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皮病皮损中TGF-β1和β2的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宋克敏 刘彤 +2 位作者 苏有明 杨蓉娅 赵恩兵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 : 探讨TGF β1和 β2在硬皮病 (S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17例SD皮损中TGF β1、β2的原位表达情况 ,并以 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 结果 : SD组TGF β1和TGF β2表达阳性率相同 ;SD组TGF β1、β2表达... 目的 : 探讨TGF β1和 β2在硬皮病 (S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17例SD皮损中TGF β1、β2的原位表达情况 ,并以 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 结果 : SD组TGF β1和TGF β2表达阳性率相同 ;SD组TGF β1、β2表达阳性率和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TGF β2在SD组中的表达程度和过度表达率明显高于TGF β1(P <0 .0 5 )。结论 : SD皮损内的表皮细胞和真皮内的成纤维细胞可合成并分泌较多的TGF β1、β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TGF-Β2 硬皮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前列安栓治疗尿道炎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评价前列安栓局部纳肛治疗尿道炎后综合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开放性对比研究观察,试验组56例用前列安栓纳肛,对照组53例服用诺松或消炎痛或芬必得,连用1月后评价。结果 前列安栓的总有效率与诺松等非甾... 目的评价前列安栓局部纳肛治疗尿道炎后综合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开放性对比研究观察,试验组56例用前列安栓纳肛,对照组53例服用诺松或消炎痛或芬必得,连用1月后评价。结果 前列安栓的总有效率与诺松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当,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类似,且均为轻度,持续时间较短。结论前列安栓是局部应用治疗尿道炎后综合征有效且不良反应少而轻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炎后综合征 前列安栓 非甾体类抗炎药 治疗
下载PDF
留学生皮肤性病学实习课教学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恩兵 刘彤 +3 位作者 张志灵 武萌 穆欣 马勇 《西北医学教育》 2004年第6期551-552,共2页
为了提高留学生皮肤性病学实习课的教学质量,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语言、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为了提高留学生皮肤性病学实习课的教学质量,应该在教学语言、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 为了提高留学生皮肤性病学实习课的教学质量,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语言、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为了提高留学生皮肤性病学实习课的教学质量,应该在教学语言、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 留学生教学 实习教学
下载PDF
尖锐湿疣损害中转化生长因子α、β_1的表达
4
作者 刘彤 赵恩兵 +1 位作者 顾伟程 瞿佩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 探讨TGF α、β1在尖锐湿疣 (C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0例CA损害中TGF α、β1的原位表达 ,并以 2 0例健康男性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两组TGF α、β1表达阳性率均相同 ;CA组TGF α、β1表达阳... 目的 探讨TGF α、β1在尖锐湿疣 (C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0例CA损害中TGF α、β1的原位表达 ,并以 2 0例健康男性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两组TGF α、β1表达阳性率均相同 ;CA组TGF α、β1表达阳性者中的表达程度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其过度表达率也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5 )。结论 CA组织细胞可合成及分泌较多的TGF α、β1,作为中间介质在CA发病中发挥致细胞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转化生长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临床疗效及其对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穆欣 张志灵 +2 位作者 王瑞妮 春丽霞 刘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评价倍他米松联合头皮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3例斑秃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皮梅花针叩刺组(A组32例)和对照组(B组31例),A组予梅花针叩刺联合外涂复方倍他米松及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精乌胶囊治疗;B组予... 目的评价倍他米松联合头皮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3例斑秃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皮梅花针叩刺组(A组32例)和对照组(B组31例),A组予梅花针叩刺联合外涂复方倍他米松及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精乌胶囊治疗;B组予复方甘草酸苷配合精乌胶囊治疗,两组均15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毛发镜评估、血浆P物质(SP)含量和不同时间段的临床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毛发镜评估方面,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浆SP含量为(11.57±2.06)pg/m L,B组为(17.62±2.54)pg/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A组有效率分别为46.88%,78.13%和87.50%,B组分别为25.81%,41.94%和67.74%;两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配合头皮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副作用小,且与血浆SP含量变化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复方倍他米松 梅花针 头皮针 临床疗效 P物质
