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介入中智能化光学辅助技术与激光消融治疗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梁利斌 李亮 +4 位作者 高婷婷 王广志 丁辉 万明习 张镇西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73-89,共17页
微创介入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然而,微创条件下手术视野与操作范围受限,手术结果高度依赖医生经验。为解决这一问题,临床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实现手术信息的可视化、手术定量信息的获取和治疗范围的精准控制。光学辅助与... 微创介入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然而,微创条件下手术视野与操作范围受限,手术结果高度依赖医生经验。为解决这一问题,临床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实现手术信息的可视化、手术定量信息的获取和治疗范围的精准控制。光学辅助与激光消融技术在解决该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现实技术提供新的可视化方式,光学追踪与传感为术中提供多维的定量信息,而激光消融则提供了精准治疗的途径。同时,光学技术与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结合,推动微创介入朝着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聚焦于微创介入中的光学辅助与激光消融技术,主要从增强现实、光学追踪与感知、激光消融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增强现实 光学追踪与感知 激光消融 微创介入
原文传递
基于脑功能影像技术的针刺机制研究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孙传铸 白丽君 +9 位作者 牛璇 张宇辰 王姗 郝弄萧 博克 郭又天 张明 陈红艳 陈鹏 劳力行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55-357,共3页
针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与中草药一起,成为中医体系最重要的2种治疗方法。近几十年来,针灸作为西医的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得到了推广[1-4]。中医与现代医学﹑生物科学之间相互渗透,2种不同医学体系的界限逐步被打破,脑... 针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与中草药一起,成为中医体系最重要的2种治疗方法。近几十年来,针灸作为西医的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得到了推广[1-4]。中医与现代医学﹑生物科学之间相互渗透,2种不同医学体系的界限逐步被打破,脑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速了这一过程。现代神经成像技术为研究穴位-大脑-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视化的资料。目前针刺机制的影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刺镇痛机制的传导通路、穴位功能特异性的神经表象,以及多模态成像技术结合等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下载PDF
利用载舒尼替尼的多聚体微泡实现超声介导的靶向药物运输: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劼 苏海砾 +3 位作者 宗瑜瑾 张军 周晓东 段瀚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索载舒尼替尼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抑制人肾癌GRC-1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癌GRC-1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舒尼替尼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联合超声组(pMB+US组)、载舒尼替尼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不联合超声组(p... 目的探索载舒尼替尼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抑制人肾癌GRC-1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癌GRC-1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舒尼替尼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联合超声组(pMB+US组)、载舒尼替尼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不联合超声组(pMBS-US组)、载舒尼替尼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联合超声组(pMBS+US组)。舒尼替尼组、pMBS-US组、pMBS+US组分别以0.01、0.10、1.00μg/ml舒尼替尼给予处理,于不同时间以MTT法观察不同处理组细胞生存率,检测细胞凋亡,并用HE染色法及DAPI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pMBS+US组较之其余各组对肿瘤细胞有更为明显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效应(P<0.01)。结论载舒尼替尼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在超声作用下能显著促进药物与肿瘤细胞的作用,为靶向持续药物运输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超声检查 微泡 舒尼替尼 靶向药物运输
下载PDF
基于Nakagami统计参量的活体微波热消融超声监控成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珊 尚少强 +2 位作者 王雪维 万明习 张思远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1-378,共8页
为了验证采用超声Nakagami统计参量成像对微波热消融治疗过程进行监控成像的可行性,本文提出并研究了采用超声Nakagami统计参量成像对活体猪肝脏和肾脏的微波热消融过程进行监控成像的方法。本文对5头实验猪进行微波热消融治疗,治疗中... 为了验证采用超声Nakagami统计参量成像对微波热消融治疗过程进行监控成像的可行性,本文提出并研究了采用超声Nakagami统计参量成像对活体猪肝脏和肾脏的微波热消融过程进行监控成像的方法。本文对5头实验猪进行微波热消融治疗,治疗中同步采集超声射频(RF)数据,实验后计算了热凝固区域超声Nakagami统计参量的动态变化,同步构建超声B模式图像和Nakagami统计参量图像,并计算热凝固区域和周边正常组织之间的对比噪声比值(CNR)。微波热消融后,超声Nakagami统计参量图像中出现高亮强回声区域,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增大。经计算,肝、肾的超声Nakagami统计参量平均值分别从治疗前的0.78、0.79增大到0.91、0.92;肝、肾的超声Nakagami统计参量图像的CNR平均值从0.49、0.51增加到1.13、0.85,均高于相应超声B模式图像的CNR值。本研究表明,使用超声Nakagami统计参量成像在微波热消融治疗中进行监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热消融 超声成像 监控 NAKAGAMI
