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院心电生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延红 樊林 +3 位作者 卫荣 梁宗强 梁一木 马亚楠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8期125-127,139,共4页
目的建立心电生理检查流程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检验数据高度共享。方法通过网络技术把分散在医院各科室的数字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分析仪、运动负荷分析系统和静息脑电图、动态脑电图、肌电图、经颅多普勒等设备的数据信号整合... 目的建立心电生理检查流程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检验数据高度共享。方法通过网络技术把分散在医院各科室的数字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分析仪、运动负荷分析系统和静息脑电图、动态脑电图、肌电图、经颅多普勒等设备的数据信号整合到心电生理信息系统中,并与HIS、EMR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结果心电生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诊断工作效率和心电图报告质量,方便医生查阅、统计及分析心电数据。结论心电生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电子病历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信息系统 心电生理信息系统 医院数字化管理 心电诊断 电子病历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钱华 谭茗月 刘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确诊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将同期150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且健康的体检者纳入对照组。...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确诊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将同期150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且健康的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入院时HRV指标[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平方根(rMSSD)]、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水平差异。以观察组患者入院后GRACE评分作为AMI危险程度评估依据,将其分为低危组(GRACE≤88分,n=60)、中危组(89分≤GRACE≤118分,n=68)和高危组(GRACE≥119分,n=24),比较三亚组患者入院时HRV指标、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AMI患者HRV指标、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与AMI危险程度的相关性。以观察组治疗期间死亡情况作为预后评估依据,将其分为生存亚组(n=129)与死亡亚组(n=23),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HRV指标、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水平在AMI患者不良结局中的预测效能。结果:入院时,观察组HRV指标(SDNN、SDANN、rMSSD)、心脏自主神经功能(DC、DR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三亚组组间rMSSD、DC、DR2、DR8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DNN、SDANN、DR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显示,AMI患者入院时rMSSD(r=0.474,P=0.009)、DC(r=0.469,P=0.012)、DR2(r=0.509,P=0.010)、DR8(r=0.245,P=0.023)与危险程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评估显示,rMSSD、DC、DR8及HRV、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联合预测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死亡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786、0.676和0.863(均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探查到AMI患者心率变异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预测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下载PDF
RR散点图低密度分布区占比Hcy FAR对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钱华 谭茗月 +2 位作者 陈姝萍 李博涵 刘艳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26-1031,共6页
目的:分析RR散点图低密度分布区占比(L)、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对心肌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2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入院时的Fillip分级标准... 目的:分析RR散点图低密度分布区占比(L)、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对心肌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2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入院时的Fillip分级标准将其分为低级组(Ⅰ~Ⅱ级,n=135)和高级组(Ⅲ~Ⅳ级,n=85),同时以出院预后为终点将其分为存活组(n=184)及死亡组(n=36)。入院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L、Hcy及FAR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以L、Hcy、FAR为变量的预测模型,以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L、Hcy及FAR对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高级组的L、Hcy及FAR水平高于低级组(P<0.05);死亡组的L、Hcy及FAR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Hcy、FAR为心肌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预测模型分别为Y=-12.864+0.065×L+0.250×Hcy+0.892×FAR;Y=-13.367+0.435×Hcy+0.914×FAR。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Hcy、FAR联合评估心肌梗死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灵敏度为95.29%,特异性为78.52%,三者联合评估的AUC均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P<0.05);L、Hcy、FAR联合评估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AUC为0.859,灵敏度为80.56%,特异性为81.52%,Hcy、FAR联合评估的AUC均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P<0.05)。结论:L、Hcy、FAR对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三指标联合的效能较各指标单独评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RR散点图低密度分布区占比 同型半胱氨酸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 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QTc延长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钱华 谭茗月 +2 位作者 李文远 李国良 刘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6-429,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住院期间QTc延长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96例,分析其临床基线资料,根据患者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经心率校正的...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住院期间QTc延长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96例,分析其临床基线资料,根据患者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经心率校正的QTc的数值,取QTc max,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可能引起QTc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癌患者QTc延长的发生率为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心率(OR=1.04,P<0.05)、高血压(OR=6.48,P<0.05)、蒽环类药物(OR=3.96,P<0.05)是乳腺癌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乳腺癌患者QTc延长的发生率增高;其中患者心率增快、合并高血压以及使用蒽环类药物是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QTC间期 蒽环类药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