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尤瑞克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脑血流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5
1
作者 石秦东 张军峰 +6 位作者 张蓬勃 王雪 陈新林 田玉梅 杨蓬勃 张建水 刘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13-416,共4页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半暗带血流量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经颅测量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带脑血流量,1%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半暗带局...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半暗带血流量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经颅测量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带脑血流量,1%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在大、中剂量尤瑞克林给药后5min开始上升,在20min达峰值,小剂量尤瑞克林对缺血半暗带rCBF变化则无明显影响。脑缺血24h后生理盐水组、大中小剂量尤瑞克林治疗组梗塞面积分别为30.38%±2.76%,16.44%±3.17%,16.61%±2.76%,28.58%±2.38%,大中剂量尤瑞克林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剂量尤瑞克林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尤瑞克林可以减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塞面积,其治疗作用可能与增加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局部脑血流 激肽原酶
下载PDF
葛根素对内皮细胞增殖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敏杰 刘勇 +2 位作者 马琳 丁海燕 吕海侠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研究葛根素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的影响 ,为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提供理论依据。不同浓度的葛根素与内皮细胞孵育 2 4 h后 ,采用 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度 ;用 TNF- α和 IL- 1 β诱导培养的 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 研究葛根素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的影响 ,为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提供理论依据。不同浓度的葛根素与内皮细胞孵育 2 4 h后 ,采用 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度 ;用 TNF- α和 IL- 1 β诱导培养的 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和以葛根素处理后的内皮细胞 ,再用 TNF- α和 IL- 1 β诱导 ,采用 CEL L- EL ISA法检测粘附分子 ICAM- 1的表达。结果表明 ,TNF-α和 IL- 1 β可提高 ICAM- 1的表达 ;葛根素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且可抑制TNF- α和 IL- 1 β诱导的粘附分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意外 中医药疗法 脑血管疾病 内皮细胞增殖 粘附分子 葛根素 ICAM-1 表达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 被引量:28
3
作者 董炜疆 王唯析 +4 位作者 钱亦华 路明 刘勇 王渊 臧伟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1年第3期220-222,共3页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解剖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引入PBL教学时,在课程设置、教师角色、教学过程和成绩考核等方面都带来新的挑战,在探索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解剖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引入PBL教学时,在课程设置、教师角色、教学过程和成绩考核等方面都带来新的挑战,在探索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与同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两种神经功能评分评价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乔琳 胡彬 +3 位作者 常明则 田晔 陈新林 刘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893-895,973,共4页
目的探讨Garcia和Bederson两种神经功能评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评价意义。方法 16只大鼠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 h后分别采用Garcia和Bederson两种神经功能评分方法进行评价,并行TTC染色法测定脑梗... 目的探讨Garcia和Bederson两种神经功能评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评价意义。方法 16只大鼠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 h后分别采用Garcia和Bederson两种神经功能评分方法进行评价,并行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BIVP),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神经功能评分与BIVP的相关性。结果 16只大鼠行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存活15只,Garcia评分与BIVP呈显著负相关(r=-0.930,P<0.001),Bederson评分与BIVP呈显著正相关(r=0.794,P<0.001)。结论 Garcia评分及Bederson评分均可作为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行为学评价指标,前者可能更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功能评分 脑梗死体积
下载PDF
去铁胺对大鼠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及其继发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缪星宇 刘晓斌 +7 位作者 岳青 秋楠 黄卫东 王继军 许彦钢 张越林 杨军 陈新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70-975,共6页
