclerosis,AS)斑块是指脂质沉积于动脉壁形成局部斑块的过程,其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多项基础及临床报道显示[1-2],组织蛋白酶参与了AS的进程,对AS斑块稳定性发挥突出作用。近期研究发现,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S,Cat S)与颈动脉及主AS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关系。在此笔者就Cat S与AS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予以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S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干预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7
8
作者 卢丹丹 张少茹 周红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初次发病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给予其神经内科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给...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初次发病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给予其神经内科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erthel指数评分表(MBI)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三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FMA和MBI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的FMA和MBI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发病后24小时内进行的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超早期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医学伦理 康复护理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大脑病变部位与卒中后抑郁发生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邓景元 刘亚民 +2 位作者 吕雅丽 杨林 冯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2-536,共5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我国人群急性脑卒中患者大脑病变部位与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关系,为探讨PSD发生机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搜集2000年1月—2011年11月PSD与卒中病变相关的文献...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我国人群急性脑卒中患者大脑病变部位与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关系,为探讨PSD发生机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搜集2000年1月—2011年11月PSD与卒中病变相关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数据提取。应用ReviewManager 5.1软件对各研究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评估发表偏倚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共计3 545名研究对象,其中PSD患者1 493例,非PSD患者2 052例。PSD与大脑不同病变部位关系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左半球1.60(1.39~1.83)(P<0.001)、大脑前部2.76(1.60~4.75)(P<0.001)、额叶2.11(1.00~4.45)(P=0.05)和皮质层2.22(0.74~6.62)(P=0.15)。卒中后急性期患者,病变部位在大脑左半球者发生PSD的危险性是病变部位在右半球者的1.60倍,病变部位为大脑前部发生PSD的危险性是病变部位为后部的2.76倍。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在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前部是发生PSD的危险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病变部位 META分析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术后检查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明利 冯骏 屈天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两种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使用DSA和MRA技术检测颅内动脉瘤术后及随访3个月的分级情况,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DSA与TOF-MRA对颅内动脉...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两种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使用DSA和MRA技术检测颅内动脉瘤术后及随访3个月的分级情况,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DSA与TOF-MRA对颅内动脉瘤随访3个月分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P>0.05);MRA和DSA检测术后颅内动脉瘤1级的灵敏度分别为94.3%、97.1%,特异度分别为91.9%、89.2%,两种方法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颅内动脉瘤分级的增加随高血压的发生率而增加(χ2=7.82,P<0.05),与高血压成正相关(r=0.47,P<0.05);MRA和DSA检测术后颅内动脉瘤患者脑血管平均分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与DSA均可应用于随访术后颅内动脉瘤残留瘤的分级,MRA还有无创性检查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Orem自护模式在脑卒中患者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卢丹丹 张少茹 +1 位作者 周红艳 程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27期3282-328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超早期护理中运用Orem自护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初次发病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0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脑卒中超早期护理中运用Orem自护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初次发病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0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入院24 h内运用Orem自护模式进行超早期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用卒中影响量表(SIS)3.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干预组的SIS总分及力量、记忆思维、情绪、交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IADL)、移动能力、参与、手功能维度的得分分别为(498.74±73.87),(69.36±19.38),(75.44±23.11),(54.31±9.20),(73.89±11.77),(63.28±14.29),(66.83±13.05),(55.82±12.49),(39.80±9.85)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15,4.663,-2.723,2.900,-2.631,2.611,4.486,3.175,-6.527;P〈0.05)。结论脑卒中后以Orem自护模式为指导的超早期综合性规范化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超早期护理 OREM自护模式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DSA和MRA检测在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明利 冯骏 屈天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诊断亚急性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血管结构异常的临床价值,为脑血管结构异常的检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1周内的患者183例,使用DSA和MRA法检测亚急...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诊断亚急性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血管结构异常的临床价值,为脑血管结构异常的检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1周内的患者183例,使用DSA和MRA法检测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基本结构血管异常。结果:MRA和DSA检测,顶叶、额叶和豆状核3个部位自发性脑出血的几率最大,分别占全部出血部位的17.5%、16.9%和14.2%;存在脑血管结构异常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的发生率小于不存在脑血管结构异常患者(P<0.05),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r=0.43,r=0.46,P<0.05);MRA和DSA检测脑血管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DSA为诊断金标准,MRA检测脑血管畸形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8%和96.9%。结论:MRA与DSA均可应用于诊断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管结构异常,MRA有无创性的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 核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应用DSA和MRA检测糖尿病患者颅内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明利 冯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DSA和MRA检测糖尿病患者颅内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2例糖尿病患者,使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颅内血管病变.结果共检测动脉血管1 988支,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1 123支(56.5%),2种检测方法... 目的探讨应用DSA和MRA检测糖尿病患者颅内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2例糖尿病患者,使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颅内血管病变.结果共检测动脉血管1 988支,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1 123支(56.5%),2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χ2=0.36、0.47、0.53,P>0.05);对双侧ACA、MCA、PCA 284支血管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种检测方法对显示的平均分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0.56、0.89,P>0.05);DSA检查Willis环血管狭窄结果显示656支动脉狭窄,MRA评价Willis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90%以上.结论 MRA与DSA均可应用于诊断糖尿病患者颅内病变,MRA的无创性检查优势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血管
下载PDF