原文传递
第一和第二语言Stroop任务中EEG同步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小峰 祁欢 +2 位作者 王怡 王素品 万明习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240,共8页
采用基于多元自回归的瞬时EEG相干方法研究了十位汉英双语者执行Stroop任务时脑神经电活动及其功能皮层区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在β1(13~18 Hz)频段,无论是汉语(第一语言,L1)还是英语(第二语言,L2)呈现的刺激,不一致条件的EEG相干值明... 采用基于多元自回归的瞬时EEG相干方法研究了十位汉英双语者执行Stroop任务时脑神经电活动及其功能皮层区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在β1(13~18 Hz)频段,无论是汉语(第一语言,L1)还是英语(第二语言,L2)呈现的刺激,不一致条件的EEG相干值明显大于一致条件的EEG相干值,表明β1频段对刺激类型敏感;与L2相比,L1的Stroop任务中,额-顶区的相干值显著增强.EEG相干值反映了不同脑皮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因此研究结果表明:判断和处理冲突信息(如Stroop的不一致条件)时脑功能皮层区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相对于第二语言,第一语言处理过程中额-顶区之间的通信协作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EEG相干 多元自回归 STROOP 语言处理
下载PDF
高空化组织比的宽带次谐波主动空化成像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学进 高琨 +1 位作者 王娜 钟徽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8-944,956,共8页
为了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过程中空化成像的空化组织比(CTR),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脉冲逆转的宽带次谐波主动空化成像(PIBSHI)方法。次谐波是空化泡群在声场中进行非线性振动时所产生的独有的信号,而提取宽带次谐波信号进行成像能... 为了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过程中空化成像的空化组织比(CTR),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脉冲逆转的宽带次谐波主动空化成像(PIBSHI)方法。次谐波是空化泡群在声场中进行非线性振动时所产生的独有的信号,而提取宽带次谐波信号进行成像能够有效改善图像的CTR值。本文通过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尺寸空化泡群所产生的次谐波信号不同,其中谐振频率接近1/2次谐波频率的空化泡群所产生的次谐波信号强度最大。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传统的B模式(B-mode)空化成像,宽带次谐波空化成像(BSHI)的CTR值可最多提高5.7 dB,结合脉冲逆转技术后,图像的CTR值进一步提高3.4 dB。此外,在PIBSHI成像中,带宽范围设置为1/2次谐波频率的100%~140%时,图像的综合质量最佳。本文结果为发展HIFU治疗过程中的精准空化监控成像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提高HIFU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空化组织比 脉冲逆转技术 宽带次谐波主动空化成像
原文传递
“看清”颅内血管——高分辨率经颅超声诊疗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宗瑜瑾 路舒宽 万明习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1233-1235,共3页
超声引导的脑部疾病治疗一直是科学家研究和关注的重点,超声监控在基于微泡介导的血脑屏障开放和脑部血管溶栓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针对经颅超声在探测灵敏度、微小血管造影成像和血流灌注参量成像的分辨率和治疗过程中瞬态实时监控等... 超声引导的脑部疾病治疗一直是科学家研究和关注的重点,超声监控在基于微泡介导的血脑屏障开放和脑部血管溶栓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针对经颅超声在探测灵敏度、微小血管造影成像和血流灌注参量成像的分辨率和治疗过程中瞬态实时监控等方面的不足,本次首批获国家科技专项计划支持的高分辨率经颅超声诊疗系统将实现小区域脉冲逆转谐波造影成像/灌注参量成像、超时空分辨率微泡及空化成像,有望填补我国数字化诊疗设备在该领域的空白,为临床脑部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革命性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超声 高分辨率成像 颅内血管 血脑屏障 溶栓 微泡 空化效应 开放式诊疗系统
下载PDF
假声带间距对喉腔内压力分布的作用及其对发声的影响
8
作者 李盛 万明习 王素品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91-997,共7页
人类的发声不仅仅依赖于声带的振动.目前,越来越多的来自临床和仿真计算的结果都表明:作为喉部一个重要的狭窄通道,假声带(false vocal fold,FVF)在语音的产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三维喉物理模型实验系统和仿真计... 人类的发声不仅仅依赖于声带的振动.目前,越来越多的来自临床和仿真计算的结果都表明:作为喉部一个重要的狭窄通道,假声带(false vocal fold,FVF)在语音的产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三维喉物理模型实验系统和仿真计算方法,在3个声门角(均匀声门和收敛/发散40°)、两个最小声门直径(0.04和0.06cm)及8cm水柱跨声门压条件下,对12个假声带间距(从0.02cm变化到2.06cm)在发声过程中的作用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喉腔内压力在假声带间距处于1.5~2倍声门宽度时达到最小,此时气流量达到最大(对应最小的气流阻抗);(ii)与在没有假声带条件下一样,发散声门能够比收敛和均匀声门给出更低的压力和更大的气流;(iii)假声带的出现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声门角的作用.更重要的是,(iv)假声带的出现会使得气流分离点向更下游移动,使声门气流喷射得更远,降低整个喉腔阻抗,同时减小气流能量的分散程度,说明假声带对发声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结果表明,这些结论应该与现有的发声模型(物理的或仿真计算的)相结合,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发声的机制.这些结果同时也对与发声问题相关的外科和康复科学研究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声带 喉物理模型 空气动力学建模 发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