下载PDF
伐昔洛韦联合咪喹莫特对初发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韩丹 张志灵 +4 位作者 牟宽厚 赵恩兵 周艳 郑焱 梁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407-1408,共2页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初发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发生殖器疱疹患者131例,随机分为3组,咪喹莫特组35例,转移因子组45例,单用伐昔洛韦组51例。3组均给予口服伐昔洛韦片0.3g/次,3次/d,共10d;咪喹莫特组外...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初发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发生殖器疱疹患者131例,随机分为3组,咪喹莫特组35例,转移因子组45例,单用伐昔洛韦组51例。3组均给予口服伐昔洛韦片0.3g/次,3次/d,共10d;咪喹莫特组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隔日1次,疗程8周,转移因子组口服转移因子胶囊6mg/次,3次/d,疗程8周。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3组疗效及愈合时间均未见统计学差异,12周时分别复发5例(14.29%)、6例(13.33%)和17例(33.33%);24周时分别复发8例(22.86%)、9例(20.00%)和23例(45.10%)。咪喹莫特组、转移因子组12周及24周复发率均低于单用伐昔洛韦组(P<0.05),而咪喹莫特组和转移因子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3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咪喹莫特组9例患者出现皮肤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伐昔洛韦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初发生殖器疱疹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药物疗法 佐剂 免疫/治疗应用 @伐昔洛韦 @咪喹莫特乳膏
下载PDF
miR-425-5p靶向TGF-β1/Smad2信号通路减少小鼠增生性瘢痕组织胶原纤维沉积 被引量:5
7
作者 梁艳 王丽娟 吴惠林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3期393-401,共9页
目的探究miR-425-5p在增生性瘢痕(HS)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了16对HS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miR-425-5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家庭成员2(Smad2)的水平。将成纤维细胞分为9组:对照组(control... 目的探究miR-425-5p在增生性瘢痕(HS)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了16对HS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miR-425-5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家庭成员2(Smad2)的水平。将成纤维细胞分为9组:对照组(control组)、miR-425-5p-mimic组、NC-mimic组、miR-425-5p-inhibitor组、NC-inhibitor组、TGF-β1-pcDNA3.1组、NC-pcDNA3.1组、miR-425-5p-mimic+NC-pcDNA3.1组和miR-425-5p-mimic+TGF-β1-pcDNA3.1组,并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对细胞进行转染处理。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25-5p和TGF-β1的靶向关系。通过博莱霉素(BLM)诱导小鼠增生性瘢痕,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C-agomir)、模型组(NC-agomir+BLM)和转染miR-425-5p干预模型组(miR-425-5p-agomir+BLM),小鼠均治疗21 d。通过Masson三色染色检测HS组织的胶原纤维沉积。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和细胞中miR-425-5p、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和Smad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HS组的miR-425-5p表达水平降低(t=4.242,P<0.001),而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01)。与对照组相比,miR-425-5p-mimic组的Col-Ⅰ、Col-Ⅲ、α-SMA、TGF-β1和Sma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miR-425-5p-inhibitor组的Col-Ⅰ、Col-Ⅲ、α-SMA、TGF-β1和Sma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miR-425-5p-mimic共转染后,TGF-β1-3′-UTR-WT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比TGF-β1-3′-UTR-MUT组降低(P<0.05)。与miR-425-5p-mimic+NC-pcDNA3.1组相比,miR-425-5p-mimic+TGF-β1-pcDNA3.1组的Col-Ⅰ、Col-Ⅲ、α-SMA、TGF-β1和Sma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NC-agomir+BLM组相比,miR-425-5p-agomir+BLM组的相对胶原蛋白含量降低(P<0.05),miR-425-5p表达水平升高,而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miR-425-5p在HS组织中表达下调,上调miR-425-5p通过抑制TGF-β1/Smad2信号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miR-425-5p 胶原沉积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2
下载PDF