目的观察铁螯合剂去铁胺(DFA)对脑出血(ICH)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及其继发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CH组和DFA治疗组,利用胶原酶制备大鼠基底节区ICH模型,术后1 h开始每12 h腹腔注射DFA,共7 d。测定给药... 目的观察铁螯合剂去铁胺(DFA)对脑出血(ICH)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及其继发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CH组和DFA治疗组,利用胶原酶制备大鼠基底节区ICH模型,术后1 h开始每12 h腹腔注射DFA,共7 d。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铁离子浓度变化。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小胶质细胞变化。ELISA方法测定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变化。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Nissl染色观察DFA处理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元丢失情况。结果 ICH后3 d开始,血肿周围脑组织铁离子浓度较假手术组动物显著增高,并可持续至28 d,同时伴随有局部小胶质细胞数量的显著性增加。应用DFA后,显著降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铁离子浓度,且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活化小胶质细胞分泌的神经毒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元的丢失显著减少,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显著降低。结论 ICH后血肿持续释放的铁离子可激活局部小胶质细胞,造成继发性脑损伤。DFA通过清除血肿周围脑组织的铁离子,抑制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减少ICH的神经元死亡,从而改善继发性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去铁胺 小胶质细胞 继发性神经损伤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胡明 肖新莉 刘勇 《医学综述》 2006年第21期1283-1285,共3页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机体的一种重要转录因子,其表达和活性受到细胞氧浓度的严密调控。它通过控制血管生成来调节氧的运输能力,通过调控糖酵解作用来增强机体对低氧的耐受。肿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与HIF-1的表达紧密相关,抑制HIF-1活...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机体的一种重要转录因子,其表达和活性受到细胞氧浓度的严密调控。它通过控制血管生成来调节氧的运输能力,通过调控糖酵解作用来增强机体对低氧的耐受。肿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与HIF-1的表达紧密相关,抑制HIF-1活性可能是治疗癌症的一种途径。另外,对HIF-1表达水平的药理学控制,可能也是治疗慢性肺疾患、脑缺血和心肌缺血等疾病的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 低氧诱导 肿瘤治疗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邱芬 刘勇 +5 位作者 李明 田英芳 张军峰 姚璐 马波 王文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0-623,634,共5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脑片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快速Golgi银染方法观察脑缺血周围区神经元的形态改变。结...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脑片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快速Golgi银染方法观察脑缺血周围区神经元的形态改变。结果川芎嗪能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脑组织含水量,随着川芎嗪剂量增大,作用更为明显,具有剂量依赖性。脑缺血后14 d Golgi银染显示,模型组在梗死周围区神经元明显减少,变性和正常神经元共存。变性神经元主要表现为突起断裂、增粗,突起有大的串珠,树突棘减少。川芎嗪组较模型组皮质梗死周围神经元变性较少。结论川芎嗪能缩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保护缺血周围神经元,证实川芎嗪对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脑缺血 神经元 大鼠
下载PDF
雨课堂+腾讯会议在医学寄生虫学在线教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11
8
作者 司开卫 王渊 +4 位作者 张旭 刘建新 吴锋 李小其 程彦斌 《基础医学教育》 2020年第8期587-590,共4页
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采用雨课堂+腾讯会议双保险的模式顺利开展医学寄生虫学在线教学活动。文章总结在线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在线教学的方案,为其他教师开展在线教育提供借鉴经验;同时探讨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应... 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采用雨课堂+腾讯会议双保险的模式顺利开展医学寄生虫学在线教学活动。文章总结在线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在线教学的方案,为其他教师开展在线教育提供借鉴经验;同时探讨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应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为适应在线教育课程的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寄生虫学 在线教学 雨课堂 腾讯会议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血浆β-内啡肽及血清MDA、SOD的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琳 张丽娥 +3 位作者 刘勇 焦帼范何娅 郑纯礼 张东芳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 探讨 β-内啡肽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β-内啡肽 (β- EP)及血清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梗塞急性期 β- EP及 MDA、SOD含量均显著升高... 目的 探讨 β-内啡肽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β-内啡肽 (β- EP)及血清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梗塞急性期 β- EP及 MDA、SOD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1 ) ,病情越重 ,含量越高 ;而且血浆β- EP与 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β- EP与 SOD含量 ,在轻型病人相关性不明显 ,在中型和重型病人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P <0 .0 5)。