脑血管介入医师的培训和提高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丽华 刘亚民 +1 位作者 刘建林 张明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5年第6期702-704,共3页
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中,介入治疗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不适当的介入操作会提高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如何对神经科医师进行介入的规范化培训,成为临床医师培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总结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介入医师培训中的方法和... 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中,介入治疗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不适当的介入操作会提高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如何对神经科医师进行介入的规范化培训,成为临床医师培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总结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介入医师培训中的方法和经验,尝试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从而提高神经科介入医师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介入 渐进法 培训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仁祥 刘建林 +2 位作者 任丽娟 田万平 高蕾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技术(CDF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CDFI和DSA检查结果进行性回顾性分析,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6例,脑梗死患者109例。结果 ...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技术(CDF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CDFI和DSA检查结果进行性回顾性分析,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6例,脑梗死患者109例。结果 185例患者中,CDFI与DSA检查均发现梗死组颈动脉狭窄高于TIA组(P<0.05);以DSA诊断为标准,CDFI检查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狭窄与DSA相比较,轻度狭窄、中重度狭窄、闭塞及总符合率分别为86.21%、98.82%、65.96%和86.96%。结论 CDFI对于血管轻度狭窄和闭塞的诊断欠佳,尚不能取代DSA检查;CDFI联合DSA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血管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下载PDF
综合干预老年脉压和脉压指数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景元 刘亚民 +3 位作者 吕雅丽 杨林 张敏 冯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63-1364,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老年患者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影响及其与老年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2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73例患者予综合干预,干预方案为:改变生活方式+氢氯噻嗪+替米沙坦+辛伐他汀+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老年患者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影响及其与老年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2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73例患者予综合干预,干预方案为:改变生活方式+氢氯噻嗪+替米沙坦+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对照组154例患者未予综合干预。随访观察3年,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脉压和平均脉压指数及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的平均脉压为(51.36±6.22)mmHg、平均脉压指数为(0.39±0.02),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干预组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为28例(16.18%),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3例(4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人的脉压和脉压指数采取适当运动、改变生活方式及氢氯噻嗪、替米沙坦、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减少老年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 脉压 脉压指数 老年患者
下载PDF
CD40/CD40L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毓婧 刘亚民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47-952,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炎性介质CD40/CD40L广泛存在于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细胞,参与斑块内炎症反应,释放促炎细胞因子,降解细胞外基质,提高促凝活性,促进动脉粥样...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炎性介质CD40/CD40L广泛存在于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细胞,参与斑块内炎症反应,释放促炎细胞因子,降解细胞外基质,提高促凝活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斑块易损性.干预CD40/CD40L信号系统可能成为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种有效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40 CD40配体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Antigens CD40
原文传递
间歇性迷走神经刺激对未成年难治性癫痫患者自主心率变异性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仁祥 刘丽华 +2 位作者 任丽娟 田万平 高蕾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952-954,共3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儿童与青少年的自主心率变异情况及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患有难治性癫痫症的儿童为癫痫组,选择非癫痫但患有多动症与认知障碍的儿童15例为对照组,在进行VNS前后分别获取睡眠第2阶段...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儿童与青少年的自主心率变异情况及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患有难治性癫痫症的儿童为癫痫组,选择非癫痫但患有多动症与认知障碍的儿童15例为对照组,在进行VNS前后分别获取睡眠第2阶段与慢波睡眠期间的脑电图与心电图数据,利用时域分析法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睡眠第2阶段与慢波睡眠期间,癫痫组较对照组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VNS治疗前后平均RR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VNS并没有改变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心率。在VNS治疗前,睡眠第2阶段SDNN、SDANN、RMSSD、PNN50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经VNS治疗后,SDANN与PNN50较对照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NN与RMSSD降低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自主控制受难治性癫痫症的影响,VNS可诱导交感平衡系统向着交感神经占优势的转变和提高自主调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迷走神经刺激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应用DSA和MRA检测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
19
作者 周明利 冯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DSA和MRA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2例糖尿病患者,使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颈动脉血管病变.结果 DSA与MRA检查颈总动脉血管按有无狭窄和狭窄程度分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目的探讨应用DSA和MRA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2例糖尿病患者,使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颈动脉血管病变.结果 DSA与MRA检查颈总动脉血管按有无狭窄和狭窄程度分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与MRA检查颈内动脉血管按有无狭窄和狭窄程度分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对颈总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92.6%;MRA对颈内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6.9%,特异度为91.0%.结论 MRA与DSA均可应用于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MRA的无创性检查优势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颈动脉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96例报告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建林 张勤奕 +1 位作者 屈根学 马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19,共2页
目的回顾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对96例(男76例,女20例,年龄43-84岁,平均65.2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手术。全组均经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DSA)确诊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目的回顾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对96例(男76例,女20例,年龄43-84岁,平均65.2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手术。全组均经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DSA)确诊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手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53例,颈丛麻醉43例。术中放置动脉临时转流管70例,其中全麻应用51例,颈丛麻醉19例。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71例,症状好转22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颈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结论CEA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脑卒中 颈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