激发教与学双重动力,提升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雁 赵洋 +3 位作者 刘正稳 刘昌 张明 穆欣 《医学教育管理》 2019年第5期414-417,共4页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形成双轮驱动。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目前临床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教与学双重动力不足的现象。有鉴于此,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建立以规范-示范-定期活动为主线...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形成双轮驱动。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目前临床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教与学双重动力不足的现象。有鉴于此,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建立以规范-示范-定期活动为主线的临床教学质量提升体系以及在临床实习中推行首轮负责制-责任导师-第三方考核平台等举措,探索有效机制,增强师生投入,深化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 教师投入 学生投入 质量提升
下载PDF
苦参碱对HaCaT细胞Bcl-2/Bax和Fas/FasL的调控 被引量:4
9
作者 牟宽厚 周艳 +1 位作者 韩丹 穆欣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第7期387-389,共3页
目的:明确苦参碱对HaCaT细胞Bcl-2/Bax和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选择第二代细胞对数生长期HaCaT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苦参碱2mg/mL、10 mg/mL和50 mg/mL 3组及对照组(加入相同体积的0.9%盐水),孵育... 目的:明确苦参碱对HaCaT细胞Bcl-2/Bax和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选择第二代细胞对数生长期HaCaT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苦参碱2mg/mL、10 mg/mL和50 mg/mL 3组及对照组(加入相同体积的0.9%盐水),孵育48 h后,MTT法测定各浓度下细胞增殖,RT-PCR检测Bcl-2/Bax和Fas/FasL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当苦参碱浓度为2 mg/mL时,HaCaT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Bcl-2、Bax、Fas、FasL表达也无明显变化(P>0.05)。当苦参碱浓度为10 mg/mL时HaCaT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Bcl-2表达明显下降,Bax表达上升(P<0.001);Fas、FasL表达上升(P<0.05)。当苦参碱浓度为50 mg/mL时,MTT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明显抑制(P<0.001);同时Bcl-2、Bax、Fas和FasL的变化与10 mg/mL时相似(P>0.05)。结论:苦参碱能够调控上皮细胞致炎因子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HACAT细胞 实时定量PCR Bcl-2 Bax Fas FASL
下载PDF
干扰黑色素瘤细胞A375中miR-210的表达对细胞转移及金属基质蛋白酶相关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艳 牟宽厚 +1 位作者 韩丹 黄知平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596-599,共4页
目的探究黑色素瘤中微小RNA-210(miR-210)的表达情况及干扰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中miR-210的表达对细胞转移能力及金属基质蛋白酶(MMP)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的37例皮肤恶性黑... 目的探究黑色素瘤中微小RNA-210(miR-210)的表达情况及干扰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中miR-210的表达对细胞转移能力及金属基质蛋白酶(MMP)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的37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17例交界痣组织及30例正常皮肤组织,荧光定量链式聚合酶反应(qPCR)检测组织中miR-210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A375细胞,慢病毒转染空白载体及小干扰RNA(si RNA)介导的干扰miR-210载体于A375细胞中,分别作为对照组及干扰组细胞,qPCR检测两组细胞miR-210、MMP-2及MMP-9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两组细胞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两组细胞侵袭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两组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交界痣及正常皮肤组织相比,黑色素瘤组织miR-210表达显著增高[(0.165±0.060)vs(0.076±0.033)及(0.048±0.0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干扰组细胞miR-210[(0.153±0.037)vs(0.372±0.041)]、MMP-2 mRNA[(0.175±0.053)vs(0.424±0.038)]及MMP-9 mRNA[(0.323±0.068)vs(0.610±0.102)]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干扰组细胞MMP-2[(0.114±0.016)vs(0.356±0.047)]及MMP-9[(0.263±0.030)vs(0.571±0.08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干扰组细胞侵袭细胞数显著减少[(36.9±8.7)个vs(72.3±10.5)个],干扰组细胞迁移细胞数也显著减少[(45.3±9.4)个vs(78.3±12.6)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黑色素瘤中miR-210存在高表达,体外干扰A375细胞miR-210的表达可介导MMP分子表达下调,进而抑制细胞转移能力,是潜在的分子靶向治疗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微小RNA-210 细胞转移 金属基质蛋白酶
下载PDF
白癜风与老年性白斑临床特征和皮损超微结构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玮 牟宽厚 +1 位作者 韩丹 周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93-795,共3页