结论 内源性阿片肽和自由基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Β-内啡肽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川芎嗪对脑缺血后不同脑区神经元型NO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芬 刘勇 +2 位作者 马波 祁存芳 王文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0-545,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不同脑区神经元型NO合酶(nNOS)的表达,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后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及川芎嗪低(20 mg/kg)、中(40 mg/kg)、高(80 mg/kg)剂量组5组,每组按缺血... 目的通过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不同脑区神经元型NO合酶(nNOS)的表达,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后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及川芎嗪低(20 mg/kg)、中(40 mg/kg)、高(80 mg/kg)剂量组5组,每组按缺血后时间又分为1、3、7、14、21 d 5个亚组。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 h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川芎嗪(1次/d),至处死前2 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侧脑室室下区(SVZ)、胼胝体(CC)、梗塞区周围纹状体和大脑皮质、海马CA1区及齿状回(DG)nNOS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各脑区不同时间nNOS的表达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VZ,模型组1~14 d nNOS表达降低,21 d时增高;川芎嗪各剂量组均表现为3~14 d nNOS表达明显降低,21 d明显增高。在CC,模型组3~14 d明显降低,21 d有所回升;芎嗪各剂量组nNOS表达均表现为3~14 d明显降低,以中、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21 d增高。在缺血周围皮质和纹状体,模型组nNOS表达均表现为3、7 d明显降低,14、21 d呈明显增加趋势;川芎嗪各剂量组nNOS的表达3~21 d均较低,以中、高剂量组7~14 d降低最为明显,21 d时稍有回升。在DG、CA1区,模型组3、7 d nNOS表达明显降低,14 d时增高;川芎嗪各剂量组3~21 d nNOS的表达均降低。各脑区不同时间点nNOS表达模型组与川芎嗪各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对脑缺血后3~14 d各脑区nNOS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nNOS的表达、减少NO产生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脑缺血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室下区 胼胝体 纹状体 齿状回
下载PDF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与神经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军峰 刘勇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2期3386-3389,共4页
谷氨酸作为成熟的神经元中最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影响神经发生,其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回顾总结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分类、分子结构和各亚型突触分布,以及各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对神经发生的作用和可能机制。
关键词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神经发生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MicroRNA与神经系统发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丽 王媛媛 +2 位作者 刘海莉 李昭荣 吕海侠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3-328,共6页
神经发育过程受到多种因子的精确调控,作为调控因子之一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即microRNA的表达在神经发育过程呈现严格的"时间、空间"特异性,其异常表达会导致神经发育异常。神经干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原始的细胞,其正常的增殖... 神经发育过程受到多种因子的精确调控,作为调控因子之一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即microRNA的表达在神经发育过程呈现严格的"时间、空间"特异性,其异常表达会导致神经发育异常。神经干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原始的细胞,其正常的增殖、分化、迁移是神经系统正常发育的保证,microRNA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调控作用。不同的microRNA通过影响其靶标mRNA在神经干细胞的表达及功能发挥,进而改变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状态,最终完成对神经系统发育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神经系统发育 神经干细胞 增殖 分化
下载PDF
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敏杰 刘勇 +2 位作者 吕海侠 丁海燕 赵顺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 建立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化鉴定技术 ;观察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分化的特点。方法 分离新生SD大鼠脑室下区的组织 ,经消化及机械吹打后 ,采用原代贴壁及传代悬浮的方法 ,培养获得细胞克隆。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透... 目的 建立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化鉴定技术 ;观察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分化的特点。方法 分离新生SD大鼠脑室下区的组织 ,经消化及机械吹打后 ,采用原代贴壁及传代悬浮的方法 ,培养获得细胞克隆。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透射电镜检测技术 ,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的神经细胞。结果 从新生SD大鼠脑室下区分离的组织 ,经原代和传代培养均可形成细胞克隆 ,并具有增殖的能力。原代和传代细胞抗原 nestin呈阳性。分化后的细胞可表达神经元、星形角质细胞和少突角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结论 用此方法分离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 ,有很强的增殖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分离 新生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后行为学改变和室管膜下区细胞增殖规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建军 刘勇 +4 位作者 张蓬勃 陈新林 郭振宇 张建水 杨蓬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行为学改变和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行为学检测组(n=19)和Bromodeoxyuridine(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n=...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行为学改变和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行为学检测组(n=19)和Bromodeoxyuridine(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n=21)。立体定向注射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纹状体ICH模型。脉冲法腹腔注射Brdu标记增殖细胞。在ICH后第2,7,14及28天处死大鼠,分别行行为学检测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为学评分采用前肢放置实验、Berderson评分法及角落转向实验;对SVZBrdu免疫阳性细胞作细胞计数。结果:ICH后第2天大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其神经功能在4周内逐渐恢复;大鼠ICH后第2天双侧SVZBrdu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7d时达高峰,14d仍可见较多的增殖细胞,28d时Brdu阳性细胞数降至对照水平。结论:大鼠ICH后神经功能与SVZ细胞增殖存在时间上的相关性,提示SVZ细胞可能参与ICH后组织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行为学 室管膜下区 增殖
下载PDF
PHBHHx膜表面亲水改性及其与神经干细胞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海侠 杨志倩 +5 位作者 卢晓云 李明川 焦倩 陈新林 王媛媛 张雅利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16-1226,共11页
对羟基丁酸-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膜进行表面改性,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在改性后的PHBHHx膜表面的贴附、增殖及分化情况,为开发新型脑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奠定基础。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HBHHx膜,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性状;分别通过脂肪酶处... 对羟基丁酸-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膜进行表面改性,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在改性后的PHBHHx膜表面的贴附、增殖及分化情况,为开发新型脑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奠定基础。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HBHHx膜,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性状;分别通过脂肪酶处理,NaOH处理的方法对PHBHHx膜进行表面改性,测量接触角以检测膜表面亲水性。分离培养孕14.5 d大鼠胚胎大脑皮质NSCs,接种在表面改性后的PHBHHx膜表面进行体外培养,扫描电镜观察膜表面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NSCs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的PHBHHx膜相比,脂肪酶、NaOH处理能够显著提高PHBHHx膜表面亲水性,增加NSCs在PHBHHx膜表面贴附数量;NSCs在改性后的PHBHHx膜表面能够良好地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结果提示PHBHHx膜表面碱处理通过提高材料表面亲水性和粗糙程度,增加其与NSCs的生物相容性,改性后的PHBHHx材料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新型脑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望在NSCs移植修复脑损伤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丁酸-羟基己酸共聚酯 神经干细胞 表面改性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缺氧条件下谷氨酸对鼠脑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重霄 刘勇 +5 位作者 师蔚 陈新林 肖新莉 赵凌宇 田玉梅 张军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5-438,共4页
目的观察谷氨酸在缺氧条件下对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传代后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谷氨酸组(1μmol/L);③缺氧组;④缺氧+谷氨酸组。缺氧条件为:(94%N2,5%CO2和1%O2),每组包括6... 目的观察谷氨酸在缺氧条件下对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传代后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谷氨酸组(1μmol/L);③缺氧组;④缺氧+谷氨酸组。缺氧条件为:(94%N2,5%CO2和1%O2),每组包括6个时相点:0、2、4、6、8、12h(以缺氧后开始计时),②和④组加入1μmol/L的谷氨酸。在不同时间点提取细胞总RNA,用Real time FQ-PCR法检测VEGF mRNA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VEG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和谷氨酸组(1μmol/L)各实验时相点星形胶质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而缺氧组和缺氧+谷氨酸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却随实验时相逐步增高,分别在6和8h达最高,之后渐下降。缺氧+谷氨酸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较单纯缺氧组更为显著。结论谷氨酸(1μmol/L)可在缺氧条件下增强星形胶质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这可能与缺氧状态下星形胶质细胞表面谷氨酸受体的表达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缺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局部脑缺血后血管活性肠肽促进血管再生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杰 宗长宏 +3 位作者 赵朝华 钱亦华 胡晓丹 刘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9-622,共4页