目的评价白癜风与老年性白斑的病因学及临床表现和转归的异同,以期为白癜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全新的理论支持。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查体和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获得患者在病因、皮损超微结构和临床特征等方面异同的数据。结果白癜... 目的评价白癜风与老年性白斑的病因学及临床表现和转归的异同,以期为白癜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全新的理论支持。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查体和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获得患者在病因、皮损超微结构和临床特征等方面异同的数据。结果白癜风和老年性白斑共同特征为皮损表现均呈瓷白色;超微结构均无可见黑素细胞。但两者却存在其他诸多不同:白癜风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皮损常常反复加重并融合成大片损害;而老年性白斑主要发生于成年人,尤其是中年以上患者,皮损数目可以不断增多,但皮损面积却一直维持在黄豆大小以下。结论白癜风和老年性白斑同属色素脱失类疾病,但除了皮损颜色改变相似外,二者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二者的对比研究也许会为白癜风的研究提供不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老年性白斑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环黄芪醇治疗白癜风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惠林 汪炜 +6 位作者 张少君 葛睿 俞文娟 金蝉 周芳 邢倩倩 梁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期35-40,46,共7页
目的:探索环黄芪醇(Cycloastragenol,CAG)对白癜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正常人皮肤黑素细胞PIG1分组如下:对照组、H_(2)O_(2)组、10CAG组、50CAG组和100CAG组,分别使用不同浓度(10、50、100μM)的环黄芪醇和250μM的H_(2)O_(2)与P... 目的:探索环黄芪醇(Cycloastragenol,CAG)对白癜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正常人皮肤黑素细胞PIG1分组如下:对照组、H_(2)O_(2)组、10CAG组、50CAG组和100CAG组,分别使用不同浓度(10、50、100μM)的环黄芪醇和250μM的H_(2)O_(2)与PIG1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并测定细胞中的黑色素、SOD、CAT和MDA含量。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CAG组。通过每天涂抹50 mg 40%的莫诺苯宗乳膏建立白癜风小鼠模型,然后使用50 mg/kg的环黄芪醇治疗小鼠。通过HE染色和Masson-Fontana染色检测皮肤组织中的毛囊和黑色素含量。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MITF、TYR、TRP-1、TRP-2、Bax、Bcl-2、p-p38/p38的蛋白表达。结果:与H_(2)O_(2)组相比,50CAG组和100CAG组的细胞活力和黑色素含量均升高,凋亡率均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而Bcl-2均升高,SOD和CAT水平均升高,而MDA水平均降低(P<0.05)。10CAG组、50CAG组和100CAG组的毛囊和黑色素含量均较H_(2)O_(2)组增多。与H_(2)O_(2)组相比,50CAG组和100CAG组的MITF、TYR、TRP-1、TRP-2和p-p38/p38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CAG组的的MITF、TYR、TRP-1、TRP-2和p-p38/p38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环黄芪醇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上均能促进黑色素合成,对白癜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38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黄芪醇 白癜风 黑素细胞 黑色素 P38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IL-6抗体对银屑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影响的研究
13
作者 郭玉冰 王潇 +2 位作者 王芯 李星 李颖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5期2836-2840,共5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抗体对银屑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IL-6抗体治疗对银屑病小鼠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影响。方法:30只6-8周龄SPF级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ormal组、Model组和IL-6组,Model组和I... 目的:研究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抗体对银屑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IL-6抗体治疗对银屑病小鼠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影响。方法:30只6-8周龄SPF级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ormal组、Model组和IL-6组,Model组和IL-6组小鼠通过在背部脱毛区涂抹咪喹莫特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IL-6组小鼠通过在背部脱毛区皮下注射IL-6抗体进行治疗。比较三组小鼠皮损组织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表皮厚度和血管数、血清TNF-α、IL-17和IL-23含量、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h17细胞和Th22细胞比例以及皮损组织IL-6、IL-21和STAT3蛋白表达。结果:IL-6抗体治疗后,Model组和IL-6组小鼠皮损组织PASI、表皮厚度和血管数,血清TNF-α、IL-17和IL-23含量,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h17细胞和Th22细胞比例,以及皮损组织IL-6、IL-21和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Normal组小鼠(P<0.05);与Model组相比,IL-6组小鼠皮损组织PASI、表皮厚度和血管数,血清TNF-α、IL-17和IL-23含量,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h17细胞和Th22细胞比例,以及皮损组织IL-6、IL-21和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IL-6抗体对银屑病小鼠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IL-6/STAT3通路影响Th17/Th22和树突状细胞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银屑病 树突状细胞 辅助性T细胞 STAT3 炎症
原文传递
衣原体的抵抗力和对抗微生物制剂的敏感性
14
作者 刘源 牟宽厚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年第3期279-285,2,共7页
衣原体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微生物,可以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肺炎及沙眼等疾病。生殖系统受到沙眼衣原体感染还可能造成继发性不孕不育的发生或者通过免疫逃逸机制而造成感染的持续存在。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衣原体的耐药情况越来越多,文... 衣原体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微生物,可以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肺炎及沙眼等疾病。生殖系统受到沙眼衣原体感染还可能造成继发性不孕不育的发生或者通过免疫逃逸机制而造成感染的持续存在。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衣原体的耐药情况越来越多,文中主要就衣原体对外环境的抵抗力、药物敏感性、耐药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抵抗力 抗微生物制剂 敏感性
下载PDF
水痘 这位“熟悉的陌生人”
15
作者 穆欣 《健康向导》 2021年第2期14-16,共3页
说到水痘,大家肯定不陌生。可是,水痘,您真的了解它吗?如果您的孩子,甚至孙子、外孙患了水痘,您能保证一定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不留遗憾吗?冬春季是水痘的高发季节。随着学校的开学,人群的流动给水痘的传播带来了机会。每年开学后,校... 说到水痘,大家肯定不陌生。可是,水痘,您真的了解它吗?如果您的孩子,甚至孙子、外孙患了水痘,您能保证一定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不留遗憾吗?冬春季是水痘的高发季节。随着学校的开学,人群的流动给水痘的传播带来了机会。每年开学后,校园里往往会出现的水痘病例也会引起许多家长的关注和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熟悉的陌生人 冬春季 担忧
下载PDF
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30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恩兵 刘彤 刘瑞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42-1042,共1页
关键词 万乃洛韦 治疗 带状疱疹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阴茎鳞癌误诊为尖锐湿疣4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志灵 赵恩兵 +3 位作者 赵丽萍 刘彤 马勇 穆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54-854,共1页
关键词 阴茎鳞癌 误诊 尖锐湿疣 阴茎肿瘤 CA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带状疱疹外用药物治疗误区
18
作者 张键 《保健与生活》 2013年第3期22-22,共1页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常伴有剧烈神经痛,故严重困扰患者,影响其日常生活及睡眠。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治疗误区 外用药物 常见病 皮肤科 多发病 神经痛
原文传递
丹参凝胶治疗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皮肤屏障功能、表皮增生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玉冰 王潇 +2 位作者 王芯 李星 李颖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7期3220-3224,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凝胶治疗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皮肤屏障功能、表皮增生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Control组、AD组和SG组,每组10只。AD组和SG组背部涂抹对二硝基氟苯建立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SG小鼠在模型建立成... 目的:研究丹参凝胶治疗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皮肤屏障功能、表皮增生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Control组、AD组和SG组,每组10只。AD组和SG组背部涂抹对二硝基氟苯建立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SG小鼠在模型建立成功后涂抹丹参凝胶治疗3周,Control组和AD组涂抹凡士林作为对照。3周后,测量所有小鼠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皮肤厚度、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Ig E、IFN-γ和IL-4,脾脏树突状细胞、Th1和Th2细胞比例。结果:丹参凝胶治疗3周后,AD组和SG组小鼠TEWL、皮肤厚度、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Ig E、IFN-γ和IL-4含量,以及脾脏Th2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小鼠(P<0.05),而脾脏树突状细胞、Th1细胞和Th1/Th2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小鼠(P<0.05);与AD组小鼠相比,SG组小鼠TEWL、皮肤厚度、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Ig E、IFN-γ和IL-4含量,以及脾脏Th2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而脾脏树突状细胞、Th1细胞和Th1/Th2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参凝胶具有保护特应性皮炎样小鼠皮肤屏障功能和抑制表皮增生的功能,并且可以影响特应性皮炎样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凝胶 特发性皮炎 皮肤屏障 表皮增生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冰硼散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35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玲 周艳 王海燕 《陕西中医》 2010年第7期792-793,共2页
目的:观察冰硼散联合中药熏洗并结合西药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为冰硼散联合中药熏洗(艾叶、苦参、黄柏、蛇床子、红花等)并结合定君生治疗组,对照组33例,为达克宁栓联合中药熏洗... 目的:观察冰硼散联合中药熏洗并结合西药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为冰硼散联合中药熏洗(艾叶、苦参、黄柏、蛇床子、红花等)并结合定君生治疗组,对照组33例,为达克宁栓联合中药熏洗并结合定君生治疗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法治疗本病疗效佳,副反应小,使用方便,价格相对便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中医药疗法 清热祛湿剂/治疗应用 外治法 @冰硼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