目的研究局部脑缺血后血管活性肠肽(VIP)对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通过闭塞成年SD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120min诱导建立局部脑缺血,缺血再灌注后大鼠侧脑室内注射VIP。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缺血边缘区血管再生、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Wes... 目的研究局部脑缺血后血管活性肠肽(VIP)对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通过闭塞成年SD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120min诱导建立局部脑缺血,缺血再灌注后大鼠侧脑室内注射VIP。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缺血边缘区血管再生、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脑内VEGF蛋白含量。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VIP组大鼠脑缺血区周围BrdU免疫反应内皮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VIP组大鼠脑缺血边缘区VEGF免疫反应细胞以及flt-1和flk-1免疫反应内皮细胞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多(P<0.01);免疫印迹分析表明VIP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VEGF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大鼠明显上调(P<0.05)。结论VIP可以促进缺血脑的血管再生;上调的VEGF及其受体可能介导了VIP促血管再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 血管再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缺血
下载PDF
采用IV型胶原酶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谭敬 肖新莉 +3 位作者 陈新林 徐曦 高燕凤 刘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用脑内注射胶原酶方法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方法:在动物脑立体定位仪下将不同剂量Ⅳ型胶原酶0.5μl注射到昆明小鼠左侧纹状体处,分别在术后24h对小鼠运动功能进行检测,并对出血部位脑组织进行尼氏染色,光镜观察染色结果来验证模型... 目的:用脑内注射胶原酶方法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方法:在动物脑立体定位仪下将不同剂量Ⅳ型胶原酶0.5μl注射到昆明小鼠左侧纹状体处,分别在术后24h对小鼠运动功能进行检测,并对出血部位脑组织进行尼氏染色,光镜观察染色结果来验证模型制作是否成功。结果:术后小鼠即表现右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形态学观察证实左侧纹状体内血肿形成,且在一定范围内,出血灶大小与肢体偏瘫症状发展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个体间相同单位的胶原酶出现的血肿体积和部位基本一致。结论:应用Ⅳ型胶原酶脑内注射方法建立的小鼠脑出血模型,是一种方法简单,效果可靠,易于大批量制作的动物模型。脑内注射0.02U的IV型胶原酶制备的脑出血模型能较好满足实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化学诱导 脑出血 病理学 胶原酶 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脑的神经再生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勇 刘建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7,142,共8页
侧脑室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的颗粒下区的神经祖细胞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新生细胞的神经再生过程终生存在于哺乳动物脑内。本文综述了神经祖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并功能性整合的调节机制,并对病理条件下的神经再生以及脑内神经再生研究目... 侧脑室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的颗粒下区的神经祖细胞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新生细胞的神经再生过程终生存在于哺乳动物脑内。本文综述了神经祖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并功能性整合的调节机制,并对病理条件下的神经再生以及脑内神经再生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希望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替代治疗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神经干细胞 神经祖细胞 室管膜下区 齿状回颗粒下层
下载PDF
癫痫小鼠颅脑损伤后海马与顶叶皮质中C-FO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延平 孟辉 刘建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4-50,共7页
【目的】探讨具有癫痫基础病变小鼠在遭受颅脑损伤时,海马和顶叶皮质中C-FOS表达与损伤的相关性及其在损伤中的意义,为癫痫后颅脑损伤复合病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腹腔注射匹罗卡品法构建小鼠(2周龄)癫痫模型,饲养4周后(6周龄... 【目的】探讨具有癫痫基础病变小鼠在遭受颅脑损伤时,海马和顶叶皮质中C-FOS表达与损伤的相关性及其在损伤中的意义,为癫痫后颅脑损伤复合病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腹腔注射匹罗卡品法构建小鼠(2周龄)癫痫模型,饲养4周后(6周龄)采用自由落体法构建闭合性颅脑损伤小鼠模型和癫痫+闭合性颅脑损伤小鼠模型,同时以正常小鼠为对照,于造模后0.5,3h及1,3,7d取小鼠大脑,制备切片,采用尼氏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从形态学以及蛋白质水平上研究各组小鼠大脑海马和顶叶皮质中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癫痫模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模型及癫痫+闭合性颅脑损伤小鼠模型均构建成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癫痫合并闭合性颅脑损伤小鼠顶叶皮质、海马均有着色深浅不同、数目不等的C-FOS阳性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癫痫组、单纯闭合性颅脑损伤组、癫痫+闭合性颅脑损伤组C-FOS灰度值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降低(P<0.01);癫痫+闭合性颅脑损伤组小鼠海马和顶叶皮质C-FOS阳性细胞数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单纯癫痫组与单纯闭合性颅脑损伤组。【结论】癫痫小鼠颅脑损伤后,海马和顶叶皮质持续高表达C-FOS,从而促进神经细胞凋亡,加重颅脑损伤后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癫痫 创伤性颅脑损伤 C—FOS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